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体育教师素质初探

2016-03-17郑佳薇齐齐哈尔医学院体育教研部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41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身体素质体育教师

□郑佳薇(齐齐哈尔医学院体育教研部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41)

医学院校体育教师素质初探

□郑佳薇(齐齐哈尔医学院体育教研部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41)

注重医学专业的工作特点,结合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关注和加强高校体育文化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是每个体育工作者的职责,将体育文化与科学文化融合,才能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完善。在医学类院校开展体育教学工作的主是体育教师,在不断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情况下,要想达到更好的与教学效果就需要提升医学院校体育教师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我国医学院校体育教师的素质水平还远远不能满足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需要。因此,本文旨在对医学院校体育教师的素质进行研究来探究医学院校体育教师应当具有的素质,为医学院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借鉴和指导。

医学院校体育教师职业素质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高校的职业素质教育,在医学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中身体素质教育和相应的体育课程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医学院校开展体育教学对于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但是目前我国医学院校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素质不高,因此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并不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不能够真正达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因此对于医学院校体育教师素质的研究对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医学、体育和健康融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有着较高的研究价值。

1、我国医学院校体育教师素质的研究现状

1.1、对于体育教师存在问题的研究

我国一向重视体育教学,对于体育教学以及体育教师的素质的一些领域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对于这些研究成果和领域进行阐释能够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其一是医学院校体育教师素质存在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进行研究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我国医学院校体育教师的素质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是:体育教学思想和观念落后,不能够满足学生对于体育课程锻炼性和趣味性的需要;体育教师的知识技能欠缺,学历层次较低,不能够针对于医学院学生的特点来开展体育教学工作;体育老师在开展整体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着科研能力不强,科研积极性较低的现象。以上存在的问题都严重影响到了体育课程开展的效果,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

1.2、对于体育教师素质结构的研究

我国在对医学院校体育教师素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着重对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进行研究。我国学者在对医学院校体育教师素质结构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把体育教师应当具有的素质主要为3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医学院校体育教师要有职业道德和较高的使命感,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按照国家相应的标准开展工作;第二部分是,医学院校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要能够指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同时应当具有培养,运动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体育课程教学的专业性;第三部分是,以前体育教师应当拥有较好的自身素质,如外语、计算机、创新思维能力的。

1.3、对于评价体系和方法的研究

我国学者在对医学院校体育教师素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对不很多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师进行分别的调查和研究,形成了一个医学院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水平的评价体系。从我国目前医学院校体育教师评价体系中看,目前的评价体系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对于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在进行考核的过程中,并不能够检测出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因此在对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主要是对评价体系的技术、资源、教学活动和教师自我发展等4个方面进行评价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更好的评价效果,以评价体系来促进体育教师素质的提升。

1.4、对于提升体育教师素质途径的研究

我国学者在对医学院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通过研究体育教师素质存在的问题、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体育教师素质的评价方法和体系,为体育教师素质的提升提出了自身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为医学院校体育教师素质的提升提供了好的方法,想提升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主要是要加强体育教师的科学文化知识,提升体育教师的知识层次,提升业务素质水平培养创新精神。同时应当注重了解医学院校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需求,制定相应的体育课程方案。同时体育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要求来对自身素质进行提升。

2、医学院体育教师素质组成及解析

2.1、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

院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很多方面,只有在每个方面都有较好的提升才能够达到医学院校对于体育教师的要求。医学院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分别是职业目标、社会责任、职业性质、角色立场等方面。同时体育教师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也都是其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体育教师综合素,的结构进行分析,有利于深入开展体育教师素质的研究。

2.2、职业道德素质

职业道德素质是医学院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道德素质是体育教师整体素质的基础,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能够凭借其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体育教师拥有较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要能够体现出其对于自身工作,的热爱,同时要有较为先进和具有创新性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来提升体育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真正让体育课程达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2.3、综合文化素质

