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参与新一轮国际经济治理的智力基础设施建设
——以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为例

2016-03-16潘晓明

国际关系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中亚国家中亚智库

潘晓明



中国参与新一轮国际经济治理的智力基础设施建设
——以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为例

潘晓明

[内容摘要]中国主导建立的一系列新的国际组织,其方式和水平标志着中国参与国际经济治理进入了新阶段。中国参与新一轮国际经济治理,不仅突出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银行为代表的以基础设施为核心的“硬件建设”机构,而且强调以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为代表的以政策研究和协调为核心的“软件建设”组织。由于中国参与智力基础设施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应积极借鉴相似国际组织的先进经验,立足于中国现阶段参与国际经济治理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在推进机构建设的同时,推动中国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对接,提升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影响力,从而发挥中国在国际经济治理中更加积极有效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国际经济治理亚行研究院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智库建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导并建立了以世界银行、IMF和GATT为金融和贸易支柱的布雷顿森林国际经济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通过多边国际组织对成员国权力和义务的界定,完成了国家间在国际经济中的权力分配。这种权力分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实现了国家间的利益平衡,确保了国际经济秩序的平稳运行。然而,进入21世纪,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崛起,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和欧洲陷入经济衰退,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力量对比,打破了现有国际经济格局的平衡。*Jonathan Kirshner,American Power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Cornell University Press,2014,p.134.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要求在国际经济体系中更多地反映其自身国家利益的呼声不断高涨。*徐秀军:《新兴经济体与全球经济治理结构转型》,《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第10期,第50页。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治理,撬动现有国际经济秩序变革的思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积极推动包括世界银行和IMF在内的多边国际机构改革,在现有国际经济体制中争取更大的话语权和决定权;二是积极参与新多边国际机构的创建。其中,2015年由中国推动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金砖银行”)和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就是中国参与新一轮国际经济治理的新尝试。这些新机构的建立有助于中国参与国际事务、发挥国际影响力,为中国撬动现有国际经济秩序,参与塑造新国际经济秩序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倪建军:《亚行与亚投行等多边开发银行的竞合关系》,《现代国际关系》2015年第5期,第6页。开启了中国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新阶段。

这些新的国际组织既包括侧重于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融资以及项目实施和评估的亚投行和金砖银行,又包括为中亚地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知识性区域公共产品的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体现了中国在参与国际经济治理过程中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和智力支持“软件建设”两手抓的策略。过去20年,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推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相关经验。这为中国参与亚投行和金砖银行创建提供了有效的基础。而参与智力基础设施领域建设,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则可谓新的开拓。中国如何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国际趋势,在借鉴世界银行*Dan Cohen and Bruno Laparte,“The Evolution of Knowledge Bank,”KM Magazine,March 2004 issue,http://siteresources.worldbank.org/KFDLP/Resources/461197-1148594717965/EvolutionoftheKnowledgeBank.pdf.和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Knowledge Management Directions and Action Plan (2013~2015):Supporting ‘Finance ++’ at Asian Development Bank,”http://www.adb.org/sites/default/files/institutional-document/33863/files/knowledge-management-directions-2013-2015.pdf,2013.知识创新实践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开拓性实践,探索中国深度参与国际经济治理新路径、拓展中国影响国际体系的新维度,是中国参与新一轮国际经济治理面临的重要挑战。

本文从亚洲开发银行的知识创新实践出发,结合笔者在亚洲开发银行研究院的工作经验,分析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成立伊始所面临的挑战,并在借鉴日本主导亚洲开发银行研究院经验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中国应如何结合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建设创造性地开展国际经济治理实践,提升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合作水平,从而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为有效的外部环境。

