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见证“一带一路”的中国茶力量(二)

2016-03-16刘昌明

茶博览 2016年9期
关键词:大英帝国英国人茶树

刘昌明

见证“一带一路”的中国茶力量(二)

刘昌明

英伦巡茶记

应英国茶文化学会顾问、英国著名茶叶历史学家、大英帝国勋章得主简·佩蒂格鲁之邀,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西南茶文化研究中心组织的中华茶文化赴英国考察交流团一行十七人在英国开展了为期14天的茶文化考察交流活动。

十四天的英伦巡茶,我们见证了英国的茶文化发展历史,体验了今天的英国茶文化,获得了大量英国茶文化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和信息,向英国人传授了中华茶文化,广交了英国茶人朋友。

我们把中华茶文化赴英考察交流团在英国期间的茶文化见闻和点滴心得整理成文与茶人们共同分享。

茶叶已经融入英国人的生活日常

中国茶,英国人一个时代的疯狂

从中国茶十七世纪进入英国到十八世纪中期,茶叶从贵族时尚逐步成为英国人生活必需的国民饮料,然而,面对国民的巨大消费市场,英国自身又不产茶,无法自产自给。一直到十九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只能从中国购买茶叶,别无他

法。十八世纪后半期的中国清朝,正是国家较为强盛的时期,清政府闭关锁国,基本不进口别国商品,包括从中国进口着大量茶叶的英国的商品。英国人为购买中国茶叶,大把大把的银子流向中国,而得到的仅仅就是树叶,中英贸易导致英方严重赤字。1793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曾多次要求清政府增加贸易港口均没有得到允许。英国人为买茶叶而支出的巨额银两,最终撼动了国家财政。英国人因中国茶开始了罪恶的鸦片贸易,十八世纪英国人取代了葡萄牙对印度的殖民统治,177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控制了鸦片专卖权,英国开始向大清帝国输入鸦片,用贩卖鸦片得到的银两再来购买中国茶叶。为保护国家利益,1800年清政府禁止鸦片输入、吸食、栽种,但禁而不止,走私逐年增加,清政府白花花的银子开始大量外流,又造成了清政府的贸易赤字。1839年,林则徐受命禁烟,在广州没收和焚烧英国商人鸦片,英国人被激怒,进而发动了疯狂的战争,这就是人们常称的1840年鸦片战争。1842年战争结束,双方缔结了割让香港、五口通商等种种有利于英国的《南京条约》。4月23日,我们来到英国伦敦海事博物馆,馆长Robert先生把我们带到该馆二楼的一间有关茶的展厅,向我们介绍了1840年英国人因茶而发动的那场战争所留下的一件件记载那段历史的文物:中国皇帝拒绝中英贸易的诏书、英国军队浩浩荡荡的海上行进图片、中国军队向英军攻击的土炮、清帝国海军旗帜等。

接着,馆长又引领我们参观了紧挨茶叶展厅的另一个展厅。这里记载着英国人与中国茶有关的另一桩疯狂的罪恶行为。馆长告诉我们,英国人获得中国茶后,觉得茶叶味苦,在英国形成了饮茶加糖的茶饮习俗,糖成为英国人生活的必需品,糖的需求量巨增,在英国形成了巨大的蔗糖市场。为了获取大量的糖,英国人在美洲加勒比地区建立殖民统治,发展以种植甘蔗为主的种植园。由于劳动力奇缺,英国人参与了当时已经盛行的贩卖黑奴的罪恶活动。

