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记》百名历史人物(十)

2016-03-17史记人物大辞典编写组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南子桓公里克

《〈史记〉人物大辞典》编写组



《史记》百名历史人物(十)

《〈史记〉人物大辞典》编写组

撰稿人(按照姓氏笔画排列):丁德科、王忙有、王亚玲、王炳社、王麦巧、王晓红、马雅琴、韦爱萍、白建西、田晓荣、冯望岳、叶玲、仝梅菊、成荣强、李克让、严安政、张晓明、张念红、吴占文、何新国、杜振虎、岳庆华、段国超、党艺峰、贾巨川、贾耀林、郭楚伟、崔康柱、梁建邦、曹永贞、曹书生、曹强、程正江等。

老子

老子,春秋末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名重耳,字聃。一说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后隐退,著《老子》。传说孔子曾到周都(指东周之都洛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写了《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上篇道经,下篇德经。阐述了道德的本意,共5 000多字。一说老子即周太史儋;又一说,老子即老莱子,春秋末楚国隐士,与孔子是同时代人,相传他住在蒙山之南,自耕而食。有孝行,楚王召他做官,他未去,适居江南。著书15篇,阐述道家思想。

《老子》一书有完整的体系哲理。书中认为世界的本源是“道”。书中解释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就是说,有那么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它先于天地而生,独自存在,永不改变;循环运行,永不停息。它为天下万物之母。所以,老子所谓的“道”实际上是天地万物的创造主。“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书中提出的第二个范畴是“德”。书中说:“德者,得也”。认为“道”是整体,天地万物都从这整体得到自己的一份。它们所得的那一部分“道”,就是它们各自的“德”。万物之“德”不同,形象也就不同。所以说“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就是说,道化万物,德蓄养万物;万物一经生成,就以形生形,各有自己的由成至毁、由生至死的发展趋势。这就是老子所解释的世界创造过程。书中还提出了“反者道之动”的命题,猜测到了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的对立,并认识到了对立面的转化,如“祸兮福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书中还告诫封建主不要玩火好战,但又不分战争的性质,认为“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还告诫封建主不要贪财好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则以轻死。”并指出:“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书中还主张“无为而治”,认为要富国利民,必须以不治治之。在物质生活上,书中强调“知足”与“寡欲”,憎恶工艺技巧,幻想人类社会回复到“小国寡民”的原始状态去。老子学说在我国古代受到许多思想家、政治家的尊崇。慎到、田骈、环渊都有论著或有所论述。韩非、申不害的学说都来源于黄老。太史公说:“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老子推重的“道”,虚无,顺应自然以无所作为适应各种变化,所以他写的书很多措辞微妙,不易理解。)(《老子韩非列传》2139,《孔子世家》1909)

乐(?—前621),春秋时晋国公子。姬姓,名乐。晋文公之子,晋襄公之弟。其母辰嬴,先嫁晋怀公,后嫁晋文公,在晋文公夫人中排位第十。晋襄公七年(前621),襄公卒,贾季派人迎公子乐于陈(古国名,今河南淮阳),赵盾废贾季,以其杀阳处父。(《晋世家》1671)

骊姬

骊姬(?一前651),春秋时骊戎之女,晋献公后妃。一作“丽姬”。晋献公五年(前672),晋伐骊戎,夺骊姬并立为夫人,倍加宠爱。献公十二年(前665),骊姬生子奚齐。献公私下告诉骊姬要废太子申生而立奚齐。骊姬表面上不允许,给献公说:“太子之立,诸侯皆已知之,而数将兵,百姓附之,奈何以贱妾之故废嫡立庶?君必行之,妾自杀也。”但暗中令人诬陷太子,欲立其子奚齐。献公二十一年(前656),骊姬告诉太子,献公梦见其母齐姜,令其速去曲沃(在今山西闻喜东北)祭祀。太子听信其言,遂行。后又给献公进献祭祀肉。骊姬借献公外出打猎之机,派人放毒药于肉中,然后嫁祸于太子,迫其出奔新城(即曲沃)自杀。随后又进谗重耳、夷吾二公子,迫使他们出居蒲(在今山西隰(xí)县西北)、屈(在今山西吉县北)二城。二十六年(前651),献公卒,太子奚齐继位,为大臣里克所杀,骊姬亦被杀。(《晋世家》1640)

