简论我国校园暴力的产生原因及防范对策
2016-03-17周奕君孙耀胜
周奕君 孙耀胜
简论我国校园暴力的产生原因及防范对策
周奕君孙耀胜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大多是一些在校未成年学生,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学生对同窗同学下如此狠手,这些现象又该如何遏制?本文通过对诱发校园暴力的社会环境、法律因素、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个体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针对影响校园暴力的各个因素,应从加强社会环境管理,加重校园暴力惩罚力度;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校园的安全管理;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加强家庭和学校的沟通;对学生个体进行预防等方面积极防范。
校园暴力;产生原因;防范对策
近日,一段初中女生被同学轮搧耳光的视频在互联网上引起轩然大波,短短的2分钟视频中女生共被搧了57记耳光。视频中的女生是福建泉州中学初二的学生,而她被搧耳光的原因却只是因为其上初三的男友怀疑其劈腿,心中忿忿不平,于是找同学报复,结果女生被同学轮搧耳光。这起校园暴力案件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社会各界对这种现象纷纷进行谴责,校园暴力事件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对校园暴力概念的界定
国内的多位学者都对校园暴力进行了定义,主要分为以“校园”空间为界定核心的概念和以“师生”主体为界定核心的概念,但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
以空间为界定核心的概念,是以校园及校园周边的空间为核心,例如,朱作鑫指出:“校园暴力(school violence),应当是指在学校正常运行期间,在校园内部及其周边发生的,社会人员对学校师生、学生相互之间、师生相互之间所实施的暴力行为,它是一种社会暴力。”[1]简平指出:“校园暴力,顾名思义是指发生在校园及其附近,以学校教师或学生为施暴对象的暴力行为。”[2]这两种概念都是以校园这个空间因素为中心来进行界定的。另外一种则是以校园暴力的主要主体“师生”为核心来定义的。例如孙凌寒、朱静指出:“广义来说,校园暴力是指行为人针对在校师生实施暴力行为,包括心理暴力、身体暴力和对学校财务、师生财务实施的暴力行为,以及师生对社会人士实施的暴力行为。”[3]相对前两种概念而言,后者是以“师生”这一主体为核心界定的。[4]
结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校园暴力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在学校内或与校园有关的校外场所,针对在校学生和教师实施的生理、财产和心理的侵害行为。其中侵害行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身体方面的暴力,主要表现为施暴者以自己的身体或工具对他人的人身进行侵害的行为;二是心理方面的暴力,主要表现为通过非身体的接触,以言语侮辱、对他人实施冷暴力伤害他人心理的行为。第二,是校外入侵者扰乱校园环境,破坏校园秩序的行为。本文所探讨的校园暴力主要指第一个方面,即对在校学生和教师实施的侵害行为。
二、我国校园暴力频频出现的原因分析
1.宏观方面
(1)社会环境。社会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而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和改革的攻坚期,文化价值观也随之转型,转型所带来的困难直接导致社会失范问题日趋严重,失范的社会价值观冲击着青少年的价值观,更是对校园文化和校园风气产生了不良的影响。[5]其次,在校的学生们也受到学校周边环境的影响。许多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在学校附近经营,这些场所的主要消费对象是学生群体,很多学生沉迷于游戏和娱乐之中荒废了学业,为了游戏和娱乐而去敲诈勒索同学,导致校园暴力事件一再发生。此外,校园周边治安薄弱,社会人员复杂,师生反抗能力弱,不法人员选择在校园附近违法乱纪,这些都是危害到校园教育环境的因素。
(2)法律惩罚力度不够。我国当前刑法规定:“14周岁以下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需负相对刑事责任。”[6]这就表示,在发生校园暴力事件后,14周岁以下的青少年,根本不需要为他们实施的暴行负责,14-16周岁的青少年只需要负相对的刑事责任。而学校和家庭方面也只会采取比较平和的教育方式,比如从德育方面或者加强管束来处理问题。这就导致没有法律来制约青少年,法律对青少年来说不具有威严,有些青少年会认为他不用负责反而在校园更加肆无忌惮。宪法本来的目的是保护青少年的权益,让他们更加健康地成长,而现在却变成少数青少年逃避责任的避风港。
2.微观方面
(1)学校教育方面。学校德育教育及法制教育流于形式,生命教育缺失。我们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很多年,但是,考试结果依然是评判学生优秀与否的主要手段。同时,在很多学校,学生的成绩和老师的绩效以及学校的声誉直接挂钩,所以,学校几乎所有的教学资源都向文化课程倾斜,教师也主要狠抓文化课程的成绩,而对于德育教育以及法制教育课程,几乎无暇顾及,或者有意忽视,更不用说生命教育了。当然,有部分学校也意识到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以及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课程的具体开展上却存在一些误区或不足。比如说,很多学校对道德教育或法制教育非常偏重理论,且过于抽象,和现实相脱节,枯燥而又乏味,这当然会影响到青少年对道德品质和法制意识重要性的认识。 还有部分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的主要方式和文化课程类似,主要以强制灌输甚至机械背诵的形式进行,师生间、青少年学生之间缺乏良好的互动,导致了很多青少年虽然有一些道德认知和法律意识,但是在具体的行为过程中很难做到知行合一。长期以来,学校的教育中都忽视了生命教育,学生对“生命”连最基本的了解和尊重都没有,更别谈让学生们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了。一桩桩校园暴力案例告诉我们,开展生命教育已经迫不及待,教育学生理解生命,尊重生命,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并且建立健康阳光的生命观已成为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课。
