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政治需警惕西方民主误导
2016-03-17
丁刚
昂山素季领导的民盟资深成员吴廷觉成为缅甸第一位没有军方背景的总统。军方推举的代表吴敏瑞当选第一副总统,另一位由民盟提名的钦族人士亨利班提育为第二副总统。
一些西方评论人士对这一结果颇感不满,认为只有昂山素季领导的民盟完全执政,才是民主在缅甸的胜利。而吴敏瑞是退役陆军中将,代表军方利益,会形成对民盟执政的牵制。这些评论人士依据的仍然是西方民主的标准,他们脱离实际的“评判”已严重误导了很多类似缅甸这样的转型国家的改革。
到目前为止,缅甸的政治改革仍是渐进式的,民盟执政开启了民间政党与军方合作的新模式,其中因为有了少数民族代表亨利班提育的参与,也为未来的民族和解创造了政治条件。
根据现有的缅甸宪法,各级议会中须有25%议席由军方提名。这看起来不大符合通行的民主选举的规矩。但这就是缅甸的现实。缅甸政治体制的转型不能脱离这个现实。
缅甸长期以来由军方执政,现有的、从上到下的全国公务员系统也是在军方执政时期形成的。改革这一系统不是将这些人完全更换那么简单。退一步讲,民盟也换不动。缺乏行政管理人员,尤其是缺乏高层执政精英是民盟的一个软肋。民盟只能依靠现有的系统逐步实现变革,同时在此过程中改善公务员系统。
缅甸军方早就形成了能够左右缅甸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强大利益集团。目前,缅甸三个重要部门——国防部、安全与边境事务部以及内政部仍由军方控制。缅甸的民族和解、经济发展都需要军方配合。任何试图削弱这一集团利益的做法都会遇到强大阻力。在一些中东和东南亚国家,尤其是在军队力量比较强大的国家,生搬硬套地搞民主选举,殊死搏斗取代合作竞争,往往带来的不是社会凝聚而是分裂。采取颠覆式变革,把军方一下子清除出政界,必会引发动乱,民盟也没有这样的力量。这种你死我活式的民主选举制不适合缅甸国情。
民盟只有协调好与军方的关系,才有可能推动昂山素季一直以来希望给缅甸带来的变化。其实,昂山素季一直也是这样做的。从2011年进入议会开始,民盟就采取了合作、妥协和权力让渡等灵活方式,换取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而军方也在与民盟的协调中不断地作出让步。
未来执政中,民盟与军方肯定会在一些问题上出现摩擦,甚至发生激烈冲突,但双方有共识。一方面,民盟今天的政治地位是靠昂山素季等中坚力量坚持不懈的努力争取的。另一方面,这与缅甸军政府推进的改革密切相关。军方对民盟立场的逐步转变,并且开始与民盟协调合作,表明双方在国家发展、民族和解的大目标上是有共识的。重要的是如何巩固和加深这样的共识,而不是照搬西方的选举模式。(作者是人民日报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