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手机成瘾的原因及对策探究
——以湖南省T学校为例
2016-03-16陈思
陈思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农村初中生手机成瘾的原因及对策探究
——以湖南省T学校为例
陈思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手机成瘾对农村初中生的危害颇重,其原因主要是初中生自身自制力差,手机吸引力大,学校管理松懈,家庭矛盾突出,社会对学校工作支持度低等。遏制这一现象的办法,主要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加强学校管理与教育,号召家长给予更多关注和爱,调动政府、社区力量进行监督。
农村初中生;手机成瘾;原因探究;对策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开发和4G时代的到来,手机逐渐成为集掌上电脑、MP5、游戏机、相机、电子书、GPRS等功能于一体的移动多媒体终端。2013年《第六次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78.4%的未成年人曾使用移动终端上网。[1]74有研究表明,青少年手机成瘾检出率为30.78%。[2]在农村经济逐渐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绝大部分的农村初中生也拥有属于自己的手机。但是,越来越多的初中生开始沉迷于玩手机而无心学习,忽视自身身心健康成长。分析农村中学生手机成瘾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对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初中生手机成瘾概述
(一)手机成瘾概念界定
目前,国内外对手机成瘾概念的鉴定不尽相同。国外学者倾向于用手机依赖或者问题性手机使用等,而国内学者则倾向于用手机成瘾这一术语。现将几种代表性定义罗列在下:Park借鉴美国心理协会关于物质成瘾的症状标准来界定手机成瘾,包括凸显性、冲突性、兴奋性、耐受性、戒断性、复发性这些症状;[3]韩登亮、齐志斐认为,手机成瘾是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的一种病症;[4]屠斌斌、章俊龙等将手机成瘾定义为由重复地使用手机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强烈且持续的需求感和依赖感的心理和行为;[5]王小运、伍安春等将其定义为由于对手机的过度使用而产生的依赖,伴随着这种依赖个体会出现强烈的心理体验 (感觉时刻不能离开手机等)和某些行为的不适 (幻听手机铃声、过量发送信息等);[6]刘红等认为手机成瘾是一种类似于网络、游戏成瘾的过分利用现代技术所致的行为成瘾,具体而言就是由于某种动机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的心理和社会功能受损的痴迷状态。[7]综上,笔者认为手机成瘾是一种过度使用手机 (特别是上网、游戏等功能)而产生心理依赖和伴随身体不适的一种心理及行为成瘾。
(二)农村初中生手机成瘾的表现
笔者将熊婕等人编制的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8]做了一定的修改,对湖南省A县T学校七、八、九年级共80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在占总人数82.5%的拥有手机的学生中,有手机成瘾倾向的学生占到30%以上。在这三个年级中,手机拥有人数及手机成瘾倾向的严重性随年级的增长而递增(量表总共16个项目,最高分值达90分,超过48分即视作有手机成瘾倾向)。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使用时间长,损害身心健康;二是消费高,加重家庭经济负担;三是削弱学习动机,影响学习成绩;四是影响人际关系,违反校纪校规。
二、农村初中生手机成瘾的原因探析
(一)内部因素
1.心灵空虚,寻找慰藉。被调查的这些农村初中生,独生子女人数占到22.5%,非独生子女中兄弟姐妹的年龄差距也较大,至于他们的父母一般受教育程度不高,他们在家里没有一个同龄的与之交心的家人。因此,他们会想要通过手机来寻找慰藉,逃避生活中令他们烦恼的事情。他们上QQ主要是找人聊天,在空间里相互留言和点赞,以此来炫耀自己的人气,获得心灵上的自我满足。
2.青春年少,自制力差。由于初中生年纪较小,对事物缺乏调控力和把握度,他们往往一玩手机就忘记时间,不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接受访谈的学生都表示,他们只要一段时间没带手机就会马上去翻看是否有未读消息(特别是QQ消息)。同时,他们也表示上课的时候也会忍不住想去翻看手机,尤其是当觉得老师上课无聊时。
3.从众心强,好奇心重。初中生正处于蓬勃生长的最佳年龄,好奇心重,易于接受新事物,当初中生群体中的大多数人都使用手机时,对手机和其各种功能的使用便成为学生相互交流的主题,这就容易感染周围的其他人,使其为了某种需求或愿望去模仿他们,成为他们中的一员。群体中的初中生在群体压力下为了不被边缘化,寻求解除自身与群体之间的冲突,增加自己在群体中的安全感而不得不跟随大家使用手机的各种新鲜功能,这就加重了一些初中生手机成瘾的可能性。[9]
(二)外部因素
1.手机自身特点。智能手机不仅方便、快捷、设计美观,而且它的诸多功能满足了初中生想要了解外界生活、放松心情、寻找安慰的心理。QQ、微信等社交平台的聊天、相互点赞及留言、拍照成为了最吸引初中生的热门功能。许多智能手机拥有堪比照相机的高清像素,同时诸如美图秀秀、美颜相机等各类美图工具的出现更是给了初中生爱上拍照的理由,他们也乐意把各种经过加工处理的照片放到自己的空间或者朋友圈,以此来吸引更多人的关注。智能手机的出现将他们原本单调乏味的世界装点得绚烂多姿,他们可以24小时不下线地挂着QQ,跟全国各地的陌生人谈天说地;可以随时随地听他们的新生代偶像EXO和TF-boys新出的专辑;可以沉浸在各种仙侠奇幻或缠绵悱恻的电视剧里乐不思蜀。