里克

里克(?一前650),春秋时晋国大臣。字里季。亦名里子。晋卿。晋献公十七年(前660),晋献公使太子申生伐东山(赤狄别种,在今山西垣曲东南),里克谏曰:“太子奉冢祀(宗庙之祀)社稷之粢盛(祭祀之贡物),以朝夕视君膳者也,故曰冢子。君行则守(君行则太子守国),有守则从(有人守国则太子从君),从曰抚军,守曰监国,古之制也。夫率师,专行谋也(专断谋略);誓军旅(宣布号令,誓师动员军队),君与国政之所图也(这是国君与执政大臣所决策的事):非太子之事也。师在制令而已(统帅军队就有发号施令之权),禀命则不威(处处请示报告就没有权威),专命则不孝,故君之嗣適不可以率师。君失其官,率师不威,将安用之?”里克出而见太子,太子曰:“吾其废乎?”里克曰:“太子勉之!教以军旅,不共是惧(让你率军出征,要谨慎小心地完成任务),何故废乎(怎么考虑废不废的事呢)?且子惧不孝,毋惧不得立。修己而不责人,则免于难。”太子遂伐东山,里克谢病,不从太子。

晋献公二十六年(前651),献公卒,里克欲纳重耳,谓荀息曰:“三怨将起,秦、晋辅之,子将如何?”荀息欲立奚齐,里克杀奚齐。荀息立奚齐之弟卓子,里克又杀卓子、荀息。里克使人迎重耳于狄,重耳不就;又使人迎夷吾于梁,立为晋君,是为晋惠公。

晋惠公元年(前650),重耳在外,晋惠公畏里克为重耳内应,赐里克死,说:“微里子寡人不得立。虽然,子亦杀二君一大夫(奚齐、卓子、荀息),为子君者不亦难乎?”里克对曰:“不有所废,君何以兴?欲诛之,其无辞乎?乃言为此!臣闻命矣。”遂伏剑而死。(《秦本纪》187,《十二诸侯年表》585,《晋世家》1643)

柳下惠

柳下惠,春秋时鲁国大夫。姓展,名获,字禽。因食邑在柳下,谥号“惠”,故称柳下惠。曾任士师(掌管刑狱的官)。柳下惠以擅长贵族礼节著称,传说他能做到“坐怀不乱(女性坐在怀中也没有非礼行为)”(见《荀子·大略》)。据《左传》载,鲁僖公二十六年(前634),齐孝公率兵攻打鲁国北地,僖公派展喜带着柳下惠拟好的外交辞令去见齐孝公,孝公于是自动退兵。柳下惠拟的外交辞令大体是说:从前鲁国先祖周公和齐国先祖姜尚曾共同辅佐周王朝,成王为了酬报他们的勋劳,曾赐予子孙万代不互相侵害的盟誓。正因此,齐桓公才号令诸侯,目的在于实现传统使命。孝公即位后,人们都殷切希望他继承桓公的功业和遗命,鲁国也相信孝公不会做对不起九泉之下桓公的事,所以鲁国并不害怕齐国侵袭。《仲尼弟子列传》言孔子曾多次称赞柳下惠。《大戴记》亦载孔子言“孝恭慈仁,允德图义,约货亡怨,盖柳下惠之行也”(见《索隐》)。但《孔子世家》则记孔子言伯夷、叔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降低志向,人格受到侮辱)矣”,大概是就仕与不仕而言。(《孔子世家》1943,《仲尼弟子列传》2186)

鲁襄公

鲁襄公(?—前542),春秋时鲁国第22代国君,鲁成公黑肱之子。姓姬,名午。鲁襄公四年(前569),襄公朝见晋君。九年(前564),鲁国联合晋国攻打郑国,晋悼公在卫国为襄公加冠。其后三年,襄公前往晋国朝拜。十一年(前562),三桓氏分鲁三军,公室遂衰微。后吴王寿梦之子延陵季子出使鲁国,求问周室礼乐,得知全部含义,鲁国人很敬佩。三十一年(前542)六月,襄公病卒,共在位31年(前572—前542)。新立太子姬子野于九月卒,鲁国人又拥立由齐国回国的鲁襄公之子姬稠为君,史称鲁昭公。(《鲁周公世家》1538)

鲁宣公

鲁宣公(?—前590),春秋时鲁国第20代国君。鲁文公庶子。姓姬,名倭。曾私事鲁宗室大夫襄仲。鲁文公卒,襄仲欲立倭为君,叔仲说不可。后襄仲请于齐惠公,得到齐惠公的支持,乃杀文公嫡子恶及视,而立倭为鲁君。在位18年(前608—前590)卒,儿子姬黑肱为君,史称鲁成公。(《鲁周公世家》1536)

