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世纪英国加莱铸币所兴衰之历史考察(1363~1450)

2016-03-16

关键词:加莱铸币金币

崔 洪 健

(河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中世纪英国加莱铸币所兴衰之历史考察(1363~1450)

崔 洪 健

(河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加莱原本是法国的领土,但在百年战争中被英国占领。为了支付当地驻军和城市管理者的工资以及发展羊毛贸易,英王于1363年在加莱设立铸币所。加莱铸币所的管理受到英王的高度控制,其货币铸造主要集中在1363~1404年和1422~1450年两个时期,在第一个阶段主要铸造金币,而在第二个阶段主要铸造银币。加莱铸币所在增加英王财政收入和英国本土货币流通量以及维护加莱驻军的稳定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世纪;英国;加莱铸币所

加莱(Calais)位于法国北部,水路和陆路交通便利,曾经是繁荣的市镇和渔业中心。加莱与英国的多佛港隔海相望,最窄处仅有21英里,对其占领为英国人在法国登陆提供便利条件[1]。1337年英法百年战争爆发,1346年英王爱德华三世取得克雷西(Crécy)战役的胜利,次年占领加莱[2]1-22。同年,爱德华三世在加莱设立了铸币所,但在之后的十余年间并未铸造货币。直到1363年,英王再次颁布法令重新设立加莱铸币所,才进行了大规模的货币铸造[3]。本文试从设立、管理和铸造及影响等四个方面对1363~1450年间加莱铸币所的历史进行考察,以期加深国内学界对中世纪英国货币史的认识。

一、加莱铸币所的设立

加莱铸币所的设立不仅与当时的政治和军事相关,而且与发展羊毛贸易和增加财政收入的经济需求密切相连。

(一)加莱的防御和市政管理,需要财政的支持

加莱被英国占领以后,英王就在当地建立起防御工事,作为其在欧洲大陆的战略据点,为进一步发动对法战争提供支持,维系加莱的军事力量是当时英王重要的财政支出之一。在和平时期,士兵的工资和军事物资等各项花费每年合计需要20000英镑,约占英王财政支出的1/5[2]34。而在战争期间,加莱的军事花费远远高于这一数字。同时,加莱市长和治安官等市政官员的工资和当地士兵的工资支付只受英国的货币[4]300。为了确保士兵在守卫加莱中的忠诚和保障加莱市政管理的正常运转,英王需要大量现金来支付他们的工资。如果从英国本土运送货币来解决以上问题,运送成本和路途上的不安全将付出高昂的代价。仅就运费而言,从伦敦运送20000英镑货币至加莱,大约需要2000英镑[2]35。因此,要想在加莱使用英国货币,除非重新开放加莱铸币所并依据英国的货币标准铸造货币[4]300。

(二)发展跨海贸易和抵制货币外流,促使加莱铸币所的设立

首先,为了便于跨海贸易的发展,需要在加莱设立铸币所。1360年5月,英法在布勒丁尼(Bretigniy)签订了和平协议,爱德华三世以放弃法国王位为前提,获得了法国的南部、西部和北部的大片领土[5]。此后,英法百年战争暂告一段落。和平的环境为发展跨海贸易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在加莱商站建立之前,国内外的商人多在布鲁日(Bruges)商站进行羊毛贸易,但是他们往往想方设法在商站外进行交易,导致英国在羊毛出口中出现较大损失[6]209-210。为了改变这一局面,需要在距离英国最近的地方设立新的羊毛商站。这样不仅有利于英国商品的出口,而且也能为日益发展的呢绒工业提供染料和白矾等必备的原材料[7]。在此背景下,英王决定把商站从布鲁日迁至加莱。1363年3月1日,出售英国的羊毛、带毛兽皮和其他重要商品的商站在加莱正式建立[8]80。此后,加莱逐渐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商品输出市场,同时也是根特(Ghent)、布鲁日和伊普尔(Ypres)等地毛纺织业原材料的供应地[8]78。随着加莱商站的建立,有必要在当地设立一个铸币所,把贸易中所得的贵金属和国外货币铸造成英国货币。

