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工委+”构筑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防火墙”

2016-03-17绵阳市关工委执行主任杨步润

关爱明天 2016年4期
关键词:绵阳市关工委犯罪

绵阳市关工委执行主任杨步润



“关工委+”构筑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防火墙”

绵阳市关工委执行主任杨步润

对于青少年犯罪,惩罚只是手段,教育、挽救是目的,而事前的预防才是关键,所谓“一两的预防胜于一斤的治疗”。如何发挥各级关工委组织及广大“五老”在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中的作用,是我们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社会“综合征”

根据绵阳市调研统计数据显示,未成年人被告2010年422人,占总涉罪人数的14%;2014年237人,占总涉罪人数的6.95%。这表明绵阳市近年来针对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开展的工作有力有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具体表现令人堪忧。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2014年11月,绵阳市检察机关共批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872人,起诉1667人。排在前五的罪名分别为抢劫769人、盗窃463人、故意伤人115人、聚众斗殴78人、寻衅滋事47人。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一个社会“综合征”,是个人原因、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影响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未成年人自我约束能力较弱。未成年人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不良影响,一是厌恶读书学习,不思进取,对人生没有长远思考和设计,对正常融入社会缺乏自信;二是对金钱、暴力、吸毒、醉酒、嗜烟、两性关系等敏感好奇、充满幻想、盲目模仿,把违法违规、叛逆不驯作为自己的“时尚标志”;三是对事情缺乏最基本的判断,说话办事不计后果,直到锒铛入狱、铁窗含泪时,也仍有个别失足青少年不能完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更有甚者,居然以“进去过”为荣为豪。

二、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的原因相对突出。残缺型家庭,往往导致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压力增大;溺爱型家庭往往导致未成年人不听管教;粗暴型家庭,往往导致未成年人更加叛逆无道。

三、学校教育引导不力的现象客观存在。在失足未成年人的诸多案件中,不少孩子就是因为辍学而胡作非为。当前,部分学校只重视成绩、分数的教育理念,从而忽略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德育教育,对成绩差的学生缺乏耐心细致的帮教;对违规违纪学生重在处理、疏于帮教,导致部分犯了小错的学生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日积月累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校园法制教育流于形式,缺乏法律知识普及,导致未成年人法律法规意识淡薄。

四、社会负面消极因素的影响现实严峻。从当前社会环境看,免费为未成年人提供的娱乐设施、图书馆等还不是很普遍,而一些网吧、歌舞厅、洗浴声色场所对未成年人监管不严格,以至于他们的业余生活大多投入到与其年龄不相符的场所,导致无心向学,经济困顿,很容易诱发犯罪;许多未成年人迷恋网吧、影院,一些影视作品中充斥的暴力、色情、凶杀场面,对他们有着非常不良的影响,有的甚至成了他们作案的“教科书”;一些请客送礼、贪污贿赂、奢靡浪费等社会负面现象,让部分未成年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内心充满阴影,对社会充满怀疑,最终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关工委+”构筑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防火墙”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功德无量的工作,是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同时需要社会各界及家庭成员参与和共同努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今天,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公民意识、民主法制意识、道德责任意识的教育是我们的共同历史责任。关工委充分发挥党组织联系未成年人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五老”的自身优势和特殊作用,必将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中,为下一代健康成长谱写出灿烂而辉煌的篇章。

长期以来,绵阳市各级关工委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中,注重发挥关工委统筹协调联系机制,加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三结合联动机制,秉承投入的长期性和创新性原则,最大化发挥“‘五老’关爱智库”的资源优势,同时通过实施“关工委+”的关爱计划,构筑了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防火墙”。

一、“关工委+法系领导”,为工作引路

关工委在领导组织机构中,应始终保持配备有一名以上常务副主任是政法系统的退休老干部。绵阳市关工委老领导中,有两人曾担任市政法委书记,一人曾担任市检察院检察长。市关工委帮教工作团常年坚持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比如:市关工委顾问王廷云(原常务副主任)在多年的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深入看守所、劳教所和戒毒所开展未成年人犯罪情况及心理系列调查,创新性提出了“三在”“五老”牵手“三失”青少年的前瞻性指导意见,多年坚持给失足青少年写信并到看守所看望失足青少年,亲自起草20多篇调研报告反映给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凸显了关工委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地位和价值。

二、“关工委+道德教育”,为精神洗礼

思想道德教育在当代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中扮演着总开关的角色,以德育人的理念得到社会一致认可。关工委要充分发挥“五老”自身特殊优势,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创新性开展了各具特色的道德教育活动。如:西南科技大学关工委12年来坚持如一,组织“五老”深入各学院,以理想信念、为学为人、励志成才、校情校史与学校精神为主要内容,为大学生新生做入学教育。安县白塔村关工委,依靠有国学知识的“五老”队伍以及村社办公场地,爱心人士、企业的资助下,建立了“国学教育基地”,对当地的未成年人免费开展国学教育,以下一代影响上一代,将以前的上访村、问题村改变为今天的文明新村。

三、“关工委+法制教育”,为成长护航

切实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制宣传教育,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儿童权益保护的重要手段。未成年人普法宣传的重点在学校。目前,绵阳市1300余所学校关工委组织健全,共配备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2000余人,学校关工委积极联系当地检察院、法院、派出所联动推行模拟法庭入学校、法制宣讲进校园等关爱措施,加快了法律深入未成年人意识观念的步伐,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绵阳市关工委利用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资金,专门立项开展“关爱明天普法走基层”公益项目;各级关工委“五老”经常开展“学法守法健康成长”主题讲座进校园,受到了师生们的欢迎。

四、“关工委+网吧监督”,为明天“护苗”

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今天生活的一部分,但网络的负面影响也在青少年身上显现尤其明显。“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工作多年来已成为各级关工委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绵阳市各级关工委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的领导,组织“五老”积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采取常规监督与重点监督相结合、监督检查与教育疏导相结合、平日检查和参与有关部门的治理整顿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对未成年人上网进行义务监督,取得显著成效,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打造了一片“绿色空间”。

五、“关工委+失足帮教”,为“重生”助力

对于失足未成年人的帮教、教育挽救工作,关工委重点要发挥综合协调功能,推进“政法一条龙”“社会一条龙”工作体系建设,推进和激发相关成员单位、社会组织、爱心人士参与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及帮教转化方面的工作热情和能量。

根据调研统计,绵阳市判决未成年罪犯2012年为256人,2013年为220人,2014年为146人,未成年人再犯罪率一直保持在8%以下。绵阳市关工委组建的帮教工作团,长期致力于失足未成年人的调研和帮扶工作,与检察院未检科、法院、司法局司法援助中心、劳教所适时有效对接,为需要帮助的未成年人争取司法援助,在重要节日与失足未成年人开展谈心帮教座谈会。绵阳市游仙区、安县、盐亭等关工委与当地检察院还联合成立了涉罪青少年帮教基地,对失足青少年的帮教关爱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猜你喜欢

绵阳市关工委犯罪
公园里的犯罪
绵阳市多措并举推进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绵阳市青少年宫作品
绵阳市网络作家协会成立
Televisions
绵阳市图书馆孙桐生自藏《绣像石头记红楼梦》初探
环境犯罪的崛起
关工委为我圆了老有所为梦——为纪念中国关工委成立25周年而作
“犯罪”种种
切实加强关工委基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