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青年政治组织争夺青年的舆论战争
2016-03-16孙鹏
孙 鹏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433)
【辨风正俗】
民国青年政治组织争夺青年的舆论战争
孙 鹏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433)
民国时期各派主要政治力量都建立了青年政治组织,其主要任务是为政党吸纳青年精英力量和建构青年群众基础。由于政治主张不同,各派青年政治组织为影响和凝聚青年,就各自所宣扬的共产主义、三民主义、国家主义、新民主义、殖民主义等在舆论战场上进行了激烈交锋。中国共产党在创办报刊、主义论争、动员青年等舆论战争的主要方面都始终掌握主动权,这与中国共产党对青年工作的长期高度重视、对共产主义真理性的坚定信仰及其丰富的青年工作经验密切相关。
青年政治组织;舆论战争;共青团;三青团;国家主义青年团
民国时期的青年政治组织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国民党建立的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国青年党建立的国家主义青年团、日伪政府建立的大中华青年团等。为有效地组织、凝聚、动员青年并开展青年运动,从而实现各自的政治纲领和目标,各派青年政治组织都选择创办报刊。因而,青年政治报刊就成为各派政治力量舆论战争的主阵地,对青年进行意识形态宣传和思想观念改造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高度重视对青年的舆论动员,始终站在舆论斗争的最前沿。
一、民国青年政治组织舆论战争基本载体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很早就重视对青年群众进行思想宣传教育工作,因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全国性共青团组织成立之前就已经创办了由邓中夏担任主编的《先驱》半月刊(1922年1月-1923年8月,北京),作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机关报。其后,恽代英主编的《中国青年》周刊(1923年10月-1927年10月,上海)创刊继续作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机关刊物。此后,《无产青年》(1927年11月-1928年初)、《列宁青年》(1928年10月-1932年底)等刊物继续秘密出版。无论革命斗争形势如何艰苦、困难,共青团通过报刊进行的舆论战争很少间断。即使在海外,1922年中共旅欧支部(之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也编辑出版了机关刊物《少年》月刊。
中国国民党在三青团成立之前并没有统一的、全国性的青年政治组织,但在国共合作时期确有在党部中设立青年部来统管青年工作,是为青年政治组织的雏形。在三青团成立之前,国民党针对青年的舆论战争主要还是借助《大公报》等报刊。三青团成立之后创办了许多青年类报刊,但其影响远不如共青团。三青团也曾在重庆编辑发行《中国青年》月刊。蒋经国是国民党内比较重视青年工作和报刊舆论影响的领导者,曾经将《江西青年日报》更名为《青年日报》,期望能实现全国性的影响。
中国青年党的前身是少年中国学会,该学会的成员既有后来的共产党人,也有后来的青年党人,主义和观念上的分歧是学会分裂最主要的原因。而其成员在各自建立政党之后也都继承了学会创办刊物的传统。当时的学会机关刊物《少年中国》也是五四时期少数能与《新青年》相提并论的刊物。中国青年党高度重视舆论工作,最早在巴黎创办《先声周报》,1924年将活动重心转移到国内之后以中国国家主义青年团在青年中进行活动,创办了由曾琦主编的《醒狮》周报。此外,与国家主义关系密切的还有《独立青年》《中华教育界》(中华书局发行,陈启天主编)等杂志。[1]
日伪政府在贯彻日本殖民政策的过程中也高度重视对青年的控制和影响,创办刊物与国共进行舆论战争是其重要手段。伪中华青年团作为日伪政府建立的最大的青年政治组织,在这方面最为典型。该团创办了《中华青年》作为团刊,各地的伪团组织也创办了许多刊物,“如南京的《新青年》《青年之南京》,上海的《中国青年》,浙江的《青年旬刊》,安徽的《吴兴青年》,苏州的《模范青年》等等”[2]。
由此可见,民国时期以报刊为主要载体的舆论空间是青年政治组织争夺和影响青年的主要战场。创办刊物也就成为各派力量的青年政治组织开展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途径之一。
二、民国青年政治组织舆论战争主要内容的彰显
青年政治组织舆论战争的主要内容就是宣扬自己派别思想主义的真理性,批判其他派别思想的弊端和不足。对中国共产党来说,真理越辩越明,通过主义论争来宣扬共产主义思想,成为中国共青团影响和引领青年、建构党的青年群众基础和吸引青年群众入党入团的重要路径。
