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视角看衡阳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2016-03-16陈丽莉郭中超
陈丽莉,郭中超
(衡阳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从文化视角看衡阳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陈丽莉,郭中超
(衡阳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湖南 衡阳421002)
作为举世闻名的重要艺术,衡阳陶瓷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文化艺术发展的重任。文章以衡阳地区陶瓷艺术的特色为出发点,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来阐述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进而探索衡阳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衡阳陶瓷;艺术特色;传承与发展
一、衡阳陶瓷艺术概述
衡阳陶瓷艺术历史悠久,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早在商周时代,衡阳的周子头、南岳的古师坡就已出现了印纹陶器,这个时期可以认定为衡阳制陶技术的起源期;两汉时期,衡阳凤凰山窑址发掘的相关器物见证了衡阳陶瓷由陶到瓷的过渡;唐宋时期,衡阳出现蒋家窑、云集窑、归阳窑等大批制瓷窑址,是整个华南的制瓷中心;清末民初时期,衡阳发现界牌瓷泥源并得以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衡阳陶瓷艺术发展迅速,新的技术与工艺大量应用,陶瓷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大量出口欧美市场。目前,衡阳拥有亚洲最大的瓷泥矿,是中国三大瓷泥矿开采基地之一,至今供应全国17个省市的100多个陶瓷厂家。
衡阳陶瓷艺术釉色多姿多彩,其中以青瓷为主,也有青釉、黄釉、白釉、双色、三色、花釉和多彩釉等瓷器。其器形丰富,可归纳为茶具、酒器、文房用品三大系列,主要有碗、坛、钵、杯、盂、碾、盏等,注壶最多。其中,粉上多彩高温瓷器是宋代衡阳陶瓷艺术首创,也是我国宋元陶瓷史上的一朵艺术瑰宝。其工艺特征具备了长沙窑、越窑、耀州窑、钧窑等名窑的工艺艺术特征,釉下粉彩是釉色工艺水平达到唐宋时期最高水平的首创代表作。总之,衡阳陶瓷艺术以丰富的色彩、独特的工艺、精湛的制作技艺、奇特的创意以及全新的观念,形成了独有的工艺绘画形式,创作出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陶瓷艺术产品。
二、衡阳地区陶瓷艺术的文化内涵
衡阳地处湖南中南部,拥有衡湘文化(湖湘文化的发源地)、书院文化、船山文化、南岳文化、军事文化、县域文化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些资源为发展陶瓷艺术提供了有力条件。美国著名经济管理学家德鲁克指出:“今天,真正占主导地位的资源以及绝对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要素,既不是资本,也不是土地和劳动,而是文化。”衡阳陶瓷艺术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表现形式,成为中国文化中璀璨的明珠。丰富的陶瓷艺术作品既是历史的物证,蕴藏着卓绝超凡的才智华彩,又以“有意味的形式”显示时代的心灵世界,折射出一种文化的神光异彩。可以说,衡阳陶瓷艺术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成长的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缩影。
衡阳陶瓷艺术以其精巧多姿的造型、绚丽多彩的纹饰和缤纷的色彩记载着衡阳文明的进程。这种文明的进程一直在延续着,时刻蕴涵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存在于文化的观念之中。然而正是这种观念影响着衡阳陶瓷艺术的精神风貌和形式特征。笔者主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观、天人合一以及圆满与中和之美三个方面来阐述衡阳陶瓷艺术中蕴含的文化精神。
注重人生,长于伦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艺术家强调以人为中心,讲究从心灵中去体验,与艺术的情志和心境想通。在人与物之间强调人的主体意识,正是在这种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熏陶下,衡阳陶瓷艺术不断探索新材质和新工艺,丰富其表现手段。在陶瓷艺术作品中,往往采用“和合三仙”、“将相和”、“喜神”等内容作为创作题材,也常采用福禄寿、凤凰(象征大富大贵、大吉大利)、竹(寓意平安富贵、节节高升)和鹤(寓意延年益寿)等题材,洋溢出喜庆、祥瑞和超脱,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思想。由此可见,衡阳陶瓷艺术极为重视作为主体的人的作用,通过审美活动所构筑的境界是真正属于人的符合人的理想本性的。中国传统哲学中强调“天人合一”,主张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考工记》记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天时、地气、材美、工巧这四大因素的相合,即是自然因素(“天”)与人为因素(“人”)的相合,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精美的陶瓷艺术作品。衡阳陶瓷艺术中的“自然”作为重要的审美标准,是自然现象的直接表现。艺术家们从自然物象中体会自然的韵律,追求主体身心节律与自然节律之间的契合协调,从自然造化中吸取美学思想,赋予陶瓷艺术以生命,美化其艺术形式。从审美的角度看,陶瓷艺术体现了圆满与中和之美。衡阳地区陶瓷艺术体现的是优美,追求中和之美,尤其以静态美为基调。其造型连贯和谐,形体变化适度,主次关系明确,求静不求动,求正不求奇,蕴涵着深厚的韵味,总的来说是追求自由曲线,逶迤曲折,刚柔相间,变化无穷。
由此可见,衡阳地区陶瓷艺术折射出来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和事物的艺术化的追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
三、衡阳陶瓷艺术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衡阳地区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其精髓主要体现在制陶技艺本身和附着于技艺之上的传统文化。衡阳地区民众在自己的社会环境中,形成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另外,陶瓷艺术处于各种文化激烈交融碰撞的大时代背景下,要想得到发展和进步,既要保留本土陶瓷艺术的文化内涵,又要学习借鉴外来陶瓷艺术,在其造型、题材、表现技法等方面有所创新,进而提升陶瓷艺术作品的文化附加值。
总之,衡阳地区陶瓷艺术是一种包含着多重文化意蕴和多维价值要素的文化现象,它以其特殊的方式不断延展着人类前进的足迹,通过一件件陶瓷艺术作品把人类智慧和文化意蕴“固化”并世代相承。
[1] 程金城.中国陶瓷艺术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2] 陈雨前.陶瓷艺术文化审美[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
[3] 李砚祖.站在艺术研究的高度去创作陶瓷[J].收藏界,2013(5)∶142.
[4] 李超,曹开仪.略论中国文化对陶瓷艺术的影响[J].景德镇陶瓷,2012(2):145-146.
[5] 陈齐园,邵波.我国当代陶瓷艺术与传统文化精神的文化思索[J].陶瓷研究,2011(2)39-40.
[6] 杨永善.中国陶瓷艺术与造型意识[J].装饰,2008(S1):100-102.
[7] 欧人.关于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J].经济经纬,2004(5):27-29.
[8] 高丰.“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对中国传统艺术设计的影响[J].装饰,2003(2):10-11.
On 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of Ceramic Art in Hengya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CHEN Li-li,GUO Zhong-chao
(College of Fine Arts,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Hengyang Hunan 421002,China)
As a world-famous important art, Hengyang ceramic art has undertaken to a large extent the responsibility of its cultural and artistic development. The paper tak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eramic art in Hengyang as the starting point, discusses the cultural spirit by combining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then explore the 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of ceramic art in Hengyang.
Hengyang ceramics; artistic features;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2016-04-20
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从文化视角看衡阳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2014D010)。
陈丽莉(1985—),女,湖南衡阳人,硕士,从事视觉传达设计及应用研究。
J5
A
1673-0313(2016)04-01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