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感叹“家电帝国”遭中企接管
2016-03-17
本报驻日本特派记者 田泓
据《日本经济新闻》16日报道,东芝公司向中国美的集团出售冰箱、洗衣机等白色家电业务正在进行最后谈判。东芝将出售白色家电业务子公司“东芝LifeStyle”大部分股份,价格预计在数百亿日元。美的有意借东芝品牌和渠道拓展东南亚市场,东芝则希望通过剥离亏损业务实现重组。
近年来,中国企业收购日本家电企业的步伐加快。报道称,除了美的在和东芝接触,台湾鸿海目前正在审查夏普的债务情况,如风险可控,收购后者基本已成定局。此前,青岛海尔收购了三洋电机在东南亚的白色家电业务,日本电气股份有限公司(NEC)与联想集团进行电脑业务整合。另一方面,日本的家电企业在经历2012年的全面亏损后,逐步退出家电业务。松下退出新一代等离子电视机业务;索尼剥离电脑业务,将长期亏损的电视业务子公司化。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早前发布的《日本吸引外资报告》显示,2014年日本共吸收外国直接投资9550亿日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其中,亚洲国家和地区对日本的投资已经占据当年新增外资的60%,超过西方国家。
二战结束不久,美国电子制造商将注意力集中在朝鲜战争的军需上,将大量民用电子器材订单转交日本生产,催生了日本的电子产业。加上索尼、东芝等企业锐意进取,推出一批划时代产品,日本家电业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称雄世界。本世纪以来,电子产业全球化,即发达国家主导开发、设计,新兴市场国家凭借廉价劳动力承接加工、组装。韩国和中国家电企业依靠价格优势,逐渐在竞争中胜出。日本家电企业虽然纷纷在中国等地设立生产基地,但其“质高价贵”的定位无法满足新兴市场价廉实惠的要求。日本国内市场则因人口减少需求下降,导致企业业绩不佳。
日本富士通总研主席研究员金坚敏认为,百年老店夏普、东芝等日本电子企业整体陷入经营困境,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填平技术与经济之间“鸿沟”。日企拥有大量的研发投入及作为“中间产出”的专利数量,但是未能转化为市场效益。韩国媒体甚至认为,东芝等企业相继出售给中国,是日本的屈辱,“家电帝国”风光不再。
但有分析认为,日企退出家电终端生产并不意味着日本电子业完败。日企在电子中间零件环节仍具较强优势。鸿海、美的收购夏普、东芝,看中的也是日本技术和品牌优势,以实现向价值链高端转移。近几年,日本家电企业开始收缩海外生产基地,将生产资源转回国内,集中主打“日本制造”高端产品。日媒认为,这将对中国家电业产生新竞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