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记者会传递信心
2016-03-17
●本报驻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特约记者 李勇 李珍 王伟 青木 ●本报记者 范凌志 王亚斌
3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
“这里我想做个安民告示,从全面长期来看,中国政府对中国公民保证养老金发放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必须做到产能要去,但大量职工的饭碗不能丢,而且争取让他们拿上新饭碗。”“我们就是要用减政府权力的‘痛’来换得企业、群众办事的‘爽’。”16日,面对上千名中外记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用这些形象的表述强调带领中国社会发展的信心。显然,这些也是中国民众当前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每年两会期间,人大会议闭幕后的总理记者会都是压轴大戏,也是外界观察中国政府内外政策的“大日子”。对于外界关注的经济增长问题,李克强表示,中国经济希望大于困难,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充满信心。“信心”正是外媒透过记者会读到的关键词。英国广播公司称,中国总理释出的一个主要信息就是让人放心,中国确实处于复杂的转型过程中,全球压力确实超出中国的掌控,但中国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人力潜能,不会接受“硬着陆”的可能性。
“增长—改革并进”
“李克强的大日子:中国总理回答媒体提问,推进他的改革计划”,从香港《南华早报》16日的报道标题中,就可以看出总理记者会的热度。文章称,总理记者会是大多数媒体最近距离就中国经济、外交和社会问题提问总理的机会,分析人士则就经济增长、股市、人民币、政府债务、劳工纠纷以及“十三五”规划等一系列问题观察政府的动向。《环球时报》记者16日一早6时多抵达人民大会堂时,发现前方已经排了近百米的长队,而在记者的朋友圈里,凌晨4时就有人晒出排队的照片。“据说第一名记者前一天晚上11点就开始排队了”,一名外国记者表示,“这太疯狂了”。
经济问题显然是发布会上的热点。面对路透社记者关于中国股市和汇市波动等问题的提问,李克强表示,金融首要任务还是要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不发展,是金融最大的风险。
“中国总理:不可能完不成经济目标”,《华尔街日报》以此为题称,李克强在记者会上表示,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可以同时实现增长和改革。“德国之声”报道称,李克强充满信心地表示,“说中国经济完不成已经确定的主要经济目标,那是不可能的”。不过,他也承认,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在凸显,下行的压力确实在持续加大。中国经济“是困难和希望并存,如果从底盘和大势来看,希望大于困难”。他还强调,新型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过程当中,产业升级有空间。
法新社16日称,李克强表示经济不会“硬着陆”,加强了北京的魅力攻势,让投资者放心中国政府可以管控放缓的经济增长。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增长率降至25年来最低引发全球市场关切和商品价格下滑后,北京一直在寻求发出积极信息。美国CNBC网站称,李克强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前景展示了信心,表示供给侧改革将释放新的增长力量。中国将供给侧改革作为重振增长、去除过剩产能战略的关键支柱。《南华早报》称,中国经济近来出现一些稳定迹象,外汇储备降幅大幅收窄,过去几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中国股市波动趋缓。上月,房地产投资出现大幅增加。
近一段时间,有关中国去产能可能导致大量钢铁、煤炭工人下岗的消息被西方媒体广泛报道。英国广播公司称,随着中国经济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今后几年中国国有企业或将有600万工人过剩。对于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如何避免出现下岗潮的问题,李克强表示,下一步要推进去产能,但大量职工的饭碗不能丢,争取让他们拿上新饭碗。中央已经建立了1000亿元主要用于转岗安置的专项资金,地方政府相应配套也要跟上。“我们需要做到的是双赢,在去产能、促发展、稳就业之间达到一个平衡,最终在去产能的过程中,实现重化工领域的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挑战增加,李克强提出增长—改革并进方案”,美国彭博社16日称,李克强表示中国可以削减过剩产能,同时避免大规模下岗,也不改变增长轨迹。决策者将利用创新手段,稳定中国经济的运行。他说,中国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改革和发展是不矛盾的,我们恰恰可以通过结构性改革来释放市场活力,支撑经济的发展”。新加坡《联合早报》称,针对养老金问题,李克强表示,个别地方的养老金发放困难是一地之难、一时之急。中国政府对中国公民保证养老金发放,从全面长期来看是没有问题的,“老有所养”不会、也绝不能是一句空话。
