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德能”文化的核心内涵

2016-03-16李强

文教资料 2016年18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技能文化

李强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德州 253034)

试论“德能”文化的核心内涵

李强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德州253034)

建设什么样的校园文化?怎样建设校园文化?是提高职业院校内部治理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大问题。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突出“德”和“能”两个方面,以“德能”文化引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本文就“德能”文化的内涵问题进行探讨。

职业教育校园文化“德能”文化内涵

“德能”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来源于社会文化,属于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亚文化范畴。广义的“德能”文化是指一切有关“德”和“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物质、精神、制度、环境和活动等的总和。狭义的“德能”文化是指职业院校以“德”和“能”为核心元素的校园文化,它是在职业院校办学过程中,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师生员工道德品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审美情操,有效实现学校教育发展目标,由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生活等各个领域共同创造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和活动文化的总和。本文论述的是狭义的“德能”文化。

一、“德”与“能”的字面解释

从字面上看,“德能”文化可分解为“德”和“能”两个方面。

“德,升也”(许慎,《说文解字》)。我们今天看到的“德”字,是现代楷书的写法。在甲骨文中,“德”字是个会意字,它的左边是“彳”(chì)形符号,它在古文中是表示道路亦是表示行动的符号,其右边是一只眼睛,眼睛之上是一条垂直线,这是表示目光直射之意。这个字在甲骨文里的本义是:行动要正,而且“目不斜视”,能做到这点即可谓之“德”,也就是道德、品行。经过汉字的演变,“德”字逐渐成了形声字,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是登高、攀登的意思,所以许慎解释为“德,升也。”德字引申为恩惠、仁爱、心意等义。

“能”是象形字。金文作字形象熊形。“能”是传说中的一种兽,似熊。“能,熊属。足似鹿”(《说文》)。能可以解释为才干、本事,如能力、能耐、才能;也可解释为有才干的人;还可解释为某人能胜任、善于做某种事情,如能够、力所能及。

将“德”和“能”连起来形容人,就是说这人道德品行好,又有才干和本事。

二、“德”与“能”的辩证关系

1.德能兼备是古今中外选拔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第一法则,且强调德为统帅。“做人德为重,做事德为先”。《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这两句话前呼后应阐述了才能和品德之间的对应关系,告诫君子不但要有与众不同的济世才能,还要有高尚的品德。北宋大学者司马光在《资治通鉴》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就是说:才能,是道德的辅助;道德,是才能的统帅。德与能是主从关系,不可倒置,倒则生害。洪应明在《菜根谭》里指出:“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矣。”美国管理学家杜拉克谈道:“人的品德与正直本身并不一定能成什么事,但是一个人在品德与正直方面,如果有缺点,则大足以败事,所以在这一方面的缺点,不能仅视为绩效的限制而已,有这缺点的人,应该没有资格做管理者。”有才能而无德之人,破坏力和杀伤力都不可想象。

2.党和国家历来坚持德能兼备的技术技能人才标准,且申明“以德为先”。毛泽东同志早在1958年就提出“又红又专”的思想,他指出:“红与专、政治与业务的关系,是两个对立物的统一。一定要批判不问政治的倾向。一方面要反对空头政治家,另一方面要反对迷失方向的实际家。”邓小平同志1980年3月在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进一步谈到红与专的关系,他说:“专并不等于红,但红一定要专。不管你搞哪一行,你不专,你不懂,你去瞎指挥,损害了人民的利益,耽误了生产建设的发展,就谈不上红。”江泽民同志1995年5月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培养造就科技人才要注重德才兼备。”胡锦涛同志2011年4月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6月在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所作的重要指示中指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总之,对于技术技能人才来讲,红即德,专即能。红与专的统一,也就是德与能的统一,德才兼备也就是德能兼备。在把握德与能的辩证关系上,德是能的统帅和导向,决定着能的作用方向;能是德的支撑和基础,影响着德的作用范围。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促进、有机统一。

三、“德能”文化的核心内涵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德能”文化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崇德尚能、以德为先、德能兼修、德能并进。崇德尚能是理念,以德为先是根本,德能兼修是过程,德能并进是目标。

1.崇德尚能是理念,就是说推崇道德、崇尚能力是“德能”文化的理念和指导思想。崇德体现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要求。2015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六条指出:“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下,高校师生既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又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

2.以德为先是根本,即是说在处理德与能的关系问题上,德是引领,能是从属于德的。有人总结:无才无德是谓愚人;有德无才是谓君子;有才无德是谓小人;德才兼备方为“圣人”。作为职业院校培养学生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不能一味强调技能的重要性,而忽视最根本、最重要的职业素养——品德。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和技能有些可能很快就会过时,但是优良的品德一旦形成将永远不会过时。事实上,大多数企业在招聘员工时,看重的并非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学生的诚实态度、法纪观念、协作意识、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和价值标准,等等。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高教室主任马陆亭博士后到企业调研了解到:现在企业“觉得学生表面上还行,但合作能力不行、抗压能力太弱,批评几句就跳槽、就哭鼻子”。他强调指出:大学生在学校一要收获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要学会合作;三要具备能力;四要懂得爱,即爱国、爱母校、爱集体。

许多世界500强企业都把应聘者的团队精神和价值观念作为一个重要的评选标准,也就是说把“德”作为用人的首要标准。美国投资家、企业家及慈善家被称为“股神”的沃伦·巴菲特曾说:“在寻找可以雇用的人时,你要寻找这三种品质:诚实、智慧和精力。”

3.德能兼修是过程,就是说要做一名有德有能之人,就必须不断提高德和能的修养,二者不可偏废。毛泽东同志青年时代就有“德业俱进,身心并完”的思想。德有一个修身养性,不断提炼升华的过程,能有一个不断磨炼、学习、提升,逐渐完备的过程;德有一个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及自我修炼的过程,能有一个不断吸取、总结和提高的过程。这一点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反映。有的人德能兼备,在不断增长技能的同时,也不断修炼自己,品行、能力堪为楷模;有的人有德少能,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努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的人有能欠德,需要一个逐步引导、提高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过程;有的人无能无德或者缺能少德,自己没要求,社会不接纳,那么等待他的只有一个被淘汰的过程。德能兼修对于教师来说,就是要秉持“学高身正、教书育人”的教风,树立高尚的师德,忠诚党的职业教育事业,以深厚的专业功底,渊博的文化修养,高超的教学艺术,熟练的操作技能,自觉履行既教书又育人的神圣职责。对于学生来讲,就是要弘扬“德能兼修、知行合一”的学风,自觉加强思想改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要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熟练掌握专业操作技能,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4.德能并进是目标,这是“德能”文化育人的终极目的。建设“德能”文化的目的,就是以“德能”文化引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营造以文化人的氛围,发挥学校文化育人的整体功能,使师生在“德”和“能”两方面都得到长足发展,教学相长,互相促进,以实现职业院校的办学目标。

[1]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803.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226-227.

[3]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一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36.

[4]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5]宋红超.世界500强员工招聘准则[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001.

项目简介:本文为中国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2015—2016年度德育专项立项课题“以‘德能’文化建设引领‘双高’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DGW1516AXY030)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技能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秣马厉兵强技能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