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技创新典型人物关键特质、影响因素与成长规律研究
2016-03-17任少伟
任少伟,陈 冉
(1.安徽理工大学 土木建筑学院;2.安徽理工大学 医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大学生科技创新典型人物关键特质、影响因素与成长规律研究
任少伟1,陈 冉2
(1.安徽理工大学 土木建筑学院;2.安徽理工大学 医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对大学生科技创新人物个案分析发现,大学生科技创新典型人物善于发现问题,有着强烈的质疑精神和求知欲望,他们毅力坚韧、职业规划清晰。他们成长中的家庭因素、导师引导、同伴互助以及孵化平台等对其有着重要影响。高校应把握其成长规律,营造整体合力及示范效应。
大学生;科技创新;典型特质;关键因素;成长规律
目前我们正处于一个需要典型的时代。优秀典型人物是时代的产物,反映着时代呼声,洋溢着时代的风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近年来,高度注重大学生优秀典型人物孵化、挖掘、宣传、教育的生动实践,是着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显著亮点之一。构建多维度、多元化、多层次并富有时代气息的优秀大学生典型人物表彰体系,推出一大批可亲可敬可学的大学生典型人物,形成优秀大学生典型人物“群体效应”,成为一道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亮丽风景线”。沈壮海教授认为:“与大学生典型人物培育的生动实践相比,我们关于大学生先进典型人物的理论研究却显得相对滞后,还没有引起理论研究界的足够关注。”[1]应加快大学生优秀典型人物孵化的学理跟进,积极拓展大学生优秀典型人物孵化科学研究,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典型人物培育宝贵资源累积和开发。
当前我国进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性阶段和开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大学生科技创新典型人物是青年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代表,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骄人的成绩,将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创优实践中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高校应深化对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人物典型性研究,着力探究大学生科技创新典型人物的这一独特群体典型特质、成长关键因素和基本规律,以营造形成大学生优秀典型人物“持续成长发展、示范带动”的整体合力和“群体示范”效应。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典型人物案例
A同学曾就读于安徽某高校,现任马鞍山市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曾获第五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授权国家专利15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科技学术竞赛一等奖、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科技学术竞赛二等奖、第七届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银奖、第六届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铜奖、第三届安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作品科技学术竞赛特等奖、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马鞍山青年创业大赛最具创业潜能奖等数项大奖;先后主持科技部创新基金1项;第四、第五期中华环保基金节能减排公益基金项目各1项;安徽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金项目一项和中华环保基金会大学生环保公益活动小额资助项目1项等。
B同学曾就读于安徽某高校,现任芜湖某知识产权咨询公司总经理。曾获第八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以第一申请人获得授权国家专利23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外观设计3项,实用新型专利19项;作为合作者参与申请专利29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9项,外观专利7项;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安徽赛区竞赛一等奖、全国决赛二等奖,并入选第五届中国自主创新对接会展览;第四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安徽赛区竞赛一等奖;第十一届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机器人论文竞赛一等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实践类铜奖及省决赛金奖,安徽省“科技创新”十佳大学生提名奖(科技创新类)等奖项。
二、“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成长的关键特质及影响因素
(一)关键特质
1.发现问题很敏感。经对科技创新典型人物事迹梳理研究发现,在校学习生活中,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尤其从现实生活现象中发现创新“闪光点”和“切入点”。如科技创新典型人物A同学,第一个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新型保温杯”,正是解决自己从球场归来的口渴难耐现实需求而激发的灵感。
2.质疑精神很强烈。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活动起始于问题,有疑问才会去思考。创新意识起始于学生的质疑问难。经过访谈两位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身边师生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质疑精神很强烈。如B同学,曾发现高等数学教材中有一个例题求证存在不严谨之处,后经多次求证验证,证实自己质疑结果是正确的,受到了出版社高度评价。
3.求知欲望很旺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的学习如果没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那么探索创新就无从谈起”。没有求知欲,就没有学习,更没有创新。研究发现,科技创新典型人物身上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学习刻苦,热爱钻研,视野开阔,其中不乏有在校学习期间一学年详阅100本图书者。
