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物业管理服务中多领域人力资源配置分析研究
2016-03-17吕晶晶李洪梅河北体育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41
□吕晶晶 李洪梅 崔 岩(河北体育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41)
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物业管理服务中多领域人力资源配置分析研究
□吕晶晶李洪梅崔岩(河北体育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41)
现代大型体育场馆是体育活动及娱乐活动举办的地方。当前形势下,大型体育场馆功能及用途越来越多,但是面对如此规模大的建筑体,如何将物业管理植入其中并发挥其作用是本课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现代大型体育场馆中,物业管理服务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在场馆物业管理服务中多领域的人才配置是问题的核心,本文运用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等分析了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物业管理中多领域人才需求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关策略,为体育场馆物业管理服务的提升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
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物业管理服务多领域人力资源配置
1、引言
作为大型体育赛事的催生物,国内外大型体育场馆赛后的经营管理问题成为困扰场馆经营管理者的重大问题。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开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创新场馆运营机制,通过引入和运用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推进场馆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营机制创新来激发场馆活力。鼓励场馆运营管理实体通过品牌输出、管理输出、资本输出等形式实现规模化、专业化运营。增强大型体育场馆复合经营能力,拓展服务领域,延伸配套服务,实现最佳运营效益。”由此可见优化体育场馆资源配置、促进场馆科学化管理已成为促进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随着中国体育竞赛市场的日渐成熟和持续升温,各城市亦兴起了大型体育场馆建设热潮,这些高规格、投资额度大、管理复杂的大型体育场馆一旦运营管理不善,则将造成财力、物力、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成为管理者、运营商或政府沉重的负担。近年来,国内的一些学者通过从体制改革、运营管理模式转换、融资渠道创新等着手探索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发展之路;不少场馆也通过积极开发经营项目、引进专业人才等措施,提升场馆运营效益。然而由于我国目前大部分大型场馆仍属于国有资产,事业单位的保障性较高,市场机制的运营模式在体育场馆的经营中不成熟,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商业化运营和管理仍存在很多弊病,作为场馆发展经济源泉的重要源泉的人力资源问题尤为突出。
人力资源管理是新的经济形态下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它对于无论国家、企业或者是部门的利益和成就都显得尤为重要;人力资源是一种成本较低而收益巨大的战略投资,是保证大型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素,更是场馆商业运营中最重要的资源。体育场馆作为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人力资源要素的质量和数量状况,人力资源所具有的创新力、向心力,都成为其发展活力和动力的源泉。因此,在政府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政策方针之下,如何利用商业化的手段,在保证大型体育场馆公益性的基础上,优化场馆人力资源配置,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对大型体育场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将研究重点定位于大型场馆人力资源管理问题,通过引入并结合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模式,探讨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物业管理服务中多领域人力资源配置问题。
2、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物业管理中多领域人力资源配置现存问题及成因分析
2.1、忽视人力资源规划,人员与岗位不匹配
我国当前大型体育场馆管理普遍缺乏对场馆人力资源规划,缺乏对人力资源需求量的统一规划,缺少人才测评手段,从而使得工作任务及岗位对人员的要求不清楚,在招聘阶段并未从知识、技能、个性等全方位对应聘者情况进行把控,在人员选配上也是凭经验办事,忽视人力资源特性及各部门人员间合理搭配,从而使得招聘的人员难以与岗位相匹配。由于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多为国家投资建设,其单位性质多从属于体育局直属事业单位,因此大量的场馆管理者来自系统内部,其中包括大量退役运动员,以及部分社会招考的大学生,而这些人员普遍欠缺搞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系统理论知识。
造成我国大型体育场馆人员与岗位配置不合理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对人才实行静态管理,缺乏对现有人才的开发和培训。目前我国大型体育场馆普遍对员工培训问题不太重视,经费投入少;更缺乏对员工能力的开发工作。因此,随着大型体育场馆市场化发展需求越来越高,员工的实际水平与实际的市场要求差距越来越大,从而使得员工在能力和态度上不能适应场馆的未来要求,从而再次出现人员与岗位不匹配问题。
2.2、大型体育场馆人力资源短缺和人力资源浪费现象并存
目前我国体育场馆缺乏运营管理人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作为大型体育赛事产物的大型体育场馆在赛事举办过程中引入的大量从事简单劳动的工作人员又过剩。这些场馆工作人员往往占到场馆总体工作人员的一半,当赛事举办过后,这些剩余人员更增加了场馆的人事经济负担。这种场馆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极度缺乏,而场馆工作又严重超编的现象更加凸显了当前我国大型场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状。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场馆人员招聘方式的不合理,以及场馆人员管理模式的缺陷。因为我国目前很大一部分大型体育场馆尚属于事业单位,多少还遗留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事管理的毛病,在人力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上弹性不足,政府机构或部门紧握对场馆经营管理的绝对控制权,在项目人员调配上,还在走体内循环的老路,因此也鲜少向社会招聘专业型的同时精通体育和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区别于国外商业化的大型体育场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各岗位员工多是主管单位委派,场馆根据赛事期间岗位设置上报需求人数,而停赛时期就出现在职冗员现象。