栾书

栾书(?—前573),春秋晋国大臣。字武子。晋景公三年(前597),晋闻楚师围郑,使荀林父将中军,随会将上军,赵朔将下军,栾书、郤克、先縠、韩厥、巩朔佐之,以救郑。至河,闻郑已附楚,本欲还,因先縠主战,遂全师南渡。晋、楚战于邲(bì,今河南荥阳东北)。晋军半渡为楚掩袭,晋军大败。晋景公十一年(前589),齐伐鲁,取隆。卫、鲁乞师于晋。晋派郤克、韩厥以800乘救鲁、卫,伐齐战于鞍(今山东济南西北)。齐师大败。晋师及于丘舆、马陉(今山东淄博南)。齐请和,许复所夺鲁、卫之田,晋许之。晋景公十五年(前585),楚以郑从晋,伐之。晋中军栾书率六军救郑,遇楚师于绕角(今河南鲁山东)。楚师撤退。晋师遂伐蔡。楚又救蔡。栾书及还师。晋景公十七年(前583),栾书率师侵蔡,又侵楚,获楚大夫申骊。晋景公十八年(前582),郑成公朝晋,晋以郑成公从楚,执之。其时晋欲与楚媾和,乃释楚大夫钟仪返楚(前584年被俘),使晋、楚和好。晋景公十九年(前581),郑大夫立成公太子髡顽,向晋表示郑有新君。栾书曰:“郑人立君,我执一人焉,何益?不如伐郑而归其君,以求成焉。”遂会齐、宋、鲁、卫、曹之师伐郑。郑子罕赂晋请和。晋许之,释郑成公归国。晋厉公元年(前580),晋正卿栾书与宋华元有私交,宋华元以此促成晋、楚结盟。晋厉公三年(前578),晋厉公与周大夫刘康公、成肃公率诸侯伐秦。栾书等率晋四军(中、上、下、新中)败秦师于麻隧(秦地,今陕西泾阳北),至侯丽(今陕西礼泉)而还。获秦成差与不更女父。晋厉公六年(前575),郑叛晋,亲楚,伐宋,晋怒。栾书曰:“不可以当吾世而失诸侯。”乃发兵伐郑。晋厉公与栾书率四军渡河。楚共王与子反率楚三军援郑。晋楚战于鄢(今河南鄢陵北)。射中楚共王目,楚兵败北,子反自杀。晋由此威震诸侯,欲以令天下求霸。晋厉公七年(前574)。栾书以郤至不用其计而怨之,乃使人间至楚,使楚来诈厉公曰:“鄢陵之战,实至召楚,欲作乱,内(纳)子周立之。”晋厉公告栾书,栾书曰:“其殆有矣!愿公试使人之周微考之(微考:暗地观察)。”果使郤至于周。栾书又使公子周见郤至,郤至不知见(被)卖也。厉公验之,信然,遂怨郤至,欲杀之。进而晋厉公又以栾氏、郤氏、中行氏权重,欲尽去之。遂使亲信胥童以兵800人袭攻三郤(郤锜、郤犨、郤至),劫持栾书、中行偃于朝。不久,晋厉公又悔曰:“一日杀三卿,寡人不忍益也。”遂释栾书及中行偃。栾书、中行偃乘晋厉公游于匠丽氏而捕杀之。晋悼公元年(前573),栾书与中行偃迎晋襄公玄孙子周于洛邑立为君,是为晋悼公。是岁,栾书卒。(《晋世家》1676-1683,《十二诸侯年表》622-629)

孟明视

孟明视,春秋时秦国将领。百里奚之子。姓百里,名视,字孟明。秦穆公三十三年(前627),孟明视等奉命伐郑。郑商人弦高见秦兵,佯装犒师,秦师以为郑国发觉,遂灭滑而返。滑为晋的同姓国,晋怒秦“因丧破我滑”,发兵击秦于殽(今河南洛宁、灵宝之间),孟明视等秦将被俘。晋文公夫人为秦女,向晋襄公请求,孟明视才被释放回秦。归秦之后,穆公以为自己不听大臣劝谏一意孤行才使孟明视受辱,使他官职如故,礼遇更隆。秦穆公三十五年,孟明视伐晋以报仇,战于彭衙(今陕西澄城西北),再次败归。秦穆公三十六年,孟明视伐晋,率师渡河,焚舟以示必胜,不胜即死。大败晋人,取晋王官(今山西闻喜西)。(《秦本纪》191-194)

南宫括

南宫括,孔子弟子。亦称南容,《家语》作南宫绦,名括,字子容。春秋时鲁国人,是孟僖子之子,居南宫,因以为姓。他曾经问孔子:“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孔子没有回答。等他离开后,孔子说道:“君子哉若人!上德哉若人!”“国有道,不废;国无道,免于刑戮。”南宫括读诗云“白硅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再三咏叹。孔子以为他是敬慎于言,把侄女许配给了他。(《仲尼弟子列传》2208)