4.坚韧毅力很持久。经访谈发现,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都拥有敢于坐“冷板凳”的勇气。正如A同学所说:“做科技创新痛并快乐着。连续七天没出实验室,吃住在里面,完全沉浸在实验研究里,有时感觉很孤独煎熬,有时又感觉很充实快乐。”从案例中不难发现,他们耀眼“奖项”的背后意味着坚韧付出和持久毅力。
5.成就型人格很凸显。经综合研究发现,科技创新典型人物身上具有显著成就型人格特征,他们精力充沛,动力过人,有很强的争胜欲望,渴望事业有成就,以目标为主导,会全心全意去追求一个目标,重视自我形象,希望获得肯定,受人尊敬和羡慕。
6.职业规划很清晰。创新引领未来,规划塑造未来。经案例和访谈研究发现,科技创新典型人物具有强烈职业规划发展意识,这种意识是伴随创新实践深入逐渐形成的。如案例中两位科技创新典型人物,均依托已有科技创新成果,经过科技创新竞赛淬取,进而转化成创业实践项目,并最终孵化为创业实体。
(二)影响因素
1.人格特质。创新人格是创造性人才形成的基础。在诸多人格因素中 ,独立性、意志力、自信心是起基础作用的“核心特质”。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共同对大学生的创新活动发挥着前提、维持和动力作用。大学生科技创新先进典型人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望和创新愿望、强烈质疑精神、持久坚韧毅力等显著人格特质。
2.家庭因素。研究发现,儿童的角色地位与创造力发展有密切关系,在其出生家庭角色地位,扮演角色和出生顺序等都会影响该个体创造个性心理品质形成。[2]在家庭中占有一定特殊位置儿童(如长子、独子以及早年丧父或丧母孩子)要比不具备这种条件的儿童更倾向于进行创造性的活动。父母的行为习惯和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创造力发展有重要影响。科技创新典型人物正是在(父或母)榜样的作用下,通过隐性学习习得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性人格品质。
3.创新生态。经过研究典型个案发现,良好的校园创新生态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和凝聚功能,对创新型拔尖人才个体潜能的释放和开发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如样本案例中两位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A和B同学所在高校,都十分重视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并具有鲜明育人特色,受到教育界关注,产生广泛社会影响。如A所在高校经过多年对拔尖创新型学生培养探索与实践,取得显著成效,逐渐形成“三步法:一般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之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B同学所在高校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和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荣誉称号。
4.启蒙导师。在科技创新典型人物成长过程中,启蒙导师是至关重要的,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持久深远的。经过访谈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A和B两位同学,交谈中很清晰提到自己在走上科技创新之路过程中,关键得益于在大学学习期间有一位启蒙导师的持续激励和精心辅导。这种影响和激励让他们不畏困难,勇于拼搏,一路前行。
5.同伴互助。同伴互助是促进学习一种有效方式。罗杰斯曾说:“每个人都存在于一种以他自己为中心不断变化着的经验世界里,每个个体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会形成学习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正好形成了学习上的优势互补。”[3]大学生科技创新典型人物成长过程中,同伴互助作用不容小视。这种同伴互助,主要通过自己牵头组建或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或科技创新兴趣小组或科技创新项目攻关小组等形式的创新团队的合作与沟通交流,彼此分享知识和体验,凭借团队的优势力量弥补自己个体不足,加速大学生科技创新典型人物成长。
6.孵化平台。科技创新孵化平台帮助学生释放想象力、激发创造力,从创意到创新、从创新到创业,帮助学生激发潜能、创造价值、实现梦想。经过系统研究这两位大学生科技创新典型所在学校创新教育生态不难发现,各自都有较好的科技创新教育体系构建和孵化平台,正是这种良好的创新生态,为培育出“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先进典型提供了肥沃滋养土壤。A和B两位同学所在学校均为理工科高校,其中A同学所在学校,成立工程实践与创新教育中心(创新教育学院),开设“创新能力培养试点班”,经过多年探索,开辟了一条“启迪创新意识,开发创造潜力,体验创新过程”的“三步法”一般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之路,建立了“以‘创新能力培养试点班’为示范,以创造学与创新能力开发教学为抓手,以创造性思维训练为重点,以创新性实践为路径,以优化培养方案为依托,以强化机制为保障”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基础,促进创业能力的提升,形成了“理论引导、试点引路、整体推进,突出创新意识启迪、创新思维训练,注重创新实践”的创新能力培养特色体系。B同学所在学校是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从设立“本科生创新实验班”到成立“创新学院”,经过多年探索,该校创新创业特色明显,构建出具有“组织体系高效有力、教育体系与时俱进、能力培养注重实效、实践体系推陈出新、指导服务精准发力和工作保障切实有力”明显特征的创新创业六大体系,形成了具有理工科高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
三、大学生科技创新典型人物成长的主要规律
(一)典型特质是内在因素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4]这就启示我们:学生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研究发现,大学生科技创新典型人物具有创新思维很活跃、发现问题很敏感和质疑精神很强烈等显著特质。实践证明,正是大学生科技创新典型人物身上具有的一般人身上不具备的独有特质,为他们成长为科技创新典型人物奠定了先天条件和优势潜能。他们经过大学期间磨砺,使自己“创新性思维”和“主动探究”热情得到进一步激发,让每一点进步与每一次成功都成为他们继续前行的强劲动力,强塑自己“差异特质”,并成功将其转化为“差异优势”。
(二)师承效应是重要因素
