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创业教育研究
2016-03-17鲁如双马文娟
鲁如双,马文娟
(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独立学院创业教育研究
鲁如双,马文娟
(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独立学院作为培养创新型大学生的重要载体,对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及工作思路直接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应通过教学改革,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创业实训,推进创业实践,建立孵化基地,培养师资队伍等途径完善创业教育工作体系。
独立学院;创业教育;实现途径
创业教育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教育,也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冒险精神、事业心、进取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1]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对创业教育开始了有益的尝试。[2]以美国为例,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等为代表的高等院校已建立了50多个创业研究中心,已有超过1 100所大学、学院等都开设有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帮助美国培养了大批创业人才,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3]我国关于创业教育的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1999年教育部公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提出“关于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2002年,教育部又确定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作为全国首批创业教育试点院校;2012年教育部已明确要求高校逐步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独立学院是我国于1999年才开始建立的新机制办学院校,关于创业教育的研究正处在探索阶段。随着当前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李克强总理2014年关于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局面的要求,以及“互联网+”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都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创业就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借鉴国内外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成果,立足安徽省独立学院创业教育实际,研究并推进独立学院创业教育非常有必要。
一、独立学院创业教育的现状
为深入了解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与需求,为创业教育研究提供依据,2015年5月,笔者对安徽省3所独立学院(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300人,河海大学文天学院100人,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100人)总计500名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71份,问卷涉及对创业认知、创业意愿、创业知识、创业教育、创业教师等多个方面内容的调查。
(一)学生创业认知水平局限
调查发现,由于学生自身知识面及社会认知的局限,多数学生对创业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其中关于“你理解的创业是什么概念”,有54.3%的学生认为是“自己创业当老板”,32.6%的人选择“在工作中成就事业”,另有13.1%的学生选择“其他方面”,说明学生对创业有多样化理解,这将影响学生对创业或者就业方向性的选择。在“你是否打算毕业后选择创业”调查中,有7.5%的学生选择“毕业后一定创业”,59.6%的学生选择“有合适的条件会创业”,另有32.9%的选择“不会创业”,说明多数学生有创业理想,但对创业“合适的条件”把握还不足,对创业经验和资源的积累较为看重,这是当前创业管理及教育者应当去研究和支持的内容。在关于“你是否具备创业能力”调查中,其中有27.6%的学生选择“不清楚需要哪些能力”,说明独立学院在创业教育过程中,仍需要完善创业教育内容,扩大创业教育范围。
(二)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不够
创业教育理论研究水平的深度,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创业教育实践结果。通过对安徽省部分独立学院的了解,各院校均已成立了专门创业教育指导机构,创业教育实践工作也都在积极开展,但对创业教育理论研究还相当不足。创业教育大多停留在对技能培训、创业比赛、成功创业者讲座等实践层面的指导,缺乏有关与经济、管理、创造、心理及专业学科等方向的理论教育内容相关研究,因此影响了创业教育实践的进一步开展。
(三)创业教育缺乏系统体系
目前,各独立学院已按照教育部有关工作要求,逐步开设了创业教育课。但由于当前我国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创业学课程,创业教育大多通过第二课堂或利用晚上、周末时间,设置单独一门或几门必修、选修课以及一些创业比赛、创业讲座上。这样的创业教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创业意识,但与学生学科专业相脱节,未能体现学生的专业性优势,大大降低了创业教育的效果。因此,做好创业知识与专业学科融合研究,实现创业知识的系统性与创业实现过程的延续性开发,并提供创业实践转化平台,以及推动学生成功创业是当前创业教育系统建设急需考虑的内容。
从调查结果可看出,学生对创业课程开设形式仍然希望以“公共选修”形式,这与学生创业理念和对创业选择有直接关联;在“你认为创业教育的理想模式”中,选择“渗透在专业教学”占39.2%、“开设系列创业管理课程”占28.7%,二者占到选项比例一半以上,说明学生对系统化创业教育模式的期望较大。
(四)师资队伍不够完善
创业教育要健康发展,首要问题是解决师资队伍结构完整性的问题。师资队伍不完善是独立学院开展创业教育的软肋,目前各独立学院开展创业教育人员,还鲜有像专业教师一样专门从事创业工作研究者,更缺乏有创业经验人员再到学校做创业教育工作。从创业教育过程学生信息反馈及调查结果看,学生更倾向于“理论实践型”,即希望老师既要有一定理论教学水平,同时要具备实际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因此,构建合理结构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培养是独立学院应当解决的问题。
