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意旅游视角下兴安灵渠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的探讨

2016-03-17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

秦 春 林

(1.桂林旅游学院,广西桂林 541006;2.广西旅游科学研究所,广西桂林 541006)



创意旅游视角下兴安灵渠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的探讨

秦春林1,2

(1.桂林旅游学院,广西桂林541006;2.广西旅游科学研究所,广西桂林541006)

摘要: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中引入创意旅游的发展模式,将促进旅游相关人员对文化遗产价值和作用的了解,树立和加强遗产保护的意识和行动,结合历史和时代文化精神推进文化遗产的创新,有助于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播传承和创新发展。文章以兴安灵渠文化遗产为例,探讨了创意旅游视角下灵渠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的主题和思路,提出了具体的旅游开发建议。

关键词:创意旅游;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兴安灵渠

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对创意旅游进行了界定:创意旅游是一种可以为旅游者提供具有原真性的、可直接参与体验的旅游活动,主要表现形式为学习当地的艺术、传统以及具有当地特色的象征性文化,并与当地居民相互交流,在生活中体验文化。创意旅游以文化为前提和基础,以直接参与具有原真性的旅游活动、与当地居民互动交流为基本方式,满足了现代游客对于文化的渴求和希望通过主动参与以获得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达到体验和学习地方传统文化、提升自我的目的,有利于目的地经济发展和文化的保护、传播和传承,创意旅游正逐步成为当今旅游的一种重要发展模式[1]。

一、创意旅游视角下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的意义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文明发展的见证和成果,饱含着民族的智慧和思想,是不可再生的宝贵精神财富。文化遗产丰富多样且地域性特点突出,一直以来具有强烈的旅游吸引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旅游开发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经费来源的经济功能正逐渐减退,而作为保护、传播和延续文化遗产精神的社会、文化功能和意义正在逐步加强[2]。

创意旅游以传统文化根基,注重地方文化精神的注入,参与性、互动式的活动方式深受当今游客的喜爱,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中引入创意旅游的开发模式,将促进地方政府、旅游从业者、当地居民、游客等旅游相关人员对文化遗产价值和作用的深入了解,树立和加强遗产保护的意识和行动,同时创意旅游为了满足现代游客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体验需求,必将是一个结合历史和时代文化精神的创新过程,有助于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播传承和创新发展的目标。

二、灵渠文化遗产及旅游发展概况

(一)灵渠文化遗产概况

灵渠位于广西桂林市兴安县,距离桂林市60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现存最完整的运河之一。秦始皇为解决统一岭南的军事行动中军需转运的困难,于公元前214年建成了灵渠。灵渠连接了湘江和漓江,沟通了珠江和长江水系,在1938年近代公路、铁路建成之前,2 000多年来灵渠一直是中原与岭南地区的交通运输主脉,促进了中原和岭南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融合。今天,灵渠依然承担着两岸4万多亩良田的灌溉功能和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水利功能,随着旅游的发展,灵渠的旅游休闲功能正在逐步凸显。1988年灵渠被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获4A级旅游景区称号,2014年灵渠被确定代表广西参加中国2016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提名项目选拔。

灵渠具有科学、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种独特的价值和功能,现存的文化遗产主要包括灵渠水利工程本体以及在灵渠的修建和使用过程中两岸衍生的相关灵渠文化遗存两个方面的内容。

1.灵渠水利工程概况

灵渠水利工程包括主体工程的渠首、33.15公里长的南渠、3.5公里长的北渠三部分和附属工程的堰坝、堤坝、陡门、水函、桥梁等建筑设施,主要设计原理是利用渠首的分水设施将湘江支流的水一分为二,分别经南渠、北渠引入漓江、湘江,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灵渠水利工程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科学合理布局,所有设施因地制宜、精巧、适用、综合运作,确保了2 000多年来灵渠在航运、灌溉、泄洪、生活用水等多方面的最佳综合效益,灵渠是我国水利工程技术的卓越成就。

