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记》百名历史人物(十四)

2016-03-16史记人物大辞典编写组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4期
关键词:景公颜回晏子

《〈史记〉人物大辞典》编写组



《史记》百名历史人物(十四)

《〈史记〉人物大辞典》编写组

《〈史记〉人物大辞典》主编:段国超、丁德科

副主编:李克让、程正江、崔康柱、曹强

撰稿人(按照姓氏笔画排列):丁德科、王东明、王忙有、王亚玲、王炳社、王麦巧、王晓红、马雅琴、韦爱萍、白建西、田晓荣、冯望岳、叶玲、仝梅菊、成荣强、李克让、严安政、张晓明、张念红、吴占文、何新国、杜振虎、岳庆华、段国超、党艺峰、贾巨川、贾耀林、郭楚伟、崔康柱、梁建邦、曹永贞、曹书生、曹强、程正江等。

颜回

颜回(前521—前490),孔子弟子。字子渊,春秋末年鲁国人。小孔子30岁。在孔子弟子中居德行之首。能安贫乐道,平日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别人受不了这种苦,他却不改其乐。为此,孔子赞扬他说:“贤哉,回也(颜回的德行高尚呀)!”有一次,孔子问子贡:“汝与回也,孰愈(谁更好些)?”子贡回答说:“赐(即子贡)也何敢望回(我端木赐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回也闻一以知十(颜回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赐也闻一以知二(我呢,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你是不如他,我同意你说的,你是不如他。而颜回自己却说:“愿无伐善,无施劳(我不愿意夸奖自己的长处,也不愿意表白自己的功劳)。”他师从孔子,曾向孔子问“仁”,在孔子回答什么是“仁”后,他即说:“回虽不敏(聪明),请事斯语(也要照你说的话做)矣!”孔子对他的评价也很高,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不同的意见,好像很愚笨。可是我考查他私下的言行,发现他对我所传授的能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并不愚笨。有一次,鲁哀公问孔子:“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回答说:“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重犯相同的错误)。”孔子还说:“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欤(听我说话而不懈怠的只有颜回一个人)!”并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他的心可以在长时间内不离开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其余的学生只能在短时间内做到仁而已)。”他还曾当面赞扬颜回:“用之则行(用我我就干),舍之则藏(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唯我与尔有是夫(大概只有我和你能做到这样吧)!”而颜回对孔子也十分尊敬,有一次,颜回随孔子路过匡地,受匡人包围,最后逃出,孔子说:“吾以汝为死矣(我以为你死了)。”他回答说:“子在,回何敢死?”还有一次,他们同孔子受困于陈、蔡,一些人对孔子有怨言。唯颜回对孔子说:“夫子之道至大(先生的理想太伟大了),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被容纳又有什么关系呢),不容然见君子!夫道(理想学说)之不修(不完美)也,是吾丑(耻辱)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而后见君子!”孔子听后十分感动,笑着对他说:“有是哉颜氏之子(颜家小子,真有你的)!使尔多财,吾(我愿意)为尔(你的)宰(管家)!”颜回对孔子的评价也非常高,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先生的学问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越钻越觉得深);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看它好像在前面,忽而又觉得好像在后面。意指高深莫测)。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我想不进步也不可能),既竭吾才(直到竭尽了我的才能也停止不下来)。如有所立,卓尔(好像有一个高大的东西立在我的前面),虽欲从之(攀登上去),末由(没有办法)而已。”(《论语》)后被尊为复圣。颜回29岁,发尺白,32岁而死(另说在其30岁时,曾东游于齐,为齐侯讲尧舜黄帝之道,但齐侯不听。他因此自责,忧郁而死)。孔子得知他死的消息十分悲痛,说:“天丧予!天丧予(这是老天要我的命呀,这是老天要我的命呀)!”还说:“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可惜这个人死了,我只见他不断前进,从来没有见他停止过)!”

