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是无名渔父
——谈陆游的渔父词
2016-03-17胡中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胡中丽(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我自是无名渔父
——谈陆游的渔父词
胡中丽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210000)
陆游的隐逸词在词中占重要地位,隐逸词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渔父词,其词通过对乡居故乡山阴的渔父般的生活的描写,再现故乡山阴的山水美景,表现自己的渔隐之乐,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也隐隐透露着他不甘终老江湖的幽愤。从中可以窥见陆游乡居生活的心态和他的人生态度。
陆游渔父词思想意义
陆游一生抱安邦定国,匡时济世,忠君爱民的信念,很多诗词抒发了沙场征战,忠君爱民的信念。但综观陆游之词,其爱国词甚少于隐逸词。唐圭璋先生的《全宋词》共纪录陆游词145首,其中爱国词不到20首,隐逸词约70首,纤艳词50余首。可以说隐逸词在陆游词中占了一半,而在这一半的隐逸词中,又有二十多首是描写词人渔樵生活、渔隐之感的渔父词。据笔者统计陆游的渔父词共有23首,其中包括《渔父》5首,《长相思》5首,《鹧鸪天》3首及其他词牌的渔父词10首。
所谓渔父词,就是以渔父及其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词。曹辛华先生早有界定:“渔父词,顾名思义,主要指以渔父为描写对象,抒情意象,或抒情主人公的词。这些词或描写渔父的生活及其生活环境,或借渔父来抒发隐逸之思,或借渔父来参禅悟道。”①垂钓自古以来就是隐逸者赖以寄托怀抱的表征。刘克庄在《木兰花慢·渔父词》中云:“古来贤者,多隐于渔。”道出“渔隐”乃古代隐居者常用的方式。像许由颖滨洗耳,姜尚磻溪垂钓,范蠡泛舟五湖,庄子濮水之钓,越人濯足沧浪,严子陵七里濑之钓,张志和之钓西塞山烟波等,均以渔隐驰名。中唐张志和一首《渔父》词一出,便引起当时名士的唱和,其后许多名士竞相模仿。五代的欧阳炯、和凝;宋代的大文豪苏轼、秦观,都写过渔父词。词人们通过对渔父生活的描写,表现对烟波钓叟的渔父生活的向往,寄托各自不同的人生心态。
陆游40多岁时就因“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黜还乡,在镜湖三山住过几年,56岁到62岁的这几年也是在故乡山阴的闲居中度过的。65岁以后,除去两年出山外,其余时间全是归居故乡,故乡山水成了他的精神寄托和灵魂慰藉。其间他流连放浪山崖之间,吟咏啸傲湖海之上,写了大量隐逸词,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表现渔隐之感的渔父词。陆游别署有笠泽渔翁,笠泽渔隐,笠泽老民,笠泽老翁,笠泽老渔,笠泽病叟,笠泽钓叟等。其一生好以渔樵形象入词,这些词,有表现自己渔隐生活之乐和政治失意后超脱痛苦的心理的,也有在渔父形象中寄托自己人生理想的。
陆游的渔父词,除在严州一首以《渔父》为题的组词外,还有许多其他词牌的、内容是渔父生活的词,如其在乾道二年罢归之后,居于镜湖三山时写的《鹧鸪天》三首;晚年写的《长相思》五首等。本文将从内容和特点两方面谈谈放翁的渔父词。
一、陆游渔父词的内容
(一)“湘湖烟雨长蒪丝,菰米新炊滑上匙。”——对故乡山阴美景的留恋与赞美。
渔父词必然要写到渔父的生活环境,陆游的渔父词渔父的生活环境就是他的故乡山阴。陆游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实在故乡山阴度过的,特别是晚年,他以镜湖之畔的别业为依托,过着清贫的读书垂钓生活。他的渔父词再现了家乡山阴“烟水参差,鲙美菰香”的胜景。从中可以感受到词人对家乡的热爱。在这些“渔歌菱唱”的渔父词中,我们能感受到“小燕双飞水际,流莺百转林端”(《乌夜啼·园馆青林翠樾》)的勃勃生机;“歌飘渺,舻呕哑”(《鹧鸪天·懒向青门学种瓜》)的水乡生活;“烟水万重”的静谧平和;“燕飞春岸,鸥落晚沙”的诗情画意。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里,词人尽情享受“一枕苹风午醉,二升菰米晨炊”(《乌夜啼·世事从来见惯》)的无拘无束,怡然自得。从中可以感受到词人对故乡山阴的深深爱恋。词人的一生几经辗转,但无论是走马军营还是宦游他乡,故乡的山水美景都时时牵动着词人的心灵。如词人在东归前写的一首《双头莲·呈范致能待制》,就写出了词人官场失意,对故乡鲙美菰香的深深怀念,思归之心极重。