一、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面临的挑战

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始于中亚地区经济合作项目。该项目由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多边开发机构提供支持,于1997年启动,主旨是开创中亚地区“好邻居、好伙伴、好前景”。*“Central Asia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Program,”http://www.adb.org/countries/subregional-programs/carec.项目主要包括中国与阿富汗、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9国。2006年,经成员国同意成立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2014年,在中国政府的推动下,在中亚地区经济合作第13次部长会议上成员国一致通过将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设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市,实现了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的实体化。*“CAREC Institute to Be Headquartered in Urmuqi,China,”http://news.xinhuanet.com/english/china/2014-11/07/c_133771154.htm.作为中国首推的以提供智力产品、影响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为宗旨的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在创建初期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作为以知识产品为指向的新型国际智库,面临如何强化自身优势、打造世界影响力的挑战。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旨在“创造知识,提供知识服务,管理知识”,是推动中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国际性智库。在过去20年中,包括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在内的国际组织不断强化自身为世界和地区提供知识产品的知识创新功能,形成了分工详细和内容完整的研究机构体系。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作为后起之秀如何在国际组织和高端智库林立的背景下形成自身特色,打造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是其面临的首要挑战。

其次,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面临如何有效地为中亚各国提供智力支持、推动本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挑战。20世纪70年代,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的经济起飞再次验证了适合而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World Bank,The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1998~1999:Knowledge for Development,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p.32.中亚国家经济发展起步比较晚,但具有后发优势,同时可以借鉴包括中国在内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在这种背景下,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应思考如何发挥智力优势,通过政策建议和能力培训,提高成员国政府的政策制定和执行水平。对于政策研究水平相对落后的中亚国家来说,这是比资金输入更为亟需的知识输入。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的智力支持将与本地区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推动国家间市场和地理的全面融通,带动中亚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再次,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需要思考如何以自身为平台,推动中亚各国的经济合作进程。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作为中亚地区国家间合作的唯一实体机构,面临着如何对中亚各国在交通、贸易和能源等方面开展有效的政策分析,找到利益交汇点,促使成员国在相关方面达成合作共识的挑战。除此之外,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还需要发挥能力建设的优势,结合中亚国家具体情况,推动国家间深入进行经济合作。总之,成为区域合作有效平台,加强地区经济合作,提升中亚地区经济的整体优势,是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肩负的重要使命。

二、亚洲开发银行研究院的经验借鉴

二战后以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为代表的多边国际组织,从战后各国重建的需要出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以从事基础设施的投融资为主,通过基础设施项目带动地区和国家经济发展,消除贫困,实现经济繁荣。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知识作为资本的概念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性被广泛接受。1996年,当时的世界银行行长詹姆斯·戴维·沃尔芬森提出把世界银行建设成知识银行。随后,亚洲开发银行也在2001年明确其知识银行的定位,目标是成为“亚太地区有关发展的主要知识源泉”。*Asian Development Bank,“Moving the Poverty Reduction Agenda Forward in Asia and the Pacific:The Long-Term Strategic Framework of the ADB (2001~2015),”Manila,2001.多边国际经济组织从此迎来了在推动传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同时侧重于智力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时代。

亚洲开发银行的智力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由亚洲开发银行研究院(以下简称“亚行研究院)来实施和开展的。亚行研究院经过近20年的发展建立了完备的组织机构,确立了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亚行研究院的智力基础设施建设立足于亚洲国家的国情,服务于亚洲地区经济融合,对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现阶段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

1.亚行研究院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的相似之处

亚行研究院作为日本经济繁荣后积极推进其在亚太地区影响力的重要外交工具,与中国经济崛起后推进的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在主导国家思维、机构功能定位和运作模式方面有着相似之处。