其次,在加莱设立铸币所的一个重要商业考虑是希望国外商人在购买羊毛时能支付英国货币。重新铸造商站所得的国外货币和贵金属,保证当地只流通英国货币,成为加莱设立铸币所的重要原因[9]173-174。曾有英国商人抱怨,他们在布鲁日通过交易得到的金币贬值严重。当他们把这些货币兑换成英国货币时,将损失掉其价值的1/3[6]240,[8]78。因此,从英国商人获利的角度而言,铸造并在当地流通英国货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再次,抵制国外劣质货币流入。中世纪时代,欧洲大陆的货币贬值严重,而英国货币则有着较高的成色,深受西欧商人的喜欢,也经常遭到他们的仿造。这些劣质货币流入英国本土后,不仅扰乱了货币流通,而且也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如果能在远离本土的加莱设立铸币所,重铸所有国外贬值的货币,将能为国内货币的良好流通提供一道保障。鉴于此,在加莱铸币所设立后,英王多次颁布抵制国外劣币的法令和公告,规定:加莱铸币所铸造的货币在当地流通,且购买羊毛的国外商人应将其携带的贵金属和货币兑换成英国货币后,方能进行交易[10]241;任何国外货币均应送到当地铸币所进行重铸[8]107。这些法令确保了国外货币被带至加莱铸币所,防止流入国内。

二、加莱铸币所的管理

在加莱铸币所设立前后,英国的货币铸造日益集中到了伦敦一地,其他地方铸币所纷纷关闭,仅在大规模重铸之时才开放[11]149。加莱铸币所的管理恰好体现了英王对货币铸造的高度控制,其使用的铸模由伦敦铸币所提供,所铸造货币的重量和成色与英国本土货币一致,而主要管理者也由英王任命。

(一)加莱铸币所的主要管理者由英王任命

加莱铸币所的主要管理者由英王任命,多与伦敦铸币所相同。1363年3月1日,爱德华三世任命布鲁赛勒(Bruselee)为加莱铸币所的管理者,此人曾经是伦敦铸币所的负责人[12]。到了英王理查德二世时期,加莱和伦敦两个铸币所由同一个人来管理[13]124。理查德二世先后任命沃尔特·巴德(Walter de Barde)和沃尔特·梅尔韦(Walter Merewe)为两大铸币所的负责人[14]85-87。同时,还设置了财政官的职位。最初任命托马斯·布兰廷汉姆(Thomas de Brantyngham)为财政官,负责记录和征收加莱铸币所的利润和其他税收,并把这些收入上交英国财政署[8]80。

尽管铸币所的管理者和财政官由英王任命,但货币兑换所的管理者和试金师(assayer)却由加莱的市长和市政议员任命,但需要征得财政官的同意[15]186。同时,出任这两个职位的人应有较高的威望,并深受当地人爱戴,这样才便于货币的兑换和检测[11]150。此外,加莱铸币所的工作人员享有与伦敦铸币所工作人员相同的特权。如免除通行税、免除其有关土地和商品等财产的税收[8]84-85。

(二)加莱铸币所的铸模来自伦敦

为了加强对铸币所的控制,英王规定加莱的铸币标准应与英国本土一致。英王在1363年及之后颁发给加莱铸币所的铸造合同中,反复强调加莱和伦敦两个铸币所的铸币标准要一致[15]186。为了保证这一点,加莱的铸模一直由伦敦铸币所供给,由财政官负责接收并支付一定费用。譬如,在1425年9月至1427年4月,财政官理查德·巴克兰(Richard Buckland)共接收到来自伦敦的2713个金币铸模,到了1427年5月至1430年3月,共接收1412个银币铸模[16]197。

