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诗 品哲理
2016-03-16张慧吴士千
张慧+吴士千
古诗——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枝奇葩,它源远流长, 光彩夺目,文字精湛, 意蕴深邃。有些诗句在显露诗情画意的同时,还给读者以思想的启迪,情韵美之外还放射出哲理的光芒。我们读古诗,不仅要感其情,还要品其理,现从精彩纷呈的诗苑中采撷几束。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是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的前两句。诗句描绘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早春景色:竹子一片,桃花疏疏落落三两枝,横出竹林外,临水而开。苍翠竹幕上点缀着数枝粉红桃花,分外艳丽。春来冰开,群鸭戏水……这里写鸭“先知”水暖,生动地揭示了一个普通而客观的真理:由于鸭子喜欢游水觅食,故而能最先发现水温的上升,春天的来临。它告诉人们,只有经常和某种事物相接触,才能最敏锐地发现它的任何细微的变化;只有深入生活实际,才能及时体察到事物内部的发展变化,发现新生事物的萌芽。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两句诗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是诗人因厌恶仕途辞官,在己亥年离京返杭途中所作。诗人采用移情于物的手法,以“落花”自喻,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尽管脱离官场,却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时刻不忘报国之志的高尚情怀。其诗借“花”寓理,给人以启迪:人生起伏,如花开花落,花开有情,花落也不无情,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南宋诗人朱熹《观书有感》的名句。全诗以方塘作喻,借景喻理,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情景如同一个人在读书中不断地获得新知,提高认识,搞通一个个疑难问题,明白一件件事理,头脑愈来愈清晰……诗歌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它告诉人们若要心灵澄明,必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也启发人们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是叶绍翁《游园不值》的后两句。看似纯然写春景,要你由这“关不住”的一枝红翠欲滴、鲜艳透明的杏花,去遐思联想那争奇斗妍,万紫千红的春光是多么无限,多么美好。而实则蕴含凝重,不仅仅要你赏其春色,而是境与意合,借“杏”象征小园主人其品:虽隐居不仕,不求闻达,但洁身修行,品德日隆,正如红杏,傲然一枝,卓尔不群!还不仅仅如此,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一种朴素而深刻的思想:“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是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诗句。意思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写自己虽长期受到贬谪,身心遭受严重摧残,但并不消极悲观,相反地却是以“千帆过”“万木春”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他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诗句以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具有很高的思想、艺术境界和深邃的哲理。现在人们又赋予它新的意义:在腐朽事物即将消亡的同时,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起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两句诗出自陆游《游山西村》。其大意是:诗人行走于曲折幽深的山间,条条山路,道道溪流,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辨。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这里写景中含着深刻的哲理:人行山重水复之间,恰似人们在探求学问、研究问题之时,山回路转,扑朔迷离,不知路在何方?于是顿生迷茫之感。但是,若锲而不舍,继续向前,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走,便豁然开朗,发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天地。这便是诗句给人们的启迪,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充满了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诗海辽阔,精华无限,愿你沐浴其间,察情悟理,捕捉人生真谛,让你的生命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