(1)主导国家思维相似。

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指出,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对于一国的军事相对实力和国家间战略地位都有着长期的影响。*Paul Kennedy,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Economic Change and Military Conflict from 1500 to 2000,New York:Vintage Books,1989,p.439.亚行研究院和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都是主导国经济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谋求区域影响力的产物。中国和日本作为主导国的经济繁荣为其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治理、影响国际经济秩序创造了条件。中日两国都是力图通过主导多边开发机构的建立,掌握机构的主导权,使国际机构能够传达自身国家意志,成为影响国家间关系和国际秩序的有效力量。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的崛起要求在世界范围内寻求更大的话语权。*Hiroshi Ouchi,“Think Tank Activities in Japan and Their Future Role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in John W.Langford and K.Lorne Brownsey,eds.,Think Tanks and Governance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The Institute for Research on Public Policy,1991,pp.173~188,p.175.在亚太地区,日本利用亚洲开发银行最大股东的身份提出设立亚行研究院,为亚洲开发银行提供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持;希望通过亚行研究院这个平台影响亚洲各国的政策制定,润滑日本与这些国家的外交关系,从而为日本发挥更大的区域影响力提供更多机制上的保障。1996年12月,亚洲开发银行董事会通过建立亚行研究院的决议。1997年12月亚行研究院在东京成立。

中亚地区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中国经济外交的重点。但一直以来,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项目的援建和资源项目的合作,缺乏多边的宏观协调机制。虽然近年来包括上海合作组织在内旨在协调多边政治关系的机制逐步形成,但尚未建立有效的经济协调机制。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的建立填补了这一空白。它改变了中国原有对中亚各国以单一项目开发为主的合作模式,推动中国与中亚各国合作向知识分享、政策协调和能力建设等纵深方向发展。这对提升中国和中亚国家合作水平、推动该地区经济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机构功能定位相似。

20世纪后期,知识对提高劳动生产力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得到了充分认识。面对各种复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知识在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凸显。不论亚行研究院还是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都是为成员国提供政策制定智力支持的国际组织。亚行研究院成立之初其定位是“从事高水平的政策研究,提高亚洲国家的决策水平以及推动本地区各国经济发展”*“Statute of Asian Development Bank Institute,”http://www.adb.org/sites/default/files/institutional-document/159300/adbi-statute-2004.pdf,Article II.的高端智库。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也以知识基础设施建设为目标,是旨在“创造知识,提供知识服务,管理知识”国际性智库。*“Introduction of CAREC Institute,”http://www.carecprogram.org/index.php?page=carec-institute.知识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国际经济治理发展的新方向。

早期的多边开发机构主要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解决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问题。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亚洲国家进入经济高增长期,一跃成为发达国家或中等收入国家。对于这些国家来说,它们面对的首要挑战不再是贫困问题乃至资金问题,而是经济高速发展中出现的经济和社会治理问题,这也直接考验着执政者的执政智慧和执政能力。世界银行1998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知识已经成为决定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World Bank,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1998/1999:Knowledge for Development, https://openknowledge.worldbank.org/handle/10986/5981.中日两国都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着眼于为发展中国家政策制定提供智力支持,以政策协调和能力建设为立足点,推动自身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影响力。亚行研究院和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作为国际性智库提供了更为有效的公共产品,满足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新的需要。

(3)机构运作模式相似。

亚行研究院和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有着相似组织机构。亚行研究院的运作资金来自亚行研究院特别基金,由日本和韩国以及澳大利亚共同出资。2013年亚行研究院年度预算为1913.8万美元,比2012年增加5.5%。*ADBI,“Asian Development Bank Institute Three-Year Rolling Work Program 2012~2014 and Budge for 2013,”http://www.adb.org/sites/default/files/institutional-document/33798/files/adbi-3-year-work-program-2013-2015-budget-2013.pdf.亚行研究院主要通过项目制,由专家负责,满足成员国在政策咨询和能力培训等方面的需求。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由中国政府出资5000万人民币用于运作,于2015年3月正式启动。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也以政策研究和能力培训为重点,为中亚国家创造和管理知识,提供知识服务。由此可见,两个研究院在机构设计和功能定位上存在高度的相似性。

2.亚行研究院经验及其对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建设的启示

亚行研究院通过近20年的发展形成了完备的组织制度和有效的运营模式。亚行研究院下设行政部、研究部和能力培训部。行政部主要制定亚行研究院年度预算并监督其实施,并对亚行研究院日常运行给予行政支持;研究部的主要工作是研究亚洲地区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政策咨询和研究报告;能力培训部主要是负责培训发展中国家高层官员,以提高这些国家的决策水平和政策执行能力。