(三)加莱铸币所的货币铸造被严格监督

英国对加莱铸币所的控制还体现在对货币铸造的监督和新铸货币的检测上。由英王任命的管理人员监督货币铸造的整个过程,直到货币成功发行进入流通领域为止[8]82。同时,任何货币在发行之前,都要进行试金检测。

每隔三个月进行一次公开的试金检测,并把部分货币带至英国做进一步检测。试金时,除了保险箱钥匙的保管者外,加莱的市长、财政官和其他市政官员均应在场。市政官员就有关货币的重量和成色等试金的过程及其发现撰写成报告,并上呈给英王和政务会。报告中有关货币的成色和重量等是否符合英国货币的标准,成为试金成功与否的关键[8]82。同时,把小部分货币带至伦敦铸币所,进行进一步的试金检测[11]150。

三、加莱铸币所的铸造活动

商站贸易活动的所得、百年战争的进程以及军事防御的花费均是影响加来货币铸造的重要因素,据此可以把加莱铸币所的货币铸造分为两个阶段,即1363年至1404年和1422年至1450年。接下来就从这两大阶段对加莱铸币所的货币铸造情况进行考察。

(一)1363~1404年加莱铸币所的铸造活动

在1363~1404年,加莱铸币所主要铸造金币。在1363~1374年羊毛贸易繁荣,加莱铸币所铸币量较大。在铸币所设立之初,英王规定商人每出售一袋羊毛,应为加莱铸币所带来2马克(2/3镑)的贵金属,所有前来购买羊毛的商人应把携带的贵金属和国外货币兑换成英国货币后方能进行交易[9]173-174。这些规定为加莱的货币铸造提供了币材。1363年2月至1368年8月,加莱平均每年铸造金币51000英镑,而银币仅在最初的两年铸造(共3165英镑)[6]240。由于羊毛贸易所得大多流入加莱铸币所,同时期伦敦铸币所的铸币量出现了明显下降。比较这一时期加莱和伦敦两大铸币所的铸币量可知,二者在货币铸造事务上存在着竞争关系。

1374年后,加莱铸币所的铸币量出现了下降。譬如,在1384年1月之前两年半的时间里,加莱共铸造90英镑的货币,且在之后的三年里停止了铸造[15]188。造成铸币量急剧下降的原因有以下几个:在爱德华三世统治的末年和理查德二世统治的最初几年,英法之间战争再起,导致加莱羊毛交易量下降[4]211-219;同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英国商人经常绕开加莱而在其他地方进行交易,这直接影响了加莱的羊毛收益,进而导致铸币量下降[14]267;此外,英国羊毛的出口地弗兰德尔遭到法国的入侵,加莱的羊毛商站转移至米德尔堡。1382年的夏天,法国入侵了西弗兰德尔,从加莱到弗兰德尔的商路被其控制[6]229-230。为改变这一状况,英国不得已寻找新的羊毛销售路线。1384年1月24日,英国在泽兰(Zeeland)的米德尔堡(Middelburg)正式建立商站,此后羊毛被运至该地,然后再出售给根特和布拉班特(Brabant)的商人[6]230。因此,从1384年1月至1387年1月,加莱商站不复存在,铸币所处于关闭状态[17]133。

1387年加莱商站恢复后,当地铸币所的铸币量出现了小幅增加,但铸币规模并不大,直至1404年被再次关闭。羊毛商站在米德尔堡设立后,作为英国羊毛重要出口地的根特地区出现了叛乱,与此同时,弗兰德尔地区也出现了和平的局面[6]231。为了减少损失和降低羊毛销售中的风险,英国商人向议会请愿,提出把商站重新迁至加莱。当加莱商站恢复后,当地的货币铸造再次出现了活跃,仅在1387年至1388年,就铸造金币32527英镑[6]244。之后几年,加莱的铸币量保持了这样的水平。