陆游晚年写过一组以《渔父》为词牌的词五首。其题为“灯下读玄真子渔歌,因怀山阴故隐追拟”。兹录于下:
石帆山下雨空濛,三扇香新翠箬篷。蘋叶绿,蓼花红,回首功名一梦中。
晴山滴翠水挼蓝,聚散渔舟两复三。横埭北,断桥南,侧起船篷便作船。
镜湖俯仰两青天,万顷玻瓈一叶船。拈棹舞,拥蓑眠,不作天仙作水仙。
湘湖烟雨长蒪丝,菰米新炊滑上匙。云散后,月斜时,潮落舟横醉不知。
长安拜免几公卿,渔父横眠醉未醒。烟艇小,钓车腥,遥指梅山一点青②108。
夏承焘,吴熊和先生在《放翁词编年笺注》于此五词后注曰:“淳熙十四年冬作,时务观在严州。”②110我们可知此词作于词人晚年在严州时,从词题中可以感受到词人对故乡山阴深深的怀念。这组词中,词人描写了故乡的三处胜景:石帆山、镜湖与湘湖。石帆山烟雨空濛,镜湖万顷玻瓈,湘湖蒪菜奇绝。词人拥蓑镜湖,醉卧湘湖。从中可以看到山阴的胜景,感受到词人对家乡深深的热爱与怀念。
(二)“渔家真个好,悔不归来早。”——放翁自己放浪林泉,寄情烟波的乐趣。
乡居生活令陆游获得了轻松闲逸之感,心中的积怨得到一定宽释,常有“营营端为谁”、“不归真个痴”(《破阵子》)之喜。在故乡,放翁远离了宦海风波之险,可以暂时放浪山水之间,忘却尘俗之累。他的渔父词很多便是写自己“醉听风雨拥蓑眠”(《鹧鸪天·插脚红尘已是颠》)的渔夫生活。从这些词中我们可以看到词人友烟霞,盟鸥鹭,享垂钓之乐、烟艇之浮,做起了闲云野鹤般的“无名渔父”。如在《采桑子》中他用一种悠然的笔调写道:“三山山下闲居士,巾履萧然,小醉闲眠,风引飞花落钓船。”全然一副与世无争的神仙姿态。这种天仙般的生活在《鹧鸪天》三首中描写得更加清新动人: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原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又
插脚红尘已是颠,更求平地上青天!新来有个生涯别,买断烟波不用钱。沽酒市,采菱船。醉听风雨拥蓑眠。三山老子真堪笑,见事迟来四十年。
又
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垂钓送年华。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歌飘渺,舻呕哑。酒如清露鲊如花。逢人道问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②16。
卓人月《古今词统》中评“懒向青门学种瓜”一首说“绝妙渔歌,亦灵均之寓言与沧浪也。”③俞陛云平此词说:“此作虽笔少回旋,而襟怀闲适,纵笔写来,有清新之气。‘新燕',‘轻鸥'两句言心无挂碍,如鸥燕去往无心,即景以见意也”。④卓评说此词是绝妙渔歌,犹如灵均寓言与沧浪,是词人不得志于现实,遂放浪于山水之间。俞评说词人以鸥燕自比,去往无心,及其闲适。“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沽酒市,采菱船。醉听风雨拥蓑眠”,“歌飘渺,舻呕哑。酒如清露鲊如花”,从他在其中怡然自得我们看到曾经豪情万丈的陆游似乎真的成了放翁,纵情山水,与世无争起来。无论是吟咏穿行于竹林之间,还是掩卷闲看窗外三山,无论是歌啸垂钓镜湖之上,还是醉卧拥蓑聆听风雨,都是那样惬意。陆游不由自主地感叹“三山老子真堪笑,见事迟来四十年”。这段渔父般的生活,是与作者过去截然不同的生活,他在其中怡然自得,纵情歌啸。词人在严州时作的《渔父》词,同样能够体会到作者渔隐生活的乐趣。“横埭北,断桥南,侧起船篷便作帆”,“拈棹舞,拥蓑眠,不作天仙作水仙”,他在家乡的镜湖之上肆意遨游,作个与世无争的水仙。唐圭璋先生在《读词札记》中评价这首词说:“令人有翛然有出世之想。”这正是作者对闲居奖项生活的怀念。
(三)“原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身在江湖,心系魏阙的英雄浩叹。
陆游在家乡过着看似闲适的渔父生活,实际上却时时不忘国家安危,更不甘心于终老江湖。他的很多渔父词都蕴含着不甘心的“老却英雄似等闲”的愤懑。实际上陆游始终无法忘却家国成为真正的隐者,“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是他一生的志愿。然而“许国虽坚,朝天无路”,因而他在享受故乡湖光山色之美时,时时发出“老却英雄似等闲”的浩叹,试以一首《鹊桥仙》为例:
华灯纵博,雕鞍骑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江边作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镜湖原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②110