历史上贩卖黑奴的活动为葡萄牙首创。英国人参与贩卖黑奴和欧洲其他殖民者一样,在猎奴过程中经历过直接的武力掳夺和收买非洲酋长的间接猎奴。在非洲沿海设立要塞和商站,被掳的黑人成群地押往那里的奴隶市场。买卖成交后,奴隶贩子用烧红的烙铁在奴隶的臂上和胸前打上带有公司纹章的烙印,然后装上为贩奴专门制造的商船,船上黑奴一个挤一个,就像书架上排列的书本一样,每个黑奴并肩锁在一起,躺的地方比棺材还小。我们在展厅看到了一艘当年英国人的运奴船模型和悬挂在墙壁上的数张运奴图片。馆长指着一个长方形的大玻璃展柜给我们介绍了当年英国人使用过的猎奴的暴力工具。当我们看到陈放在这里的脚镣手铐和猎奴枪时,小说《根》描写的画面呈现眼前:1750年西非冈比亚猎奴者手持长枪,追赶黑奴,16岁少年昆塔·肯特被强行抓掳装进运往美洲的商船,眼睛里喷射着怒火……

英国人对中国茶的疯狂差不多持续了一个世纪。随着植物大盗偷猎中国茶在印度成功种植,从十九世纪末,印度阿萨姆、大吉岭地区的茶叶开始源源不断运入英国和世界各地。中国茶渐渐失去曾经照耀世界的光芒,甚至在清朝末年一落千丈。

中国茶,曾经的帝国大厦柱石

中国茶传入英国后,一步步由贵族阶层上流社会的奢侈品发展成为国民饮料,同时英国由不饮茶的国家发展为饮茶量最大的国家。国家统一征收的茶税一度成为支撑大英帝国大厦的柱石。

1676年,英国政府开始征收茶税,茶税逐步成为英国财政的主要来源。到十八世纪中叶,茶税攀升至119%。

1781年-1793年英国进口货物,包括毛织品、棉布、棉纱、金属等全部工业品在内总共1687万镑,只相当于中国输入的茶叶价值的六分之一。到十八世纪末,茶叶税成为英国政府的大宗税源。单1793年输入1600万镑,茶叶税收达60万镑。

1790-1810年间,英国茶叶税收已达7700万镑之巨,税率高达125-200%。

为了攫取更高利润,英国还把输入的中国茶叶其中的一部分转让销往欧美各国。十九世纪中期,所有欧洲美洲国家需要的茶叶,大部分为英国人供给。英国人几乎垄断了全世界的茶叶贸易市场。

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政府得到的茶叶税收占英国全部税收的10%以上。中国茶叶成为大英帝国称霸世界的财政基石,成为支撑大英帝国的经济支柱。我们在英国伦敦海事博物馆茶叶厅见到的一张图表,就十分明白地记载了这个时期英国茶税成为英国国家主要财税收入的真实历史。

在英国历史上,英国人还依靠中国茶叶来挽救过一次最大的财政危机。十八世纪中期,英国财政一度极端窘迫。英国首相威廉·皮特引用亚当·斯密斯的《国富论》理论,施行课税,以增加税收来改革英国财政。针对当时茶已成为国民生活必需品的庞大市场,对中国茶叶苛征达200%的茶税,全年茶税收入达700万镑,成为国家最大宗的财税来源,英国政府用茶税不仅支撑了全国财政支出,而且偿还了之前所负的国债,由此解除了英国历史上最大的财政危机。

英国人依靠掠夺中国茶叶利润起家,依靠中国茶叶税收支持帝国大厦庞大的经费开支,不仅如此,中国茶还是英国殖民统治的基石。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靠做胡椒生意起家,以后的惊人发展,完全依赖于掠夺中国茶叶的最高利润。东印度公司拥有中国茶叶的专卖权,操纵华商供给,垄断茶叶市场,经常积存中国茶叶达5000万磅。在茶叶销售旺季中,一天内就售出120万磅之多。东印度公司完全掌控印度,一度成为全印度的实际统治者,中国茶叶成为东印度公司统治印度的重要资源和财力保证。我们在伦敦海事博物馆看到了英国人武力征服印度依靠茶叶统治印度的一件件历史文物。馆长指着陈列在馆内的一尊雕像告诉我们:这尊印度酋王骑在象征大英帝国的一只鹰背上的雕像反映了当年英国征服印度人的历史,旁边陈列的有关茶叶的文物反映的正是当年英国人靠茶叶统治印度的历史。