(2)家庭环境。首先,在当前失范的社会环境面前,部分父母对孩子关注焦点在于学习成绩。在这些家长面前,学习成绩是检验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只要成绩优秀,孩子的品行、为人处世方面即使有偏差也无关紧要,在他们心中,孩子就是优秀的。其次,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太宠惯。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很多父母对孩子百般溺爱,最终养成了他们骄纵的性格,对于违背自己心意的同学动辄打骂,欺凌同学。而很多父母认为孩子“不打不成器”,对孩子采用粗暴野蛮的教育手段。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体罚会给孩子造成长远的不良影响,他们到了青年时期会更倾向于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变得更加有暴力倾向。第三,家庭结构的缺陷以及父母不健康的心理也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家庭暴力”对孩子的消极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很多孩子自小就看见自己的父母争吵得面红耳赤,摔东西甚至互相殴打,久而久之就会被“传染”上这些暴力行为。通过研究发现,很多从小在不健康家庭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到了青年时期更容易有暴力倾向。
(3)自身因素。青少年在生理上身体迅速发育和生理机能日趋成熟,在心理上对独立的渴望和自主意识也日益增强。但是青少年还未树立正确的、稳固的人生观、价值观,加之社会环境复杂,人心浮躁,青少年的好奇心理、攀比心理、盲从心理比较严重,所以当他们遇到问题时不能够正确分析和冷静解决,当老师或者长辈为他们解答困惑时,又因青少年存在特有的逆反心理和冲动心理,往往不会按照老师给出的建议解决,喜欢意气用事,所以青少年就成为了校园暴力的主要行为人和受害人。
三、防范校园暴力的对策
1.国外处理校园暴力的措施及经验
(1)法国治理校园暴力的措施。法国积极调动社会各界力量,齐心协力反校园暴力,把与校园暴力密切相关的教师、警察和家长都组织起来,共同预防和反对校园暴力。首先,司法部门出台有关校园暴力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明确各方的职务和责任,为预防和打击校园暴力提供了法律基础。其次,安全部门加强校园安全的规划和管理,不给校园暴力提供机会。第三,强调学校、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时刻掌握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状况。例如克雷泰伊学区调动37所学校开展“家长百事通”项目,让家长参加校长组织的会谈和讨论,以便了解学生的状况。[7]
(2)韩国防范校园暴力的措施。在校园周边安全方面,韩国政府规划出“师生安全保护区域”,把校园主周边附近的道路区域划分到保护区内,规定在保护区域内违反法律法规将受到更重的处罚。在学校保安方面,为了更好地管理学生,首尔市决定到2017年为止,将保安中女性及当地年长者的数量提高65%。在校园暴力的预防和事后补救措施方面,2014年3月27日韩国政府颁布了《教育都市首尔基本计划》,该计划决定在2017年前在校园集中的地区建设10个“人权保护中心”,对实施暴力的行为人进行心理、法治、人权和生命教育,对受害人和旁观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8]
(3)美国防范校园暴力的措施。美国非常注重校园的环境和安全,联邦和地方立法要求学校建立严密的安全保卫措施和紧急事件处理机制。美国校园统一都设立有校园警察,校园警察配有枪支,也可以逮捕犯人。在学校内部和学校附近的主要街道都设有监控摄像、探照灯和警示标语,在学校内部安装金属探测器等设施来保障师生的安全。[9]
2.防范我国校园暴力的对策建议
参考各个国家的治理经验,结合影响校园暴力的各个因素,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社会环境管理,加重校园暴力惩罚力度。政府应该加强对校园及校园周围环境的管理,给青少年一个健康的校园环境。首先,政府应该加重对校园暴力的惩罚力度,2016年4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出台《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该《通知》特别指出,专项治理期间仍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将追责问责。其次,政府应对学校周边的环境加强管理。从美国和韩国治理校园暴力的经验中找到一些参考的意见,如增加巡防治安员的人数和巡逻次数的密集程度,在校园附近的街道安装摄像头,对校园周围的街道上的交通工具进行限速等方法,确保校园周边环境安全。第三,对校园周围的娱乐场所,如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进行整改,禁止未成年人入内消费,如有违规,对经营者处以重罚。
