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孟子教育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启示

2016-03-17郝彩平邱纪坤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孟子政治课思政

郝彩平,邱纪坤

(安顺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安顺 561000)

孟子教育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启示

郝彩平,邱纪坤

(安顺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安顺 561000)

孟子在长达四十余年的教育事业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体系。高校思政课是学校实施德育的最主要的途径,因此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德育与智育的统一协调发展。本文将以孟子的教育思想为出发点,把孟子的教育思想与思政课教学结合起来,探究孟子教育思想对思政课教学的启示,并在教学中施行,以期不断改进高校思政课的教学。

孟子教育思想;思想政治课;教学

高校思政课是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最主要途径。在当今多元化背景下,虽然课堂教学有了很大改进,不断改进了教育模式、教育手段、教育规模,也不断的更新了教育设备,但是直到今天,孟子对教育问题的论述,以及他所留给我们的教育经验和教学方法,仍值得我们借鉴并在借鉴中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

一、孟子思想梳理

孟子的教育思想是建立在其“性善论”基础之上的。他把性善论作为自己思想的起点,认为人性本都是善良的。他说:“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每个人都具有“四端”,而且它们是人性中最重要的道德禀赋。孟子把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称之为“四端”,也就是仁、义、礼、智的萌芽。但这些善端是不完整的,需要后天进一步进行扩充,进一步使之完善。

在孟子看来,人出生时,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具有一样的善端。 “仁、义、礼、智”虽是“固我有之”,但却是“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所以我们要在后天去追求。通过后天的教化来不断提高道德修养、道德情操、最终做到浩然正气,做一个能够为社会服务,对社会有用之人,从而不断的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孟子的教育理论不仅包括了知识的传授与学习,还指出,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具有知识和技能的人,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一个有道德的人。同时他还对具体的教育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教学应该重视个体差异性、学习应该注重“自求自得”、强调循序渐进、学思结合等。孟子所留给我们的这些教育经验和教学方法对今天高校思政课教学仍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笔者通过多年高校思政课教学经历深刻感受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分析研究。

(一)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不浓厚,态度不够端正

兴趣和学习的态度对学习的成效具有重要的影响。对感兴趣的学科,学生愿意自觉地、愉快地去钻研。所以往往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这种效果可以不断提高学生对学好该门学科的信心,并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

从现实来说,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往往兴趣不浓,态度不够端正。从主观方面来看,一是学生对政治课的认识不够全面。大部分同学认为学了没用,只是为了应付期末成绩,除了考试之外没有实际的用途,抱着应付的态度走进课堂。课堂上自然也就存在不认真听讲、开小差的现象。二是认为思政课内容简单,只要死记硬背,在考试之前背一背就可以了,平时无需花费时间。

(二)存在没有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施教的现象

教学不仅仅是老师教,还要学生学,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进行教学。思政课教学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把课本的东西很好的运用到实际中去。学生听懂很容易,关键是把所学的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做到学以致用,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但是目前思政课存在着统一模式教学的现象,没有根据不同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学生具体情况施行教学。一是教师在备课阶段没有做好“备学生”这一工作,在教学设计与教学进度安排中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只是按照自己的教学进度进行安排,简单的把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而没有很好的引导和启发学生,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二是教师只注重教学的进度,把教学单单当作工作来完成,课堂上过分自我陶醉,缺少师生互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三是在作业的安排上,教师没有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没有很好的根据学生的具体专业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所以,部分同学认为老师讲授内容和举例陈旧,脱离实际生活,枯燥无味。

三、孟子教育思想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启示

在当今的多元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课堂教学不断改进了教育模式、教育手段、教育规模,也不断的更新了教育设备,但是孟子教育思想中的优秀思想,他所给我们的优秀教育经验,今日的我们仍可资借鉴,并在借鉴中传承优秀的教育思想。

(一)孟子教育思想对德育教学的启示

孟子的教与学虽然包括了知识的传授与学习,但更重要的是道德的启发与训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是教学中必不可缺的。在思政课课堂上除了进行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道德观念的培养。他认为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具有知识和技能的人,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有道德的人。