二、独立学院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应用能力、管理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多数独立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基本沿袭母体学校的培养方式,这种培养方式并没有对独立学院培养目标及学生特点进行科学评判,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国家创新型经济发展要求。因此,独立学院在利用母体学校办学优势推进自身建设的同时,应充分考虑自身办学的独特性,通过全面考虑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科学研判自身办学定位,推进教学改革向创新创业教育方向转变,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应用型、创新型、创业型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独立学院树立自身品牌的需要
截至2014年6月全国共有独立学院283所,在校本科生数约260万,是普通高等教育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随着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如何保持独立学院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走出自己应有的特色,在国内高等院校中占有一席之地是独立学院应当重视的问题。
随着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深入发展,创业型人才在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最为紧缺。虽然创业教育在全国高校都在蓬勃开展,独立学院如果能在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取得成就,必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因为独立学院和其他层次本科院校相比较,办学是采用新机制、新模式,学校运作更为灵活、专业设置也较实用,最为重要的是独立学院正在积极开展社会资金合作办学,所有的这些特点对实施创业型教育都极为有利。因此独立学院若能充分利用母体学校品牌,借助自身灵活办学优势,抓住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必能树立自己“创业型大学”的独特品牌。
(三)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我国总体人才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同时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独立学院学生由于受学校知名度、学校培养模式以及自身基础等因素影响,在求职就业过程中会面临诸多困境与挑战。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不仅是培养学生去做老板、开公司,更是培养大学生树立创业思维及开拓意识、培养管理能力及交际能力、提高创业综合素质。随着“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表现出强大的活力,近年来毕业生就业主体也已悄然转为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要生存、发展、壮大,必然需要视野开阔,创新性强,综合素质优良的大学生。因此,独立学院应抓住这个发展机遇,大力发展创业教育,促进毕业生创新创业综合实力的提升。
三、独立学院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
(一)深化教学改革,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一项综合程度高、系统性强、涵盖知识面广的教育体系。近年,安徽省独立学院加大对省、院两级质量工程等教改项目投入,其中关于创业教育项目研究也在蓬勃开展。创业教改项目的推进,是独立学院加强创业教育基础研究、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体现。因此,省教育厅、学院应在教改课题中,注重对创业教育研究的引导,加强资源配置,建立更多适应当前发展主题的创业教育研究项目。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开发,将专业教学与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使各学科间相互渗透,实现对专业知识的迁移和转化,在教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又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创造思维能力。同时,独立学院要积极开展以专业为背景的各类科技研究与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学习,可尝试设立大学生创业科研活动基金,鼓励和支持学生通过申报创新课题、参加创业设计比赛、举办校园创业知识论坛等,不断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研究能力。
(二)构建创业课程体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构建适应独立学院教学特点及学生发展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支撑独立学院创业教育开展广度和深度的重要基础。创业教育课程应能立足于学生今后运用的实际,注重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运用学生更易于参与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环境,吸引学生主动走进课堂学习。因此独立学院创业课程可通过尝试开设“创造能力训练班”、“创业试点班”等,设置创造与创新能力开发、创造技术与运用、创业心理学、创业经济学、创业管理学、创业环境学、创业人才学等系类创业必须的学科课程,构建完整创业教育课程体系。[4]同时,为鼓励学生创造思维转化为创造能力,可开设“专利培训班”,通过发明与专利等系列课程,广泛开展创新创造交流,激发学生发现专业学习与日常生活中可以发明、改进的内容,积极申请发明专利,并以发明专利为基础,促进学生更多开展科技型创业活动。
(三)开展创业实训,引入创业模拟实训教学
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鼓励与扶持,更多大学生的创业激情被点燃,开始了各种创业尝试,但很多同学也在承受着创业失败的迷茫和痛苦。究其失败原因,主要是创业过程本身需要创业者具备一定的市场经验、相应的项目操作与抗风险能力,同时要具备较强的创业素质,而这些方面的能力,都是大学生创业者所欠缺的。当前,要在校园内解决这些问题,仅靠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理想预期。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的“创业模拟实训”教学,对这些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独立学院应积极引入到校园中来。创业模拟实训教学通过采用组合式的“行道导向教学法”,让学生在模拟的商业环境中,自行发现商机、组建模拟创业公司、进行市场运作与成本管控;通过相对真实的商业模拟环境运作,提高学生创办企业的心理素质、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者创办企业的成功率和职场竞争能力。创业模拟实训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把学生作为课堂主题,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其更适合成年人的学习原则,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学习,能起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很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