此词发端两句对自己一生中最难忘的戎马生涯做了一往情深的追忆。在华丽的灯下与同僚纵情赌博,骑上骏马射猎驰骋,可是这种激昂豪迈的生活很快就结束了。他不禁问道,那份豪情壮志,还有几人珍视。后两句写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而志存复国如己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昔日的英雄变成了孤舟蓑笠翁。许昂宵在《词综偶评》中说:“‘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江边作渔父'感愤语妙,以蕴藉出之。”作者把一腔的愤懑都熔铸在那个“独”字上了。他不甘心独自去江边作一渔父,孤独终老,壮志成空。词下片写湖上生涯,典型的渔父闲适生活。结句“镜湖原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这昂扬兀傲的两句,表现出夷然不屑之态,愤慨不平之情,笔锋指向最高统治者,杨慎《词品》(卷五)说:“放翁词纤丽出似淮海,雄慨处似东坡。其感旧《鹊桥仙》……英气可掬,流落亦可惜。”⑤此词确实英气可掬,但放翁只是表面似东坡,生于偏安的南宋的他,永远不可能做到苏轼那样的旷达。
这首词很能代表陆游渔父词的特色,他在描写湖山胜景,闲情逸趣的同时,总蕴含壮志未酬,壮心不已的幽愤。又如《渔歌子》(三首)、《长相思》(五首)、《采桑子》等词中,表面上是在对“我自是无名渔父”(《鹊桥仙》)的悠闲生活的咏叹和向往,实则于啸傲烟雨中深寓忠愤抑郁之气,那种虽身寄江湖,而心存河岳的英雄失志的感慨,常常溢于笔端。他在词中反复说自己“悟浮生,厌浮名”(《长相思》),“雨蓑烟笠傍渔矶,应不是封侯相。”(《一落索》)表面上看来他安于闲适的渔父生活,不追求封侯,不追求浮名,但其中明显蕴含着一股抑郁不平之气。“陆游反复强调他的闲适和退隐是得其所哉,然平和自适的背后却掩藏着不得已的豁达和无奈的平静”⑥。否则他就不会发出“面苍然,鬓皤然。满腹诗书不值钱”(《长相思》)的感慨。在陆游的渔父词中,虽然我们处处能嗅到张志和所描绘的烟波气息,渔父超尘脱俗的闲适生活,却缺少玄真子般的气定神闲,悠游自在,而处处透露着苦涩与无奈。
二、陆游词的特点
陆游的渔父词继承唐五代以来渔父词的特点,即描写渔父生活及其生活环境,抒发隐逸之思,语言清丽,但其渔父词也有自身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放翁渔父词中常出现“莼”、“萍”、“菰”等江南水乡特有的风物,借以表达乡居生活之趣。
陆游在词中常常感叹故乡“鲙美菰香”,白鱼稻饭,笋菜浊酒都常常写入他的词中。借以表达他对故乡的热爱和乡居生活之趣。如《乌夜啼》中“一枕萍风午醉,二升菰米晨炊,古人莫讶音书绝,钓侣是新知。”这里词人枕萍风而醉,用菰米作炊,以渔翁为友,过起了自食其力、自在自得的真正渔父生活。《洞庭春色》中“人定无可意,怎换得玉鲙丝莼。”词人认为故乡的玉鲙丝莼是无可取代的。《菩萨蛮》中“江天淡碧云如扫,萍花零落莼丝老”,最后感叹“渔家真个好,悔不归来早”。这些故乡的风物,令词人体会到了渔隐生活之趣,使他能够尽情地享受这接近自然,远离尘世烦恼的生活。《渔父》词其一中“萍叶绿,蓼花红,回首功名一梦中”。在萍叶、蓼花衬托之下的故乡美景中,词人顿觉功名如梦,享受渔父生活才是真的。其四“湘湖烟雨长莼丝,菰米晨炊滑上匙。”夏承焘、吴熊和《放翁词编年笺注》注曰:“《诗稿》卷十七《雨中排闷》诗自注:‘湘湖在萧山县,莼菜奇绝。'又卷十九《寒夜移疾》诗自注:‘湘湖在萧山县,产莼绝美。'”②109故乡的莼菜,菰米,令词人赞不绝口,词人也体悟到,只有过他这样的渔父生活,才能尽情享受这莼丝、菰米。
(二)陆游渔父词中,大量借助“醉”、“眠”,传达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态度。
放翁在词中常写自己,醉酒船上,拥蓑而眠一副渔父的淡然自适。如《鹧鸪天》“沽酒市,采菱船,醉听风雨拥蓑眠”。他在菱船上大醉,听着江上的风雨,拥蓑入睡,一副渔父的淡然自适,真可谓一放翁。《采桑子》中“三山山下闲居士,巾履萧然,小醉闲眠,风引飞花落钓船”。《好事近》中“卖鱼沽酒醉还醒,心事付横笛”。《点绛唇》中“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渔父词》中“潮落舟横醉不知”,“渔父横眠醉未醒”。《长相思》中“官闲常画眠”,“萍风吹酒醒”。这里有小醉闲眠,有醉不知事。他小醉闲眠是在享受翛然自适的生活,而醉不知事则是借酒解愁,以酒浇心中块垒。他在《莫辞酒》一诗中说:“劝君莫辞酒,酒能解君愁。”他分明是借酒消愁,以醉忘事。“潮落舟横醉不知”。即醉则忘却尘世的一切纷纷扰扰:“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醉而肆意,浪迹烟波,放浪山水之际。陆游借醉消愁,也借醉自适,既有英雄无路之悲,又含有及时解脱之乐,其心绪之复杂,从中可以窥见。放翁渔父词中的“醉”与“眠”,透露着他闲云野鹤般的闲适生活和萧散自得的心境,也有他“老却英雄似等闲”的悲愤。