英国人为掠取中国茶叶以维系他们庞大的帝国大厦,他们培植植物猎人、植物间谍偷猎中国茶在殖民地种植。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商人幻想着大把大把的白银将源源不断地进入他们的口袋。但一些精明的英国人很快意识到,中国的大片土地像印度一样适宜鸦片生长,清政府完全有可能在几年内把在中国种植鸦片合法化。一旦中国将种植鸦片合法化那么英国人编织的三角贸易的网将留下一个致命的缺口:英国将再无资金进口茶叶支付印度战场的军费或承担本土的公共建设项目。于是,他们开始谋划把中国茶移植到印度境内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与中国最好的产地相当的地区种植。在这个关系英国人前途与命运的重要关头,一个担负着大英帝国伟大历史重任的园艺学家、植物猎人——罗伯特·福钧横空出世。

植物猎人罗伯特·福钧

植物猎人当年从中国偷运茶树所用的沃德箱

1842年,供职于英国伦敦园林的罗伯特·福钧在鸦片战争的尾声被选中成为前往中国猎盗中国茶树的第一人。1843年从香港出发进入中国内地开始盗猎之旅,经过三年的疯狂冒险,福钧实现了第一次在中国的植物偷猎。为了迅速扩大在印度的茶树种植,急需从中国最好的绿茶和红茶种植区弄来成百上千粒的茶种,急需进一步“寻找中国的‘香味混合剂’、中国最好的茶种、中国的茶叶制作知识、还有中国籍的制茶工匠和中式制茶工具”。1848年已在切尔西药用植物园任园长的福钧再次被派往中国去完成大英帝国赋予他的历史使命。经过两次在中国的植物偷猎,福钧不负重托,成功的把中国茶树种籽、种苗和中国制茶工匠、中国技术偷猎到了印度,开启了英国殖民地种植茶树的历史。我们在林奈学会博物馆的藏书室看到了福钧记录当年在中国偷猎茶树的原版大作《华北各省三年漫游记》、《两访中国茶乡》。4月13日我们参观了当年福钧任园长的切尔西药用植物园,植物园讲解员指着一个放在一颗大树旁的一个陈旧的木箱告诉我们:这个木箱就是福钧当年从中国偷运茶树的工具的复制品,时称“沃德箱”。我们眼前一亮,《两访中国茶乡》中,反复提到的沃德箱,原来就是这般模样:箱体大约120公分长,100公分高,分上下两节,上节部分是一个三角形长方体,为玻璃结构,斜切的三角形玻璃面上罩着一排钢条。下节部分是一个立体长方形木箱,用于盛土栽植茶树。《两访中国茶乡》记载,在偷猎中国茶树的过程中为找到茶树苗在大海上经数月航行而不死亡的最好办法,沃德先生创造了这个成功偷猎的木箱。我们看到这个看上去并不美观的木箱,不禁感叹:小小木箱改变了茶树栽培的历史,改变了世界。似乎英国人并不回避这段不光彩的历史,我们在4月19日参观泰格斯南茶园在那片坡地茶园的坡顶,也就是菲利普亲王种的那株茶树的旁边,也放着一个沃德箱。这个沃德箱也是专为游客而作的仿制品,但它同样可以见证历史。植物大盗福钧偷猎中国茶树并在印度栽种成功。从此,印度、斯里兰卡茶叶逐渐代替中国茶叶而成为大英帝国的国民饮料和大英帝国销往世界各地的重要贸易商品。□

猜你喜欢

大英帝国英国人茶树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英国人的姓氏
英国人的性格
徐纪英:呼之欲出的“茶树花挂面”
英布战争及其影响
帝国的消失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帝国的消失
维多利亚统治时期对亚洲殖民地的文化植入
年销过2亿英镑!!英国人竟然都在买这种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