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的典范 人生的楷模
2016-03-17聂德新
聂德新
(①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成都 610059) (②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0059)
导师的典范人生的楷模
聂德新①②
(①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成都610059) (②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
学生一生最敬重的老师,竭尽全力培养了学生的导师张咸恭先生离开了我们,悲痛的心情一直不能平复。老师30多年来对学生的精心教育、关怀,展示了得一恩师对自己的人生是多么的重要!多么的关键!是敬爱的老师培养了我; 是敬爱的老师把学生引入教师的队伍; 是敬爱的老师将学生带入科学研究的殿堂; 是敬爱的老师以高尚的人格引领学生学会怎样做人; 是敬爱的老师、师母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大教育家精心育人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在30多年的教学、科研途上,有明晰的榜样,有指引的典范和遵循的道德。
那是四人帮刚被打倒的年月,沉静多年的祖国,在邓小平的领导和感召下,唤起了全国人民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努力学习、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的热情。经过自己艰辛的努力,兰州大学张咸恭老师以伯乐般的精神,把我们招为徒弟,开始了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此时兰州大学一届的研究生就20余人,新生入学,大家与导师见面后,都十分高兴。我们进到张老师家中,老师和师母以十分祥和的面容叫我们坐下,给我们倒茶、拿糖给我们吃时,对老师敬畏的心情立刻变得轻松、快乐和崇敬。将这些说给同学听后,大家都说,你们的导师太好了!
在兰州大学学习的3年中,张老师给我们制定了科学的培养计划,让我们先打好基础,学好专业知识,然后再开展论文工作; 让我们去力学系学习力学课程,学习教学物理方程,听张老师讲授的工程地质学。我的外语较差,张老师叫我多去学校开设的各种英语课(夜大、函授班课程)听课,让外语系的老师给我指导。专业英语指定要读完Q.Zaruba的《工程地质学》原版英语(481页)。刚开始读时,几个小时才读完一页,主要是单词不认识,当时字典又缺乏,每个生词要记在单词本上,注上音标,以便下来背记,读得很慢。张老师问时,我说我读得很慢,老师和蔼地说,会快起来的。学习一学期后,到后面的几十页,生词少了,一小时可以读5~6页或更多。学完后,我又重读了一遍,向老师汇报后,老师让我到家里去考试。考试那天张老师要上课,师母当了监考老师(师母外语非常好),师母让我坐在张老师的办公桌前,早已选好的“外文”试卷已放好。师母倒上一杯水给我,让我先喝点水,别紧张,轻松的心情一直伴随我考完专业外语。张老师看完试卷后说,我的外语有了较大进步,鼓励了我。
进入论文阶段后,张老师找我们谈话:你们在生产单位工作了多年,自己可以找论文的地点和初选题目。我去到当时国内最大的水电站之一——龙羊峡水电站,实习、选题,也去青海省黄土分布较厚的东部地区调查,有了一定的资料和考虑后,开始查阅文献,向老师汇报后,老师让我在龙羊峡水电站坝址开展岩体及软弱层带方面的调查。在现场工作几个月,向老师汇报后,老师说:地点你们可以自己选,题目可以自己先选,一月一汇报,先开展起来。这一要求既放手让学生去开拓,又严格地有时间约束,必须不断获得有价值的资料,才能每月汇报。为此,我在龙羊峡水电站现场工作了近半年,跑遍了选定的坝址,仔细编录了绝大部分平硐,白天现场取样,晚上借工程四局的试验室作试验,不作试验时,就看文献,整资料。多次向老师汇报后,选好了论文题目,完成了论文,中间写的短论文,还应邀参加了全国水电中青年科技报告会。老师既放开,又约束的严格要求,让学生初进了科学研究的轨道。
在20世纪70年代末, 80年代初,当时国家粮食供应大多要票,生活还相当艰苦,张老师和师母,每到大的节日和周末让我们3个研究生(师兄韩文峰,师弟项伟)常到家里吃饭,改善生活。我是四川人,每次吃饭,老师、师母给我做一份辣椒,师母上街买菜,张老师下厨,把我们当成子女。当时还要布票,老师、师母把自己存的布给我,说:你回去给小孩或你们做衣服穿,到春节时还寄钱给我,让过好年。我师母王凤连教授去青海西宁开学术会,特意抽出时间专程到我家中看我的妻子、小孩。老师、师母对学生的关怀,完全展现了视同子女的爱和关怀。
老师在工作上的认真、敬业精神,很深的学术造诣,让学生学习到该怎么工作、学习。在兰州大学读书期间,新办的工程地质专业,既缺教师,又少教材,老师白天上课、忙于系里的工作,晚上就伏案编写教材,那段时间每当晚上到老师家都看见老师在写教材,到完稿交印让我们校对时,我们每个人看了书稿后都惊讶了,全书的每页稿子都工整得一气写成,字迹十分工整、秀美,修改的极少,展示了老师高超的专业知识、文字功底和专心、会神的写作精神。老师年近90,为给青年人翻译文章带来方便,开始编辑《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英汉—汉英词典》,工作量很大。老师年事高,眼睛出现黄斑病变,为了坚持编辑,曾3次打激光治眼,在一个眼睛近于失明的情况下,拿着放大镜,十分艰难地以极大的毅力完成了字典编辑工作并出版。以90高龄还完成这样的编著,在学术界是十分少有的,完全展示了老师一生奉献给中国工程地质事业的崇高精神。
学生参加工作后,时逢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盛世,教学、科研任务重,承接的项目多,老师、师母经常写信给学生,总是给予大的鼓励、指导,总是叫不要加班太多,爬山注意安全、注意身体。30多年来,老师、师母给我写的信件在百封以上,加上给其他师兄、学长的信件,可见老师、师母对学生们的关心和关爱之情是何等的深厚。每当送上研究生论文请老师审阅时,老师都一一审阅; 每当邀请老师参加论文答辩时,老师都欣然答应,不顾旅途劳累,参加答辩。每次全国工程地质会议召开时,老师对我们说,他要参加,支持年青人。学生们带的研究生在每次会议和其他场合,都受到张老师、师母的亲切教导,深感师爷、祖师母广博的学术造诣,对下一代的关爱。每当有关张老师、师母的活动,大家都自告奋勇地参加,努力工作,全国工程地质界的老师、学者都感受到了张老师崇高师德的巨大影响力和感召力以及老师精神的传承力。
敬爱的老师,您是我们学生十分敬重、爱戴的老师,您是导师中的典范,您是学生们做人的楷模。您一生为中国工程地质做出的奉献将被永远铭记!您的治学精神、高尚的人格将永远激励我们!学生将终生铭记!
聂德新(1943-),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工程地质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 Email:ndx@cd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