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丛”思维推进景点“簇”建构
——以江苏省泰州市乡村旅游为例

2016-03-17张树俊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旅游景点泰州景点

张树俊

(中共泰州市委党校,江苏泰州225300)

以“丛”思维推进景点“簇”建构
——以江苏省泰州市乡村旅游为例

张树俊

(中共泰州市委党校,江苏泰州225300)

推进乡村旅游“丛”思维,必须注重旅游景点的“簇”建构。“簇”建构在开发模式上需要景点由分列式开发向综合式开发推进,由单主题开发向团主题开发推进,由独立式开发向融合式开发推进,促进景点的创新;在资源利用模式上需要由生产型向信息型推进,由独步型向带动型推进,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推进;在景点建构模式上需要由被动型向主动型推进,由视觉型向多觉型推进,由单一型向混合型推进。

乡村旅游;“丛”思维;景点;“簇”建构

“丛”思维是丛林以“簇”而构的一种应用性思维模式。目前在乡村旅游景点设计方面,不少景区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景点单一化、独立化,每个景点都只是一个“点”而不是一个相关景点有机组织起来的“簇”,因而旅游层次难以提升。为此,要提升乡村旅游景点的建设水平,应该在“丛”思维的背景下,对旅游景点进行“簇”建构。

一、“簇”开发:推进景点组团式、综合式、融合式开发

(一)景点开发要由单主题向“团”主题推进客观地说,乡村旅游景区的魅力不仅取决于景区观赏景点的品级高低,更取决于多重景点的组合配套,而这种组合又不是景观的简单堆积。过去,为了彰显景区特色,一些地方常常是一景点一主题,甚至是一景区一主题,因而景区单一,更不能“丛簇成团”。“团”不只是多种景点(包括旅游活动)的一种有机组合,更是“团”主题的体现。“团”主题就是由景点“簇”形成的景点主题团。如泰州的田园牧歌就是景区30多个景点组成的 “团”主题,30多个景点又分为田园风光、宠物表演、畜牧文化、竹园观赏、果蔬采摘、休闲垂钓、特色佳肴、草原风情和烧烤露营等各个小景点,形成各个不同的小“团”主题,这就使得景区景点杂而不乱,极具魅力。再如泰州的祁巷小南湖景区除打造了特色种植、特色餐饮、特色文化休闲、特色体育健身等产品外,还新增了跑马、卡丁车、射击、野战游戏等项目,这就使祁巷小南湖由单一的生态主题景区,变成了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新主题“团”景区。

(二)景点开发要由分列式向综合式推进

旅游者需求多元化是现代旅游的一个重要特征。他们需要自然感受,也需要体验、休闲和养生。过去那种单一的景点观赏或单一的体验活动已经满足不了现代旅游者的需要。为此,旅游景区要走多元化建设之路,从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出发建设旅游景点。实际上,现在不少乡村旅游景区已经在大胆地进行一些探索。如把观光旅游、度假休闲和商务洽谈等活动结合起来,实现休闲旅游、会展旅游、商务旅游、修学旅游、保健旅游等多种旅游的统一。存在的问题是旅游项目缺少“交织”。缺少“交织”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旅游项目本来就少。有的景区的景点虽然很多,但旅游项目品类不多。比如到兴化沙沟古镇旅游,一个小时看下来都是古房屋,这种旅游景区比较单调。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景点同质数量多,品种少,缺少多种景点的综合开发。另一种情况是景点分列式排列。所谓分列式,就是一个个景点的排列是单个的。如泰州溱湖风景区是泰州开发得最成熟、规模最大的景区,但溱湖风景区各景点之间缺少某种“链接”,如游客观赏与体验要到景区内的湿地公园,休闲要到华侨城,购物要到溱潼古镇。而湿地公园、华侨城、溱潼古镇旅游经营又属于不同的经营主体。“簇”发展不仅需要旅游要素多样化,更要有要素的一体化。有关研究指出,现代旅游实际上是一种涉及多方面的综合活动。当然,这种综合应该是一种有序的综合,各要素间应该产生互补效应。