目前,灵渠沿岸保存的各种水利和交通设施主要包括:航运系统的南渠、北渠,分水设施的铧嘴、大小天平等,溢流设施的泄水天平、黄龙堤等,雍水设施中的秦堤,原36座中的34座陡门、40座堰坝等,漕运的渡头江和溶江盐埠大码头等,大湾陡水函等9处灌溉设施,渠间交通的粟家桥、接龙桥等7座古桥[3]。

2.灵渠相关文化遗存概况

灵渠相关文化遗存主要是指在灵渠的开凿和使用历史中,在沿岸逐渐发展起来的文化遗产[3]。按照现存的情况大致可分为:为防护、驻军建设的秦城遗址和严关等军事设施,纪念对灵渠具有突出贡献人物的分水龙王庙、四贤祠和三将军墓等信仰遗存,因驻守、贸易而形成的江西坪村、季家屋场等聚落遗存,记录历史事件的四贤祠碑刻等历史遗存,灵渠上南来北往的各色人群留下的诗词歌赋、传奇故事等文化遗存,南北文化融合的桂林米粉等民俗风情、以及贺郎歌、龙船歌、马仔调等民间歌舞类文化遗存[3]。

(二)灵渠旅游开发现状

灵渠的旅游活动始于20世纪70年代,直到目前开发的范围仅限于从灵渠渠首到南渠流经县城约3公里的一小段,步行或者乘船走马观花式的游览这一段灵渠几乎是游览的全部内容,旅游模式仍停留在静态实物、沙盘模型的陈列展示和导游人员讲解等,游览方式、内容单一,缺乏参与和互动交流,对游客吸引力不强、留下的印象不深,游客往往是充满期待而来、失望而归,对于文献上宣讲的灵渠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内涵,除相关的专业人士外,就连当地居民知道的也极少,短暂的游览对于游客来说更是几乎无法了解和感受灵渠的真正魅力。造成的现状是每年到桂林的游客有3 000多万人次,而到灵渠的游客不足30万人次,大量到桂林的游客根本不知道近在咫尺、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灵渠。灵渠的历史文化价值与旅游发展现状形成巨大的差异,既影响了两岸旅游经济的发展,更严重制约了灵渠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三、创意旅游视角下灵渠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的意义

灵渠具有水利、军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价值,现存文化遗产种类多且保存较完整,并仍在当地居民的生活中延续,为创意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灵渠的旅游开发中,在保护的前提下,引入创意旅游的发展模式,符合现代旅游的发展趋势,有助于让广大民众监督30多公里长的灵渠沿途的一些破坏行为而保护灵渠,有助于灵渠文化内涵的挖掘,让当地居民以及游客在参与旅游活动的过程中,深入了解灵渠文化,感受先辈的智慧与精神,提升对文化的保护意识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及自强的信念,并通过创意思维和潜能的开发,提升自我的意识,在带动灵渠两岸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吸收更多时代的文化,实现灵渠文化的传播传承和创新发展,让古老的灵渠为今天的社会、人们的生活服务,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和意义。

四、创意旅游视角下灵渠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的主题和思路

总的来说,创意旅游视角下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的思路就是在对文化遗产深入、全面研究分析的基础上,保护文化遗产本体及周围环境和文化空间,抓住文化遗产特有的精神内涵和意义,依托社区居民,结合现代及游客的需求,确定开发的主题,运用多种现代方式充分展示和阐释文化,帮助游客认识和了解文化,并结合多种创意手法开发系列参与性、互动性强的旅游活动项目,形成根植于地方文化遗产的个性化的旅游产品,为游客创造体验、学习和交流文化的机会,促进游客、当地居民创意潜能的发挥和自我思想意识的提升,实现文化遗产的传播传承与创新发展[4]。

