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业聚集视角的苏州金融产业发展对策

2016-03-16陈娟顾伟

商业经济 2015年12期
关键词:发展对策苏州

陈娟++顾伟

[摘 要] 近几年来苏州市金融服务产业发展迅速,成为重要的服务业之一。运用SWOT分析法对苏州市金融产业进行分析,发现苏州市在地理环境位置、基础设施、金融业发展、经济实力、政府支持等方面具有优势,在地方综合竞争力、金融总体发展水平、金融人才方面处于劣势。金融危机改变了全球经济政治格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都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省内城市间的竞争也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苏州园区金融企业以垂直联系为主,水平联系不足,政府等公共机构作用显著,企业间人员交流较少。对此,应发挥政府作用,发挥行业机构的积极作用整合行业资源,企业间加强合作和交流,不断创新提高金融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 苏州;金融产业;SWOT;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42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需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金融服务成为产业升级规划中重要的一环。由于经济结构的不均衡,在促进金融中心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的问题需要关注和解决以提高金融中心的运作效率。为了苏州市经济的长远持续的发展,经济结构需要调整和升级,由原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形式,转为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所以建设现代金融服务业就是成为了苏州市“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目标:到“十二五”期末,苏州金融资产总量将翻一番成为服务苏州区域经济、接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业的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是服务型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整体战略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最近几年苏州市金融产业发展迅速,2014年,全市新增各类金融机构111家,总数达到759家。2014年,全市金融资产达3.4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011.5亿,占GDP比重7.4%,占服务业比重15.6%;金融业实现净利润近400亿元,实现税收168亿元;金融业综合实力仍保持全国前十位,有力支持服务全市经济发展。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分析苏州市在进行金融产业发展现状以及解决的对策。

一、苏州市金融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地理环境位置优势

苏州是非常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苏州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高速、高铁、京杭大运河、绕城高速公路及国道、省道等四通八达。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的苏州港(含常熟港区、张家港港区和太仓港区)是国家一类口岸。苏州市环境优美古城区保持了历史文化名城的原有风貌,是苏州古城有着古典的味道。新苏州也蓬勃发展。与新加坡政府合作的苏州工业园区有着优良的基础设施和美好舒适的环境。苏州以其宜居的城市发展理念吸引着高级人才的入驻。

2.基础设施条件优势

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能源、供给排水、邮电通讯以及环保防灾等方面。从交通设施、电信、邮政等方面在同级城市前列,2013年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022亿元。至2013年底,苏州市境内公路总里程达13155公里,公路密度达155公里/百平方公里,航道总里程达2760公里。港口管理不断规范,长江港口码头泊位276个,内河港口向规模化、专业化转变发展。是第一个通地铁的二级城市。2014年底中环的开通进一步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的联系更加方便快捷。供电电力充足,稳定可靠;自来水水源取自太湖湖心,出水水质优于国家标准供气已全面使用天然气,并建有特种气体专供渠道,可提供不同纯度等级的工业气体。电信服务方便除了基本的社会,还有城市无线网络服务等。防灾救灾,拥有专门对化工、电子等灾害事故进行处理和救助的机构和设备,并建有严密的治安管理和报警系统,技防监控实现了全覆盖。这些设施为金融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3.金融业发展迅速

苏州金融业发展迅速。2014年,苏州市新增各类金融机构111家,总数达到759家。全年新增社会融资总量4100亿元,主要金融指标继续保持江苏省第一。2014年,全市金融资产达3.4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011.5亿,占GDP比重7.4%,占服务业比重15.6%;金融业实现净利润近400亿元,实现税收168亿元;金融业综合实力仍保持全国前十位,有力支持服务全市经济发展。

4.经济实力

苏州经济是以开放型经济为特点的,这为苏州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产业转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制造业、推进经济转型、引进全球领先科技和尖端人才提供了条件。苏州的经济实力有目共睹,GDP排在江苏第一位,全国范围内也处于前列。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6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3%,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农业稳步发展201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2.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2%。服务经济加速发展集聚效应日益体现,金融服务、总部经济、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499亿元,比上年增长11.1%。投资规模平稳发展、内需增长稳定。这些都为金融服务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

5.政府支持

全市围绕建设“三区三城”的总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全方位转变发展方式,高起点推进转型升级的形势下,苏州市政府对金融产业的发展给予的很大的关注。金融十二五规划提出了金融发展的目标,为了支持金融产业的发展,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二)劣势

1.地方综合竞争力不强

苏州经济实力虽然全在全国城市中居于前列,综合竞争力业处于前列,但金融产业的聚集取决于整个商业环境。对于苏州来讲GDP的产生主要来自于制造业,商业和服务行业不够发达。苏州的服务业目前量是不小的,在全国也是前几位,但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不高。地方金融综合竞争力还不够强,面临着外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内部金融体制创新不足的双重压力。传统金融转型升级压力加大,新金融业态集聚度不高。endprint