(三)景点开发要由独立式向融合式推进

乡村旅游系统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的、与其他系统紧密联系的系统。比如生态旅游景区建设既与生态农业发展有关,也与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生态资源状态、土地流转制度等多种因素有关。为此,乡村旅游景点要进行融合式开发。融合式开发,也是旅游自身发展的需要。有关研究指出,作为旅游景区必须“具有特定自然与人文价值的地理区域,吸引特定游客群体来旅行和游览,能够满足游客观光、消遣、娱乐、康体、求知等需求”[1]。显然,旅游活动本身就应是多种旅游体验的融合。所以,实际上乡村旅游是融观赏、住宿、餐饮、体验等多种环节、多种需求于一体的旅游活动。以泰州为例,尽管现在泰州的乡村旅游景点达到148处,但泰州的乡村旅游多数还处于满足观赏、吃饭、垂钓等初级发展阶段,活动内容相对单一,且缺少吸引力。当然,旅游开发虽然需要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多要素融合,但重点还在于生态资源与乡村文化的融合,因为“文化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渊薮,是旅游业的灵魂”[2]。所以搞好乡村旅游景点的融合开发,必须着力搞好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的融合开发,让乡村景点注入文化灵魂,张扬文化神韵。

二、“簇”利用:促进资源信息型、带动型、集约型发展

(一)资源利用由生产型向需要型推进

通常情况下,乡村旅游资源开发都是建立在已有资源特别是特色资源基础上的。为此,要开发旅游景点,必须首先做好旅游资源(包括原生和次生资源两类)的分析、分类、甄别、定性、定级、确界等工作,然后再对景点开发作出设计[3]。从泰州目前的乡村旅游景点来看,除古镇旅游、自然环境旅游外,大多旅游景点都是与农业生产或林业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泰州乡村旅游景点多数属于生产型的。生产型的旅游景点依靠的是生产,很少考虑旅游者的需求,所以这种旅游景点很难提高旅游魅力。实际上现代乡村旅游更多地要考虑旅游者的需求,并根据旅游者的需求打造旅游景点。此外,乡村旅游景点建设由生产型向需要型推进,不仅要考虑旅游者的需求,也要考虑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尤其是由农业转化而来的景点,更要调整思路。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并从使农民致富的角度,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有,乡村旅游景点建设要考虑生态资源保护的需要。在乡村旅游景点开发中,要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注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能源、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统一”[4]。

(二)资源利用由独步型向带动型推进

要使一个区域的旅游都得到很好发展,必须下好一盘棋,而不只是走好某一个棋子。当然,每一个棋子要发挥自己的最大价值,除了要获得景区或景点个体价值外,还要获得区域价值,这种区域价值实际上就是景区或景点的“位置”功能。景区或景点发挥“位置”功能,首先要求每一个景点都能在政府的统一规划下“落座”定位。过去,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缺少“丛”思维,景区间基本上是“独步型”的,每个景点都是单打独斗的个体,甚至还因为竞争中的矛盾而产生内耗。这就要求政府通过规划协调,改变各个景区不分大小、独步前进的模式。改变这种模式需要有较为强大的旅游企业带动,因为小旅游企业对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从景点“簇”建构的要求来看,“簇”建构更需要大的、强的旅游企业来起引领与聚合作用。所以提高旅游资源利用率要培育旅游龙头企业,并以大旅游企业、强旅游企业带动所有乡村旅游景点建构模式的创新。如目前泰州正在按照旅游项目集中、旅游要素集聚、旅游资源开发集约、旅游服务功能集成的要求进行旅游布局调整,同时,也在积极招引富有特色的生态旅游、养生休闲等引擎型大项目落户泰州。泰州这一做法实际上就是要以大项目带动全市乡村旅游景点的“簇”建构。