南子

南子,春秋时卫灵公夫人。卫灵公三十八年(前497),南子派人告诉孔子说,卫君非常希望结交天下贤达人士,希望他一定要到卫国来。孔子到卫国以后,南子隔着帷幕向孔子行礼,但孔子却不答礼。有一天,南子与灵公同车外出,让宦者雍渠参乘,却让孔子为次乘,招摇过市,孔子以此为耻辱而离开卫国。灵公三十九年(前496),南子与灵公太子蒯聩结怨,蒯聩与其徒戏阳遬谋划在朝会时杀掉南子。但到时候戏阳遬却后悔了,迟迟不肯动手。蒯聩不断目示戏阳遬,被南子发觉。南子害怕了,大喊道:“太子欲杀我!”灵公很气愤,要处罚蒯聩,蒯聩即奔宋,继而奔赵。四十二年(前493)春天,灵公怨蒯聩出奔,要立小儿子子郢为君,子郢不愿继位。夏天,灵公卒,南子命子郢为太子,说:“此灵公命也。”子郢说:“亡人(逃亡的人)太子蒯聩之子辄在也,不敢当。”于是才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后孔悝迎蒯聩回卫为君,是为庄公,南子即被杀。(《卫康叔世家》1598,《孔子世家》1920)

齐桓公

齐桓公(?—前643),春秋时齐国国君,五霸之首。姓吕,名小白。为齐僖公之子,齐襄公次弟。襄公昏庸无道,群弟恐祸及自身,公子小白逃奔莒国(今山东莒县),公子纠逃奔鲁国,由管仲辅佐。及公孙无知杀襄公,雍林人杀无知,小白与纠争立。管仲领兵阻击莒道。射中小白带钩。小白佯死,急驰入国先立,是为桓公。后发兵距鲁国送公子纠之师。鲁军败,桓公逼鲁军杀死公子纠,迎还管仲,任命为大夫。使管仲与鲍叔牙、隰朋、高傒等共修齐国政务,实行五家联兵之制,发展商业、渔业和手工业,救济贫民,起用并优待贤能之士。桓公五年(前681),齐伐鲁,鲁败。鲁庄公欲献遂邑以平,桓公许,在齐之柯地(今山东东阿西南)与鲁庄公会盟。鲁侠客曹沫以匕首劫持桓公,迫使桓公答应归还侵鲁之土地。后桓公悔,想不归还鲁地并杀死曹沫。经管仲劝谏,桓公终践刀下之约,取信于诸侯。七年(前679),桓公在卫国甄地(今山东汉阳东)会盟诸侯,始为霸主。从此以后,桓公伐山戎,杀哀姜,平狄乱,攻蔡、楚,讨晋师,尊周室,“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在位43年,终其身为霸主。桓公不无自豪地说:“昔三代受命,有何以异於此乎?”后管仲等贤臣相继去世,桓公任用竖刀、易牙、开方等人,怠于政事,多内宠。桓公病卒,五公子各树朋党争立,桓公陈尸67日,尸虫出户,无人问津。直到竖刀等人,恃内宠,杀朝臣,黜太子昭,立公子无诡,桓公尸体才得以殡葬。

太史公赞曰:“不背柯盟,桓公以昌,九合诸侯,霸功显彰。”(《齐太公世家》1485,《太史公自序》3307)

齐简公

齐简公(?—前481),春秋时齐国国君。姓吕,名壬,为齐悼公之子(一说为齐景公之子)。前485年,悼公被齐鲍子杀害,齐人立简公壬。简公四年(前481)春,监止为相,田常畏惧,数顾于朝。大夫御鞅对简公说:“田、监不可并也,君其择焉。”简公不听。同年夏五月,田常等杀监止,简公出奔。田氏之徒追捕简公于俆州(齐地,今山东滕县南)。简公说:“余蚤(早)从御鞅言,不及此。”遂被杀于俆州(集解《春秋》作“舒州”,贾逵曰:“陈氏邑也。”)。简公在位4年,谥“简”。(《齐太公世家》1508)

【责任编辑曹静】

副主编:李克让、程正江、崔康柱、曹强

基金项目:渭南师范学院社科重大研究项目:《〈史记〉人物大辞典》编纂与研究(15SKZ04)
《〈史记〉人物大辞典》主编:段国超、丁德科

【司马迁与《史记》研究】

编者按:地处司马迁故里的渭南师范学院是“史记学”研究重镇,学校研究团队编纂的《〈史记〉人物大辞典》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史记〉人物大辞典》涉及历史人物6814人,总计130万字。辞典的出版,将向广大读者通俗易懂地展示精彩纷呈、生动鲜活的《史记》人物画卷,为做人识人提供借鉴,也将为研究者提供借鉴。最重要的是,能够为《史记》的普及、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现实作用,充分体现《史记》的现代价值。本刊摘百余词条,以飨读者,并请教于大方之家。

猜你喜欢

南子桓公里克
记忆旅行者
孔子见南子一场双赢的赴约
盗号者
驯鹿迁徙时
抿一口梦幻泡影
齐桓公知人善任
杀人容易脱身难
南子的诗
齐桓公现象
齐桓公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