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结构调整中青海畜牧业发展的不足与对策*

2016-03-17陈晓林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年11期
关键词:青海畜牧业畜牧

陈晓林

(青海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西宁 810008)

经济结构调整中青海畜牧业发展的不足与对策*

陈晓林

(青海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西宁 810008)

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形下,青海应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直以来,急功近利的发展思路占据青海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这使得需要长期投资和关注的特色产业未能得到发展。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海的畜牧业有其独有的优势和特色,但在长期的发展中,依然延续着千百年来的游牧方式,缺乏技术与规模,产品附加值低,使其特色与优势未能发挥出来,不仅制约了农牧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降低了全省的经济增长。针对青海畜牧业发展的诸多不足,首先应当正确认识畜牧业的地位,摆脱急于求成的思想; 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 提升畜牧产品的知名度; 提高企业的科技水平; 建立企业集团,扩大企业规模,以此来增加畜牧业在全省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将其打造成为经济增长的新支柱,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广大农牧民的经济收入,对调整青海的经济结构和提高青海的经济的增速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青海 畜牧业 优势 发展 不足 对策

0 引言

新形势和新环境决定了青海经济的增长要尽量扬长避短,要发挥青海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近些年来,依托西部大开发的有利契机,青海的高原畜牧业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诸多不足却阻碍了其发展步伐。在我国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形下,如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值得深入思考。对于实践中阻碍畜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应科学地予以分析和认知,在此基础之上,寻找理性的解决路径,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青海畜牧业的跨越式发展。在我国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前提下,各省应依据自身的特点发展各自的特色产业,而不能急功近利地一哄而上。对于西部落后地区的青海而言,应当培育高原特色畜牧业,以此来调整经济结构,提升畜牧业的发展水平,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青海发展畜牧业的资源优势

青海草原面积广阔,拥有青藏高原数量最多的稀有牲畜品种及特色资源,无污染、无公害的客观环境为其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些年来,青海的经济增速较快,但畜牧业的发展却较为滞后。尤其是在农牧区,畜牧业未形成全方位、规模化的产业链,青海应当利用这些优势将畜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1.1 草场及其建设优势

牲畜的喂养方式有3种,一种是利用天然草场,另一种是利用加工饲料,还有一种是将二者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天然草场式喂养的成本最为廉价。青海省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产区之一,共有约为3 640万hm2的草地,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1%,其中优势草地2 090万hm2,占全部草场的58%,全省可利用的牧草7 980万t,载畜量约为5 466万羊单位,这是青海畜牧业的重要保障[1]。

为了改善畜牧业生产的基础条件,青海省开展了范围广泛的草原设施建设,先后投入数亿元资金,进行牧民定居房屋、人工种草、草场围栏和太阳能式牲畜暖棚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建设较好地解决了农牧民的养殖困难。为进一步促进牧草的生长和扩大草地的面积,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灭鼠、灭虫、封山育林以及改良草场等建设,这些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草地的生长和循环利用,改善了农牧民的牲畜养殖条件,推进了青海畜牧业的进步,在一些地区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同时,由农业部等部委批准建设的牧区开发项目、牧业示范项目以及青南地区防灾基地等项目的顺利建成,也奠定了青海畜牧业发展的物质条件。

1.2 牲畜种类优势

在青藏高原的形成与发展中,受特殊气候的影响,形成了稀有的牲畜品种。青海牧区的家畜以藏羊和藏牦牛为主,其中藏羊是全省家畜的主要种类,约占青海家畜总数的3/4。作为珍稀物种之一,青海的藏牦牛总数位居全球首位,其肉质脂肪含量低、营养价值高,并且还具有天然的野味品质; 而藏系绵羊富含氨基酸,肉质细嫩、无膻腥味,是我国家畜中少有的优质肉食[2]。

特殊的品种还使藏羊毛具有产量高、保暖性强、毛质贴身柔软的特点。藏牦牛的绒毛质地松软、滑爽,光泽较一般绒毛好,无需特殊染色处理,其耐磨性强且价格低于羊绒,符合现代社会原色、天然的消费需求,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具有显著的特色和优势。由于牦牛毛质地较粗且富有弹性,其制成的风衣不仅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而且还具有在雨雪天防水的效果。除此以外,藏牦牛还是特色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类型众多的赛牦牛是一项具有极高观赏价值的项目,该项目的合理组织还可以成为一项特殊的旅游资源,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1.3 有机畜牧优势

