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历史学习因阅读而闪光

2016-03-16田瑛

文教资料 2016年11期
关键词:习惯历史教材

田瑛

(临泽县第二中学,甘肃 临泽 734200)



让历史学习因阅读而闪光

田瑛

(临泽县第二中学,甘肃 临泽734200)

摘要:现代科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但在今天的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常常被一些教师忽略。要想使历史素质教育目标落到实处,使学生最终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历史阅读。

关键词:初中历史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培养方法

初中历史学科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历史学科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环节。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这个阶段他们的心理处于半成熟的状态,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等矛盾交织在一起。他们既拥有很多孩童的特征,又积累了很多生活经验,自身处于巨大变化时期。他们学习一些具体的科学文化知识比较容易,对一些理论性强的问题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解决问题还不够全面、不够深刻,而且对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深度的知识理解和掌握有困难。同时,学生对问题欠缺全面思考,想法只停留在表层,不能向更广、更深发展。根据学生的这些特征,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

一、重视阅读,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阅读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对个人而言,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重视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进化心灵,提升品质。教师首先应当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人文阅读氛围。注重在合适的时候与学生分享阅读的快乐、阅读的收获和阅读的启发,如此营造的读书氛围就超出了老师的想象。其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做规定动作的习惯。早自习就是规定时间,早读就是规定动作。学生可以放声阅读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也可以全班朗诵比较重要的知识,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就养成了主动阅读的习惯。再次,重视学生边读书边做笔记的习惯。读书习惯的养成,只停留在阅读上是远远不够的,阅读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一些重要的历史知识点或线索,圈、点、勾画就成了一种更深一步的阅读方法。在学生标注的过程中扩散了思维,培养了能力,有利于学习思维的跳跃、思想的升华、观点的创新。

二、强化阅读,把握历史整体知识结构

从初中历史教学的特点来看,应重视强化阅读。由于初中历史教学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学生学习能力与教师教学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因为学生不具备阅读能力,学习中获得有效信息有一定的困难,制约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正确引导学生掌握历史阅读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改变学习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阅读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引导学生认识,掌握历史重大事件;初中历史学习就是让学生认识、理解并掌握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怎样帮助学生高效率、大容量地牢固掌握历史事实是导读的一项重要任务。准确掌握历史事件必须紧紧抓住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基本过程四个基本要素,可以运用归纳法阅读,要求做到精确、完整。改变过去逐字逐句、整段整页地死记硬背历史知识的陈旧阅读方法。二是引导学生认识并理清历史基本结构。历史阅读的另一项任务就是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体系,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掌握每一历史事件在历史发展全过程的特殊地位。通过掌握整体知识结构的阅读,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不再是单一的、孤立的,而是联系的、完整的,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指导阅读,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首先,阅读课文引言,构建知识框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精妙的课堂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有意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快速投入学习状态。只有学生对学习的知识产生好奇和兴趣,学习不再是痛苦的,而是快乐的。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引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为民族独立而战》这一课的引言:一百多年以后,他们为什么要摆脱英国而独立?《独立宣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美国的独立经过了怎样的艰苦斗争?这些就是本课的重点。教师首先让学生认真阅读引言内容,搞清楚本课的重、难点是什么。其次向学生讲明白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最后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明白美国独立战争不仅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而且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学生明白了战争的性质,就能够全面评价华盛顿,教学难点自然就突破了。教师通过引导阅读引言,启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的习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阅读历史地图,构建空间结构。历史教材中,历史地图是与教材文字部分密切配合的“图像系统”,有“以图代文”、“以图释文”的作用,地图在学习历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传播知识,还能培养学习能力,通过观图、识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理解等方面的能力。比如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三国历史,我运用了《三国鼎立形势图》,首先让学生找出三国,即魏、蜀、吴。然后让学生标注并连线,学生就会发现是一个三角形,很快记住了它们的位置。通过学生读图、识图,不仅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且提高了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学生能根据地图,准确记忆基础知识,把知识点与地图结合起来,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和理解阅读能力。

再次,阅读引用资料,提高分析能力。历史教材中引用了许多文献资料,这些引用的文献有极强的时代性,仔细阅读,认真分析这些名言、警句,找到与课本中的知识结合点,理解这些知识点并加以巧妙利用,不仅能够聚焦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无意注意,大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比如九年级历史下册《“大危机“与”新政“》,我不仅让学生阅读课本中黑体字部分的内容,更注重阅读小字部分的内容,进一步理解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认识到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后果,引导学生思考,面对经济危机不同的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怎么样呢?学生经过思考,教师引用教材中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内容,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学生经过对相关内容的阅读,明白在分析历史问题时,能结合相关资料,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解决历史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阅读大事年表,理清知识线索。每册教材课后都有本册教材相关的大事年表,课后的大事年表要认真、仔细、反复地阅读,每章节的大事年代一定要让学生理清、记牢。只有理清、记牢大事年代,才能对复杂、零碎、庞大的历史知识有清楚的认识,才能理清知识线索,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比如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中大事年表共罗列知识点大概60多个,从1917年11月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开始到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结束,学生依据时间顺序,逐个对照时间,记牢相关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理清知识线索,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阅读,指导学生根据时间先后顺序逐个理解,层层深入,大大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阅读中找出问题,思考原因,理清线索,形成能力。

总之,习惯成就性格,性格成就命运。当阅读成为初中生学习历史的一种习惯后,不仅可以使历史素质教育目标落到实处,而且可以使学生养成独立自主地学习历史的习惯,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人民出版社,1995.

[2]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习惯历史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