灵渠具有水利、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功能和意义,在旅游开发中,有必要进行一定的选择,选择对于今天的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灵渠文化的延续等具有实践意义的内容。从灵渠水利工程现状来看,结构和设施基本保持完整,依然具有实用的价值和意义,这种具有原真性的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对当今国内外的旅游者都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从灵渠相关文化遗存现状来看,很多的内容在两岸人们的生活中保持和延续,是活的文化遗产,这正是旅游者在文化遗产旅游中苦苦追寻的。灵渠水利工程和相关文化遗存包含了灵渠的历史、记忆以及在当代的地方社会文化,是对游客最具吸引的核心要素[5]。

因此,在创意旅游视角下灵渠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中,严格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采用环保、低碳的旅游方式,确保古运河不受现代旅游的干扰和破坏。确立以灵渠水利工程和灵渠相关文化遗存为旅游开发的主题,围绕主题,结合灵渠文化遗产的内涵和社会生活的实践,选取对于社会、文化发展有利、大众易于理解、学习和体验的内容,结合现代技术和创意手法,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多方位、全面地展示和阐释灵渠文化,结合两岸居民的生活和现代游客参与性、个性化、互动性的活动要求,开发的系列游客可以直接参与其中、与灵渠文化本体、与当地居民互动的活动项目,并在其中预留更多的让游客、居民创意发挥的空间,以获得各自独特的文化收获和体验。

五、创意旅游视角下灵渠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建议

(一)围绕灵渠水利工程相关的旅游开发建议

1.灵渠水利工程的保护

灵渠水利工程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中,坚持保护第一,保护灵渠水利工程本体及其周边的各类伴生的历史文化遗存和自然景观环境,保护工程设施的现状和功能的基本完善,对于工程设施的维修要科学合理,在两岸建设控制地带内禁止大规模工程的建设,以确保堤岸基础的牢固,保护灵渠良好的水质,保证水源地良好生态环境,管理好沿岸的生活、生产污水的排放。严禁两岸的开山采石行为,对于一些原来因开山采石留下的痕迹要尽快采取修复措施,两岸的山川田野、民风民俗、村落、古桥、古树等自然、人文环境要严格保护,他们是灵渠历史发展的见证,是灵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灵渠水利工程的展示

灵渠水利工程的精湛工艺和技术,除相关专业人士之外,当地居民和大多数的游客很难深入了解。在旅游开发中,在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可以按照原址、原样进行适当的修复,以帮助游客了解设施的原有外观及基本功能。例如,灵渠上的陡门是世界上最早的船闸,目前多数陡门的外形都基本保留,应将散落在各处的陡门的石质配件收集、放回到原处,让游客大致了解陡门的选址、造型、功能等。

在灵渠的一些水利工程设施实物的旁边,除了传统的实地查看、图片文字和导游员的解说等方法外,可以借助现代电子等科技手段,设立电子触摸屏等仪器,用三维立体影像的方式,直观演绎和展示灵渠水利工程的部分工艺,让游客了解此处工程选址、建设原理、作用和意义等内容,并通过电子设备实现游客、居民与古老的灵渠穿越时空的对话。

如在灵渠的秦堤、飞来石一段,这里的灵渠选址被限制在湘江与旁边山体距离仅有20多米的空间中,而灵渠与湘江故道河床水位相差有5米,横向距离窄,水位落差大,水流湍急,如果修建直线的渠道,汛期时灵渠的洪水将直接冲刷过来,因极大的冲击力而冲毁秦堤堤岸。先辈巧妙地把原址上高出地面2.6米的巨型原生山石——飞来石保留在湘江故道与灵渠二水之间,并让灵渠围绕着飞来石形成一段S形的渠道,让水流有了一段迂回、缓冲,降低了水的流速和对秦堤的冲击力,保证秦堤经受住了两千多年间各种洪水的冲击。在旅游开发中,可以在飞来石旁边,设立一处电子触摸屏,用三维动态电子视频的方式,模拟演绎灵渠在这一段的地形、地貌和建设原理,在电子设备上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让游客参与灵渠文物本体有了一个互动和交流,实现游客与千百年前建设者们的对话。游客可以根据地形条件提出各种问题:如有或者没有飞来石、渠道选择直线或者S形等的不同情况下,这一段的建设可以选用的几种处理方式以及效果会怎么样等问题,通过电子模拟演绎,让建设者们告诉游客,选择不同的方式此处灵渠水流的变化、冲击力度以及对于秦堤的冲击变化等情况,让游客明白选择目前的处理方式是最佳的方案。电子三维模拟的方式,动态、直观,让普通游客更容易了解灵渠水利工程的工艺,而且印象深刻,过目不忘,游客在参与的对答的过程中,获得各自不同的认识和思考。