2.金融总体发展水平不高

衡量一国或一个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国际上通常采用金融相关率即金融资产总量与GDP之比。金融相关率越高,表明经济金融化程度越高。金融资产主要集中在银行,银行最主要的资产是存贷款,学者们经常使用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近似代表金融资产总量。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可靠性,我们也加以借鉴。2012年全市人民币存贷款余额达3.128万亿元,GDP为1.2万亿元,两者相比即金融相关率为2.61,比2001年的1.59上升了64.15%。与上海、南京、杭州、宁波、无锡等6个城市相比较,苏州市金融相关率高于无锡,低于上海、杭州、宁波和南京。

3.金融人才缺乏

金融业中高端人才稀缺,尤其是地方法人机构的领军人才严重匮乏;金融产业人才素质的要求较高,具有高知识密集、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特点。所以,相比其他行业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对金融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由于金融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人才的发展也没有跟上,同时受到周边比如上海、杭州等金融人才的竞争,造成了苏州高素质金融人才的缺乏。除了部分高管和骨干人员外,大部分的金融从业人员在理论知识和经验技能上都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机会

从国际环境看,金融危机改变了全球经济政治格局,中国在国际经济、金融事务中将发挥更大作用,人民币的国际化和金融领域开放将加快我国金融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从国内环境看,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远未结束,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这给金融持续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加大了对多样化金融服务的需求。

苏州紧邻上海,“十二五”时期间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区域金融一体化发展将会明显加快。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需要在其腹地有次级的金融中心,苏州是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毗邻上海,又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明确要求提升苏州区域性中心城市国际化水平、将苏州建设为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创新型城市,势必会形成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联动的格局并受到来自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强烈辐射。

金融危机冲击和资源环境约束倒逼下,苏州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任务更显紧迫,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将同步进行,城市形态优化和城市功能提升将成为“十二五”发展的主旋律,这将催生大量的资金需求和丰富的金融产品需求,从而推动金融业创新发展。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和产业投资等股权投资机构主不在苏州聚集。这为苏州市金融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四)威胁

在苏州金融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将面临着威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长三角都市群的建设在为苏州的金融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苏州金融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对苏州来说,最大的挑战还是省内城市间的竞争。虽然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和发展对长三角诸多城市形成了巨大的向心力。江苏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中,明确将南京打造成承载现代商贸商务功能,具有新概念典范的现代化、多功能、开放型的区域性金融中心,苏州全省金融第一的地位将受到南京的挑战。无锡、常州等地的金融产业最近几年也发展迅速,在金融市场长也会跟苏州形成竞争。

二、苏州金融产业集群现状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苏州发展金融产业有着较好的基础,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提高苏州金融产业发展的速度和水平,苏州市政府制定了金融产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规划指出要按照“一个中心、四个集聚区”的发展目标,苏州要建设成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互补的区域功能性金融中心,银、证、保等传统金融机构的集聚区,风投、创投和产业投资等新型金融机构的集聚区,企业上市公司的集聚区和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的集聚区。金融集聚将为金融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也使服务创新、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同步提升。各类金融机构的集聚直接带来了融资渠道的拓展和融资总量的提升,充分发挥了支持实体经济、助推新兴产业的积极作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出台一系列的政策金融产业的集聚。苏州的金融产业也逐步形成的集聚的初步形态。通过对苏州市金融产业聚集现状的调查发现,具有如下:

1.苏州园区金融企业之间的联系,垂直联系为主,水平联系不足

苏州工业园区汇集了银行机构、保险证券公司、创投企业等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通过问卷和访谈表明金融机构之间在垂直方向联系比较密切,主要是业务上的往来。联系的方式也是多样化,比如银行或客户的工作场所、客户主动沟通、定期的客户关怀和访谈等。同时由于在园区的部分机构为园区支行,一些决策能力不具备所以在与同行之间的交流上比较少,企业自主创新的空间比较小。工业园区正在逐步吸引银行机构的总部入驻,金融机构间的交流会更多,金融的集聚效应则会明显体现出来。

2.政府等公共机构作用显著

通过调研发现金融机构与政府机关的关系非常密切,大多数的金融机构受惠于政府的优惠政策。同时行业协会也在同行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园区的金融机构与其他相关机构比如教育培训机构、人力资源机构联系较密切。园区在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打造金融配套产业集聚区,重点吸引金融教育和研究机构、培训中心、产品及软件研发中心、数据处理中心等金融配套服务机构,设立一批服务于总部的金融人才培养基地、金融创新产品实验室。而学术机构与金融机构间的联系相对较少。

3.企业间人员交流较少

通过调研发现,在企业间业务层面员工的交流较少,彼此的业务间形成竞争的态势。同时也存在的人才流动的现象。同行之间的非正式联系不强,沟通的渠道主要是本地行业协会或者政府组织的会议。主要是因为园区金融机构都是刚刚入住,各金融机构来自不同的行业或国家和地区。临近企业之间的交流也比较少,访谈者认为企业之间业务上如果没有往来,业务人员也不熟悉基本上不会交流,或许还存在着业务上的竞争。所以空间上的集聚并没有形成金融机构间的必然联系。endprint

