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特色发展的实践探索
——以武夷学院为例
2016-03-17李宝银华伟平
李宝银,华伟平
(武夷学院,福建 武夷山354300)
应用型高校特色发展的实践探索
——以武夷学院为例
李宝银,华伟平
(武夷学院,福建武夷山354300)
摘要:寻求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特色发展之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武夷学院为例,构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的办学思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体系的“一体两翼”的办学模式,成立了产教联盟的“政府主导、行业主动、企业主推、学校主体”的办学机制,通过这些举措,探索应用技术大学的特色发展。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教联盟
应用技术大学是对地方高等院校“育人育才”培养模式的升级,是传统教育转型的必然趋势之一,是地方高等院校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之一。[1]我国长期以来以理论知识为重、实践活动为辅的培养模式,使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较薄弱,特别是对于地方高等院校,应以地方经济建设为导向,适应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服务地方的应用技术人才。[2-3]同时,针对现阶段国内外高等院校竞争格局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以武夷学院为例,从办学思路、办学模式、办学机制三个方面探索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特色发展之路。
一、“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的办学思路
武夷学院立足闽北区域资源禀赋,秉承“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定位,形成了“传朱子理学、做武夷文章、育新型工科”的办学特色。近年来,学校主动对接南平“5+3”重点产业发展,建立专业调整机制,构建服务于食品加工、旅游养生、机电制造、文化创意、城乡建设、生态生物等产业的八大学科专业群。设置的38个本科专业与地方产业匹配度较高,与南平市提出的“以圣农集团为主体的千亿食品产业、以旅游文化产业为主体的旅游千亿产业、以机电为主体的机电制造千亿产业以及生物工程、林产工业等五百亿产业地方重点发展产业”基本实现了对接。形成了“茶、旅、艺特色专业较鲜明、工科发展势头良好”的学科专业布局。目前,武夷学院有茶学、旅游、艺术学等特色专业10个,在校生占比30%;工科专业18个,在校生占比50%;应用型专业34个,在校生占比90%。
一是以从业素质和能力培养为基本目标,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对培养目标、专业能力、课程模块进行全方位优化设计,全面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二是推进“企业专班”、“岗位实训”、“作品融入”、“项目导引”等育人模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三是全方位推进教改教研工作,有效地突破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瓶颈。“应用驱动、职业引领、协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等19个项目被立项为省级教研教改项目,2014年武夷学院6项教学成果获福建省第七届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二、“一体两翼”的办学模式
应用技术大学应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体,以应用技术研发和实用技术培训为两翼,构建服务地方社会体系(研究创新大学以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为主体,科学研究和智囊咨询为两翼,高等职业院校以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体,技术推广和职业培训为两翼)。近年来,武夷学院立足“大武夷”县域产业发展需求,按照“一县一特色、对接有重点”的原则,实施与“大武夷”经济圈15个地方政府、产业园区的协同合作。与南平市住建局共建“美丽乡村研究院”,开展服务闽北乡村建设的技术研究和培训;与南平市邮政管理局共建“福建省快递业务员职业技能鉴定考点”和“闽北快递业人才培养基地”;与建瓯市共建“闽北科技研究院竹产业研究分院”及“闽北竹产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竹产业科技创新和产品检测服务;与武夷山市共建“福建省生态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及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平台”,并联合开展农业部“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与顺昌县共同推进张墩村“要富、要美、要乡愁”的美丽乡村建设,得到省委、省政府2014年工作检查的现场观摩及充分肯定。
出台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管理规定和扶持、奖励方案,形成了校内优质师资与校外兼职导师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相结合的“三结合”办学模式。设立了“海西创业孵化基地”、“海峡成功创业联盟孵化基地”、“武夷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大本营”和“武夷学院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园(与南平市经贸委共建,位于武夷山市紫阳古城)”等4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武夷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园”获批成为首批6个“福建省青年创业示范园区”之一,也是唯一以“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名义入选的“福建省青年创业示范园区”。发挥了200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训练。2014年,在福建省第三届“创业之星”评选中,武夷学院1名同学获“创业之星”奖、6名同学获“创业之星提名”奖,在获奖数量和等次上,都位居新建本科院校之首;2015年,武夷学院又有2名同学入围福建省第四届大学生“创业之星”评选的决赛。
三、“政府主导、行业主动、企业主推、学校主体”的办学机制
根据党的十八大关于“政产学研用”结合的精神,为全面推进校、地、企、行间的产学研合作提供组织保障,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形成教育与产业对接的常态化运行机制,成立体现“政府主导、行业主动、企业主推、学校主体”的“产教联盟”(如武夷学院2013年就成立以政府主导校企行主体带有产教联盟性质的董事会),引导协调行业企业积极主动参与地方高校办学,从而有效确保产业学院发展的可持续性。
学校通过产教联盟,打造“三能型”教师团队,着力加强既能讲理论(讲师),又能指导实训(技师),还能与企业共同进行技术研发(工程师)的“三能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每年选派50名左右教师深入企业(行业)一线实践;每年聘请100名左右企事业单位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担任学校兼职教师;每年选派10名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到境外高校或相关机构学习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管理模式与教学模式。
为了发挥校企合作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建议在政策和项目上支持产业特征明显、后发优势强的高校创建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搭建校企合作的科技研发平台,启动专业硕士试点,促进高校科研条件资源对外开放和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转化,为地方、企业培养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提供科技创新、技术支撑和咨询服务,努力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协同创业、协同发展。
四、结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后,高校发展模式的多样化已是趋势,而地方院校为能在高等教育激烈竞争格局中发展、前进,必须积极寻求特色发展之路。以武夷学院为例,立足闽北区域资源禀赋,形成了“传朱子理学、做武夷文章、育新型工科”的办学特色;按照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模式——“一体两翼”,构建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体系;成立了体现“政府主导、行业主动、企业主推、学校主体”的“产教联盟”。通过这些举措寻求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特色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林晓娇.应用技术大学的意义、使命和建设路径[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3-16.
[2]李宝银,汤凤莲,郑细鸣.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协同发展方向与机制探索[J].教育评论,2015(5):24-25.
[3]董立平.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建设应用技术大学[J].教育研究,2014(8):67-74.
(责任编辑:陈果)
Practical Exploration on the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 University——A Case Study of Wuyi University
LI Baoyin,HUA Weiping
(Wuyi University,Wuyishan,Fujian 354300)
Abstract:In order to seek the road of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of local applicailion university,speed up the industrial reforming promotion,taking Wuyi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by structuring the running ideas of“professional group docking industry chain”that application oriented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serving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ystem of“one body two wings”running mode,establishing the running mechanism of“Government leadership,industry initiatives,companies to push,the school principal”that production with teaching in union,the paper put forward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road of applied technology university.
Key words:local application university;applied talents cultivaton;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lliance
中图分类号:G6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09(2016)01-0001-03
收稿日期:2015-10-23
基金项目:福建省2014年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社科A类项目(JAS14772);福建省2014年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A类项目(JAS14624)。
作者简介:李宝银(1962-),男,汉族,教授,武夷学院校长,博士、博导,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