2.学校方面。首先,生源流失、师资短缺。T学校地处镇郊,在10年前由于生源流失严重而从一所中学改成九年制学校,近5年每个年级仅有一个班。据调查了解,近5年,每届40多人的六年级毕业生中,有将近15名学生选择到镇上读初中,尤其是前十名,留下来的屈指可数。由于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教师数量不多,工作量大,而且学科跨度大,每个教师都必须是多面手,尤其缺英语老师。从2012年起,T学校一直只有一名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且多数来自其他县市,学校只好将刚参加工作的原本教语文或数学的大学毕业生调来兼任英语老师。一名教师身兼五六门科目,如数学、英语、科技、研究、音乐等课是正常现象。农村初中生本就英语基础差,而英语需要记忆和背诵的内容又多,一不小心就听不懂或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了,于是也就产生了学生最喜欢在英语课上玩手机的问题。其次,环境恶劣、管理松懈。学校除了一个装备有四个篮框的水泥操场,再没有其他的运动设施,早些年的单双杠、沙坑等运动设施也都在学校的重建中拆除了。由于学生人数剧减,近10年T学校再也没有参加过镇上举办的运动会。学生的课间娱乐活动少之又少,小学生还可以经常跳皮筋、打弹珠、做游戏。而自认为长大了的初中生不屑再玩那些幼稚的活动,也不愿再动,因此,玩手机无疑成为了他们钟爱的娱乐活动。尤其是近年来游戏商家不断推新出各类诸如开心消消乐、节奏大师、天天酷跑等闯关的小游戏,在广大初中生中盛行,让他们爱不释手。此外,学校的管理也比较松懈,尤其是对寄宿生而言,因为学校资源短缺,环境恶劣,寄宿生的住宿条件差,对一些小错误诸如就寝后玩手机等学校通常采取放任的态度,毕竟在宿舍玩手机总好过半夜爬出学校去网吧上网。
3.家庭方面。家庭是个体接受社会文化的初级组织,家庭教育具有帮助社会个体接受社会文化达到社会化的作用。[10]家庭教育对个体成长具有先入为主的定式作用,家庭教育所形成的个体的一些基本品质可以影响个体的一生。然而在当今的农村,家庭对个体的影响作用在逐渐减弱,但造成的负面影响却较重。具体原因如下:
(1)家庭矛盾突出。首先,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低,有些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其次,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并不高,尤其是那些成绩不好,也不上进的学生,家长只要求他们不要闹事,安全地上完初中,然后去上个职高或者差一点的普高或者干脆直接出去打工。很多学生在家并不愿与家长沟通交流,宁愿躲到手机建筑的华丽城堡里。再次,学生认为自己缺爱,这在单亲家庭和成绩不好的学生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2)溺爱与放任意识严重。尽管家庭条件可能并不怎么富裕,但是对于孩子要买手机的要求,大多数家长都是不忍拒绝的,尤其是一些常年在外务工的家长,对孩子抱有亏欠心理,试图通过物质上的满足来弥补孩子。据了解,有个九年级的男生,父母离异,父亲在外务工,他跟祖父祖母生活在一起,生活并不宽裕,但是祖父仍舍得为了他花2000多元买一部手机。另外,面对部分初中生高额的话费支出,家长也只是唠叨一阵,并不劝诫或者教育他们。
(3) 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支持度低。目前,我国的教师,尤其是广大的农村教师,薪酬水平普遍偏低。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教师的待遇差导致其地位低。由于许多农村劳动力大部分常年在外务工以及家庭关系破碎等原因,农村学校的家校联系匮乏,多数家长宁愿相信学生的片面之词,从而对学校工作滋生不满。许多家长根本不把学校和教师放在眼里,教师一旦没收学生的手机,家长(尤其是祖父祖母)不仅不会帮教师一起教育教导学生,反而会帮自己的孩子向教师讨要手机,认为教师根本没有权利没收学生手机。这更是学生有恃无恐手机成瘾的重要原因。
三、农村初中生手机成瘾的解决对策
手机成瘾对初中生的人际交往以及价值取向都会产生影响,初中生还属于身心发展尚未健全的年龄阶段,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近两年农村初中生手机成瘾的趋势日益严重,因此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迫在眉睫。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
初中生心智尚未成熟,很多人视手机为一个拥有各种功能的“玩具”。学校有必要让学生正确认识手机及网络,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明白手机及网络不过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产物,改造世界的工具。应尽量使用它为我们的学习及生活更好地服务,而不是被它绑架沦为迷恋它的奴隶。同时,也应当让学生了解手机成瘾的危害,使他们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远离虚拟世界带来的安慰,从现实生活中获得满足。
(二)加强学校管理与教育
1.夯实校园文化建设。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农村学校不能像城市学校一样开展那么多各式各样的文娱、体育活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农村学校就完全没法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了。农村学校同样可以开展诸如“六·一”汇演、欢庆元旦、经典诵读比赛、课间操比赛等一系列的文体活动;也可以将阅览室好好利用起来,多置办学生喜爱的书籍。通过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各类活动,使其在活动中充分展现自我、找回自信,将注意力从玩手机转移到和同学、老师交往中来,摆脱对手机的依赖。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研究表明,手机成瘾与自身人格、性格相关,同时,手机成瘾也会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1]76因此,良好的心理状况与积极调试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农村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因此也很容易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农村学生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学校应招聘专业的心理健康老师,设置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课,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尤其是对已经手机成瘾的学生,要重点辅导,帮助其戒断。
