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航运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16-03-16许彦晖
许彦晖
(连云港市运输管理处 江苏 连云港 222002)
连云港航运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许彦晖
(连云港市运输管理处 江苏 连云港 222002)
2016年是“一带一路”交汇点核心区和战略先导区建设的突破提升之年,连云港要强化对水运业的培育和扶持,引导企业更新管理理念、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人才培养、提升竞争能力,使水运企业承担起提升全市经济实力的重大责任,进一步促进水运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
连云港;水运;发展建议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连云港作为“一带一路”交汇点、新亚欧大陆桥沿线经济走廊重点城市,其发展已经提到了“十三五”规划的重要议事日程,包括国际性海滨城市、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山海相拥的知名旅游城市建设步伐加快,连云港港口和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项目的建设稳步推进,与之相应的航运业也正在蓬勃发展。
当前,连云港航运业发展步伐缓慢,无论是市场的培育和规范程度,还是管理的手段和效果,离现代化城市的要求仍然有较大差距。对此,应结合沿海开发相关政策出台、运输企业快速发展这一重要机遇,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创新管理方法,加强航运业的培育和监管,进一步促进航运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航运业对连云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在连云港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航运业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在港口集疏运系统中,内河航道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盐灌船闸的建设标志着连云港航运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千吨级内河疏港航道实现了干线和航道一线相连,该疏港航道北接连云港港,南连灌河、通榆河,西接京杭大运河,以盐河、烧香河、善后河、灌河为干线航道,形成了以“一纵三横”为主的疏港航道网,构建了“南北连通、东西成网、海河联运”的航运网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海河联运。
1.发展航运业是全市经济持续发展的保障。2015年连云港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2万标箱,与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个港口有通航联系,先后开通了连云港至香港、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近50条固定集装箱班轮航线,航运业对此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在全市多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运量和中转量中,航运方式所占比重最大。
2.发展航运业是连云港发展外贸、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外贸是连云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据统计,2015年全市外贸运输总量的95%由航运承担,航运业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3.发展航运业是连云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的需要。港口发展具有产业集聚的作用,可带动相关产业和配套产业的发展,极易形成区域性的产业带,加快资源优化配置,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发展航运业为连云港构筑临海产业带提供了有力支撑,并直接带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二、发展航运业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1.指导思想。贯彻“一体两翼”的组合港规划战略和“以港兴市”发展战略,优化政策环境,加快人才培养,引导全市航运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优化提升船舶运输结构,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为将连云港建设为国际海滨城市、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2.发展方向。促进企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经营结构和运力结构,促进企业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开展经营。在沿海地区大力发展集装箱、散装化学品、液化气及石油天然气等运输船舶队伍。在内河运输市场重点开拓海河联运业务,加快调整船舶运力结构,优化船型,淘汰低速、老旧船舶,提升内河集装箱船舶队伍规模。
3.完善船代、货代、无船承运等配套服务产业,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建设集港口通关、航运服务、物流信息、船舶经纪、金融保险服务于一体,具备政府管理、航运增值服务、信息共享功能的航运服务集聚区,吸引国内航运企业及服务企业落户,加快提升航运服务业竞争力。
三、连云港市航运业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截止2016年4月,连云港市共有水路运输企业45家,其中具备国内沿海运输资格的企业19家;从事沿海货代、船代的服务企业80家,航运企业数量保持稳定。全市拥有各类货运船舶1785艘,81.4万载重吨,较2015年船舶数量增加7.3%,运力减少7.2%。其中国内沿海普货运输船舶235艘,38.3万载重吨,较2012年船舶数增长18.1%,运力基本持平;内河普货运输船舶1547艘、48.8万载重吨,较2012年底,船舶数量增长5.6%,运力规模持平;内河化学品专业运输船舶27艘、8535载重吨,基本保持稳定。全市船舶总运力和国内沿海普货运力结束连续4年的高幅增长,进入稳定期。全市内河航运企业规模略有扩大,5万吨以上规模内河航运企业4家,较2014年增加2家。在普通货船运力规模趋稳同时,近海客运旅游船舶保持稳定,运力达到6艘,428客位,全年安全平稳运营,以沿海岛际旅游为特色的海上观光旅游业保持稳步发展。