3.灵渠水利工程相关旅游活动的开展

在活动项目的开展中,紧密结合灵渠水利工程的特点,尽可能减少对于原有设施的干扰和破坏,建议采取小型环保的机动船、人力船、自行车、步行等慢游览方式,选择开展既能展示灵渠工程的智慧、又易于游客亲身参与、体验、互动的活动项目。例如,灵渠的陡门在展示的基础上,可以选择保存较完整的一两处,修整和修复陡门的结构和功能,并安排相应的管理人员采用灵渠上传统的运用陡杠、马槎、竹垫子等简单的陡军工具,现场实地演绎陡门的塞陡蓄水和开陡放水的过程,让游客真正看到陡门的抬高水位、帮助船只通航的作用。对于一些有特殊愿望和要求的游客,可以让他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指导下,亲自参与陡门开启的操作,体验一把陡军劳作的艰辛,特别是无论酷暑或者寒冬,都需要跳到灵渠水中,才能完成陡门开启的操作,让游客通过看到或者亲自操作,深刻感受到千百年来守护灵渠的陡军坚持的毅力和恒心。

同时建议灵渠开启陡门的工作人员由从明代开始世袭守护灵渠的季、宿、颜等陡军家族的人员担任,挑选家族中责任心强的人,让他们了解家族的历史,树立家族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延续家族陡军文化的历史,做好陡门运转的演示工作,同时承担灵渠沿岸看护人的工作职责,灵渠延绵30多公里,保护工作仅仅依靠老百姓的自觉和管理部门人员的看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沿途群众的参与。并且通过他们的口传身教和实际参与灵渠看护和陡军的行动,让他们的家族成员以及沿岸的老百姓知晓灵渠陡军的历史文化,感受到身边的、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灵渠文化。

从旅游活动开展的角度而言,由季、宿、颜等家族的人员参与陡门开启的活动,比纯粹的表演性的陡军开闸活动的意义、性质、内容以及对游客的吸引力等均要强得多!因为游客们都非常渴望了解两千多年来的建设者们在灵渠两岸究竟还遗留有什么,并且在他们在与游客的交流中,自然就会将家族的历史使命以及相关的灵渠风土人情等内容和信息传达给游客。

在活动项目的开展中,还可以结合灵渠水利工程的工艺特点,开发系列特色旅游商品。如,灵渠渠首的大小天平之所以牢固,在于利用了水浸松木千年不腐的特点,在水下用松木打桩、外围用条石砌筑作为基础。20世纪80年代维修大坝时,还曾在坝基中发现完好如初的松木,结合这一个特点,一方面,可以用电子演绎的方式,将坝基中松木使用的工艺、原理以及目前保存的情况形象、生动地展示给游客,另一方面,结合这一工艺开发系列灵渠特色商品,以一些小型松木枝条为原料,可以让游客在枝条刻上自己的姓名、网名、QQ名及时间等信息,将松木枝条在瓶子中搭建成各色自己喜爱的造型,并在瓶子中装上来自灵渠的水,在瓶子的标签上还可以留下自己游览灵渠的照片等,制作成为具有个性化的灵渠特色商品,成为自己或者赠送亲朋好友的灵渠旅游纪念品,同时也起到宣传灵渠的作用。