造成我国大型体育场馆人力资源专业管理人才短缺的原因除了运营体制的另一重要原因在于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国内缺乏对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更未形成系统的培养体系,导致现有的专业人才供给不足。同时,由于高级管理人才的缺乏导致场馆在进行人力资源配置时,往往“无才可用”;而现居于经营者职位的领导者因素质不高,在人才配置上未能充分考虑人员的才能,同时未顾及场馆自身的实际需求,盲目追求高学历人才,使得人才学非所用,甚至被闲置,从而造成运营成本和人力资源上的双重浪费。
2.3、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环节存在脱节
目前无论是在企业管理或是大型体育场馆物业管理中都存在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环节之间的脱节。首先场馆在各部门人力资源配置管理上偏传统的人事管理方式即“凭经验”,且缺乏动态管理,因此随着场馆的发展,新的情况的生发,在职人员亦无法承担其自身岗位的工作职责。企业为主经营的大型体育场馆在操作层面上多采取独立的分包单位,其施工人员的监督管理权不属于场馆运营者,从而造成场馆人力资源配置在管理层和操作层的脱节,缺乏整体性。
3、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物业管理服务中多领域人力资源配置的对策
3.1、制定体育场馆人力资源规划
体育场馆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为实现体育场馆组织发展目标与战略,根据体育场馆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所属人力资源的供需进行预测,并制订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体育场馆组织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组织与成员均能受益,是场馆进行人力资源配置工作的指南。体育场馆人力人力资源管理规划需要通过评估明确场馆所需人员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标准;需依据大型体育场馆内外环境的变化,制定人力资源配置上的调整方案,通过分析预测人力资源的供需保证人力资源的供需平衡。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制定需通过对场馆信息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制定计划,并提出实施的具体步骤,需通过对现有的场馆人员配置情况进行评估。
3.2、注重人才引进与培养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3年),在总结国内部分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成功因素时强调了人才引进与培养对场馆发展的重要性。如上海的虹口足球场每年都会通过招聘的形式引进本硕博不同学历层次的专业人才,加入到管理运营队伍;南京奥体中心将经历过、参与过赛事运营管理的优秀人才留用,并制定一整套的具有竞争力的、对员工具有激励性的工资分配制度,充分挖掘员工的积极性,开发员工的多方面能力。通过比较借鉴美国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他们在人力资源引进和培养上已形成一整套手段和方法。美国大型体育场馆通过引进体育经理公司和管理公司,直接并快速的培养综合性的体育场馆需求人才,同时节省了场馆内部的员工培训费用。这种比赛和日常维护工作外包管理的模式极大的降低了场馆的运营成本。大型体育场馆应当采取多元化方式培养管理人才,在场馆管理层的人员配备上也应趋向多元化。可以结合各体育院校有针对性的培养和选拔人才,开发场馆经营管理专业人力资源。
3.3、对场馆各种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通过在大型体育场馆物业管理组织机构中增设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强化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该部门任务就是解决场馆所需人力资源的种类、来源等问题,结合场馆的具体情况对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出合理安排;对场馆内部的人力资源配置状况进行监督、评估,并根据反馈的信息做出调整,同时强调对内部员工的培训。通过采取市场化的人员配置方式,对人力资源进行动态管理,从而保证大型体育场馆物业管理多领域人力资源的平衡和优化。
3.4、建立科学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促进人力资源配置专业化
对大型体育场馆物业管理各领域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分类管理,针对不同任务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严格保持人员与岗位在专业和能力上的一致性。结合人力资源管理能级对应的原理,建立相关信息库,对场馆内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相关信息进行归纳、分类管理,减少组织在关键技术环节对外部招聘的依赖性,培养场馆培养场馆管理层、操作层的核心人员。
4、结语
在中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体育场馆市场化程度不断加强,场馆经营结构也呈现多元化,场馆物业管理各领域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也愈加重要。尽管国内各大型体育场馆亦通过人才引进、建立考核制度、提升福利待遇等方式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进行多元化市场运作,然而以政府运营管理为主的中国一众大型体育场馆仍无法与国外大型体育场馆相竞争。置于计划经济体制即掣肘又推动的矛盾体系中的中国各大型体育场馆的人力资源配置问题,给我国各大型体育场馆管理者提出了重大难题,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加快大型体场馆商业化运作的契机。
[基金来源: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物业管理服务体系的细化构建研究》(课题编号:HB15TY013)相关研究。课题组成员:曹焕男、李洪梅、吕晶晶、崔岩、哈彤。]
[1]刘芮彤.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问题的研究——以济南奥体中心为例[D].山东大学,2013(5).
[2]李群.上海高校体育场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