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入党积极分子制度培养体系的创新
2016-03-16张敬辉冯慧玲周映怡
张敬辉 冯慧玲 周映怡
(广东培正学院,广东 广州 510830)
新形势下入党积极分子制度培养体系的创新
张敬辉冯慧玲周映怡
(广东培正学院,广东广州510830)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意义。如今高校中大学生积极分子的比例越来越大,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少数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认识和概念依然模糊,因而入党动机不够明确。围绕“创新积极分子培养”这一主题,支部针对现如今积极分子的培养模式做出创新,建立完整的入党积极分子制度培养体系,从而提升党员发展质量。
新形势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体系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大学生是国家最宝贵的人力资源,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习主席提出的“两学一做”更是对党员提出更高的标准要求。积极分子作为党的重要培养对象和后备力量,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引导、培养和考察成为党建工作的关键。因此,创新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模式,是当今高校党建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保证党员队伍源头清澈、充满活力的关键。
一、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的重要意义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共产党员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国共产党是由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它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是具有高度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共产党员比群众有更高的觉悟,是率领群众前进的先锋,是群众效法的楷模和榜样。大学生党员是未来社会的中坚,是党的事业的接班人,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源源不断的生力军和骨干力量,肩负着振兴中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使命[1]。入党积极分子作为党的队伍的后备力量,他们的质量决定党员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党员发展工作的成效,决定党和国家发展的关键。因此,调动入党积极分子的积极性,创新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模式,对于提高党员发展质量,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有巨大意义。
二、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现状
入党动机是否正确,是检验入党积极分子是否符合党员条件的重要标尺。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是争取入党的首要问题。为准确了解党组织的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我们制作了《关于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基本情况调查网络问卷》,对我校各学生党支部的积极分子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随着社会时潮的发展,入党动机呈现多元化趋势,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
1.笼统型
对于刚上大学的大部分学生而言,他们对入党没有清楚的概念,只是班上说要优就顺势递交入党申请书,但对为什么入党这个问题没有太多的考究。在整个培养过程中,表现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2.利益型
问卷调查显示,一部分学生入党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这部分人认为,在现如今由共产党为执政党的中国,一个优秀的大学生除了拥有专业知识外,成为党员这个有利的政治条件能为他们的事业提供有利的条件。这部分人的入党愿望非常迫切,但思想上入党的意识淡薄,缺少为党的利益而献身的觉悟,入党动机存在一定的功利色彩。
3.信念型
这部分学生入党或受其家庭影响或受身边同学的影响,他们对党有初步的认识,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在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积极参与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朝着党员目标前进。
鉴于以上的情况,党组织要改变现如今简单的培养模式,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坚定积极分子入党信念,提高入党积极分子对党支部的热情,进一步对积极分子进行培养,从而更好地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靠拢,更好地培养出合格党员,保持党的先进性。
三、建立完整的入党积极分子制度培养体系,创新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模式
1.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机制
(1)新生入党启蒙制度
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学生素质高低既是高校开发人力资源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衡量高校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他们将奔赴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岗位,会直接影响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改革开放的事业顺利开展。高校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基层党支部,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从“以人为本”和“人人都可以成才”的高度,看待人才培养的问[2]。重视和加强在大学一年级新生中的入党启蒙教育工作,激发学生的政治热情,逐步端正入党动机,这是做好积极分子培养工作的关键,是提高党员发展质量的重要内容,同时确保学生党员数量与质量的一致性。因此,支部将抓住每一个教育机会,给每一届大一新生开一场“入党交流会”,详细说明入党流程及初步建立其对入党的信念,对新生进行思想的启蒙,增进他们对党的认识和了解,明白“入党对自己、对社会到底意味着什么?”,从而在源头上开始端正其入党动机,做到早引导、早教育、早培养,更好地杜绝“利益型”等不纯正的入党动机,保证党的纯洁性。