(二)围绕灵渠文化遗存相关的旅游开发建议

1.灵渠文化遗存的保护

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是收集、整理放在博物馆或文献中宣传和保护,更需要扎根在老百姓生活中传播、传承。结合旅游开发,全面收集、整理灵渠相关的文化遗存,一方面,由政府和相关组织倡导和鼓励当地老百姓在生活中延续灵渠文化,例如,端午节赛龙舟中的龙船调、春节期间的马仔调等的表演,这既是文化传播、传承的需要,也为旅游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结合当地居民生活,运用多种方式挖掘和展示文化遗产的内涵,让相关的研究者、旅游管理者和从业者、当地居民和游客在参与创意旅游活动项目开发与开展的过程中,了解灵渠文化遗产,并通过各自创意智慧、潜力的发挥,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2.灵渠文化遗存的展示

对灵渠相关文化遗存的展示,可以运用实物、壁画、雕塑等景观小品、影视、文学的再创作等各种方式和在游览的各个环节中展示和呈现出来,让游客、居民在生活中、游览中不断感受到灵渠的文化氛围,加深印象和记忆。

例如,灵渠旁的四贤祠,是为了纪念修筑灵渠有突出贡献的秦人史禄、汉人马援等四贤而建立的,祠中有四贤的塑像和32块各个时期与修建灵渠相关的碑刻。从碑刻中可以看到,四贤虽然具有卓越的成就,但都不贪功邀赏、追求功名利禄,认为这是自己应尽的职责,把成绩和功劳记录在前人和百姓的身上,这代表了千千万万灵渠人的精神。在四贤祠中,还有一块特别的劣政碑,记录了民国初年兴安知县吕德慎因“浮加赋税、冒功累民”而被驱逐的事件,正反典型的碑刻同处一室,寓意尤为深刻,在今天我们大力提倡反腐倡廉的时代中,对于广大民众、特别是对于从政者具有积极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但是目前,由于所有碑刻文字是繁体字、竖行排列、文言文的方式表述,大多数的游客很难看懂其中的内容,往往是在碑刻前一晃而过,更别说理解其中深刻的内容和含义了。在旅游开发中,可以在四贤祠的院落中,配合碑刻内容,采用雕塑或者壁画等方式,将四贤以及知县吕德慎的形象和事迹用简洁风趣的手法表达出来,让广大游客能直观地读懂相关内容,理解正反碑刻的深刻意义,结合今天社会的反腐倡廉教育主题,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动,让人们以史为鉴,希望每一个人特别是从政者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人让人们记住,不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害的人而名流千古!

又比如,灵渠沿途的许多地名,都与灵渠的建设、发展息息相关,这些历史渊源,很多当地的老百姓、特别是年轻一代都不知道。如:位于渠首分水塘村的得名就是因为灵渠在这里将湘江支流的水一分为二,分别引入湘江和漓江;季家屋场村名字的来历也是直接因为灵渠,屋是古代井田区划的单位,季家屋场村就是政府划拨给守护灵渠的陡军季氏家族的田地而建立的村庄。在旅游开发中,在广泛收集历史资料、信息的基础上,将相关的地名以及与灵渠的渊源等信息,在灵渠沿岸用明显、简洁的图文、实物或者景观小品等各种方式展示,强化两岸的历史文化印迹,让旅游者在游览的过程中看到、了解到这些信息,加深对灵渠文化的印象,同时也让当地居民更多地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让历史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心目中代代相传。