当前连云港水路运输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营主体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目前连云港最大的海运企业运力规模只有10万吨,其余海运企业平均每家所经营的运力不到2万吨。同时,业务种类相对单一,主要经营沿海普通货物运输,经营方式多采用自有船舶运输或者委托管理经营,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内河经营主体中,个体运输企业占绝大多数,全市内河运力的4/5以上是个体运输船舶。
2.运力结构不合理。连云港水路运输企业自有船舶数量少、种类单一、载运量及运输效率偏低。目前,货运船舶以普通货船为主,特种运输船舶很少,集装箱船舶处于空白。随着江苏沿海港口建设规模的不断发展,港口货运需求的逐年上升,在周边沿海地区发展货物运输、集装箱运输、内河转运业务的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但目前从事这些运输业务的企业存在经营范围偏小、运力不足、配套运输服务水平较低等情况。
3.航运企业融资困难。航运业属于投资大、周期长的产业。目前一艘10万吨级散货船的国内市场价格为4亿元人民币以上,只有通过贷款等融资方式添置船舶。而连云港多数为个体运输企业,融资难和资金短缺成为制约航运企业发展的瓶颈。
4.船员专业素质偏低。随着运力规模的迅速扩大,船员需求急剧上升,但目前船员配备数量和专业素质远远达不到要求。同时,从事水路危险品运输的从业人员要具有相关从业资质,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船员需求的巨大缺口,导致了船员的无序流动,航运企业面临经营管理困境,不利于企业安全生产运营。
5.航运相关产业发展仍待规范。航运业的快速发展,对航运相关配套服务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全市的水路运输服务企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企业规模偏小、管理方式单一、服务功能不健全、发展潜力不足等问题;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缺乏统一规划、高效互联的信息共享平台,无法实现航运服务资源的合理有序流动,不能对水路运输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和引导服务。同时,企业间存在恶性竞争等情况,进一步扰乱市场经营秩序。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对航运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航运业没有明确的发展规划;二是对航运业发展的统筹协调不够,重陆轻水的指导思想长期难以改变;三是缺少支持航运业发展的扶持政策,特别是在融资困难的情况下,连云港市相关部门至今没有提出支持航运企业融资的优惠政策。
四、对策与建议
相关部门必须从根本思想上对航运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认识,强化对航运业的服务与扶持,引导企业更新管理理念、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人才培养、提升竞争能力,使航运企业在提高效益与实力的基础上,有效地承担起提升全市经济实力、保障航运业持续发展的重大责任。
1.加快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对照建立布局协调、衔接顺畅、优势互补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要求,加强公路、水路与其他运输方式基础设施建设,在空间布局、建设时序等方面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形成分工合理、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2.提高服务水平,制定相关规划建设目标。借助连云港港大力发展国际化物流中心和贸易中心的机遇,进一步促进航运服务业发展。重点是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多货类运输、河海中转运输等产业。到航运、港口、码头等相关企业开展市场调研,为航运企业提供业务咨询和信息平台建设等服务;制定海河联运发展规划,加快沿海运输业与内河运输业的相互衔接,大力发展内河水路货运,推动海河联运和江河联运发展。加快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覆盖全市的物流信息网络。
3.出台新政策,营造有利于航运业健康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1)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调整运力结构、扩大企业规模、转变经营方式、培养和引进相关人才。(2)实施优惠的税收政策,在地方税中对航运企业新建的大吨位运输船舶和特种运输船舶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3)从政策上支持航运企业承运本市货源。市级有关部门及企业集团要积极支持连云港市航运企业承担运输任务,提高航运企业承运进出本市货物的比重。(4)开展银企合作,建立良好的融资环境。设立市级航运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引导、促进银企合作,形成良好的航运企业贷款融资渠道和环境。(5)重视人才培养,建设船员队伍。依靠市内大专院校,进行航运人才的培养,特别是船员的培养。对于开设此类专业的院校在经费和政策上给予支持。
4.加大行业指导力度。引导航运企业发展适合市场需求和适港适货的船舶,加快船舶运力结构调整,推动企业船舶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引导企业树立现代的经营理念。努力提升企业层次,发展成为经营方式先进、运力结构合理、专业人才齐全的现代企业;积极拓展国际航运业务,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采取租船经营的方式,抓住市场繁荣期的机遇,尽快做强主业;与水上运输相关的港口、货主精诚合作,建立起船、港、货等利益共同体或战略伙伴关系;鼓励企业培养、引进具备高级经营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船长和高级船员;改变航运相关产业小、散、乱的状况,组建航运联盟,创造共同投资运营、资源合理配置的合作平台,形成整体竞争力。
5.强化市场监管和宣传。改变过去重陆运轻水运、重海运轻河运的思想;组建水路运输执法队伍,及时打击各类非法运营船舶,维护市场经营秩序;积极宣传国家、省市层面支持航运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中外企业投资兴办航运企业,支持民间资本投资航运业,扶持民营航运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责任编辑:张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