日本积极利用亚行研究院的研究能力和区域影响力,通过参与亚行研究院建设在亚洲乃至世界拓展和实现其自身的国家利益,力图在提升亚行研究院影响力的同时推进其在亚洲乃至世界的经济外交,从而使亚行研究院成为其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和形成以日本为主导的亚洲经济秩序的有力推手。

(1)日本以亚行研究院经济研究为媒介,影响成员国政府的政策制定。

亚行研究院研究和培训项目的选择和设计会根据亚洲开发银行总部项目的需要,为项目运行提供支持,*ADB,“Performance of the Asian Development Bank Institute:Research,Capacity Building and Training,and Outreach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Special Evaluation Study SES:OTH 2011~2012,July 2011,p.10.也会应亚洲发展中国家政府的要求,对其宏观经济政策和区域合作提供指导和建议。近年来主要研究题目有“WTO的未来:亚洲国家的视角”、“货币全球化对人民币全球化的经验和启示”、“全球气候变化和绿色亚洲”和“连结南亚和东南亚”,等等。*ADBI,“Asian Development Bank Institute Three-Year Rolling Work Program 2013~2015 and Budge for 2014,”http://www.adb.org/sites/default/files/institutional-document/33798/files/adbi-3-year-work-program-2013-2015-budget-2013.pdf.总体来说,亚行研究院主要侧重于金融、贸易、环境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具有普遍性的议题,从促进区域融合的角度探讨如何加强国家间的政策协调和合作,推动亚洲各国在相关领域的合作。

亚行研究院的政策分析和报告集中于经济领域,较少涉及政治问题,但也反映了亚行研究院和日本政府对有关问题的政治倾向和政策偏好。亚行研究院作为地区有影响力的国际性智库,成为日本影响亚洲各国政策制定的有效渠道。不仅如此,由于亚行研究院代表了地区一流的研究水平,因此成为代表亚洲地区对有关国际经济议题解读的权威机构,从而影响世界范围对于重要议题的讨论。简言之,亚行研究院把日本的政策输出和自身的软实力建设结合在一起,成为日本扩大在地区和世界影响力的重要制度工具。

(2)日本利用亚行研究院多边优势建立其与亚洲各国的政策互动网络。

亚行研究院作为亚洲开发银行重要的对外宣传部门,还是亚洲开发银行影响区域经济合作和各国经济政策的重要载体。亚行研究院行政部有专门负责对外宣传的专家。多年来亚行研究院积极推出研究成果,出版了大量的学术著作。这些著作成为各国政府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影响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另外,亚行研究院还根据成员国需求,为成员国政府提供决策咨询和政策建议,从而对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和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此外,亚行研究院每年有很多学术会议和培训项目。培训项目涉及范围颇为广泛,不仅包括贸易和金融等亚洲开发银行的传统议题,还包括农业、水利、交通和环保等亚洲各发展中国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议题。培训活动大多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由当地政府、研究机构或亚洲开发银行驻当地代表处提供培训所需要的硬件条件,亚行研究院为其提供专家以及培训需要的软件条件。一些与日本政府共同主办的项目大多在东京进行,邀请亚洲各发展中国家官员和研究人员来到东京,不仅可以加强各国对日本的了解,而且可以为国家间进一步交流和合作搭建平台。与此同时,这些项目多半会邀请日本专家参加,介绍日本的研究成果和发展经验。这无疑使日本在国际合作中掌握了优先话语权和主动权,为日本影响其他国家政策提供了有利条件。