(四)推进创业实践,营造创业教育良好氛围
创业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上,还必须结合创业想法,开展创业实践。[5]结合独立学院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较强等特点,笔者认为独立学院可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开展创业实践。
一是应在学校创业管理部门的统筹下,进一步挖掘有创业教育合作潜力的企业,利用企业资源,建立创业实践基地,通过开展假期实习、参观访问、与企业家座谈、讨论课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与合作企业进行交流,使大学生充分了解企业的运作,亲身感受真实的企业精神。同时,学校要积极组织有创业思想和热情的学生,参加各类创业比赛和创新项目,如“挑战杯”、“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RTP”项目、各类青年创业大赛等,进一步增强学生创业实践能力。二是发挥学生创业社团作用,利用学生团学组织,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创业宣传,组织开展一系列以创业为主题的活动,如举办“创业计划书”比赛、“创业知识辩论”比赛、“创业成果展示”比赛,举办“创业校友返校交流” 、“创业沙龙”等活动,广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参与意识,实现学生由自主学习到自主实践的转变。三是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大学生要通过学校的创业教育,带着目标去参加社会实践,参与市场调研,深入研究市场,了解社会需求,从实践中发现创业商机。
(五)建立孵化基地,搭建学生创业平台
创业是一项需要高实践性的活动,随着国家和各省市对大学生创业成果转化的重视,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由孵化基地先行“孵化”再推向市场,已在各高校形成共识。独立学院应抓住这一重要机遇,在争取政府支持的同时,可先行进行“试点”,建立校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作为大学生创业的“试验田”,由学校提供指导服务、办公场地、办公设备、网络、物业管理等支持,学生带项目、带技术进“园区”创业。创业孵化基地在做好创业项目孵化的同时,要作为学校创业宣传平台、创业教学基地、交流基地,在学校内与地区间发挥更大影响力。
独立学院在根据自身条件建立创业孵化基地的同时,要积极培育好的创业项目,推荐进入市级创业孵化园、科技创业园等创业孵化机构,通过进入高平台孵化,提高创业成功率,也为学校节约场地资源,为更多的创业项目提供孵化机遇。
(六)培养创业教师,提升创业师资队伍水平
创业教育能否顺利开展,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6]创业教育由于涉及多方面知识和内容体系,不仅要求创业教师具备创业理念与理论,更应具备创业实操经验,这对独立学院创业师资队伍提出了严峻挑战。但由于实际原因,不可能完全要求所有创业教师都有创业经历,或者全部聘请企业家来授课,因此笔者认为可从三方面着手,建立一支高水平创业师资队伍。
一是加强对现有师资队伍的培训,要通过外出学习、交流,了解其他高校或单位最新教育手段及方法,促进自身认知水平的提升,同时要在校内定期举办讨论会、教学比赛等形式,促进共同学习进步。二是利用自身办学特色,聘请其他高校或社会组织机构创业教育专家,从事兼职教学和研究;还可聘请不同领域成功的创业者作为客座教授,定期来院举办交流讲座,让学生能与成功创业者面对面交流,增强创业信心,提升创业操作能力。三是与合作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尝试采用创业教师到企业挂职或实习等形式,学习企业实际管理经验,增强创业教师的操作指导能力。
[1]周艺玮.浅谈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30(1):89-91.
[2]肖丽.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困境与对策[J].山西教育,2004(13):39-40.
[3]张炳申,何亦名,罗磊.中外创业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意义[J].高教探索,2007(1):71-73.
[4]席升阳.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5]白延虎,郑颖.探讨大学生创业教育[J].科技文汇,2010(4):8-10.
[6]梅发同.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商业经济,2012(1):51-52,114.
(责任编辑 汪继友)
A Study 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LU Ru-shuang, MA Wen-juan
(School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of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anshan 243002, Anhui, China)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being important carriers for cultivating innovative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importance of th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the work ideas directly affect the ability of explor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Effort should be exerted to perfect the work system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rough teaching reform, strengthening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arrying out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romoting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establishing hatching base and cultivating teaching staff etc.
independent colleg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way to achieve
2015-09-18
鲁如双(1986-),男,安徽长丰人,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研究实习员。
G640
A
1671-9247(2016)03-008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