(三)陆游在渔父词中经常营造“风雨弥漫,烟水空蒙”的艺术境界,以期表现作者追求超尘脱俗,不为物累的精神境界。
“风雨弥漫,烟水空蒙”是江南常有的景象,也是渔父生活环境的一部分,而陆游则把他们写入词中,借以表达自己的心态。如《渔父》词中“石帆山下雨空蒙,三扇香新翠箬篷。萍叶绿,蓼花红,回首功名一梦中”;《长相思》中“云千重,水千重,身在千重水云中”,“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恋绣衾》中“幽栖莫笑蜗庐小,有云山,烟水万重”;《真珠帘》中“休顾,早收身江上,一蓑烟雨”。词人在这仙境般的云水之中,“一蓑烟雨任平生”,忘却尘事之扰,尽情享受渔隐生活之乐。放翁词中包含这种烟水空蒙意境的甚多。他有意营造这种烟云缭绕的意境,旨在表明自己愿意做个生活在烟水之中的渔父,闲适自得,在烟雨迷蒙中忘却尘俗的烦恼,做一个自由自在,不为尘事所累的“水仙”。
渔父词在陆游词中占有重要地位,刘克庄《后村词话续集》卷四,把陆游的词分为三类:“其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朱希真、陈简斋相颉顽;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⑦其渔父词当属后村所说的飘逸高妙者,后村对其评价甚高,堪与陈与义和朱敦儒媲美。放翁的渔父词写的是神仙般渔父生活,其中与闲适自得,也有抑郁幽愤。从中可以窥见他乡居生活的心态和他对生活的态度,窥见他那复杂的心理。其中描写的故乡烟水浩渺的美景和自己作为渔父在其间垂钓醉酒,闲眠的闲云野鹤般的生活,也隐隐透露着他“虚负凌云万丈才”的抑郁与不满。综观放翁的渔父词,我们处处能够嗅到张志和所描绘的烟波气息,感受到超尘绝俗、清空澄澈的境界。在那气定神闲,优游自在的表面下,却隐藏着一丝丝的苦涩与无奈。作者毕竟是个生于南宋偏安之世的文人,而且志存“恢复国土”,不可能忘却一切,隐居故乡,在享受渔隐之乐的同时,他时时都不忘恢复河山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所以他的渔父词总是交织着乡居之乐和不得用之愤。
注释:
①曹辛华.论唐宋渔父词的文化意蕴与词史意义[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17.
②夏承焘,吴熊和.放翁词编年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③卓人月,徐士俊.古今词统[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264.
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348.
⑤杨慎.词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⑥张莉姗.三山山下闲居士——从陆游词看其仕与隐的矛盾心理[J].贵州名族学院学报,2009(3):165.
⑦刘克庄.后村词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3:139.
[1]夏承焘,吴熊和.放翁词编年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叶嘉莹.唐宋词名家论稿[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81.
[3]卓人月,徐士俊.古今词统[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4]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5]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6]邱鸣皋.陆游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刘克庄.后村词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3.
[8]杨慎.词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9]曹辛华.论唐宋渔父词的文化意蕴与词史意义[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10]张莉姗.三山山下闲居士——从陆游词看其仕与隐的矛盾心理[J].贵州名族学院学报,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