(3)日本注重亚行研究院管理,在主导国控制与国际组织中立性之间实现平衡。

国际组织作为区域或国际事务的管理机构,它的有效运作和管理职能的实现是建立国际声誉的根本前提。但作为主导国,控制国际组织的运转,实现自身国家利益是股东国对国际组织管理主要目的之一。从世界银行、IMF到亚洲开发银行,无疑都是大股东控制其内部运转。因此,国际组织的运作和管理要求主导国在其控制与国际组织中立性之间实现一种平衡。

日本对亚行研究院的控制主要体现在财政预算和人事安排两个方面:第一,对预算经费的绝对控制。行政部部长和行政主管主要负责监督经费的实施。如前所述,行政部部长和行政主管由日本财务省官员担任,负责对亚行研究院每一个项目进行审核,严格控制支出。第二,对人事任免的相对控制。亚行研究院院长负责任命各部部长和专家,虽然在国籍安排上会考虑一定的比例平衡,但主要还是由所院长决定。值得指出的是,专家中日本人比例很少,大多来自其他成员国。这些全职专家拥有世界各地的人脉和资源,对于项目在各地的实施和开展大有帮助。

主导国在对国际组织控制的同时,还要考虑国际组织多边利益协调的重要职能,避免因过于突出主导国控制而给国际组织的管理带来阻力。国际组织作为国际事务管理机构,提供全球或区域公共产品是其重要职能之一,*E.Wesley F.Peterson,“The Design of Supranational Organizations for the Provision of International Public Goods:Glob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Vol.22,No.2,Autumn-Winter,2000, pp.355~369,p.358.强调其多元性和中立性可以帮助其提升在国际社会的公信力。亚行研究院注重突出员工的国际化,除行政秘书为日本人外,专家广泛来自成员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成员国的广泛参与。此外,亚行研究院的多元还体现在项目运营过程中。这些项目是亚行研究院最好的名片,既可以扩大其在广大成员国的影响,又可以有效地影响各国政策,从而实现亚行研究院作为区域高端智库对地区事务的影响力。

(4)日本以亚行研究院平台培养国际人才,提升日本在国际事务中的参与能力。

亚行研究院设有访问学者制度,可以接受成员国官员和学者申请到亚行研究院进行访问学习。亚行研究院为访问学者提供优越的研究环境和待遇,可以使访问学者专心进行研究。虽然专家中日本人比例较少,但是通过访问学者制度,日本的专家和学者可以到亚行研究院进行短期的访问和交流,进而与亚行研究院建立长久的合作和联系。除此之外,亚行研究院还设有实习生制度,吸引各大学在校研究生报名申请。国际组织对于人才的要求相对较高,亚行研究院便成为日本培养年轻学者和学生的基地。日后,这些学者和学生代表日本广泛活跃在世界政治和经济舞台上。

三、对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建设的思考

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依托于中亚地区经济合作项目,目的在于推动项目的进一步实施。中亚地区经济合作项目自运行以来得到了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多边开发银行的资金支持。截至2012年1月,中亚国家中亚经济合作框架这一平台融资超过150亿美元,用来资助包括交通、贸易便利化、贸易政策和能源合作在内的100多个项目。*Asian Development Bank,“CAREC 2020:A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the Central Asia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Program 2011~2020,”http://www.carecprogram.org/uploads/docs/CAREC-Publications/2012/CAREC-2020-Strategic-Framework.pdf.其中用于交通建设达到141.75亿美元,占总融资的95%以上。这些资金用来升级6条连接东亚与南亚、俄罗斯、地中海和欧洲的铁路,为加强欧亚大陆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然而,如何将这些地理上的连接转化成经济纽带,发挥中亚地区的能源优势,进一步推动中亚各国贸易政策的协调,实现地区的贸易便利化是中亚国家经济合作的重点。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作为中亚地区经济合作项目唯一实体性机构,面对了更高的建设要求。

1.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的智库建设路径

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在成立之初就被定位是为中亚地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智库。它反映了其建设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即智的建设和库的打造。具体地讲,智库建设既需要有高级科研人员和优秀智力成果,也需要有广泛的知识和网络储备,进而为知识的有效传播提供平台,为智库发挥其影响力提供条件。就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而言,具体的智库建设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加强智力建设,提高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知识产品水平。