师承效应是大学生科技创新典型人物成长的基本规律。美国若贝尔获得者保罗·缪塞尔森曾经说过:“我可以告诉你们,怎样才能获得若贝尔奖,诀窍之一就是要有名师指点。”[5]唯有大师才能吸引和造就高素质人才,大师是形成人才链的核心,他们的作用不仅在于自身具有卓越的学术水平,更重要的是学术熏陶。在师承过程中,学术大师不仅进行着学术创造活动,而且通过主体间“传、帮、带”,传递学术精神、学术思想和学术方法,潜移默化影响弟子的学术品格和创新精神。通过研究梳理大学生科技创新典型人物成长关键历程发现,他们的学术导师或启蒙导师,对他们的影响很大,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创新思维、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品质的传承,这就是师承效应生生不息的奥秘。
(三)同伴互助是环境因素
每一位大学生科技创新典型人物的成长都离不开创新团队,需要利用创新团队的力量。大学生科技创新典型人物成长过程中,同伴互助作用至关重要。同伴互助是一门艺术,这种同伴互助关系会产生“共生”效应。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中每位个体通过主体间对话、倾听、讨论、协同攻关、情感交流和智慧火花碰撞,体验合作、追求合作、享受合作,一方面这种非正式组织影响使团队个体生成“勤于反思、勇于挑战、主动成长”意识,更有利于大学生科技创新典型人物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良好个性品格,实现反思能力和沟通能力有效提升。另一方面可以有效促进团队成员之间形成“积极向上、争先恐后”的竞争合作氛围,促使大学生科技创新典型人物处于激情状态,激发创造创新潜能和奋斗热情。
(四)综合效应是关键因素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在于该事物的内部矛盾和该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典型人物成长也不例外。他们既需要具备内在素养,又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前者决定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典型人物创新成就水平的高低,后者决定了其创新潜能和水平发挥的程度,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形成综合效应。案例研究中两位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成长关键特质,深刻影响其成长关键因素如家庭因素、校园创新生态、孵化平台、启蒙导师和同伴互助等外部环境足以证明大学生科技创新典型人物成长的综合效应规律的显著性。正是这种良好的内外因素相互作用和内外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才造就出大学生科技创新典型人物。而内外条件的优化组合和互动程度决定着大学生科技创新典型人物成长的速度和成效。
[1]培育“好苗”四步曲: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工作座谈会专家代表一席谈[N].光明日报,2011-07-22(16).
[2]王小英.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教学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49-154.
[3]张意忠.高校学科带头人成长规律与培育机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129.
[4]李宏欣.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评价的新启示[J].教育论坛,2009(11):3-4.
[5]邢润川,刘金沂.诺贝尔与诺贝尔奖金[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53.
(责任编辑 文双全)
Research on the Key Trait, Influential Factor and Growth Pattern from Typical Character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REN Shao-wei1,CHEN Ran2
(1.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Medical College,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inan 232001, Anhui, China)
It is found in the case analysis that those typical character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good at finding issues and they are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challenge spirit, knowledge seeking desire, willpower perseverance and clear development career. And they are greatly influenced in their life by family factors, tutor guidance, mutual assistance from partners and incubation platform. Henc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supposed to make good mastery of their growth patterns for the integrated forces and demonstration effect.
college studen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ypical trait; key factor; growth pattern
2016-01-1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骨干专项:大学生科技创新先进典型人物挖掘、孵化模式创新及实践探索(15JDSZ3090);安徽省大学生创客实验室建设项目(2015ckjh018);安徽高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新常态下基于政产学研用于一体的大学生创客教育平台协同建设研究(2015jyxm134);安徽省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大学生三创融合型群体协同培育”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
任少伟(1984-),男,安徽阜阳人,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讲师,硕士。
G641
A
1671-9247(2016)03-009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