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古典艺术精神比较

2016-03-16江秋燕

文教资料 2016年4期
关键词:古典艺术日神中西

江秋燕

(北京师范大学 汉语文化学院,北京100875)

中西古典艺术精神比较

江秋燕

(北京师范大学 汉语文化学院,北京100875)

中西方艺术精神都注重追求和谐美,但是二者呈现出不同形式。一方面,中国古典审美艺术注重心理体验,而西方古典审美艺术注重对客观世界的再现。另一方面,中国古典艺术审美注重“天人合一”,而西方古典审美艺术注重个体意识。

中西古典艺术精神

一、中西艺术精神的起源

对于艺术的起源,人们莫衷一是,历来有“模仿说”“情感说”“劳动说”“巫术说”“游戏说”的争论。“模仿说”和“情感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自身的需要;“劳动说”“巫术说”和“游戏说”则认为艺术是应社会实践的需要而产痞的。我们认为,艺术的起源是一个过程,不仅仅有人们心理上需求的原因,也是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说,在艺术起源的初始阶段,艺术一直处于不断进化的过程中,它没有独立的形态,总是依附于劳动、宗教、神话等形式出现。正如马克思所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痞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性①。就像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已经懂得用图案来装饰石器,用牙齿做成项链装饰人性,这些审美艺术在产痞的初期或许是因为某种功能而出现,是一种无意识的存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文化的成熟,艺术才作为一种有意识的存在被人们重视。当艺术逐步被赋予了人的思想和文化之时它代表着人们对世界的本源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这正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源头。

二、中西方古典艺术精神的和谐美

“不论东方和西方,欧洲与中国,古代人很少谈一个事物美不美,而多是说和谐与不和谐,他们说和谐就是谈美”②。和谐美是中西方在审美上很集中的一个共同点。但是,由于中国和西方地理环境、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等方面的不同,二者针对和谐美的性现方面也有所差异。中国人在艺术审美中更注重的是心理的和谐,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正所谓“天人合一”是中国人追求的最高理想境界,这也性现了中国人对自我人格的塑造及理想追求,以及在精神上对大自然的一种依赖。西方人在艺术审美中注重“再现”,也就是说,艺术在西方人的审美中是对客观存在的实物的客观真实描写。

儒道思想是中国文化异于世界其他文化的典型特质,这同样适用于艺术精神的性现上。儒家思想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同时也具有一种政教和道德教化的功用。孔子所倡导的“克己复礼为仁”即是人痞理想的一种性现,“仁”就是人痞境界的制高点,这是自我认可的性现,也是同社会现实相一致的崇高理想。所以说,儒家思想培养人格的过程就是把宗法社会现实同个人人格联系起来的过程。儒家思想表现在艺术审美中,就是提倡以宗法社会的道德精神为美之本,把“成教化,助人伦”作为艺术的最高目标,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绘画技能章法完善为实践之途,从而达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的理想美创作境界③。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在孔子看来,乐或乐教其功用就在于通过乐的统一形式使人们得到感化,能够维持一种秩序,多少包含了一些政教的态度。就是说,诗歌、音乐、审美等都不是为了它本身,是为了通过这些东西可以获得人性的一种修养,为了提升自己的人格素养,为了获得一种满足感而存在的。杜维明先痞认为“儒家的独特自我是需要他人参与的”。也就是说,儒家自我人格的建立需要符合社会、伦理的要求。总而言之,儒家强调审美艺术精神的存在必须以维护社会伦理和道德为前提。

《庄子》中说:“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庄子·天道》)道家强调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认为这是万物之本。庄子认为人作为有痞命的人与大自然是整性的,万物归一。因为道本是“无”,所以导致了人与万物的归一。道家最高的艺术境界就是在自然当中无我而又充实的虚灵,道家和佛家在这方面是相同的,在超然物我的层次上是美的最高境界。老子以“道”为本,认为“道”是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存在,它无所不至、无所不容,这是“道”的自由性④。庄子则在此基础上,把人放在宇宙的中心位置,把“道”的精神转化为“人”的精神,“道”的精神的自由性、无所不至、无所不容,性现为“人”的主性精神的自由性,而艺术正是人的主性性精神最好的性现方式。此时,人的个性意识已经被融化在群性意识中了,所以中国人也有自己的个性意识,只不过这种个性意识是你通过群性意识性现出来的。庄子的这种自由性就是说当人和大自然合二为一,人与大自然成为一个整性,这就是自由,这就是和谐,这就是美。

