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主栽水稻品种纹枯病抗性评测
2016-03-17秦玉金
丁 涛,杨 进,秦玉金
(扬州市植保植检站,江苏扬州 225101)
扬州市主栽水稻品种纹枯病抗性评测
丁 涛,杨 进,秦玉金
(扬州市植保植检站,江苏扬州 225101)
文章对扬州市近年主栽的6个水稻粳稻品种的纹枯病抗性性状进行了鉴定,结果得出武运粳23、南粳44、南粳5055及武运粳24为中感类型品种,南粳9108和淮稻5号为易感类型品种。其结果对今后扬州市水稻品种布局及纹枯病防治指导提供了参考依据。
水稻纹枯病 抗性评测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上常发性病害之一,水稻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病,严重时可导致“枯孕穗”、植株“冒穿”倒伏。该病在扬州市普遍发生,近10年发生面积均在17万hm2以上,超过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80%。扬州市每年在纹枯病防治上用药3~4次,严重年份4次以上。水稻纹枯病不仅严重威胁水稻稳产高产,病虫防控用药也逐年增加。
相关研究显示,品种抗性特征是影响纹枯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且粳稻品种抗性普遍弱于籼稻。在扬州,粳稻种植面积远远超过籼稻,占水稻面积的90%以上,这为纹枯病的潜在流行创造了条件。试验拟通过对扬州市近年主推的粳稻品种抗性特征进行研究,为今后制订差异化防控策略,指导科学用药,推进农药减量控害提供参考。
1 试验设计
1.1 试验材料
接种鉴定试验材料共计8份,其中抗感对照各1份,具体为感病对照Lemont(引自美国,为国内外公认的感纹枯病品种)和抗病对照YSBR1(扬州大学农学院选育),其余6份为扬州市2016年主栽粳稻品种南粳9108、武育粳23、武育粳24、淮稻5号、南粳5055和南粳44。
1.2 田间设计
纹枯病接种鉴定试验在扬州大学农学院实验田内进行。试验重复2次,每份材料每重复种植8行区,随机区组排列。株行距13.3 cm×25.0 cm,单本栽插,每行12株,每份材料的中间4行的中间10株用于纹枯病菌人工接种。常规肥水及农艺管理。
1.3 纹枯病菌接种
纹枯病致病菌株为扬州大学农学院采集的YN-7。接种方法采用牙签嵌入接种法接种,即将细扁的木质火柴棒剪成0.8~1.0 cm长、纵劈为2,经PDB培养基浸泡及灭菌后接种RH-9,培养3~5 d后用作接种物;分蘖末期将带菌接种物嵌入稻株茎秆自上而下第3叶鞘内侧,每个稻株接种3个茎秆,并确保接种后叶鞘抱茎状态不变。
表1 纹枯病病级调查标准及受害程度描述
表2 参试品种对纹枯病抗性效应方差分析
表3 参试品种对纹枯病抗性效应多重比较
1.4 病情调查及抗病性分类
抽穗后30 d,采用左示敏等[1]纹枯病病情评价标准(表1),调查各接种植株病级。根据病级数据,将各品种的抗感水平划分为高抗(0~1.5)、抗(1.5~3.0)、中抗(3.0~4.5)、中感(4.5~6.0)、感(6.0~7.5)和高感(7.5~9.0)。
1.5 数据分析
运用Excel和SPSS16.0软件进行病级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供试的6份水稻品种及对照的纹枯病病级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表2。感病对照Lemont的平均病级为7.95级,属于高感病类型,而抗病对照表现出一贯对纹枯病优良的抗性特点,病级在3级以内,属于抗病类型,这与以往的认识一致,表明该次接种鉴定试验是成功的。
进一步分析测试的6个品种抗病性水平,发现6个品种的病级数据均在5级以上,其中武运粳23、南粳44、南粳5055及武运粳24的病级数据间差异不显著,处于一个水平,结合抗性分类标准,认为这4个品种属于中感纹枯病类型;另外2个品种南粳9108和淮稻5号,病级均极显著高于武运粳23等4个品种,根据抗性分类标准,认为这2个品种属于感纹枯病类型(表2、表3)。
3 结论及建议
(1)试验的6个主推品种,武运粳23、南粳44、南粳5055和武运粳24为中感水平,南粳9108和淮稻5号为感病水平。这表明,在大面积推广种植过程中,当地要注重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尤其对于种植南粳9108和淮稻5号的田块,要特别强调纹枯病的防控。
(2)据统计,该试验的6个粳稻品种占扬州市2016年粳稻种植面积的81.5%。其中,淮稻5号、南粳9108和武运粳24占69.3%。对此,建议扬州市在今后水稻品种布局时调减淮稻5号、南粳9108种植面积,适当增加其他中感类品种。
[1] 左示敏,张亚芳,殷跃军,等.田间水稻纹枯病抗性鉴定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6,27(4):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