综合文化素质是医学院校体育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文化素质是指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广泛学习和材料多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主要包括基本的科学知识和体育专业知识,要对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和现代体育文化有所了解,同时也应当了解当前世界上较为先进的体育教学方法和理念。运用这些方法和理念来设计符合医学院校学生的体育课程,达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的目的。

2.4、心理素质

医学院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中心理素质也是十分重要的素质组成部分,医学院校体育教师的心理素质主要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拥有较好的情感信心和意志力,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适应工作压力,拥有较好的抗挫折能力。能够在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深入细致地开展体育教学工作,达到更好的体育教学效果,为医学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提升,奉献自身的力量。

3、医学院校体育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要求

3.1、要求拥有高尚的师德

医学院校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应当拥有高尚的师德,要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人师表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同时医学院校体育教师应当具有较好的政治思想,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深入学习八荣八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达到提升自身师德的目的。同时应当真正认同共产主义思想和信念,要为祖国的未来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3.2、要求体育教师拥有较强的能力

要想提升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同时达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就要求体育教师拥有较强的能力。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具备一般能力,同时应当具备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所需要的特殊能力,这些特殊能力是彰显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标准。这些特殊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开展体育教学的能力、指导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能力、组织竞赛和担任裁判的能力、管理学校体育工作的能力、与学生交往和沟通的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等等。医学院校体育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才能够提升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

3.3、要求以学生为中心

医学院校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在进行体育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对学生的需求以及学生的自身状况进行调查。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设计课程内容和活动内容,保证课程内容和活动内容能够符合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和体育锻炼的要求。同时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应当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能够针对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生开展具有个性化的体育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4、要求以体育教学的质量为根本

医学院校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以体育教学的质量为根本,这主要是要求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课程考核的过程中应当以教学质量为本,不能够仅仅为了考核而考核,要注重在平时的体育课程中注重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课程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提升医学院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

4.1、树立全新的体育教育观念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仍然较低,因此,要想提升医学院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就要让其树立起全新的体育教学观念。我国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受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思想观念影响较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弊端,仅仅为了考核对学生进行统一教学工作,不重视体育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因为,医学院校体育教师体育教学理念,较为落后因此应当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要让学生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能够能够树立起健康理念,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同时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和学生搞好关系,建立民主平等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体育课程活动的展开。真正达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4.2、加强医学院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要想提升医学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整体质量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就要加强医学院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这就需要医学院校的体育主管部门,体育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进行职业道德素养教育活动,提升医学院校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水平。这能够保证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拥有较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更加积极主动的开展体育教学工作。促进体育教学工作水平的提升达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目的。

4.3、强化体育老师的专业素质

要想真正提升医学院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水平,最重要的是要强化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因为专业素质对于体育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医学院校的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专业素质的培训。应当将国外较为先进的体育活动形式体育教学方法和体育教学理念融入到医学院校,的体育课堂当中。要保证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创新体育课堂教学形式,将全新的理念融入到体育馆当中。可以采用竞赛讨论等全新的体育教学形式开展体育教学工作,要求体育教师对教育部制定的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所规定的项目有较为全面的掌握。要能够将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和体育文化融入到体育课堂当中提升体育与课堂教育的文化水平。同时应当在体育课程中融入舞蹈、健身操、滑板等一些受到高校学生欢迎的体育课程形式。通过不同种类的项目来提升体育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目的。

5、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医学院校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体育教学组织松散、体育教学缺乏安全和针对性。这些问题的出现会严重影响到体育教学的质量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这主要是因为医学院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不能够真正设计和开展高水平的体育教学活动。因此,要想提升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就需要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使其拥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同时要能够拥有完备的知识体系结构,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根据医学院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设计课程,更好地提升医学院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医学院校体育课程质量的提升。

[1]马壮.新时期医学院校体育教师文化素养调查与分析[J].经营与管理,2013,04.

[2]宋保华.河南省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身体素质体育教师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吉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