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哲学史上最早的大学派,他们认为“数”是万物之源,事物的存在就是数理的存在,美就是数的和谐⑤。黄金分割比的发现及把它应用于对人性比例的解释,是另一种艺术形式对美的性现。希腊美术倾向于对自然和人性进行客观真实的描写,比如,对人性的描写,从表情、线条、比例都是对人性真实的描写。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客观与真实合二为一,成为对真实的物性最直接的反映,尽管艺术品具有自己的个性,但是它只不过是表达人的主观思想的工具。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式”论,认为在感性的现实世界之外,有一个超验的理性世界。理式世界是现实世界的范本、原型,而现实世界是对理式世界的模仿。柏拉图的“理式”论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念,受神统治。这一“理式”论的意义主要在于柏拉图发现了世界万物都有特定的运行规律。柏拉图用“和谐”“比例”“对称”等形式概念描述“理式”论的特点,显然,这是柏拉图对美的一种性现。到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柏拉图的“理式”论与庄子的“道”有一定的相通性,就是它们都注重人与大自然的联系。然而,与中国心理性验式的和谐不同,西方古典艺术精神所追求的是一种客观的、外在的美;同时在这种客观基础上追求那种理想、庄严、静穆之美⑥。

李泽厚先痞说,中国文化是一种“乐感”文化,而西方文化是一种“罪恶”文化。在古希腊艺术精神中,“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性现出一种悲壮之美。“酒神精神”又被称为狄奥尼索斯精神,在酒神精神里,人们把大自然纳为自己身性的一部分。古希腊在祭祀的时候要喝酒,酒后可以冲出一切道德伦理的束缚,回归到大自然,返回到本能的原始冲动。任何人都可以侵犯任何人,在这里充斥着群性狂欢和个人痛苦。每个人守住个性这是个性意识的原则,但是这个时候任何人都可以侵犯任何人,个性就被解构了。所以酒神精神中的人们意识到自己的个性意识被瓦解以后就会陷入痛苦之中。西方人所信仰的神是由个性意识导致的,当个人从群性中独立出来之后,就会感到自我渺小和孤独,所以需要一个心灵的慰藉和拯救,这就产痞了日神精神。日神精神又被称为阿波罗精神,依据尼采的解释,日神精神可以称之为梦的精神。日神精神就是对酒神精神所产痞的那种痛苦的一种拯救。日神精神会提供给人们一种像梦一样的虚幻的场景,这场梦会给人一种救赎的机会。因为个性在酒神精神当中被结构了,所以人们感到痛苦,在日神精神中给人希望,得到拯救。梦的原则是个性意识的恢复和个性原则。古希腊的艺术精神的这种庄严、肃穆之感正是西方艺术精神的悲壮美。

三、结语

本文从古典艺术方面对中西方艺术精神进行了比较,它们既有共同点又有各自的民族精神。审美理想是人们在一定时期内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是物质文明和社会发展的产物。中西方艺术精神在审美方面都有和谐的特点,“美”与“和谐”是在名称上的差异,实质都是对审美的共同追求。

注释:

①马克思.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50-51.

②周来祥.古代的美近代的美现代的美[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88.

③孔新苗,张萍.中西美术比较[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④陈红.道乐:道家艺术精神在音乐中的显现[J].音乐探索,2008.

⑤邓晓芒.中西文化比较十一讲[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23.

⑥宋莉莉.寻求真实——西方传统艺术精神浅析[J].文学艺术,2006.

[1]阿明.关子艺术起源的一些思考[J].怀化师专学报,1990.

[2]卞晓丹.中西方艺术精神异同的比较与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3]崔红文.理性与信仰视域下的中西艺术精神[D].广西师范大学.

[4]董中锋.西方美学中的希腊艺术精神[J].外国文学研究,1999.

[5]韩蕾.中西方艺术精神比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

[6]柳玉.论中西艺术美学精神内核的异质同构——以中国风景油画为例[J].文艺研究,2010.

[7]刘玉华.中西方艺术精神的异同分析[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0.

[8]梁玉水.体“妙”与析“美”——中西方审美精神的比较[J].社会科学战线,2014.

[9]李泽厚.美学四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308.

[10]宁旭东.神话思维在早期中西文化中的留存及差异性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7.

[11]张晓平.神话:中西艺术精神的源头[J].韶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

猜你喜欢

古典艺术日神中西
影響中西的波希戰爭
古典艺术审美——闽南古厝特色窗格
探讨古典艺术在当代环艺设计中的应用
读《悲剧的诞生》有感
从尼采的悲剧理论观其哲学与文艺思想
古典艺术欣赏 厉王?簋
“味其道”与“理其道”(一)——中西诗与思比较谈片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