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教师的专业素养结构
2016-03-16白雅云
白雅云
摘要:中学教师的专业素养结构可概括为专业情意、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三个方面,其中专业情意决定教师“愿不愿”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专业知识决定教师“知不知”做教育教学工作,专业技能决定教师“会不会”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教师;专业情意;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207-02
关于教师专业素养结构,有许多不同的观点。我国学者借鉴有效教学和国外有关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结合我国教育发展实际,在教师专业素养研究方面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其中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领衔团队和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领衔团队的研究成果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前我国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林崇德教授认为,教师素质在结构上,至少应包括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育观念、教学监控能力以及教学行为与策略等五个方面的内容,而中学教师的专业素养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即专业情意(或态度)、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一、专业情意
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一种内心体验,是人对事物的态度。它一般是在认识基础上形成,是一种巨大的中介力量,能增强意志力,促进知行统一。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教师的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它首先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教育工作的全身心地倾注和投入。爱的品质是教师所必不可少的,优秀教师之所以在教育工作中能做出卓著的成绩,无一不是以爱作为教育的前提和基石,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夏丏尊“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以及裴斯泰洛齐、陶行知、于漪等,可以说都是“爱心的荡漾”。他们愿意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真正实现“人师”与“经师”的高度统一,实现人格的升华。可见,“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融合,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教师专业情意的具体表现是专业理想、专业情操、自我效能感和专业自我意识,林崇德所说的“职业理想”和“教育观念”以及叶澜所指的“教育理念”均属专业情意范围。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专业情意决定“愿不愿”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的专业理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师德,其核心是对学生的爱,包括诸如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等方面内容。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动机,较高的工作积极性,是教师专业理想的必然要求。具体说来,教师的专业理想包括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职业道德精神。是教师对成为优秀教师的向往与追求,体现在教师对自己追求的理想教师形象的预期、构想上,为教师提供了发展目标,提供了专业发展的动力和发展方向。
教师的专业情操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它是构成教师价值观的基础,是构成优秀教师个性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从内容上看,教师的专业情操包括:理智的情操,是由对教育功能和作用的深刻认识而产生和光荣感和使命感;道德的情操,是由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认同而产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自我效能感是教师专业情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自己能有效地应对各种问题、完成工作任务、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预期程度,是教师专业工作信心的表现。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内涵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具有多层面的涵义,既包括一般教学效能感,也包括个人教学效能感;既包括认知成分,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的判断,同时也包括情感成分,教师在其中会有情感体验。第二,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对自己教育能力的信念。自我效能感较强的教师深信,他们能引导学生排除各种学习和行为困难,激发其内在的动机,使学生有效地学习或发生行为改变。第三,教师自我效能感不简单地仅仅指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还应广泛地包括教育多方面的自我效能感。
教师的专业自我意识是指能对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蕴含的教育理念进行及时的自我觉察、自我评价以及自我提高。独立的专业自我意识对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教师的专业自我意识是教师人格不可或缺的职业品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能够促使教师不断进行角色认识和角色学习,进而达到自我完善,体现教师专业发展状态的升华。教师所体现的专业自我意识,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强烈的责任感。独立的自我教育意识使教师在志趣、能力上呈现出更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能适应社会和教育的急剧变革,使其职业生涯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二是将自己的专业成长过程作为反思的对象。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参照教师专业成长的一般路径,不断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进行批判性反思,并以此作为专业进一步发展行动的依据。三是目标直接指向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教师不仅是专业发展的对象,更是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教师拥有个人专业发展自主,实行自我专业发展管理,能够自觉地自我规划其专业发展,并在自觉调整与发展自我中不断地思考:我适应吗?我需要变化吗?我如何实现变化?我如何检验自身的变化?等等。
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按照时间维度划分为三方面内容: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意识、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和水平的意识、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规划的意识。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真正实现自主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它既能将教师过去的发展过程、目前的发展状态和以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结合起来,使得已有的发展水平影响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未来发展目标支配今日的行为,又能增强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责任感,从而确保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更新取向。教师专业自我意识的形成,是教师走向合格、走向成熟的重要环节。
教育实践证明,教师不仅仅用自己的学识教育人,而且用自己的品格感染人;不仅通过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用自己的灵魂去引领学生的品格。只有人格高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人格的学生。教师的思想观点、治学精神、品德修养、仪容仪表等等,都对学生起着示范影响作用,也都受着最严格的监督。
二、专业知识
拥有专业知识教师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一般认为教师的专业知识分为三个方面,即: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专业知识决定教师“知不知”如何做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物理知识、语文知识等,这是人们所普遍熟知的一种教师知识。有研究表明,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与学生成绩之间几乎不存在统计上的关系。普遍认为,教师需要掌握一定水平的学科知识,但并非本体性知识越多越好。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更具体地说,这种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师的教学不同于研究人员的科研,它具有明显的情景性。专家型教师面对内在不确定性的教学条件能做出复杂的解释与决定,能在具体思考后再采取适合特定情景的行为。在这些情景中,教师所采用的知识来自个人的教学实践,具有明显的经验性。而且,实践知识受一个人经历的影响,这些经历包括个人的计划与目的。所以这种知识的表达包含丰富的细节,并以个体化的语言而存在。
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条件性知识是一个教师成功教学的重要保障,条件性知识可以具体化为三个方面,即关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教与学的知识和学生成绩评价的知识。已有的研究表明,教师是把他们已具有的学科知识与课堂的具体情景结合起来,形成一种与行为有关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中心任务就是对学科做出教育学的解释。这种解释要依据学生对该学科的掌握情况,考虑到学生对该学科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尤其是学生的有关学科前概念。
三、专业技能
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教师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教学中所采取的旨在实现某种意图的自觉性行动。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与学的知识和经验,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特定教学行为方式。教师专业成长是其专业技能不断形成和提高的过程。从整个教学活动系统来看,教师专业技能是教师面临教学情境时直接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具体教学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专业技能决定教师“会不会”做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的专业技能概括为四个方面:
第一,理解学生的技能。如理解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方式及影响因素,熟悉中学生建构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了解中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了解中学生交往的特点,理解同伴交往对中学生发展的影响;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掌握观察、谈话、倾听、作品分析,尤其是与不同性格学生交流沟通等方法,理解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等。
第二,教育学生的技能。例如,能够依据课程标准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或活动目标;能够利用与学科内容相关的各种课程资源;熟悉所教学科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学会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发展兴趣设计教育活动以及创设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环境;了解有关课程的知识,具有课程设计和课程资源开发运用能力;了解教育评价的方法与技术,学会通过评价改进学生学习与改善教学行为;了解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学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形成集体观念;掌握教师所必需的语言技能、沟通与合作技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可以设计与指导课外、校外活动等等。
第三,团队合作与协作的技能。团队合作与协作技能是指教师为了共同的教育目的与其他教师、学生家长、教育管理者、与教育有关的社会其他人员一起工作,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实现教育教学目的的能力。如无条件全身心倾听对方的意见和感受;让所有人都能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心身;真正理解各方的立场和看法,在对话中形成共识和行动方案等。
第四,自我发展的技能。能够了解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内容,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的重点,能够恰当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利用各种教师教育资源(如有经验的教师、教师培训、网络等)实现自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