有机畜牧业是指牲畜生产与生长未使用杀虫剂、抗生素等化学药物,牲畜饲养过程中使用有机草源和饲料,牲畜符合生物自然生长的环境与需求,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3]。青海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成为我国地理的第三极,人口相对较少,许多地区未经历工业开发,其生态环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自人类驯化牦牛、绵羊以来,藏牦牛、藏羊依然保持着传统的养殖与生产方式。由于许多地区的工业依旧是空白,无工业废物的排放,青海牧区的空气优良率达到99.8%,为发展有机畜牧业提供了必要条件。而在草场的巩固与发展中,多依靠自然恢复,不使用化肥和农药来促进草业的成长。受其影响,土壤和水源的化学成分依然保持着其原有的状态和平衡,生物多样性得到良好的保持,为牲畜的生长提供了优质的环境。

近些年来,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使有机农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由于青藏高原气温低、空气干燥且日照强烈,许多病菌无法存活和传播,加之藏羊和藏牦牛抗病能力强,农牧民极少使用抗生素、杀虫剂等化学药物,牲畜及其产品完全以传统的方式生产,并无基因工程、化学药品的影响,是深受消费者欢迎的绿色食品。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对有机农业的需求也逐年增加,而青海的畜牧业只需对养殖方式予以微调便符合有机农业的标准,牛羊肉、乳、骨、毛、皮等即成为有机产品,青海便可成为有机制革、有机绒、有机毛制品、有机中药和有机食物的加工与原料的供应基地,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4]。

2 青海畜牧业发展中的不足

青海是西部的边远省份。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青海产业结构的调整也面临较大的困难。在当前的工作中,青海应将畜牧业纳入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并将其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理清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不足,为解决青海畜牧业发展矛盾的奠定基础,这对规划的制定和长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些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对青海特色经济的定位和认识不足

一直以来,实践中对青海畜牧业的认识存在着不少误区,认为畜牧业投资大、周期长、收效慢,而且存在对草场保护的问题,应当限制畜牧业的发展。基于此认知,青海在历年的招商引资中,重点推介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将资金向旅游业和采掘业领域引导,并将旅游业作为青海的支柱产业。然而,从青海旅游业的现状观之,将其作为青海的支柱产业缺乏必要条件:第一,景点少。青海除青海湖和塔尔寺两张主要景点外,缺乏与旅游强省相竞争的优势。第二,气候条件不佳。青海从当年10月至次年5月期间气温偏低,这就使得青海的旅游淡季过长。第三,缺乏知名度。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青海的知名度不及西藏,对大多数游客而言,青海具有很强的替代性,青海的旅游业无发展的优势。目前,青海的畜牧业尚未形成规模经济,在实践中要树立科学发展高原特色畜牧业的理念,推进畜牧业的循环式发展。

2.2 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

青海的畜牧业依然沿袭传统的游牧方式靠天放牧,难以抵御旱灾、雪灾和酷寒,易造成大量牲畜死亡,牧民减收后,出现了不少由富变贫的现象。并且,在自然放牧条件下,牲畜夏季复壮,秋季抓膘,到11月下旬开始掉膘,冬春两季过后,牛羊的体重大幅度下降。由于牧民文化素质低下,观念落后,加之高寒缺氧,交通不便以及分散放牧等因素,给科技人员下乡普及、宣传科学放牧和养殖带来了极大的困难[5]。 畜牧产品深加工程度低,大部分畜牧产品还停留在低层次的产销合作上,家庭式的加工和商业模式并不契合于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方向,制约了青海畜牧业的发展[6]。

图1 畜牧业在青海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2.3 畜牧业在全省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低

青海的畜牧产区可以以日月山为界进行划分,日月山以西为畜牧业主产区,日月山以东为农业主产区。其中畜牧业产区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3以上,青海发展特色畜牧业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虽然自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的畜牧业总产值的增速较快,但当前的发展现状与资源优势极为不符,其不仅在青海的经济结构中的比重未发生变化,而且所占比例过小,近些年甚至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详见图1[7]。

图1显示,自2008年以来,青海畜牧业的总产值一直在7%上下,未能取得重大突破。青海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省份,同时也是一个畜牧业落后的省份,在经济的发展中,由于过于注重矿产资源的开发,因而需要长期关注和投资的畜牧业的却未能得到长足的发展,牧区的畜牧业生产并未发生重大改变,产品的附加值低,畜牧业优势和特色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发挥,全方位的产业链尚未形成,与专业化和规模化的经济要求具有较大差距[8]。

2.4 缺乏名牌产品

发展高原特色畜牧业的关键是培育特色产品,这就是创名牌、保名牌、壮大名牌,形成独具特色的“名牌经济”,但青海牧业缺乏知名品牌,品牌效应无法形成。这主要是受三大因素的制约:一是经济要素向名牌的集中程度较差,资金、技术配置相当分散,影响了知名品牌的形成。二是没有充分利用青海畜牧的特色,而单纯地以某一类普通产品作为经营内容,缺乏比较优势,难以在竞争中取胜。一些畜牧企业对产品结构的调整滞后于市场需求及消费结构的变化,企业适应市场的应变能力弱,因而致使一些畜牧企业在低水平上盲目外延扩张,难以形成品牌。三是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低。由于青海人才稀缺,科学技术和管理落后,畜牧企业的技术密集型和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过小,企业缺乏创新能力和深加工能力,影响到了企业品牌的培育。