(三)资源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推进

现在不少乡村旅游景区存在粗放型利用资源问题。比如有的景区规模小、景点简单,甚至粗制滥造。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树立规模意识,采取多种措施促进乡村旅游景区建设上规模、上档次。其次要树立质量意识,推进旅游品质提档、升级。近年来泰州就注重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具体如溱湖绿洲打造的泰州乡村旅游升级版产品,已从传统农业观光向乡村休闲度假成功转型,节假日期间人气爆棚,得到市场广泛认可。再如,田园牧歌景区利用独特畜牧资源,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产品,被省旅游局授予江苏省乡村旅游创新项目。2015泰州的泰兴小南湖生态园、泰州田园牧歌、靖江埭上人家、泰兴印达生态园、高港鑫马生态园、兴化桃花岛生态园六个乡村旅游点,获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称号。再次要树立品牌意识,把品牌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总体上看,泰州是一直注重旅游品牌建设的。比如河横生态农业旅游园区以“全球500佳”为“生态品牌”,并利用这一品牌培育出了大米、酱菜、灰天鹅、绿壳草鸡蛋和咸蛋、皮蛋等5大系列13个绿色食品品牌。再如,祁巷小南湖生态园以本地乡土种养的农产品为原料打造了“祁巷八大碗”美食品牌。还有董北村利用铁皮石斛之花开发保健旅游品牌产品,引起游客较高的兴趣。不过,泰州目前除溱潼会船节、兴化千岛菜花节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外,名牌并不多,今后应在培植名牌上多下功夫。

三、“簇”打造:推进景点创造型、多觉型、混合型构建

(一)景点建构由现成型向创造型推进

乡村旅游不只是乡村自然风光的观赏,更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理体验,所以乡村旅游与城市旅游一样,需要旅游景点能够满足游客的多方面心理需要。

从泰州的情况看,现在不少乡村旅游景点尤其是生态农业旅游景点主要是从生态农业等生产“立体化”发展而来的,所以大多数景点都是现成的。现成型景点本身没问题,但必须注意农业生产与农业旅游的区别。做旅游的第一步是实现农业生产向农业旅游的转换。其转换的过程就是按照旅游规律对农业生产区进行充实、改造、加工,否则只是“裸展”,缺乏景点魅力。目前,泰州凡是由农业、林业等生产区改造成的乡村旅游景区,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当然,对景区的改造,问题不在改得多少,关键是要符合旅游要求,能激发游客的旅游兴趣。如曲霞镇印达村景区改造得较多。该景区有十方庵、小秦淮观光园、银杏林等主要景点,一方面将现成资源稍加改造形成“吃老灶头、品农家乐、尝蟹黄包、钓生态鱼、采甜葡萄、观印达灯”旅游系列景点;另一方面创造新景点,如打造“不夜村”等景点。再如小南湖生态园建成了人工湖、景观河、人造南山、亭台楼阁、大型垂钓中心、休闲农庄等景点。再如,河横的龙卷风水世界,一改吃饭、垂钓、采摘、观光的传统做法,开发了体验性、参与性强的旅游项目,很受游客欢迎。此外,如何进行景区的旅游化改造需要转型升级。现在许多景区的旅游化改造,还停留在路、桥、船、观光塔等层面,总体上是低层次改造,这种改造实际上已经跟不上时代要求,现在的乡村旅游同样进入了一个信息化时代,以农、林业转换过来的景点,也应该具有一定的信息化含量,这不只是景区要增强信息化标识,更多的需要乡村旅游经营机构能够“以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为物质保障,以信息型组织结构为依托”,形成一种新型的充满时代气息的旅游机构[5]。

(二)景点建构由视觉型向多觉型推进

旅游业习惯上被称为“眼球经济”。其实,真正的旅游仅靠视觉是不行的。事实上,人们的旅游理念发生了变化,旅游满足的心理需求已经多元化了,单一的视觉景点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心理需要,必须将视觉型景点向多觉型景点推进。近年来,泰州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不少成功的探索。如在小南湖生态园可以亲手采摘葡萄,可以在鱼塘边垂钓,还可以到农家乐亲自操厨。客观地说,近年来,泰州由于规划不足,许多旅游景点由于没有深度开发,只是停留在观光层面上,不仅同质化现象普遍,而且比较呆板,缺乏活力。为此,乡村旅游必须改变这种单视觉的旅游方法,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当然,泰州也有一些成功的做法。如李中水上森林公园近年来先后增加了雾森、爱情迷宫、森林真人CS挑战、木筏漂流等多个项目。这些项目的增加,改变了传统的视觉旅游模式,把观赏与体验有机融合起来,很受游客欢迎,景区每年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再如,泰州的田园牧歌进行了旅游项目静态、动态配套设计。动态的项目如赛狗、斗鸡、宠物表演、遛马等;静态的项目如以畜牧文化为主题的展览馆——中国畜牧文化展览馆、江苏唯一竹基因保护区——板桥万竹园、无公害蔬菜基地、水果采摘区、休闲垂钓区、草原风情园、银杏盆景园、长寿岛、瓜果长廊、竹廊、锦墨湖等。此外还拥有40多个国内外优良品种的宠物展销区。总的来说,旅游景点设计不能单一,不能呆板,要充分考虑人的多觉功能,善于激活游客的多觉功能。