智库以智力产品为最终指向,因而最为重要和宝贵的资源是高水平的专家和学者。首先,面对为中亚地区发展提供重要智力支持的要求,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展和壮大的首要前提就是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研究发展中国家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这些专家将决定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知识产品的质量和研究院发展的方向。在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建设的早期阶段,应该将吸引人才作为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的工作重点,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乌鲁木齐城市发展和国际化的程度,从而为吸引国际化人才提供更好的硬件环境。另外,由于研究院的预算限制,全职专家可能有一定的人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借鉴亚行研究院的经验,通过设立客座研究员制度邀请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学者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的项目和报告撰写,以及以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的名义发表论文或出版著作。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人员成本,还可以在短期内提升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的知名度,进而使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的研究与国际水平接轨。

其次,2012年第11届中亚国家部长会议通过了旨在落实“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战略 2020”战略的《武汉行动计划》。《武汉行动计划》明确指出,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将致力于打造其在交通、贸易和能源等方面的研究优势,推出具有世界水平的研究成果,从而加强中亚各国的经济合作,提升区域整体的竞争优势。*CAREC Program,“CAREC Institute 2012~2017:A Strategic Knowledge Framework(Draft for Consultation),”http://www.carecprogram.org/uploads/events/2012/CAREC-SOM-Jun/CAREC-Institute-2012-2017-Strategic-Knowledge-Framework.pdf,p.1.尽管发展蓝图已经确定,但是如何对中亚国家在交通、贸易和能源等方面开展有效的政策分析,找到利益的交汇点,促成这些国家在相关方面合作共识的达成,是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正在面临的挑战。*Asian Development Bank,“CAREC Transport and Trade Facilitation Strategy 2020,”http://www.adb.org/documents/carec-transport-and-trade-facilitation-strategy-2020.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应该为中亚国家地区合作开拓智力边界,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合作提供有关想法和路径的先行研究,为地区合作作出创造性的贡献。

再次,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另一个重要职能是推动中亚地区国家的经济合作。如何结合中亚国家的具体情况在经济重要领域推动合作共识的达成,并促成国家间实质性经济合作的开展,是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知识创新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为了更好地将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研究项目应与能力培训内容形成互动,使研究内容在指导实践的同时,把在能力培训中反映出的中亚各国关心的议题引入研究之中。这种研究与培训的相互促进是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倡导融合原则的核心之所在。

(2)加强知识网络建设,提升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的影响力。

智库建设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库的打造。这主要是指智库在知识传播上推动和提升其知识产品对国家决策的影响力。智库的智是根本,但是没有足够的宣传,智库也难以发挥其影响力。在各种智库激烈竞争的今天,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作为后起之秀,应该在加强自身研究能力建设的同时,积极扩大宣传,把自己打造成为在中亚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重要智库。

虽然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展起步较晚,研究积累也较少,但是它可以借助中亚国家决策咨询机构或科研院所的力量开展共同研究。中亚国家作为内陆国家在经济结构和发展困难等方面有着相似之处,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可以通过各国已有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各国关于交通、贸易和能源的合作可能性,并通过联合发布研究成果的方式为日后国家间正式的经济合作提供基础。因此,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应加强与中亚国家研究机构的合作,建立研究网络,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研究成本,更有助于扩大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的知识传播及其在中亚各国中的决策影响力。

另外,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应积极与其他国际型智库进行联合,借助其他智库研究成果和影响力向国际社会更多地介绍和展示自己。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可以利用中亚背景的优势,与包括多边开发机构的研究所和国际著名智库联合进行规划,组织相关研究课题和能力培训项目。这种智库联合不仅可以使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迅速融入国际舞台,还可以为其自身建设带来更多的新鲜想法。任何一个智库的成功都要有广泛而有影响力的政府和智库网络。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应更多地借助发展成熟的多边金融机构的研究所以及各国著名智库来建立自己的影响力网络,以“聚势”的努力来赢得传播影响力的机会。