在旅游开发中,还可以利用居民、游客接触的各种事物,多种方式宣传和展示灵渠文化,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例如,著名特产桂林米粉的形成是因为秦朝时来修建灵渠的北方人吃不惯南方的大米饭,聪明的厨师就将大米碾成粉,做出北方面条的形状,今天,米粉已经成为兴安及桂林周边地区老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米粉形成的故事,不仅需要在灵渠等相关网站上、在兴安举办的米粉节上宣传,还需要在生活中加强宣传,比如,在兴安以及桂林周边地区平时大家吃米粉的消毒碗的外观上,用简洁的图片或文字,讲述米粉形成的故事,让游客和当地居民在吃米粉的时候看到、了解和记住历史;还可以在桂林、兴安等地生产的干米粉的包装袋上,用图形或语言讲述米粉形成的故事,并简单说明灵渠古运河的历史意义和灵渠边上米粉的多样化吃法,当人们在各地看到或者购买干米粉的时候,产生一定要到灵渠边上去走一走看一看,吃一碗地道的、用灵渠的水做出的米粉的冲动。

3.灵渠文化遗存相关旅游活动的开展

在旅游活动的开展中,重点抓住目前在老百姓生活中留存的灵渠文化相关的传统活动,结合生活的实践,注重游客、居民的参与和互动,开发系列活动项目。

例如,贺郎歌是流行于兴安县城乡、人们祝贺新郎娶亲闹洞房时咏唱的民间歌谣艺术,是灵渠开凿之后,融合中原和百越文化而形成的,2008年入选广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贺郎歌的基本形式是在婚礼拜堂、晚宴后,亲朋好友簇拥新郎新娘到正厅,领唱的歌师就开始演唱了,演唱的内容主要是祝贺和祝福新婚夫妇的赞歌,表达的是新婚之夜的喜庆和欢娱的情感,有独唱、领唱、合唱三种形式,歌词内容既有引经据典、又有应时应景应人即兴现编,曲调清新优美,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伴随着领唱歌师的歌声,亲朋好友会在其中用重复简单的尾音、衬词一起附和合唱,伴随着众人的合唱,全场一片欢乐喜庆[6]。

然而目前,贺郎歌也与大多数民间文化一样,受到全球性文化的冲击而日趋衰落,在兴安的婚礼上有贺郎歌仪式的已经不多了,即使有,内容和形式也极大简化了。在今天逐步淡化的邻里亲情社会中,贺郎歌是一种极好的加强邻里情亲之间的感情和联系的大众参与的娱乐活动。

在旅游开发中,可以将贺郎歌作为重点开发的文化活动项目,首先,这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帮助民间团体组织、培训几支贺郎歌的演唱歌队,既传承文化、也为旅游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其次,在灵渠沿岸用免费、优惠请歌师等各种物质和精神的激励方法,鼓励和倡导老百姓在生活真实的婚礼中加入贺郎歌仪式,在征询新人双方同意的情况下,让游客观赏和参与,甚至可以提前在灵渠等网站上公布相关信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作为旅游活动的开展,除了保持传统贺郎歌祝贺新人和娱乐众人的核心内容之外,对于领唱的歌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一是贺郎歌的形式、内容可以简化,唱词应结合时代的生活特点,简单、明了,让大家能听得清楚、明白,才能参与互动;二是每一场的活动都是个性化、真实的,需要歌师结合新人、居民、游客的身份、职业、来源地等的不同特点,即兴调整和编写歌词,让宾客都能融入其中共同参与;三是歌师不仅要注重自己领唱、独唱的完美,更需要随机应变,调动全场的气氛,带动全场的宾主参与到独唱、合唱、答谢、祝福等活动环节,加强互动与交流;四是注重保留和增加合唱环节,这是宾主能参与的最好方式,在合唱环节中,选择几个简单的尾音、衬词,通过多次的重复,让大家一学就会,都能参与合唱,达到宾主共祝新人、共同娱乐的目的。

这种形式的贺郎歌活动,基于生活中真实的婚礼,是文化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延续,其意义和对游客的吸引力比舞台化的表演要大的多,是创意旅游过程中游客最愿意看到的、参与的文化活动,而且每一次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都是变化的,歌师、游客、居民的行为和思想都是自由的,可以充分激发他们参与创作的潜能,即兴创作、演唱和交流,因而每一位游客所获得的、感受的都是独一无二的旅游产品,实现了创意旅游开发中游客追求个性化产品的目标。同时,活动的开展对于贺郎歌本身的发展来说,能够帮助老百姓了解和喜欢贺郎歌,使贺郎歌扎根于生活、在生活中传播和传承,而且在持续的活动过程中,不断地在其中加入新的、时代的生活元素的歌词和内容,也促进了贺郎歌的传承与创新。

