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对策研究

2016-03-17

衡水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幸福感对策大学生

叶 钦 龙

(闽南理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石狮 362700)



新时期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对策研究

叶 钦 龙

(闽南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石狮 362700)

摘要:从幸福感视角出发,运用社会学、心理学有关理论与方法,对部分本科高校370名在校生进行幸福感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幸福感总体水平较高;大学生的专业满意度、学习成绩与大学生幸福感呈正相关;不同性别、家庭类型、家庭月收入的大学生幸福感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女大学生的幸福感水平高于男大学生,非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幸福感高于单亲家庭,总体月收入高的家庭大学生幸福感高于低收入家庭.提升幸福感的对策:积极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高校心理咨询服务、完善心理疏导预防工作;推进“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增加学生专业选择自主权;明确人生目标,树立人生理想.

关键词:大学生; 幸福感; 对策;研究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新时期大学生承受着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心理压力,很大程度给他们带来不幸福的情感体验,影响着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大学生幸福感是指大学生对日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就业前景等所形成的一种内在的、持续的和稳定的心理状态[1].虽然当代大学教育逐步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但大学生作为社会栋梁的地位仍不可动摇.一个民族的兴衰强弱与人才息息相关,而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只有大学生有良性的发展才能保证国家的稳步前进.新时期,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指数,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必须引起高校学生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1 研究方法

1.1被试

选取部分本科院校的在校本科生为被试,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70份,有效率为92.5 %.

1.2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个案访谈法、文献法等.

1.3测验实施

采用集体测验方式,以指导语指导被试填答问卷.

1.4数据管理与分析

全部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统计包处理.

2 调查发现与分析

2.1大学生幸福感程度的总体描述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程度较高,其中选择“非常幸福”与“比较幸福”的人数比例累计高达76.0 %,选择“一般”以上更高达95.3 %,选择“不太幸福”和“很不幸福”的只有2.5 %和2.2 %,结果有些超出研究者的意料.

将所有数据进行加总计算平均分,得出大学生幸福感指数平均得分为71.2分(百分制),其中对健康评价得分最高73分,对行为、思维、情感控制能力评价得分以72.8分位居第二,对生活的兴趣性评价得分以68.8分位居最后.

从自我评价幸福感得分与实际幸福感指数换算得分对比得出,大学生对自己幸福感程度的评估还是比较准确的,而且评估偏比较乐观趋向.这说明了大学生幸福感较强,自我幸福感评价定位较高,自身健康状态较佳,自身行为、情绪、思维控制能力较强.

2.2不同被试特征大学生幸福感的差异分析

2.2.1不同性别大学生幸福感差异分析

由表1显示,在非常幸福、比较幸福比例中,男生幸福感比例明显低于女生,不太幸福感、很不幸福比例明显高于女生.从性格因素考虑,女生以多愁善感为主的性格导向,女生的不幸福感比例应该更高,但是调查结果正好相反,这说明在目前社会男性大学生的压力明显大于女生,这些压力可能来自“男女性不同的婚姻压力、经济收入压力及传统文化与社会对男女性别社会角色的要求”[2]等因素.

表1 不同性别大学生幸福感的差异

2.2.2家庭完整与否大学生幸福感差异分析

由表2显示,来自完整家庭的学生比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更幸福,完整家庭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比例明显高于单亲家庭;相反,不太幸福和很不幸福比例明显低于单亲家庭,家庭完整与否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较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该更多关心、关爱单亲家庭大学生,创建更加和谐、幸福、温馨和更具安全感的校园环境.

表2 不同家庭类型大学生幸福感的差异

2.2.3不同家庭月收入大学生的幸福感

从调查中发现,并非所有的高收入家庭学生绝对比低收入家庭幸福感高,月收入1000元以下非常幸福感比例明显高于月收入1 000 ~ 10 000元家庭学生的幸福感,但低于10 000元以上的家庭学生,且从总体上也可以看出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幸福感的比例仍明显低于高收入家庭的学生.由此说明,经济因素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幸福感.