(3)打造自身特色,加强品牌建设。

智库以知识产品为最终产品,其产品的特色和权威性决定了智库自身在竞争中的地位。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应发挥侧重于中亚国家经济发展和合作的优势,打造自己对中亚地区国家研究的特点和权威性。也就是说,要做中亚最好的研究。虽然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刚刚起步,但是与世界银行研究部和亚行研究院等知名国际智库相比,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因其定位而可以对中亚国家的国情和发展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这也是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与其他智库进行竞争的比较优势之所在。

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也可以建立机制性研究议题。例如,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会定期发布有关宏观经济和区域发展情况的报告,这些报告成为各国政府、企业和投资者重要的决策参考。这种知识产品既树立自身研究的品牌,又有效地扩大智库的影响力,从而成为很多著名智库在机制上的共同点。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应努力打造自己作为中亚地区经济研究的权威机构,通过定期发布宏观经济、贸易和能源等数据,为中亚各国了解本地区发展态势和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依据。另外,中亚国家与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具有经济数据不透明和国家产业研究不足的问题,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可以在这些方面做更多的工作,从而为进军中亚进行投资的企业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这些不仅有利于打造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作为高端智库的品牌,而且可以为中亚各国带来更多的投资和机会,这也是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真正的使命之所在。

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在强调自身在中亚研究方面权威性的同时,还应致力于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广泛和更深入的发展经验。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在提供有关中亚地区国家研究成果的同时,还可以针对中亚国家作为经济转型国家和内陆国家等特点更深入地研究它们经济发展和发展困境。这些研究为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在日后与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以及其他国际组织合作提供更多的接口,也为其研究成果影响区域外国家政策创造条件。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应在发展中国家发展经验和发展理论总结上作出更多的贡献。

2.中国的角色和作用

中国作为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的主导国,应积极推动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在中亚各国经济事务中的参与度,参与打造其作为国际性智库的影响力。中国还应将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建设与“一带一路”倡议相结合,为国家战略的推进创造更为有效的外部环境。

(1)中国应发挥研究上的引领作用,将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打造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性智库。

中国可以利用自身的研究优势,积极推动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与各成员国研究机构的联合研究。由各国有关研究机构共同开展研究,探讨各国有关交通、贸易和能源等议题以及合作可能性,并通过联合发布研究成果的方式为日后国家间正式的经济合作提供智力基础。中国的有关研究机构特别是西部地区的研究机构可以利用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的平台与中亚地区国家进行研究交流和互动,提升中国有关机构研究成果在中亚地区国家的影响力,为中国与中亚各国在相关领域进行交流和合作提供更好的基础。中国还应利用其在世界主要国际机构和智库的影响,推动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与其他国际智库进行联合,并借助它们力量提升国际社会对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成果的关注度。

(2)中国应发挥自身发展经验优势,影响中亚国家的政策制定。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积累了大量的经济发展、科学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先进经验。这些经验对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面临经济发展挑战的中亚地区国家无疑是其最需要的。在能力建设方面,中国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借助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的平台对中亚地区国家的官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将中国发展经验介绍给中亚各国政府官员,为中国模式在中亚地区的传播打下基础。此外,还可以邀请技术专家和企业介绍相关技术和发展经验,从而为今后中国企业向这些国家输出技术、进行技术转移创造机会和条件。

从长远来讲,中国在通过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帮助中亚地区国家提高自身决策能力和政策执行力的同时,还应立足于影响这些国家的政策制定。中国与中亚国家同处于经济转型期,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和挑战。中国可以积极利用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这一平台向中亚各国推介中国发展模式,从而影响这些国家的制度环境和长期发展策略。中国模式的推广不仅有利于在政治上拉近与这些国家的距离,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为进军中亚国家的中国企业营造相对熟悉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从而为企业适应和占领中亚各国市场打下基础。