(三)景点建构由单一型向综合型推进

从美学的概念出发,景观具有介于景物和审美主体之间信息传递意义,所以旅游活动的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信息传递过程。当然,所传递的信息不是单一的,而是给人的综合感知。也就是说,即使旅游景点是单一的,它传递给人的也是一种综合性效果即“综合印象”,这种“综合印象”体现的是旅游深度。不过,这种综合是有限的,其给人传递的主导信息仍然具有单一性,所以要进行综合性的景点设计。综合性景点设计,也是乡村旅游特有的要求,因为乡村旅游本身就是以乡村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为载体,集观光、体验、度假、娱乐及购物为一体的一种旅游形式。这种旅游形式更加突出景点设计的综合型要求。综合型也是一种融合型。当然,综合型景点设计也有它的缺陷,如景区间景点雷同等,但其积极意义也很大。从泰州乡村旅游的总体情况看,泰州乡村旅游虽然各景区间雷同的不少,但其带来了景区景点建设的融合化与丰富化。如泰州祁巷小南湖生态园可骑马,能喝茶,可垂钓,可以享受吃、住、玩一条龙服务。再如现在泰州加快旅游产业链延伸,大力发展以“夜吃、夜游、夜娱、夜购、夜宿”为特色的过夜游经济,同时进行“泰好吃”“泰好住”“泰好购”等综合旅游设计,就是一种旅游综合化的发展思路。当然这只是就区域整体旅游设计而言,其实,各个景区甚至某些大的景点也可这样进行综合设计。

总之,乡村旅游景点建构要有新的思维。要在“丛”思维的背景下推进旅游景点的“簇”建构。重点要在景点开发模式、资源利用模式和景点建构模式三个方面围绕“簇”建构要求进行创新。当然,“簇”建构创新的关键是要进行思维创新。要克服传统思维的影响,打破原有的景点建构模式,把乡村旅游景点建设当作一个极具技术性的工程来做,进而提高景点“簇”的魅力。

[1]李骊明.关于陕西旅游重点区域景观布局及产品结构优化调整的构想[J].人文地理,1998(4):61-64.

[2]冯海霞.旅游地文化开发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2.

[3]沙振镇.旅游景点规划建设浅见[J].规划师,1995(3):35-38.

[4]李清伟.“四位一体”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最佳生态模式[J].农民致富之友,2015(4):288-288.

[5]夏科家,秦冲.信息型企业的特征[J].上海管理科学,1998(2):32-32.

(编辑:徐永生)

On Promoting the Cluster Construction of Tourist Attraction with Collection Thinking:A Case Study of Rural Tourism of Taizhou City

ZHANG Shu-jun
(Taizhou CPC School,Taizhou,225300,China)

While collection entails cluster,cluster stands for collection.To practise collection thinking in rural tourism construction,scenic spots must be arranged in clusters.So far as development mode is concerned,cluster construction means that separate arrangements of scenic spots must be turned comprehensive,mono-themed scenic spots must be turned multi-themed,singularly developed ones must be turned pluralized so as to enhance scenic spot innovation.So far as reasonabl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is concerned,cluster construction means a transfer from productive to informative,from single walking to inclusive,from extensive to intensive. The mode of scenic spots construction should turn from passive to active,from visual to multi-sensual,from mono-functional to multi-functional.

rural tourism;collection thinking;scenic spots;cluster construction

F590.75

A

1671-4806(2016)04-0007-04

2016-03-28

张树俊(1957—),男,江苏泰州人,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

猜你喜欢

旅游景点泰州景点
幸福水天堂——泰州
贫民窟也能成旅游景点?
美人鱼
打卡名校景点——那些必去朝圣的大学景点
泰州古韵
英格兰十大怪异景点
没有景点 只是生活
景点个股表现
泰州出土的两方北宋木地券 栖身之证
泰州举办2011中国 泰州梅兰芳艺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