三、苏州金融产业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1.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市场与行政相结合的模式,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通过对国外金融中心发展的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金融中心发展的因素和路径是不同的。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背景下金融中心的建设应该采用合适的发展路径。政府作为金融产业集聚的规划者和引导者要具有战略发展的眼光,准确把握产业集聚的规律,对产业聚集的程度、规模、辐射范围有着明确的目标。长三角地区发展较好的金融中心上海、杭州、宁波、南京、无锡。尤其上海是国际金融中心,所以为避开与其他金融中心的竞争并发挥自身的优势,苏州必须要与他们错位发展,尤其是苏州的金融业必须要和上海错位发展,主动融入上海金融都市圈建设的同时,把园区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的中小企业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集聚区、个人财富管理和消费金融服务集聚区,在这基础上逐步形成品类齐全、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金融产业链。政府要完善金融管理制度,为金融产业集聚提供制度保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金融产业集聚提供基础保障,促进本地金融企业的发展。同时需要加强金融服务外包等金融配套产业、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2.发挥行业机构的积极作用整合行业资源,提升行业层次

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金融行业要加强行业内的合作和交流,提高行业的发展水平不断激发金融的创新,营造地域特色的金融文化吸引金融人才的集聚提高金融中心的竞争力。

(1)加强金融信息中心的建设。随着金融产业的集聚,信息量会越来越大和复杂。而互联网的发展为金融信息的采集和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持。金融信息中心的建设,将会便于实施掌握金融动态数据以供相关部门进行金融决策参考。同时通过调研发现,行业内企业交流并不频繁。行业层面没有发挥积极的效应促进企业间信息的交流。从行业的角度一方面要加强金融信息中心的建设促进金融机构间信息的分享。

(2)加强金融人才的建设。目前苏州的金融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尤其是高端金融人才缺乏。从行业角度可以有行业协会组织采取全方位多元化的人才培训和选拔方式,建立金融人才认证中心。加强行业与教育机构或者培训机构的联系。制定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强行业内金融人才的培训和认证。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行业内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数量。

(3)促进行业内企业的交流。通过伦敦金融中心的经验,行业不管是纵向还是横向的交流很频繁。国内的金融机构间的交流较少,基本上是通过行业会议等机会进行交流。这对金融产业的发展不利,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加强金融机构间的交流,促进合作和信息的共享,才能发挥产业集聚的效应。否则只是空间上的集聚。

(4)提升金融配套服务的层次。苏州的金融服务配套服务机构发展不均衡,比如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大多规模小、生产率较低,技术创新能力也较薄弱,要摆脱这种势单力薄的状况,应加快企业资源的整合速度,培养行业领头企业。通过行约行规,协调行业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加快金融服务产业集群基地建设,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实现整合资源,提高整个产业的效率。通过资源共享帮助中小承包企业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加强行业协会的建设同时重视质量体系认证,掌握国际标准,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对整个金融产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5)进一步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平台,加强金融业对外开放交流。积极参与国内外金融机构、金融中心城市的合作,提升苏州金融业整体影响力。加强金融知识宣传,为金融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搭建政府、高校和产业合作互动平台,建立起金融产、学、研的良性互动机制。加强与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南京大学苏州研究生院等10多所院校的优质金融专业合作,提升金融行业的水平和影响力。

3.企业间较强合作和交流,不断创新提高金融企业的竞争力

(1)加强企业间的交流。金融企业间主动积极交流,促进金融创新。根据伦敦金融中心的经验,要有大量的非正式场合以便企业间的金融从业人员交流、学习、分享。

(2)提升金融企业的实力。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度,丰富产品结构,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开拓新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要提升自己的实力,以有能力承接大型国际性的业务,提高服务的层次。实现与国际接轨,带动整个金融行业发展,做强金融行业的实力。苏州金融企业也要提升自己的实力增强地方金融竞争力。

总之,从金融产业集群的角度提高苏州市金融服务的竞争力,需要在借鉴成功的金融中心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苏州金融产业的发展特点制定合适的发展策略,需要从政府、行业、企业等多方面打造成功的二级城市金融中心,提高苏州金融中心的竞争力。

[参 考 文 献]

[1]张继彤.产业集群成长的外部法律环境简析[J].商业研究,2008(8)

[2]潘英丽.论金融中心形成的微观基础一金融机构的空间聚集[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3

[3]董金玲.江苏区域金融发展水平测度及聚类[J].华东经济管理,2009

[4]张凤超.金融产业成长及其规律探讨[J].当代经济研究,2003(10)

[5]滕春强.金融产业集群——一种新的集聚现象的兴起[J].上海金融,2006(5)

[责任编辑:刘玉梅]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展对策苏州
“再读苏州”“石痴”顾天叙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