但是,随着信贷在羊毛贸易中的使用,流入伦敦和加莱两大铸币所的贵金属和国外货币日益减少,进而导致铸币量降低[14]267。为了改善伦敦铸币所的货币铸造状况,1391年英王颁布公告,要求把羊毛商站迁入英国,同时规定:商人每出售1袋羊毛或240张带毛兽皮应为伦敦铸币所带来1盎司的黄金[6]243。受此政策的影响,在1390年至1393年,加莱铸币所仅铸造金币6618英镑[6]244。之后的4年,羊毛商站再次迁往加莱,当地的铸币量才出现了增加。在1393年1月至1397年10月,加莱铸币所共铸造货币52425英镑[6]244。1397年,英国议会再次重申1391年的公告,要求羊毛商人按照规定把贵金属携带至伦敦铸币所[14]267-268。这一法令再次导致加莱铸币量的降低。在1397年10月至1399年8月,加莱仅铸造货币353英镑[6]245。1399年英王亨利四世即位后,改变了原来羊毛出口的有关规定,开始允许商人把黄金带到加莱铸币所,铸币量也随之出现增加[15]188。在1399年8月到1401年9月,加莱共铸造货币12745英镑;随后铸币量再次出现下降,从1401年9月直到1403年3月,共铸造货币2597英镑[6]245。之后,受西欧银荒(bullion famine)的影响,加莱铸币所被迫关闭[14]271。

(二)1422~1450年加莱铸币所的铸造活动

1420年英法签署了特鲁瓦(Troyes)协议,法国国王重新承认英王亨利五世为法国王位的继承人,百年战争暂告一段落[15]189。这为英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和平的国际环境。但是,由于贵金属的缺乏和铸币所的长期关闭,加莱市面上充斥着贬值的国外货币。在1420年5月~1421年12月,加来商站的商人多次向英国议会请愿要求重新开放铸币所[6]247-272。为了发展对外贸易,英王于1422年5月16日再次开放加莱铸币所[15]189。依据铸币量的多少可以把1422~1450年期间加莱铸币所的货币铸造分为1422~1436年和1436~1450年两个阶段。

1.1422~1436年加莱铸币所的货币铸造。在1422年5月,铸模从伦敦运送到加莱,其中包括3种面额的金币和5种面额的银币[15]189。在最初的18个月,加莱铸币所铸造金币60614英镑和银币10759英镑[6]259;在之后的四年里,共铸造金币35590英镑和银币101618英镑[6]259。由此可知,总铸币量从最初18个月的71373英镑到接下来四年的137208英镑,年均铸币量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降。这主要是由于英国本土的金币诺伯尔在加莱的流通所致。英国的诺伯尔因用于购买弗兰德尔市场上的商品而留在当地,这些货币又被弗兰德尔商人携带至加莱[6]260。因此,1423年10月加莱商站的商人曾抱怨说,英国本土的诺伯尔威胁到了加莱的货币铸造[6]260。同时,英王把羊毛贸易的运营执照颁发给多个商人,破坏了加莱的羊毛贸易,进而影响了当地的货币铸造。1423年,英国纽卡斯尔的商人获得在加莱商站之外出售1000袋羊毛的执照,1427年再次获得出售2000袋羊毛的执照[6]260。

之后,英王颁布贵金属法令(bullion ordinances),加莱铸币所的铸币量出现了增加。为了保护加莱商站的羊毛贸易和提高当地的铸币量,1429年英国颁布了贵金属法令:在加莱商站进行的羊毛、带毛兽皮和锡等物品的交易中严禁使用信贷[2]96;出售者应以贵金属或国外货币的形式将商品交易价值的1/3带至加莱铸币所[14]272。在1429年2月至1436年2月,加莱的羊毛年均销售量为8300袋,而年均铸币量为36879英镑,铸币量刚好超过了羊毛输出总价值的1/3[6]262。这说明1429年贵金属法令得到了有效实施。