(2)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校园的安全管理。学校应该重视学生各方面均衡发展,不可只追求成绩。第一,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让学生了解生命,尊重生命,思考生命的意义。第二,加强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和管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重视学生德育方面的考察,设立德育考察机制。第三,注重对学生的法制教育,让学生明白法律的威严,做到知法懂法,不触犯法律,关键时刻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第四,学校应该引导学生对待生活积极向上,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第五,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建立校园警察制度,提高校园保安的自身专业技术,在学校安装摄像头,保障校园安全。第六,学校应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组织家长座谈会,做到双方充分了解学生的状况,对不良状况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3)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加强家庭和学校的沟通。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和最早的榜样,家长的教导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对青少年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使得这种作用起到良好的影响,首先,家长需要营造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禁止在孩子面前使用暴力。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其次,倡导民主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不溺爱不纵容,也不提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法。家长应该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引导孩子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切不可以暴力方式强迫孩子。第三,家长应该积极与学校经常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状况,对任何情况都能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第四,家长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做到身教大于言教。
(4)加强对学生个体的引导和教育。在校园暴力中,大部分学生是校园暴力的主体,对学生个体的引导和教育才是遏制校园暴力的最佳办法。第一,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活动关注,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应及时疏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防止学生在压力过大或遇到挫折时的过激行为。第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能够自我疏导。第三,加强学生的防范意识,遇到校园暴力应该积极地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并第一时间告知老师和家长。
每一个青少年都是父母心中的珍宝,他们不仅代表着每一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也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可见青少年关系着国之根本,他们的成长尤为重要。校园暴力是阻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罪魁祸首,而治理校园暴力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各方协调配合,共同努力,将校园暴力斩草除根,还青少年们一个和谐快乐的校园。
[1]朱作鑫.校园暴力之概念、现状及防治对策[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5).
[2]简平.阳光校园拒绝暴力[M].北京:中国福利会出版社,2006(94).
[3]孙凌寒,朱静.校园暴力与学校社会工作[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
[4]姚建龙.校园暴力:一个概念的界定[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4).
[5]陆颖.高校校园暴力: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分析[J].智富时代,2015(6).
[6]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15修正):第十七条第2款[S].2015-08-29.
[7]秦丽.法国校园暴力现状与防治措施[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9).
[8]陶建国.韩国校园暴力立法及对策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5(3).
[9]方芳.美国校园安全治理模式述评[J].国际视野,2014(10).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5.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