新时期的大学生,面对快速变幻的外部世界,进行德育教育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思政课课堂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就要使它发挥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而在思政课堂中,由于教学模式创新性不够,长期以来把知识的传授当做重点,而对学生德育的培育目标重视不够。教学过程中灌输式教学方式依然存在,重于形式、忽视实质、启发思维少、不注重学生主体性等等,这些都导致思政课课堂的教学作用没有发挥最优化。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孟子的德育教育思想。在德育教育中,孟子认为应该从“知、情、意、行”几个环节来进行德育教育,要求做到“持之养气、动心忍性、反求诸己、知耻改过”。

“知”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对道德有一个认识,明白是非善恶。只有明白了是非善恶,学生才能更好的去进行评判,才能更好的要求自己、约束自己。“情”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只是对道德进行一个理论性的传授,而是要具备一定的情感色彩,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对其进行启示和熏陶。“意”,即意志,要培育学生做任何事都要有坚持不懈、克服困难挫折的毅力。“行”就是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不仅仅是“纸上谈兵”,还要进行道德实践,要做到言行一致,以自己的道德意识来知道自己的行为。

(二)孟子教育思想中教学方法对思政课教学的启示

1.因材施教,教亦多术

由于学科专业知识背景不同,不同专业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因材施教。老师的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出不同的教学任务,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水平和接受能力。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个体差异,针对基础知识不同、认知结构、能力水平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使优秀的学生学到更多,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又易于接受,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另外,还要“教亦多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及社会的发展,教学的手段也日益多样化,教学不能像以前一样书上有什么就讲什么,而是应该充分利用一些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来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只是老师讲学生听,而是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2.自求自得,启发引导

老师应该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传统的教学理念使不少教师把课堂当作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在不知不觉中垄断了学生的课堂思维。事实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老师只有鼓励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力。只有把教师的具体要求转化为自己的内在要求,主动、独立的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除了鼓励学生自求自得,还要注意启发。在教学中应该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的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而不是把既定的答案告诉学生。

3.循序渐进,依次递进

教学要按一定的顺序、步骤逐渐进展。要有一个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

由直观到抽象的一个过程,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

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教学也不例外。在教学中,必须一步一步的扎扎实实的前进,不能只是根据教师主观设计的教学进程来实行,课堂中不仅仅是老师把知识点讲完,也要让学生能够接受和消化。要注重循序渐进,根据知识点和学生的实际来设计,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要结合具体课堂实际,及时调整策略,做到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4.“学”“思”结合

孔子有云:“学而不思则殆,死而不学则罔。”孟子则曰:“尽信书不如无书。”这都强调了,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学思结合。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归纳,把它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使其发生最优化的作用。教师要使学生做到“学”“思”结合,就要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要贯彻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把学思紧密结合起来。

教学是“教”与“学 ”两者互动的一个过程。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容易造成学生只学不思。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敢于质疑。要有意识的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去思考,而不是把既定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被动的去接受。

只有思考还不够,还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同社会实践结合,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开阔学生的思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体会和感悟思政课培养目标的真谛。

四、结语

孟子是历史上影响至深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在长期的教育事业中肯定了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思想,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时至今日其教育思想仍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思政课作为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不仅肩负传授知识的任务,也是培育学生优良思想素质的重要途径。学习与借鉴孟子的教育思想,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可以不断改进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促使思政课堂发挥最优作用。

[1]孟浙金.孟子教育观对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启示[D].合肥工业大学,2007.

[2]郝建山,彭坤.孟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浅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

[3]周娜,刘友田.浅析孟子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国学研究,2013.

[4]杨玺.孟子的“性善论”对高校德育的启示[J].学理论,2015(第13期).

责任编辑:周小梅

2016-10-21

郝彩平(1981-),女,汉族,山西临县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伦理学;邱纪坤(1979-),男,汉族,山东莒南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哲学。

G641

A

1009-1890(2016)04-0055-03

猜你喜欢

孟子政治课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磨刀不误砍柴工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如何上好政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