在考察1422~1436年加莱铸币所的货币铸造时,还应注意一个现象,即在1431年停止了金币铸造。1422~1424年,金币占加莱铸币所总铸币量的84.9%,到1424~1431年降为15%,再到1431~1436年金币完全消失[14]272。为何金币消失了呢?其中最主要原因是勃艮第伯爵菲利普(Philip)改变了货币政策。从1426年开始,菲利普提倡铸造金币,让商人把黄金带至勃艮第,而把白银带至加莱;同时,采取货币贬值的政策,仿造英国的金币诺伯尔[6]259-260。受此影响,加莱铸币所在1431年停止铸造金币,之后只铸造银币。

2.1436~1450年加莱铸币所的货币铸造。1436年之后,由于多种原因,加莱铸币所的铸币量出现了急剧下降。首先,英国多次颁布贵金属法令,导致英王与勃艮第公爵的交恶。1436年,勃艮第公爵围攻加莱,英国和勃艮第之间原来所建立的商业关系被破坏[8]92-93。1436年3月至1437年2月,加莱铸币所被迫关闭[14]272。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加莱铸币所共铸造货币279英镑[14]272。其次,英王把大量的执照颁发给个人,严重影响了加莱的羊毛贸易。1437年2月至1437年5月,加莱商站仅售出776袋羊毛[6]264。

勃艮第的商人主动与英国修好,促使1438~1439年加莱铸币所出现了短暂的复兴。尽管勃艮第商人反对英国的贵金属法令,但是他们并不支持他们的公爵与英国交恶,因为他们才是加莱商站各种商品的购买者,1438年勃艮第商人与英国开始了和平谈判[6]263。这在客观上改善了英国和勃艮第之间的关系,加莱的羊毛贸易也随之出现了一定增加。同时,1438年11月英国颁布销售谷物的执照,英国谷物运至加莱商站[6]263。谷物贸易为加莱铸币所带来了一定的贵金属,为其短暂复兴提供了帮助。因此,在1438~1439年,加莱铸造货币增加到4781英镑[14]272。但是,在1439年勃艮第和英国关系正式改善后,勃艮第公爵再次颁布严禁贵金属输入加莱的法令,导致加莱铸币量再次下降[17]136。在1439~1440年间,加莱仅铸造货币585英镑[14]272。之后,加莱的毛贸易出现了一定的复兴,1442~1443年的铸币量达到了8031英镑[17]136。1444~1448年间,因加莱的记录丢失,具体的铸币量无法估算;1448~1450年,铸币量为2288英镑,这也是加莱铸币所最后的记录[14]273。1450年之后,加莱铸币所基本关闭[15]189。

四、加莱铸币所的影响

加莱铸币所在维护驻军稳定、扩大政治影响以及增加财政收入和货币流通量等几个方面对中世纪英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加莱铸币所有利于维护驻军的稳定,扩大英国对欧洲的政治影响。百年战争中,英王海外作战,急需财政的支持,而欧洲大陆上的加莱铸币所为其提供了便利。加莱可视作英国在欧洲大陆的军事基地,其军事花费是一项重要的财政开支。在加莱铸币所活跃的时期,正处在英法百年战争期间,其所铸造的货币不仅为英国对法作战提供了一定的财政支持,而且也满足了加莱驻军的需要,维护了当地的稳定。当加莱的士兵没有及时得到工资时将发生暴乱,甚至控制商站,严重扰乱了当地的贸易和军事安全[6]258,加莱铸币所铸造的货币保证了当地士兵能及时得到工资,提高了他们作战和防御的积极性。

其次,加莱铸币所的货币铸造,增加了英国本土的货币流通量。加莱铸币所保证了商站的贸易所得能够转化成英国本土货币的形式,并流入英国[13]124。因此,有学者认为加莱铸币所是欧洲大陆的黄金和白银流入英国的重要途径[9]174。从窖藏发掘资料可以发现,在第一个阶段加莱铸造的货币流入英国本土的情况。东雷纳姆(East Raynham)的金币诺伯尔埋藏于14世纪70年代,其中有35枚为加莱铸币所铸造,占总发掘货币量的近30%[9]175。甚至有学者认为,在14世纪六七十年代加莱铸币所铸造的诺伯尔占英国诺伯尔铸造量的40%[9]175。同样,在第二阶段,加莱铸币所铸造的银币大量流入英国。在英王亨利六世统治初期,加莱铸币所处于最活跃的时期,其铸造的银币构成了英国本土货币流通的主体[18]。

