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微信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的分析

2016-03-16刘亢

文教资料 2016年18期
关键词:使用与满足微信院校

刘亢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 纪检监察处,北京 100053)

依托微信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的分析

刘亢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纪检监察处,北京100053)

微信便捷强大的传播功能,已经成为高职学生最受欢迎的传播媒介,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向学生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传播学当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理论学说,其从客体是否真正的需要、能否获得满足的角度评判传播的效果。作者以该理论为基础,从教育的主体、客体、教育环境等角度分析微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求给出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对策。

微信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学习阶段,思政教育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教育的发生不仅是接受思想政治洗礼的过程,更是由于该阶段是学生树立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期,同样是学生逐步从个体化过渡到社会化的关键期。微信作为智能手机使用率很高的手机应用,其在学生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早已不可或缺,这是高校思想教育者能利用的一个天然平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微信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影响自然是深远的。

一、以微信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同“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联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传播学的联系

伴随科技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凭借语音聊天、信息共享、免费体验(仅收取运营商流量费用)等强大的功能,迅速占领社交网络。高职院校学生正处在对新鲜事物好奇、渴望的阶段,微信对于他们而言,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用。微信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传播思想和理念的新阵地。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归根结底,思想政治教育其本质是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形成社会主义要求的思想形态和价值观念,进而顺利地实现社会化[1]。因此,对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同样适用于传播学的一般原理与规律。充分利用传播学的规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二)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强调媒介对人们能够发挥的作用,利用媒介能够满足人们的特定需求,以受众的视角对使用媒介能否满足受众需要作为评价标准,改变以往“使用媒介对人们产生何种影响”的观念,是传播学领域的一项重大理论突破。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对于媒介的选择具有主动性,其目的是得到需求的满足[2]。该理论的运作过程简单概括为: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形成个体的需要→媒介的选择和使用→需求得到满足。可以看到在选择媒介的过程中,受众具有主动性。媒介能否被选择和使用,关键在于能否满足受众的需求。

二、微信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班主任在微信群里发了一则考试通知”、“某某同学在朋友圈里‘晒’社团活动照片”,这些现象每天都发生在校园里,微信强大和便捷的功能为教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提高效率,而大受欢迎最本质的原因是微信作为传播媒介,满足师生在教学和生活中的需求,其也正逐步影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对受教育者的影响

高职学生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微信使得学生成为社交关系、流行文化的学习者和传播者,其影响是深远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直观性和互动性

微信作为智能手机的重要应用,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不容小觑,特别是随着各大高职院校微信公众号的建立,真正实现思想政治从“一对一”到“一对多”的教育,文字、图像、视频多样化模式的转变。微信使得抽象的、繁杂的信息变得具体而直观,这得益于微信多种交流功能提供的平台,进一步实现客体对教育内容的实时传播和即时互动。

2.有效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大多以罗列事实为主,希望以这样的方式对高职学生进行启发教育,往往忽略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应具有的生动性和可接受性。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该顺应自媒体时代,做到寓教于乐,利用微信平台和朋友圈的私密性让高职学生在身心完全放松的状态下,接受教育内容的良好熏陶和有效感染,真正达到有效接受的目的。

3.广泛性和高效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所针对的教育客体往往有限,在限定的时间内涉及的群体和受众有限。微信作为目前使用率最高的社交软件,受众群体非常广泛。大到企业、单位公众号,小到微信群、多人聊天群,无论从群体大小还是素质层次都做到全面覆盖广泛传播。由于微信基于互联网传输,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真正做到广泛和高效,最大限度地增强教育内容的影响力。

(二)对教育者的影响

1.班级管理方面

微信平台便捷的功能满足了教育者向受教育者快速、高效传递信息的需求。在对高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几乎每一个班级都有属于自己的班级群聊,班级群聊的建立,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广阔平台。利用群聊,教师可以向学生发布社团活动通知,分享倡导社会正能量文章,传递就业招聘信息,进行职业规划指导等,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高职学生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微信群和学生随时沟通交流,答疑解惑,传递思想,实时了解学生的动态,不同于原本僵硬、灌输式的教育方式。