(三)灵渠两岸田园风光等相关旅游活动的开展

在灵渠两岸,不仅有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文化遗存,还有2000多年来与灵渠相伴相生的优美、宁静的山水自然环境和恬静的田园村庄。在旅游的开发中,一方面,要严格保护灵渠两岸良好的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引导村民保持四季农产品的种植以丰富四季的景观变化,特别是在冬季,倡导和鼓励农民在闲置的土地上种植红花草,可以肥田和形成良好的景观;同时,加强对游客的宣传,爱护两岸的农作物,不践踏和随意采摘。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周边的田园村庄和四季农作物的种植,开展系列参与性的农事活动,在村民与游客自发、自愿的基础上,游客可以随机参与不同的季节农作物的种植、养护、收获等管理活动,如水稻的种植与收获、瓜果的采摘等,活动方式、内容以及价值交换形式等由双方自愿商定,让双方拥有更多的随机的、自由的交流与互动,这种交流是纯粹发自内心的、没有太多的功利动机驱使的,双方更乐于接受,感情的流露也会更加真诚、纯朴,双方的收获和感触也会更多、更深刻,而每一次的交流,因时间、人物、内容等的不同,所获得的体验和感受都是独特和唯一的,这正是创意旅游所希望达到的交流方式和目的。

今天,在我们的社会中,仍然有很多类似灵渠的文化遗产,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极高的价值和意义,但仍深藏在博物馆和文献中不为大众所知晓,创意旅游视角下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的模式,既有利于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又可以在创意思维的引导下,通过大众参与性旅游活动的开展,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播传承和创新发展,是一条值得探讨的良好途径。

[参考文献]

[1]赵玉宗,潘永涛,等.创意转向与创意旅游[J].旅游学刊,2010(3):69-76.

[2]罗佳明.遗产旅游的发展向度:遗产地精神与体验旅游的融合[J].旅游学刊,2010(5):6-7.

[3]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灵渠[J].世界遗产,2014(1):50-54.

[4]李庆雷,张丹宇.文化遗产地创意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37-41.

[5]石伟.遗产旅游与乡土社会:灵渠古镇的旅游人类学研究[D].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6]漆亚莉.从乡俗仪礼到民间艺术:兴安贺郎歌的传承与变迁——兴安贺郎歌系列研究之二[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1-14.

(责任编辑:雷凯)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126(2016)03-0080-06

[收稿日期]2016-03-20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创意旅游视域下桂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研究”(KY2015LX587)。

[作者简介]秦春林(1970—),女,广西兴安人,教授,广西旅游科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研究方向: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

The Discussion on the Protectiv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Heritage of Lingqu Canal in Xing’an County in View of Creative Tourism

QIN Chunlin1,2

(1.Guilin Tourism University,Guilin,Guangxi,541006 China;2.Guangxi Institute of Tourism Research,Guilin,Guangxi,541006 China)

Abstract:Leading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creative tourism concept in th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ve tourism development will promote the related persons on tourism to understand the value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set up and strengthen the consciousness and action of the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 combining with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pirit of the times.It’s helpful for realizing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This article taking Lingqu Canal in Xing’an County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themes and ideas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v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Lingqu Canal in Xing’an county in view of creative tourism and gives some concrete suggestions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Key words:creative tourism;cultural heritage;protective development on tourism;Lingqu Canal in Xing’an county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
——苏州评话
中国林业重要文化遗产评定标准初探
洱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之思考
Tough Nut to Crack
Significance of Belgian Legislat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Underwater Cultural Heritage as a Reference to the Amendment of China's Pertinent Regulations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活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