3.规范学生玩手机行为。学校应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玩手机行为。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严禁学生带手机到学校,一经发现坚决没收,直到周五放学时归还,累计三次者没收手机直至学期末归还。二是如父母有强烈要求必须用手机与学生联系的,可在周日晚自习前将手机放到班主任处,周五放假时取回,期间有电话或者消息的,由班主任通知其处理。三是对于课堂上或者就寝后玩手机的学生,一律进行严惩,并没收其手机直至学期末归还。
(三)号召家长给予子女更多关注和爱
家庭氛围是父母文化、道德素质水平、家庭物质生活条件和家庭成员间相互关系的准则的体现。[11]家庭氛围的好坏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农村,许多家长受生活所迫不得不离乡背井,也有些因各种原因导致家庭残缺。但父母不能以此为由轻视对孩子的教育,他们应更加重视与子女的沟通及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心理诉求,减少他们的孤独感及对手机的依赖;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状况,帮助他们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让他们学会更好地利用手机;更加注意培养子女的意志力及抗诱惑能力,让他们能有节制地使用手机。
(四)调动政府、社区力量监督
农村初中生对手机的功能偏好诸如上QQ、微信等社交平台,拍照(上传到QQ空间展示)、玩游戏(联网的)等,都离不开网络。2013年,我国15个部门联合出台了《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成瘾综合防治工程工作方案》,旨在努力减少上网成瘾对未成年人的危害。[1]78但是初中生手机上网的法律控制和社会控制几乎是空白。重庆邮电大学副校长符明秋建议:未成年人手机卡实行实名制,通过技术手段使未成年人手机用户每天定时“断网”,如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七点不能接入互联网,限制未成年人手机上网时间。[12]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定出严格的行之有效的措施。移动互联网各相关部门应各司其职,加强审查、监督与管理。如对不良信息过滤,净化手机网络环境;严厉打击利用网络聊天工具等对初中生实施诱骗的不法分子;研发更多有利于初中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APP和网络游戏等等。社区应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杜绝不良风气,调动家长参与学校工作的热情,帮助监督和管理学生的手机成瘾等陋习,做学校工作强有力的后盾。
(责任编辑远扬)
[1]符明秋,校嘉柠.未成年人手机成瘾的原因、危害与预防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4-78.
[2]葛续华,祝卓宏.青少年社会支持与手机成瘾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14(5):830-832.
[3]Woong Ki Park.Mobile Phone Addiction[J].Mobile Communications,2005(31):253-272.
[4]韩登亮,齐志斐.大学生手机成瘾症的心理学探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5(12):34-38.
[5]屠斌斌,章俊龙,姜伊素.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问卷的初步编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4):48-5O.
[6]王小运,伍安春.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的成因及对策[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12(1):40-43.
[7]刘红,王洪礼.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与孤独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1):65-69.
[8]熊婕,周宗奎,陈武.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的编制[J].心理卫生评估,2012(3):222-225.
[9]段元花,王成平,张艳.大学生手机成瘾原因分析及对策[J].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5-57.
[10]于影丽.社会转型期乡村文化:传承与断裂——玉村教育人类学考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13.
[1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509.
[12]覃菁.中学生手机上网成瘾的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5(219):105-106.
G448
A
1671-5454(2016)02-0097-04
10.16261/j.cnki.cn43-1370/z.2016.02.027
2016-03-02
陈思(1990-),女,湖南益阳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比较教育学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理论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