2.便于教育者关注学生内心活动

高职阶段,学生正处在易受外界影响、心理波动幅度较大的阶段,班主任、辅导员很难在短时间内了解每一名学生的性格特点及思想动态。微信不仅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种有效媒介,而且为学生表达观点看法、情绪宣泄搭建平台。在微信中,学生有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纠结和疑惑。教师可以透过微信,迅速观察到学生情绪变化,甚至发现心理问题,可以及时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和介入。

3.对教师主导地位的影响

在传统的教育观和教育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句话是一条黄金准则,而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以微信为平台的思想教育模式,突破了这一限制,使得学生和教师在教育中的对话更为平等,教师和学生在微信中享有平等的话语权,增强教育的亲和力。

(三)对教育环境的影响

用“双刃剑”形容微信在高职学生中的推广再合适不过。微信对于信息传播速度很快,一则消息,经过多次转发,就可以迅速产生连锁反应,给校园舆情的把控和管理增大难度,尤其是对通过微信流露出的思想政治教育负面舆论,教师很难排除和处理。正如“蝴蝶效应”,南美洲热带雨林的蝴蝶煽动下翅膀可以引发美国的龙卷风,同样微信平台发布的一张普通的照片,配上简单的文字描述,都可能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三、依托微信增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立足高职学生需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使用与满足”是从受众是否需要、是否满足的角度评判传播的效果。尤为关注学生的接受和理解情况,这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高度一致的。而微信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很好地起到连接教师和学生的桥梁作用,这座桥梁恰恰是传播主流价值观、社会正能量的高速通道。

首先,教师在选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应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现阶段高职学生的身心特点,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而对教育的内容更容易接受。其次,高职学生更乐于接受新颖、幽默的教育方式,以微信为载体的线上教育,相较于传统填鸭式的线下教育,具有先天的优势。例如,可以利用微信群聊的功能,开展时事讨论,分享社团活动经验,在沟通和交流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加强对舆情的引导和把控

信息通过微信能够在学生群体中迅速传播,学生群体年龄相似,在学习和生活方面有很多共同话题,很容易引起共鸣,增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于舆情把控的难度。

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及时关注观察学生思想动态,保持对学生思想问题的敏锐性和机警性,及时遏制消除负面舆论,更要采取积极措施,主动地宣传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微信特有的功能为形式多样的宣传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便利,例如通过公众账号或班级群平台,制作小视频或动图,既能满足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又达到教育的效果。

在教育过程中,朋辈之间的教育影响力比师生间教育影响力更大,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班杜拉强调榜样学习的重要性,同辈中榜样的力量更能唤起学生对于先进典型学习的意识。因而,及时发现典型,树立榜样,利用微信平台宣传榜样的优秀事迹,创造正面的舆论环境。

(三)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微信

如今是一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高职学生更是人人都离不开微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转变思路,引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微信,使微信成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 “服务者”,而并非绊脚石。微信诈骗现象,利用微信敲诈勒索学生等一系列问题频发,微信作为一种社交软件,让陌生人可以通过“摇一摇”或“搜索附近的人”彼此成为好友,在给沟通提供便利的同时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首先,高职院校学生需要网络安全教育,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应该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并将此安全意识逐步渗透到微信生活当中。朋友圈将个人信息和动态更透明化,学生要学会在网络中保护自己,合理筛选发布的内容。

其次,防止学生沉迷微信。网络让人们的时间和知识都变得碎片化,对高职学生而言,面对诱惑和新鲜事物,更是缺乏自控能力。调查发现,80%的学生都曾有在课堂上刷朋友圈的现象,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辨析微信使用对学习的利与弊,学会合理使用微信。

(四)教师能力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有一套很精致的钳工工具,它们都放在那里,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用途。当人的手还没有接触它们的时候,所有这些工具是什么呢?是一堆金属。只有到了匠师的手里,才能变成工具。”[3]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有效地利用微信这一传播媒介,在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微信的普及,给教师带来挑战,一方面教师要迅速了解和使用微信的功能,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要通过微信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及时沟通和疏导,以及对班级和校园舆情的监控,这对教师而言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1]徐锋.“使用与满足”理论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13.

[2]郭光庆.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84-185.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1984:386.

猜你喜欢

使用与满足微信院校
微信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从“使用与满足”看网络流行语的病毒式传播
微信
微信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