再次,加莱铸币所的铸币税和高标准货币的流通,增加了英国财政收入。中世纪英王加强对铸币权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增加财政收入,这主要通过征收铸币税而实现。根据对加莱铸币所铸造活动的考察可知,在14世纪60年代和15世纪20年代两个时间段内的铸币量较大,甚至一度超过了伦敦铸币所[10]241。为了征收铸币税,在加莱铸币所设立之初英王就任命专人作为财政官,负责征收铸币税并上交给英国财政署。由马丁·艾伦的估算可知,加莱铸币所共为英王带来11527英镑的铸币税收入[14]198-200。同时,在加莱商站流通由当地铸造的高标准货币,客观上增加了英国的财政收入。统一的货币有利于商品交换,而加莱商品贸易的繁荣发展在客观上增加了英国的关税收入;同时,流入英国本土的不再是各种贬值的国外货币,而是由加莱所铸造的高标准的货币,这也在客观上增加了财政收入。

[1]蒋孟引.英国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184.

[2]Susan Rose.Calais:an English Town in France,1347~1558[M].Woodbridge:Boydell Press,2008.

[3]Charles Oman.The Coinage of England[M].London:H. Pordes,1967:179-183.

[4]Rogers Ruding.Annals of the Coinage of Britain and Its Dependencies,Vol.II[M].London:Nichols and Bentley,1819.

[5]C.H.V.Sutherland.English Coinage 600~1900[M].London:Batsford,1973:79.

[6]T.H.Lloyd.The English Wool Trade in the Middle Ag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

[7]Pamela Nightingale.The Growth of London in the Medieval English Economy[M]//Richard Britnell & John Hatcher.Progress and Problems in Medieval England,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100.

[8]A.S.Walker.The Calais Mint,A.D.1347~1470[J].British Numismatic Journal,1921-1922(16).

[9]Peter Spufford.Calais and Its Mint:Part One[M]//N.J.Mayhew.Coinage in the Low Countries(880~1500),Oxford:BAR International Series 54,1979.

[10]J.L.Bolton.Money in the Medieval English Economy 973~1489[M].Manchester: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2012.

[11]C.E.Challis.A New History of the Royal Mint[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

[12]Sir John Craig.The Mint:A History of the London Mint from A.D. 287 to 1948[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53:77.

[13]T.F.Reddaway.The English Royal Mint at Calais[J].British Numismatic Journal,1965(34).

[14]Martin Allen.Mints and Money in Medieval England[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2.

[15]P.Woodhead.Calais and Its Mint:Part Two[M].//N. J. Mayhew.Coinage in the Low Countries (880~1500).Oxford:BAR International Series 54,1979.

[16]Martin Allen.The Proportions of the Denominations in English Mint Outputs,1351~1485[J].British Numismatic Journal,2007(77).

[17]Martin Allen.The Output and Profits of the Calais Mint,1349~1450[J].British Numismatic Journal,2010(80).

[18]H.W.Morrieson.The Influence of War on the Coinage of England[M].British Numismatic Journal,1907(4).

10.16366/j.cnki.1000-2359.2016.02.023

2015-11-17

K561.3

A

1000-2359(2016)02-0115-05

崔洪健(1981—),男,山东东明人,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中世纪英国货币史研究。

猜你喜欢

加莱铸币金币
哗啦啦,下金币啦
水中的金币
略论我国古代钱币铸造中的板形范立式顶注工艺
谁偷了我的金币
找金币
南京博物院藏近代铸币钢模
中世纪英格兰国王的铸币收益
转轨时期我国财税铸币税效应内生性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