2.5 企业规模小,综合竞争能力

青海特色畜牧业的发展需要有相应的企业规模,但多数企业的经济产值小,缺乏有效的分工与协作,行业规模效益偏低。例如,青海小西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是青海规模较大的乳制品企业,公司2015年的营业收入为2.13亿元,相比之下,同为乳制品企业的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其2015年的营业收入为603.6亿元,伊利集团一天的营业收入相当于青海小西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一年的营业收入,可见青海畜牧企业经济规模的不足,这充分说明青海畜牧业依然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由于不能形规模性的市场优势和快速积累性发展,这又进一步阻碍了其产销规模,企业处于恶性循环之中。

以上仅是青海畜牧业发展中的主要制约因素,除此外,还存在开拓外部市场的能力不足。畜牧业是一个发展周期相对较长的产业,应当注重长期性与可持续性,进而言之,长期性的产业一般均具有困难多、投资大的特点。应该看到,解决以上不足对发展青海特色畜牧业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又要看到解决这些不足的困难,它需要我们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通过不懈努力和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奏效。

3 弥补青海畜牧业发展不足的有效对策

发展青海高原畜牧业,应当科学认知和定位特色产业,这是发展的前提。由于我国存在产能过剩的矛盾,这不仅影响到企业的利润,而且也会浪费资源,因此如何破解此类难题,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青海经济发展的重点议题。对于青海而言,发展特色畜牧产业,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应当是未来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对此,如下内容不失为弥补上述不足的有效路径。

3.1 正确认知畜牧业及其发展的地位

2015年,青海旅游业的总收入为248亿元,仅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0.006,青海的旅游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理应做大,但将其作为青海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欠缺必要条件的。由于对畜牧业的重视不够,青海畜牧业的发展水平与其特色和优势极不协调,尤为重要的是畜牧业的发展滞后直接影响到了近百万农牧民的经济收入。基于此,我们应当科学认知畜牧业的重要性和可发展性。尽管畜牧业的发展会影响到草场的保护,但这并非是限制畜牧业的有力注脚,可以通过科学和有效的途径来解决发展和保护的问题[9]。 青海应当利用畜牧业的特色,通过扎实的工作和长期的努力,促进青海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3.2 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

发展畜牧业并非是简单的数量扩张和粗放式经营,而是通过科学养殖,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水平,促进附加值的提升,将高原畜牧业打造成为青海经济的新支柱。对此,青海的高原畜牧业应从3个方面着手:第一,转变畜牧业的发展方式。其关键是要转变牧民以牲畜多少论贫富和惜售、惜杀的传统观念,促进草原畜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畜牧业。依靠科学技术解决饲养过程中的饲草、牲畜品种等问题,同时以绿色养殖为理念,提高畜牧产品的附加值。不断加强“四配套”建设,改善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摆脱原始的游牧方式,使牲畜在常年均能保持均衡的生长水平,增加冬季出栏量[10]。 第二,鼓励企业和牧民间建立供销机制,减少畜牧产品的中间环节,形成产业链。培育养殖大户,推进产品的专业生产,并利用网络等信息技术,加强同内地及国外的商务合作,使青海的畜牧产品走俏国内外。第三,积极发展畜牧产品的深加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鼓励企业进行多层次生产和加工,发展高附加值、高创汇率的产品,逐步走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的道路[11]。 树立现代食品加工的科学理念,以无污染的绿色产品去赢得市场,使青海的高原畜牧业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3.3 增强竞争观念,发展名牌经济

发展高原畜牧业,应该树立名牌意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切实贯彻中央减负要求,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当地企业的竞争意识,形成产品开发—占有—产品升级—市场自然垄断的发展模式。青海的消费市场受经济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制约,决定了畜牧产品的市场应是全国甚至是国外。在立足青海市场的同时,生产出针对各地区不同消费者的产品。同时,加大广告意识,以高原无污染、无公害的畜牧业为宣传内容,打“绿色牌”,不断地开拓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扩大青海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此外,还需对一些名优企业给予适当的扶持,企业也应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学习其他省、区的成功经验,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创建出全国性的特色品牌,形成名牌经济。

3.4 采取多种形式,提高畜牧企业的科技水平

青海在国内外贸易中的不利地位,就其原因是因为技术水平低。在青海这样的落后省份,要提高企业的科技水平,人才是关键因素。青海地处高原,生活条件艰苦,政府和企业忽视了对“人才”的政策倾斜,没有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必然出现人才的大量流失,应当创造一切有利环境吸引高科技人才。并且,要重视本省的科研队伍,大量培养本地人才,这是缓解人才需求矛盾的有效策略。采取技术入股、资金入股、管理入股等诸多形式,调动现有人才的积极性,提升畜牧企业以及特色产业的创新能力。同时,应与东部以及国外著名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提高高原特色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减少因技术落后而导致的竞争劣势。