2.2.4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幸福感

如表3所示,随生源地从农村到城镇的变化,大学生幸福感程度有较小幅度提升.但总体来看,两者差别不大.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生源地大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后,农村和城镇生源学生的差异在逐渐缩小,这种缩小不仅有利于国家人才的全面培养,人力资源的全面开发,国民素质的全面提升,更有利于逐步缩小区域差距、贫富差距,利于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

表3 不同地域类型大学生幸福感的差异

2.2.5大学生表达对幸福感理解的结果分析

调查显示,多数人认为幸福应该是家庭和谐(33 %)、综合能力突出(22 %)、人际关系良好(18.3 %)、身心健康(11 %)等,尤其是家庭和谐选项占了很大比重,而毕业后拥有一份好的工作、学习成绩优异和家庭经济收入高所占比例却比较低,分别为1.8 %, 2.8 %, 5.5 %,说明,经济因素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强弱并不起决定性作用.

新时期大学生正逐渐趋于理智与成熟,改变了传统单纯以学习成绩论大学生活成败的成才观,更多注重综合能力表现,能够正确地看待经济条件的差异.对于选择就业比例较低现象,可能是大四学生样本较少所导致,但反映出毕业后就业情况的好坏并不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幸福感,关键在于大学生活表现和规划.同时,这也反映出很多高校“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重视不够”[3],学生对于毕业后能否找到一份好工作不是很在乎.

2.3个人具体情况与大学生幸福感的差异分析

影响大学生幸福感主要因素是家庭幸福程度、综合能力表现、朋友交际情况及业余活动丰富情况等,而个人形象、男女朋友情况、对学校满意程度则影响较小.这与不同被试特征中家庭完整与否,综合能力表现、学习成绩分析结果基本相一致.现就通过人生目标明确程度、第二课堂丰富程度、朋友交际情况、专业满意度和学习成绩等因素进行分析.

2.3.1人生目标与大学生幸福感的差异分析

调查发现,大学生人生目标与幸福感呈正相关,目标越明确,幸福感越强,目标越不明确,幸福感越弱.这说明,在大学阶段应该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才有前进的方向与动力,才会少一份消极与倦怠.

2.3.2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幸福感的差异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第二课堂越丰富,幸福感程度越高,第二课堂丰富的大学生约有85.2 %感到非常幸福或比较幸福.第二课堂不仅能够大大扩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且能让大学生的注意力不至于停留在某一方面,可丰富大学生的生活.在大学阶段,大学生应该积级参加第二课堂,丰富课余生活;作为高校在创设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3.3朋友交际与大学生幸福感的差异分析

由表4显示,朋友的多少与大学生的幸福感程度有显著性相关,选择“非常幸福”选项的比例与朋友多少呈正相关.大学生在异地求学,很难直接得到家人的关心和照顾,同学、朋友是个体在大学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因此,朋友间的互帮互助、互相倾诉是个体获得他人支持的一个有效途径.

表4 不同朋友交际圈大学生幸福感的差异

2.3.4专业满意度与大学生幸福感的差异分析

随着对专业满意度的降低,大学生的幸福感程度也随着降低.大学生的专业匹配性与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4],而专业的匹配性高低也直接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高低.大学生进入高校后学生所学专业基本确定,但是可以通过调专业、辅修第二专业与学位选择自己更加满意的专业,增强自己的幸福感.

2.3.5学习成绩与大学生幸福感的差异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学习成绩因素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相对较大.学习成绩优异(本专业前十名)与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相比在非常幸福和很不幸福选项体现明显,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幸福感比例远高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虽然大学的学习压力不如中学,但很多现实的因素仍然存在.例如,大学学习成绩的排名很大程度上与评奖学金、评优秀、学生入党等挂钩,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相比较而言也能得到更多的机会,更容易受到重视,幸福感相对也会较高.