(2)榜样教育制度
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期为两年,在考察期间部分积极分子会产生入党信念不够坚定或者不够强烈等问题而放弃考察的问题。为解决支部入党积极分子考察期内的思想及活动问题,党支部邀请优秀共产党员开展心得交流会,并结合优秀党员的个人事迹。就“如何端正入党动机”、“如何坚定入党信念”等问题做出解答,以自身经验与积极分子进行交流,目的是给入党积极分子在学校树立看得见、能力过硬的榜样,拉近榜样与入党积极分子的距离,增强教育效果,让入党积极分子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让部分考察期内有困惑的入党积极分子明白坚持的道理,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坚定入党信念,更好地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靠拢。
2.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实践教育机制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是当代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社会精神,志愿服务体现着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人们自觉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共同建设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新形势下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当前支部的入党积极分子普遍存在理论基础不扎实,以自我发展为中心,社会服务意识淡薄,缺乏艰苦奋斗品质,集体荣誉感淡漠等问题。因此我们支部以“服务大局、奉献社会、温暖他人、彰显爱心”为宗旨,在充分发挥校内优势的同时,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以党员带头,引导入党积极分子走入社会,并鼓励其运用自身能力及结合所学知识为社会做有意义的事。支部开展每月两次的志愿服务活动,利用空闲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分批次地组织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到学校附近的小学义教,探访老人院等。通过亲身体验与感悟,促使他们的思想感情与政治思想理论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政治觉悟,体会和学习求实奉献、服务群众的新时期共产党员精神,从而增强入党积极分子为社会服务的志愿精神,构建服务型党组织,弘扬社会主义文明风尚。
3.构建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激励机制
21世纪的今天,以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手段为代表的新媒体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我们支部紧贴时代的发展趋势,用好用活各类新兴媒体,对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期间涌现出来的优秀成果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进行展示。通过该平台,积极宣传身边的先进典型、先进事迹,在党组织营造比学习、比奉献、比作风的浓厚氛围,激发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不断深入创先争优活动。
在能力培养过程中,对于表现出色的入党积极分子予以适当奖励。在摄影方面,我们开展“美在支部”摄影比赛,通过小小的摄影比赛鼓励其多关注支部活动,拍出支部活动时的珍贵一刻;在通讯稿写作方面,评选出优秀通讯员,在每一次活动中,让入党积极分子学会撰写通讯稿,记录下每次支部活动的内容和意义;在时事政治分析方面,开展“时事政治我来解读”比赛,通过支部内的时政交流比赛,让入党积极分子学会从自身和国家角度分析时事政治,提高对国家时事政治的关注度。通过开展以上的活动,在验收学习成果的同时,为入党积极分子搭建展现自我风采的大舞台,丰富充实入党积极分子们的课余生活,同时调动积极分子的积极性,激励积极分子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
4.建立积极分子谈话评价机制
目前,很多高校基层党组织都建立联邦机制,以正式党员带预备党员、预备党员带积极分子的模式分级管理支部,从而使党组织工作更有序地进行和发展。但是大部分党组织只是创立机制,并没有很好地实施下去。我们支部在联邦机制的基础上,组建特色的培养小组,以正式党员为指导者,对预备党员和积极分子进行分组,预备党员担当积极分子的组长,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跟踪培养。建立积极分子的综合档案,组长定期与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谈话,定期地对入党积极分子思想作风、个人学业、工作能力、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培养对象的基本情况,保证发展党员的严格性。另外,党员同志在谈话中会积极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关注时事,让入党积极分子能主动学习党的最新理论,并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如何分析时事政治,从而让入党积极分子更深刻地明白合格党员的标准。
四、结语
高校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一面旗帜,在高校学生起着先锋引领作用,是党的事业的继承者,肩负着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使命。而入党积极分子是高校党员发展的关键,培养好积极分子,就能更好地提高党员质量。因此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过程中,高校党组织应本着对党的事业负责的态度,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全面落实,认真探讨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寻求最有效的方式实行,从而保证党员质量,为党的事业培养出大批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
[1]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教材[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9.
[2]陈建华,黄锁明.高校应重视对新生的入党启蒙教育——《唯实》[J].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