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2016-03-16刘燕杰
刘燕杰
(安庆师范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安徽 安庆 246133)
现阶段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刘燕杰
(安庆师范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安徽 安庆246133)
“形势与政策”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之一,具有很强的政策理论性,是高校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的主干课程。目前,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尚存在教学管理不够规范,教学方法形式单一,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等问题。要针对上述问题,结合现阶段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状况,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精心选聘授课教师,采取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达到增强课程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实效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形势与政策”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课程教学质量,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需要采取切实措施增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一、高校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大意义
1.开设“形势与政策”课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的重要举措。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思想政治教育前沿课程,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把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最新理论成果传授给大学生的骨干课程。近年来,大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了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了解和掌握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这是“形势与政策”课的独特优势。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自身体系较为稳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最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2.开设“形势与政策”课是大学生成才的内在需求。
形势与政策就是当前的大环境,制约着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当代大学生只有认清当前形势,对自己进行正确定位,才能把握当前政策,结合自身实际确定最佳职业发展方向。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教师一般都会穿插讲述职业与就业等相关内容,把现实中的就业形势进行讲解,提高大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他们在了解当前形势与政策的基础上,把社会需求与个人价值有机统一起来,可以把自己塑造成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在生动的社会大潮中占据一席之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开设“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全员工程,学校的党政干部、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一项全方位的立体工程,任何一个与学生打交道的岗位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把隐形思想政治教育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易于被大学生接受,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形势与政策”课的讲授内容是思想政治性很强政策理论性知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又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现阶段“形势与政策”课教育存在的问题
1.一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存在不规范的现象。
加强和改进“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必须把教学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真正把这门课的日常管理规范起来。“形势与政策”课有着自身突出的特点,要强化宏观指导,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文件定期制订教学资料,定期组织课程教学培训,帮助授课教师完成好教学任务。目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存在授课计划不详,课时工作量不能有效保证等问题。部分学校只有课程讲授环节,没有实践教学环节。这些都需要从宏观教学管理上加以纠正和优化。要尊重“形势与政策”课自身的规律,既要看到这门课与其他课程共同的地方,又要尊重其政治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
2.“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过程存在形式单一、方法滞后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入,高校课堂教学改革也在持续不断进行,但传统教学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学生接触网络信息的便利性大大增加,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形势与政策的相关信息,这对课程教学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形势与政策”课由于课时较少,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此教师上课照本宣科的不少,不能突出教学模式的开放性和参与性,不能有效利用新媒体。如果一些教师还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势必影响课程教学效果。这种形式单一、方法滞后的教学模式,对课程教学效果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影响都很大。
3.“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从研究者调查的结果来看,一些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评价不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应该是最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但调查结果显示,不少学校制订的教学资料都比较陈旧,不能有效把握最新形势,或者语焉不详,造成学生对这门课讲授的内容一知半解。在授课形式上,存在全部用理论课教学等问题,学生感觉枯燥。在课程考核形式上,学生喜欢更开放的考核方法,而这门课的考核同样采用其他专业课的考试方法。因此,需要在教学现状和授课对象需求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增强教学实效性。
三、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若干对策
1.精心选配优质师资是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根本保证。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党团干部和辅导员等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主要依靠力量。要在任课教师选配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挑选,改变过去那种只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都可以从事“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只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党团干部和辅导员都可以从事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局面。要优化学科结构,年龄结构,整合各类资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党团干部和辅导员这几支队伍在擅长自身业务内容的同时,还要有比较全面的素质。辅导员不仅要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还要有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功底和知识背景。要以在职学习培训等为手段对任课教师进行培养,打造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湛、勤于育人的教师队伍。
2.规范教学管理是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前提。
学校层面的宏观教学管理是教学工作的顶层设计,对增强课程教学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管理中要突出“形势与政策”课政治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适当安排实践性教学相关内容,充分利用周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实践教学,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及时组织相关专家学者编制教学资料,做好最新理论成果和最新国际国内形势与政策进教材的工作。切实把“纳入教学计划、合理排入课表、明确教学要求、丰富教学资源、健全教学组织、遴选任课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实行学年考试、计算学分并纳入学籍管理”[2]等环节抓好。
3.优化教学内容是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基础。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是随着形势发展不断更新的,同时这门课程教学内容是有连续性的,更新快和连续性强是这门课程的突出特点。要凸显教学内容的政治性和实效性,不能采用过时的备课内容。授课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能够感染学生,真正做到政治性与艺术性相统一,既传播了正确的教学观点,又做到了喜闻乐见、易于接受。要真正了解当代大学生所需所想,在课程内容选择上要精益求精,力求完美。对课程的各个模块要有精心的设计,对国际国内形势和政策等要有全新的提炼与总结,这是增强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基础。
4.丰富教学形式是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手段。
在课程教学形式上,要突出多样性和专业化。“形势与政策”课课时有限,要根据教育部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要点精心设计专题。采用互动式、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增强教学效果。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重点学习讨论若干专题。要更多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上好形势与政策课,进行画链接、声光电视、频动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适当采用播放纪录片、宣传片等观看视频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采用建立形势与政策教育网站、博客、微博等形式,开设热点讨论和新闻综述等栏目,增强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要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形式上好形势与政策课,增加直观性和生动性,增强这门课的教育教学效果。
5.强化“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研究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方法。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能一成不变,必须不断强化教学研究,探索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将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相结合,广泛收集与筛选素材,精心编写教案和课件,教研室内部定期进行交流讨论,将教学研究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研究教学内容过程中,必须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进行研究,紧跟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准确抓住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专业结构和兴趣。同时,注重将时事热点内容和相对稳定的静态内容相结合,把握好“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动态性与敏锐性。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尽量符合大学生群体特点和个性需求,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3]。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1).
[2]胡鹤玖,刘福州.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思路和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0(9).
[3]黄发友.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的教学模式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0).
安徽省2014年辅导员名师工作室项目“huahua在线工作室”(项目编号:2014FDYMSGZS0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