3 大学生幸福感提高所面临的问题与障碍分析

3.1男性大学生幸福感偏低

新时期大学生幸福感性别差异相对较明显,男性大学生幸福感指数偏低.在表1“不同性别大学生幸福感的差异”分析中,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选项比例明显低于女生,不幸福感比例明显高于女生.这说明在目前社会,男性大学生的压力明显大于女性大学生,这些压力可能来自男女性不同的婚姻观念、经济收入压力以及传统文化对男女性别社会角色的不同要求等因素.而这些因素的形成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父母受教育程度以及其他社会支持系统潜意识中对不同性别大学生的期望紧密相关,要排除或者减少这些因素对男性大学生的影响,提高男性大学生幸福感,需要家庭、学校、政府教育部门和社会多方联动与长期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3.2大学生家庭不和谐、不幸福

家庭是否和谐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幸福感.没有一个温馨的家庭,很难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幸福观,更无法期望他们能够体验到幸福[5].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已经趋于成熟,已经具有较好的自我调适能力,但是大学生最大的支持和鼓励还是来自于家庭.调查中发现,“90后”这一代虽有以自我为中心的特征,但仍然非常注重家庭是否完整和家庭氛围是否和睦,在异地求学的学生时常牵挂和担忧家中的变化.在我国离婚率大幅增长的大环境下,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家庭不和谐成为大学生幸福的最大障碍,要想提高大学生幸福感就应该从家庭这个根源做起.

3.3新时期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不足

调查显示,有75 %的大学生把人际关系紧张列为不幸福主要因素[6].大学生渴望得到珍贵的友情,渴望得到一定社会的认同、接受.如果这一需要得不到满足,个体就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异化感与疏离感,产生极其痛苦的情感体验,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幸福感;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能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增强大学生幸福感.新时期大学生基本上是“90后”出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成长在“一二四家庭结构”(即,一个家庭两个父母四个老人)中,生活自理能力、抗挫折能力比较差,沟通交往能力不足,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一旦遇到挫折容易产生退却和自我否定心理,采用逃避现实等错误的应对方式,“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则会阻碍大学生幸福感的发展”[7].如果没有改变这种现状,新时期大学生幸福感就难以得到提高.

3.4高校心理咨询服务不完善

大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没有得到及时沟通帮助或者沟通帮助无效,具有明显的不幸福感.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对所在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并不了解,而且学生碰到心理问题很少通过心理咨询机构解决.这主要是大部分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室)没有真正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导致,许多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的设立是为配合学校合格评估需要,日常工作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作为高校没有充分的宣传、引导好大学生正确认识与正确对待心理问题,学生一旦出现心理问题,不但不会主动去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室),反而害怕别人发现自己有心理问题而去逃避.

可见,高校心理服务工作的发现状与日益普遍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并不相适应.这就导致很多大学生碰到心理问题没有一个科学的途径来帮助解决而产生厌世情绪.如何完善高校的心理咨询机构,提高高校的心理服务能力是提高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环节之一.

3.5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人生目标不明确

进入大学,大学生思想出现松懈,容易出现目标缺失的状态.很多学生在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下,针对如何进行自身人生目标规划没有清醒的认识,更没有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短、中、长期目标规划,目标规划的缺失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厌学情绪增大,具体表现为课内玩手机、睡觉、迟到、旷课现象;课外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晚自习学生不多.有的学生应付完成作业,抄袭现象严重,诚信缺失,考试不理想,挂科、重修人数较多等,极大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提高与和谐校园的建设.引导当代大学生确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对于大学生幸福感的提高、促进和谐校园建设至关重要.

(2)在进行避雷保护线设置时,避雷保护性的高度必须要控制在规范设计要求内,以将比例线的防雷保护作用充分进行发挥。避雷保护线确定后,需要对避雷线的搭接长度进行相应确定,且焊接避雷线时需要按照技术要求进行焊接,防止出现虚焊与脱落的情况。对于各个电气设备则需要做好接地处理操作,且需要对配电箱的接地位置进行明确标注,以避免出现各种不规范误触操作。

4 新时期提高大学生幸福感的对策分析

4.1积极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

社会的和谐来源于家庭的和谐,家庭的和谐又来源于父母、父母与子女的和谐.因此建设和谐家庭,是家庭中每一分子共同的责任.父母应该充分明确自己的职责,为家庭的和谐提供物质基础和精神榜样.作为子女,应该懂得体谅父母,多与父母沟通交流,尊重父母的选择.