(3)中国应将“一带一路”倡议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建设相对接,带动中亚地区经济发展。

中亚国家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沿线国,这些国家政治和经济环境对中国国家战略在该地区能否成功推行有着重要的影响。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涉及从贸易投资开放到金融监管的具体政策协调和有效制度保障,而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可以成为我们加强与中亚国家经济合作、建立机制性合作和互信的重要媒介。

目前,中亚国家在亚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参与程度相对较低。截至2016年3月,中亚9国与非中亚地区国家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FTA)只有10个,其中5个都集中在与南亚地区国家的合作。我国在2003年与中亚国家成立了上海经济合作组织,但目前还没有实质性的投资贸易安排。虽然中亚国家平均关税水平并不高,但是我国对这些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会涉及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保护和投资领域开放等贸易投资,以及资金进行跨国转移和使用等金融问题。

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为中国探索在中亚地区推进贸易投资和金融机制安排提供了重要平台。中国可以积极推动在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的框架下开展投资和贸易协定的可行性研究,努力实现中亚各国进一步贸易开放和贸易投资便利化的机制安排。这既符合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开展贸易政策协调工作的重点,也为中国进一步推动相关制度化安排提供更多的依据。除此之外,中国还应在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实现各国有关贸易和投资等政策法规的共享,提高各国政府政策信息的透明度。这种信息公开和透明度提高不仅有助于中亚各国吸引外资,拉动其经济发展,而且有助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在中亚各国进行项目投资,进而在其国际研究机构中建立有利于中国国家战略实施的有利机制。

(4)以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为平台培养国际型人才,为中国深入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人才储备。

随着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不断深入,中国需要有更多的具有国际视野、深厚专业知识和丰富国际经验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将在世界范围各个国际组织中发挥作用,不断地推进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中国可以借鉴日本在亚行研究院的做法,在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中通过访问学者和实习生制度,为中国从事中亚地区研究的学者和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建立人才储备,为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更为有效的人才保障。

四、结语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各国经济融合程度的提高,国际经济治理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是建立在国家广泛共识基础上的。在国际经济治理中,各国政策层面交流和磋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这为中国在国际经济治理中发挥大国的引领作用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中国应更多地致力于参与智力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像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院这样的政策研究和协调机构的建设,以提供区域和全球公共知识产品来影响国际经济秩序。这是中国打破西方国家在传统国际经济组织中知识垄断局面,代表发展中国家有效发声的积极尝试。从长期来讲,中国深度参与国际经济治理,是从根本上加快现有国际经济体制下各国权利和义务分配的改革,推动中国参与国际经济新格局的权力分配。智力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强国家间智力合作和政策协调,在国家间重要国际经济议题中凝聚共识,为中国参与重塑国际格局提供更为有利的国际环境。因此,智力基础设施建设是新时期中国深入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重要途径。

中国参与智力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路径。“一带一路”倡议在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同时,还强调政策融通和民心相通。中国参与智力基础设施建设,将中国自身经济发展与沿线国家发展策略相结合,为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对接搭建智力研究平台。中国可以与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有针对性的共同政策研究,探讨国家间有关金融、贸易和能源等重要经济议题的利益交汇点,推动与这些国家经济的深度合作,加强与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纽带。此外,中国可以通过智力基础设施建设为沿线国家提供能力培训和研究服务,推广中国发展经验和发展模式,影响这些国家政府的政策制定,从而增强中国在这些国家的政策渗透能力。因此,智力基础设施建设是目前中国推进双边经济外交新的重要工具。

[作者简介]潘晓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中亚国家中亚智库
习近平主席在中亚
"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пояс Шелкового пути" дает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шанс
中亚速览
МЦПС "Хоргос" дает много возможностей для развития бизнеса предпринимателям из Китая и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微智库
微智库
上海合作组织促进中国对俄罗斯及中亚国家出口的影响分析
民营油企的中亚并购潮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