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机遇与挑战
2016-03-16闫苏静
闫苏静
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机遇与挑战
闫苏静
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
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以来,其国际地位不断上升。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给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带来了机遇,不仅提供了原发性通道,而且有利于商业银行业务结构的国际化调整。同时商业银行跨国经营面临着复杂的经营环境、经营管理风险增加、业务操作难度加大等挑战。商业银行只有抓住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才能更好地进行跨国经营。
人民币国际化;商业银行;跨国经营;
人民币国际化在服务实体经济、金融体系活力和增强国际货币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2015年10月,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一期成功上线运行,为国内外金融机构人民币跨境和离岸业务提供资金清算、结算服务,二期建设也在加快推进中,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结合“一带一路”战略,人民币跨境投融资渠道得到拓宽,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规模持续增加。我国商业银行依靠跨境人民币结算领域的优势,在人民币离岸存贷款和贸易融资等领域占主要份额,发挥人民币国际化主渠道作用,同时为其跨国经营提供了新思路。
一、人民币国际化现状分析
2015年 11月IMF执董会决定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以来,人民币国际地位不断上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6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有数据显示2015年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为12.1万亿元,同比增长21.7%。经常项目人民币收付同比增长十个百分点,收付金额达到7.23万亿元。资本和金融项目人民币收付同比增长43.4%,金额合计4.87万亿元。人民币在跨境直接投资中使用规模不断上升。对外直接投资(ODI)人民币收付同比增长2.28倍,金额合计7361.7亿元,外商来华直接投资(FDI)人民币收付同比增长65.2%,金额为1.59万亿元。截至2015年底,境外央行和货币当局在境内外持有债券、股票和存款等人民币资产约8647亿元,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职能更加突出。同时,人民币在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的进展也颇为明显,目前我国达到可兑换和部分可兑换的项目增加至37项。在人民币国际合作方面,我国已经与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以人民币为纽带的经贸关系。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外汇交易货币。
二、人民币国际化给商业银行跨国经营带来的机遇
(一)人民币国际化为商业银行跨国经营提供了原发性通道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人民币在计价、支付和储备等方面得到国际认可,离岸人民币市场得到长足发展,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人民币产品、拓展海外服务已然成为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题中之义。人民币国际化为商业银行跨国经营提供原发性通道不仅表现在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布局指明了方向,还表现在为其利润增加了新来源。结合“一带一路”战略,人民币跨境投融资渠道的不断拓宽,商业银行跨国布局方向紧跟人民币国际化步伐。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布局商业银行境外机构在拓宽资金来源、降低融资成本方面有其有优势,在打破商业银行境外机构由外币主导的基础上,转变为本外币并重,帮助“走出去”企业进行境外低成本融资,进而增加银行利润来源。
(二)人民币国际化助益商业银行业务结构的国际化调整
人民币国际化为商业银行跨国经营提供了广阔的业务前景,无论是在资产、负债还是中间业务方面都有显著影响。不仅加速了商业银行人民币资产业务的多元发展,扩大了人民币负债来源,还拓宽了其中间业务的发展渠道。首先,就资本和金融项目而言,离岸人民币贸易融资和信贷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资产业务重要的增长点。其次,人民币国际化在为商业银行拓展境外客户资源的基础上,有利于减少其单一市场流动性不足的外溢性,扩大商业银行负债的规模。伴随负债来源的多元,负债的稳定性也会增强,也将更有利于商业银行主动抓住低成本负债的市场资源,进而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再者,人民币国际化助力商业银行向高收益、轻资本方向转型,为商业银行跨国经营发展中间业务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随着人民币衍生品交易、跨境托管业务、综合化现金服务等的发展,商业银行业务结构的国际化调整越来越迫切。
三、人民币国际化给商业银行跨国经营带来的挑战
(一)复杂的经营环境
商业银行跨国经营会面临东道国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环境,不同国家经营环境存在着差异,甚至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也存在着差异,只有对复杂的经营环境作出详细的分析和评估,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才能更好的抓住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机遇。
(二)经营管理风险增加
在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商业银行跨国经营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首先是信息不对称,缺乏客户信用风险的管理以及对竞争对手的了解。其次利率、汇率的市场化,会使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发生变化,影响商业银行资产价值,外汇敞口可能在汇率向不利方向变化时会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再者商业银行跨国经营面临的人民币流动风险较大,缺乏健全的人民币清算体系,商业银行难以形成规模沉淀,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
(三)业务操作难度加大
商业银行跨国经营业务种类较单一,主要以传统的借贷业务为主,缺乏为企业的海外投融资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另外由于地域时差关系,商业银行境外机构需要提供全天候的服务,专业人才方面也存在欠缺。商业银行跨国经营初期,可能存在内控监管不严,制度建立不全,而加大商业银行的业务操作风险。
四、结论
在人民币国际化下背景下,商业银行跨国经营应抓住机遇,积极创新人民币风险规避与资金增值产品,不断完善人民币资金清算渠道,构建更为畅通的人民币跨境流通机制,提升人民币使用的便利化程度,更好地应对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挑战。
[1]丁波,胡北.人民币和中国银行业国际化视角下的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策略分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5(3):11-16
[2]中国人民银行.2016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6.7
[3]巨轶.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发展的机遇及挑战[J].中国集体经济.2016(21):80-81
[4]黄党贵,鲁征,王玉婷,尹哲.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利差交易对我国商业银行“走出去”的启示[J].国际金融.2015(3):52-58
[5]胡筱亭.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与商业银行国际化探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5(4):36-40
闫苏静(1992-),女,河南焦作人,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2014级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市场与金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