4.2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

新时期大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学习能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复合型人才.当今社会核心的竞争力是“学习力”,即学习的能力,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注重学习方法的科学性,提高学习效率,做到劳逸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能力;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通过支教、志愿服务、政策宣讲、课题调研等形式,服务基层群众,积极将个人成才和服务社会相联系,“树立当代大学生科学发展的成长观和价值观”[8],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学习乐趣,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

4.3提高高校心理咨询服务、完善心理疏导预防工作

高校应逐渐完善其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心理健康咨询教师队伍和班级心理保健员队伍,通过心理保健员队伍及时了解各班学生思想健康状况,第一时间引导学生更好地利用学校心理咨询服务资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遇到困惑或其它心理问题时主动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服务的意识性.高校应注重思政教育队伍(主要由辅导员、班主任、思政理论课教师构成)的学生谈心工程和家校联系工作,及时了解并正确引导学生理性解决问题,尤其注重单亲家庭和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关心、关爱工作,重视学生心理疏导和心理问题预防工作.

4.4推进“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增加学生专业选择自主权

满意的专业对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大学生进入高校后已经无法选择学校,专业选择也只能通过转专业、选修第二专业和学位等方式,而专业选择在目前很多高校现实操作中限制较多、操作难度大,学生很难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满意的专业.针对专业满意度目前困境,有的高校采取“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值得借鉴和大力推广,即在高校本科生招生中按照学科大类或者文理科大类,不分具体专业进行招生.进校后,低年级的新生进行通识教育,高年级学生按照学生的意愿选择专业、分流培养.这种做法将大大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学生幸福感指数的提升.政府主管部门和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适时推进“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大学生幸福感指数的提高和高校的稳定和谐.

4.5明确人生目标,树立人生理想

大学生应明确人生目标,树立远大理想,把积极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提升综合能力以适应激烈的就业要求,把对知识的追求作为前进的动力,为更好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高校应积极开展各类社团文体活动,搭建校园第二课堂平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全过程大学生活中”[9],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课题调研,全面提升学生的组织、沟通、交流和专业创新能力,努力把新时期大学生塑造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新型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坤,陈洪侠,邱国庆,等.90后大学生幸福感现状研究——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为例[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26(4):14-18.

[2] 叶钦龙.大学生专业承诺与学习效能感的关系研究[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2(6):103-109.

[3] 陈先玉,张燕.“四课一体”的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构建[J].宿州学院学报,2012,27(12):121-123.

[4] 丁雪红,王妹,朱韩兵.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心理差异的多维度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3,28(5):41-45.

[5] 李春.大学生幸福感缺失与教育及幸福能力培养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4):77-78.

[6] 罗学莉.当代大学生幸福感调查与思考——以湖北文理学院为例[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5(3):115-118.

[7] 邹国振,李国岳.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8(3):118-121.

[8] 冯惠敏,刘小芳,李汝璇.海峡两岸女大学生幸福感调查及比较[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17-123.

[9] 李建宁.“90后”大学生价值取向负面性的分析与引导[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5):100-103.

(责任编校:李建明英文校对:李玉玲)

Strategies of Improving the Happi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YE Qinlo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Min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shi, Fujian 362700, China)

Abstract:370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 have been surveyed on happiness by using relevant theories of sociology and psychology.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level of overall happiness of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is higher; their professional satisfaction, achievement and happiness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students of different gender, different family type, different monthly family income. Happiness level of female students are higher than that of male students; happiness level of the non-single-parent student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single-parent students; happiness level of students of high family incom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low family income. Measures of enhancing the happiness are: positively building a harmonious family atmosphere; correctly understanding the importance of learning; paying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learning ability; improving university counseling services; improving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prevention; promoting the "Class Enrollment" training mode; increasing students’ self-determined professional options; clarifying life goals and establishing ideals of life.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happiness;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作者简介:叶钦龙(1986-),男,福建平和人,闽南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

收稿日期:2015-05-02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65(2016)01-0085-06

猜你喜欢

幸福感对策大学生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大学生之歌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