重视舆论战争的中国青年党与国共两党都有过主义论争。它提出的改造中国思想与国民党宗旨不符,与共产党更加相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青年党以各自青年政治组织所办报刊为载体所进行的舆论战争尤为显著。早在巴黎时,两党就进行过舆论斗争,《少年》就是宣传和论证中国走共产主义道路的主要载体。在国内,国家主义青年团以《醒狮》《独立青年》等为阵地宣扬反对共产主义的思潮,而中国共产党和青年团以《中国青年》等团刊为阵地,对国家主义派的思想主张进行深刻剖析和批判,例如恽代英发表的《评醒狮派》《醒狮派——最反动势力的结晶》、肖楚女发表的《显微镜下之醒狮派》等。[3]
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青年政治组织在两次统一战线时期的主义论争相对较少。在十年内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较为激烈。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期,国共论争相对缓和,中共青年政治组织舆论战争的主要敌对势力是日伪政府,而日伪政府也利用伪青年团刊物在青年中积极进行反共宣传。伪青年团团刊《中华青年》创刊之际,就明确了其办刊宗旨,即“明中日亲善之旨,知蒋共抗日之非”,使“中国一般社会,改变过去盲从蒋共之心理,归服吾人之指导,而纳于正规”[4]。各地伪青年团刊物也同样积极进行亲日反共宣传。“反对共产主义,倡导新民主义”成为日伪青年政治组织舆论战争的主要内容。
由此可见,民国时期青年政治组织之间的主义之争是比较直接和激烈的。舆论战争的态势对各派力量在青年中的影响力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民国青年政治组织舆论战争政治目的的实现
各派青年政治组织创办报刊以影响和凝聚青年为目的,以满足革命年代特殊的政治需求,至少不使青年被敌对势力所利用而反对自己。直接的政治目的基本是将青年人才揽入自己的党团组织中,长期的政治目的是通过青年精英分子来影响和动员广大青年群众实现自己党派的政治纲领和目标。各派力量为了实现各自的政治目的不断通过舆论战争动员青年。
中国共青团通过舆论动员青年的指导思想主要是建构大联合的青年统一战线,要通过舆论战争用共产主义信仰吸引和凝聚广大青年,团结在党团组织周围,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青年力量,为取得共产革命的胜利而共同努力。为贯彻这一方针,共青团对报刊舆论的重视不仅仅体现在机关刊物上,对各类青年团体报刊的舆论工作都高度重视,如1929年10月7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团中央通告(五字第五十六号),明确提出“建立各个青年团体——如学生群众中的同乡会、文化团体等,我们都应使其建立出版物,并使过去曾经出版过的,使其恢复起来,使这些刊物内容充实反帝宣传。过去的经验,这些刊物在反帝宣传中,有绝大的组织青年群众的反帝作用”[5]。
而中国共产党在这个过程中也同时面临着其他各派力量的激烈反对。国民党三青团为满足国民党战时需求,对既有报刊不断施加影响,还在抗战时期创办了新的报刊,宣扬对青年的重视以吸引青年。抗战一结束,便开始明确反对共产主义,如1945年创刊的《青年周刊》,其中有些文章反共态度鲜明,关于一些教师谈论“唯物论”“马克司(马克思)的经济学”“史太林(斯大林)的伟大”等论点时,有文章明确指出,“不应在学校里甚至在教师里高唱言论自由来欺骗引诱莘莘学子”[6]。
总之,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政治组织建设中的舆论阵地建设,通过与其他各派青年政治组织的舆论战争,共产主义的思想也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着青年,并吸引他们加入共产革命的洪流,为中国共产党赢得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青年群众基础。
[1]周淑真.中国青年党在大陆和台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223.
[2]周竞风.伪中华青年团组织概述[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56.
[3]李义彬.中国青年党[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1-30.
[4]陈群.中华青年发刊词[J].中华青年,1939,(1):1.
[5]共青团中央青运史工作指导委员会.中国青年运动历史资料[M].出版社不详,1958.371.
[6]陈彤旭.二十世纪青年报刊史[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4.154.
【责任编辑:王 崇】
D693.74;K258
A
1673-7725(2016)11-0090-03
2016-09-10
孙鹏(1987-),男,河北承德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青年发展与国家-政党-社会关系、近现代中国青年政治组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