3.5 建立企业集团,打造青藏高原的“企业航母”

在新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小规模的企业必然难以应对市场竞争,企业规模是技术创新和品牌创新的基础条件[12]。 青海的畜牧业要形成巨大的经济优势,必须依托大规模的产业开发。因此,可以在相同产业的不同企业间实行联合、兼并、收购等方式,加快资本重组,向大型企业和公司制度发展,形成集资源占有—研究开发—产品生产—市场营销为一体的“企业航母”。以规模优势减少开支,压缩成本,增强企业产品的研发能力,实现资源共享和最优化,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此外,还应大力宣传青海及青海的畜牧业。在中国内地,许多人对青海知之甚少,这使得青海经济发展缺少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应该通过公益活动、文艺活动、体育赛事、节假日、博览会等各种不同形式,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多种媒介以高原特色资源和产品为内容去宣传青海,让外界了解青海,使青海的企业受到更多的关注,有更多的机会吸引投资,为青海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各种有利的外部环境[13]。

4 结语

青海经济的发展,外部条件必不可少,关键还在于转变经济发展的思路。青海在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发展畜牧业,应集中力量发展一些拳头产品,以高原特色畜牧业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在经济新常态的当下,只要努力解决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克服急于求成的思想,通过脚踏实地地长期努力,必能实现青海畜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成为青海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尤为重要的是,高原畜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落实当前的精准扶贫工作,增加广大农牧民的收入,而且对调整青海的经济结构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邓艳芳. 青海省草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研究.草业与畜牧, 2012,(5): 40~44

[2] 郜晋亮. 让牦牛、藏羊成为畜牧业的两张王牌.农民日报, 2013, 12: 16

[3] BorellaE.V,Sbrensenb J.T.Organic livestock production in Europe:aims,rules and trends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animal health and welfare.Livestock Production Science,2004,(90):3~9

[4] 鲁临琴. 关于发展三江源地区有机畜牧业的探讨.攀登, 2013,(2): 111~115

[5] 石自忠, 王明利.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草业生产优势区域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35(2): 95~101

[6] 李双元. 青海省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现状、价与政策思路——以梅陇个案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1,32(2): 38~43

[7] 青海省统计局.青海统计年鉴(2015).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5, 328

[8] 张立中. 中国草原利用、保护与建设评析及政策建议.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2,(5): 523~528

[9] 杜发春, 曹谦.生态畜牧业:西部草原畜牧业经济发展的走向.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2,(1): 118~127

[10]刘海棠. 加强三江源地区生态建设与保护的几点建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9,30(4): 75~77

[11]李双元. 青海省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发展:模式优化与促进政策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5

[12]刘波. 基于OLS模型的金融支持青海特色轻工业发展分析.安徽农业科学, 2015,(30): 257~259

[13]杨皓然. 青海高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4

DEFICIENCY AND COUNTERMEASURES TO ANIMAL HUSBANDRY DEVELOPMENT IN THE ADJUSTMENT OF ECONOMIC STRUCTURE IN QINGHAI PROVINCE*

Chen Xiaolin

(Politics and Law School,Qing Hai Normal University,Xining 810008,China)

In the case of increasing pressure on the downward economy, Qinghai should foster new economic growth point. The idea of quick success development always occupies the leading position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Qinghai, which leads the less development of the long-term investment and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agriculture, the animal husbandry has its unique advantages and features, but there is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technology and scale, low value-added products, which not only restricte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agricultural and pastoral areas, but also lower economic growth in Qinghai.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in Qinghai, it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including that it should firstly recognize the status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develop modern animal husbandry, enhance the reputation of the livestock products, improve the technology of enterprises, establish the group to expand the scale of enterprises, and so on, so as to increase the share of animal husbandry in the province's economic structure, and build a new pillar of economic growth. This will not only help improve the income of peasants and herdsmen, but also hav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adjust economic structure and improve the economic growth in Qinghai.

Qinghai province; animal husbandry; advantage; development; deficiency; countermeasures

10.7621/cjarrp.1005-9121.20161121

2016-06-16

陈晓林(1976—),男,湖北孝感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法。Email:xiaolingaojian@163.com

*资助项目:2016年度青海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藏医药保护与发展应对研究”(A1608)的阶段性成果

F127; F326.3

A

1005-9121[2016]11-0140-06

猜你喜欢

青海畜牧业畜牧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映像畜牧业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映像畜牧业
大美青海
映像畜牧业
2019年全国畜牧兽医
青海行七首(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