对台表态“柔中带硬”
“从总理记者会的情况看,对经济和社会问题涉及更多。这是可以预料到的,因为国务院总理就是管这些的,不会主谈政治问题。不过这同时也体现舆论对于经济和社会民生方面的关注。”中央编译局研究员杨雪冬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李克强对经济、金融和简政放权等方面问题的回应与之前在其他场合的表态有较大一致性,这次他集中对这些问题予以回应,算是更为充分地表达了他本人以及整个政府的“信心”,这可能是这场记者会最大的意义。长江商学院金融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甘洁说,这次记者会明显感受到的是,政府看到了问题,也愿意去承担接下来面临的挑战。
发布会上,李克强还谈到推进全国医保联网、政务公开和简政放权等多个问题。而对外媒来说,经济之外,它们更关注的是与本国、本地区相关的话题。美国彭博社称,美国总统选战期间共和党参选人特朗普等人都曾批评中国。在被问及美国总统初选中一些候选人提出的关切时,李克强表示,美国正在进行的大选很热闹,吸引眼球,但是不管花落谁家,最后谁当总统,相信中美关系向前发展的大势不会改变。他指出,“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从来都是双赢的,这一点,美国的商人们心里最清楚”。“德国之声”称,这是中国领导层首次直接谈及美国总统选举话题。
日本《东京新闻》16日称,对于中日关系,李克强表示,“有改善的势头,但是还不巩固,还比较脆弱”,对历史问题应该言行一致,表现出对全面关系改善抱着慎重的态度。一名日本媒体记者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次两会他最关注的就是总理记者会和外长记者会上的涉日表态,“中国正在对外展现开放、自信的姿态,我们非常关心中国在两会之后的对外政策以及中日关系的走向”。
台湾《联合晚报》称,被问到对台湾政党轮替后两岸关系前景的看法时,李克强表示,大陆将继续推出有利两岸经贸合作的措施,但前提是要保持两岸和平发展,基石是“九二共识”,都认同属于一个中国,什么都好谈。这番谈话“柔中带硬”,既画下大陆对台底线,也表明大陆希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期待。香港《成报》网站称,被问到香港年初一旺角暴乱事件时,李克强重申,香港会保持长期繁荣稳定,“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他相信特区政府有能力,民众有智慧,处理各种复杂的局面。
“公众要求越来越受到关注”
16日上午,人大会议正式闭幕。俄塔社称,会议批准政府工作报告、“十三五”规划纲要等,预计十三五期间中国GDP年均增速大于6.5%。这样,到“十三五”结束,中国GDP将达到90万亿元。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称,中国下一个五年规划正式通过,规划中包括实质性改革,以及到2020年全面脱贫。16日,中国还通过了慈善法。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慈善捐赠却拖了后腿。据英国慈善援助基金会发布的世界捐助指数显示,中国在145个国家中排名第144位。中国公民2014年仅捐赠215亿澳元,不到GDP的0.2%。中国官方媒体称,慈善法旨在鼓励热心人行善,这有助于实现到2020年全面脱贫的目标。
“5个重大数字将定义中国的2016年”,《南华早报》16日通过列举五大数字对今年两会做出总结。GDP增长在6.5%以上,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海外风险和不确定性,李克强敦促中国人民准备打硬仗。预算赤字提升至GDP的3%,约为2.18万亿元,以确保今年增长在“合理区间”,赤字主要用于减少企业税费负担。军费预算增长7.6%,为2010年来最低增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中国2016年的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扶贫资金增长43.4%,增加201亿元,完成1000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称,中国新的五年规划中还有一些宏伟目标,收入上升、经济持续增长、空气更好等。尤其在创新上,中国希望不再是世界的工作台,而是科研中心。
杨雪冬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次两会可以看出,整体而言,政府对于经济和社会问题更加关注,对公众的要求越来越关注。两会之前就通过政府网开通了意见征求平台,政府报告起草过程中也特别呼吁回应社会的关注。以往报告草案提交后修改很少,但这次修改的有61处之多,这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这届领导人压力很大,非常努力去回应社会的关切。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政治姿态。“老百姓的信心来自哪里呢?其实就是来自政府官员对于他们关切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