太史公说:“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回为好学,然回也屡空(总是贫困),糟糠自厌,而卒早夭(死)。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孔子世家》1942,《仲尼弟子列传》2187)

颜刻

颜刻,春秋末鲁国(今山东)人。鲁定公十四年(前496),孔子经过匡城(今河南长垣西南)时,他为孔子御车。行至匡城下,其以马鞭指着匡城城墙缺口说,昔日我就是由那个缺口进入匡城,匡城人听见他的话,以为是暴虐过匡城的鲁人阳虎又来了,因而便拘留了孔子一行。(《孔子世家》1919)

晏婴

晏婴(?—前500),春秋末年齐国大臣,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字平仲(一说字仲,谥为平),世称晏子。夷维(今山东高密)人。其父晏弱去世后,始任大夫,后为宰相,历事灵公、庄公、景公三世。“国有道(国君有法度),即顺命(服从命令);无道,即衡命(权衡命令择善而行)。”以机智善谏、节俭力行名重于齐,声扬诸侯。

齐灵公二十七年(前555),晋师伐齐,灵公败逃,晏婴劝其整军再战,灵公不听,使晋军直入腹地烧杀而去。次年,灵公卒,庄公继位。六年后,庄公因与大臣崔杼之妻通奸而被崔杼杀死。晏子说:“君为社稷死(臣)则死之,为社稷亡(流亡)(臣)则亡之。若(如果)为己死(为)己亡,非其私暱(nì,亲信),谁敢任之(谁会承担殉死责任)!”于是头枕庄公尸体痛哭,然后跳了三下离去。有人想杀晏子,崔杼说晏子众望所归,置之,所以得人心。不久,崔杼立景公即位,景公任崔杼和庆封为左右相。崔庆强迫卿大夫盟誓与之合作。晏子仰头向天,说他只服从忠于国君、利于社会的人。庆封以死相逼,晏子舍命不渝,崔杼只得将他释放。晏子出门上车,仆人欲催马迅驰,晏子说:“虎豹在山林,其命在庖厨,马不益(延长)生,缓不益(加快)死。”(《新序·节士》)于是徐行而去。

齐景公三年(前545),众大臣逐庆封出境,景公分其邑给晏子。晏子不受,说:“庆氏之邑足欲,故亡(逃亡)。”“不受邶殿(齐别都,在今山东昌邑境),非恶(厌恶)富也,恐失富也。”(《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景公见晏子的住宅狭窄潮湿,邻近闹市,想给他另建宽敞安静的居处。晏子婉言谢绝。景公笑着问他可知市上物价贵贱,晏子回答说:“踊(受刖刑者所穿的鞋)贵屦贱。”(《左传·昭公三年》)景公愀然变色,减了一些酷刑。景公九年(前539),晏子奉命出使晋国。他私下对晋大夫叔向说:“齐政卒(最后)归田氏(即大夫田无宇的家族)。田氏虽无大德,以公权私(借公事树私恩),有德于民,民爱之。”在此期间,景公下令拆迁民房,为晏子建成新居。晏子回国后,说服景公同意,自己仍住旧宅,让已经迁走的人重返故里。

景公十六年(前532),大臣栾施、高强与田无宇、鲍国彼此攻杀。栾、高欲劫持景公,晏子率众立于宫门外。双方都想让晏子帮助自己,晏子皆不往。后栾、高兵败出逃,田、鲍欲分其家产,经晏子劝阻,乃如数交给景公。

晏子贵为齐相,却“食不重肉(吃饭不用两种肉),妾不衣(穿)帛”,既多谠言,又多善行。田穰苴(ránɡ jū)虽是身份低贱的庶子,但却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晏子荐以为将军,后官至大司马。越石父有德行,但正在囚禁中。晏子在途中遇见他,解下左侧套马将他赎下,用车载回,没有道别,径自入内。后越石父请求绝交,说既然以马赎我,却不能以礼相待,还不如在囚禁中。晏子端正衣帽道歉,请他入内,奉为贵宾。晏子身高不足六尺,乘车外出,总是神情谦和,志念深远。他的车夫身高八尺,坐在车盖下挥鞭催马,洋洋得意。车夫之妻从门缝窥见此情,要跟丈夫离婚。车夫感到惭愧,从此努力克己自新。晏子觉得奇怪,询问原因,车夫据实以告。晏子便推荐他做了大夫。

晏子长于外交辞令,曾多次出使他国,皆不辱使命。相传出使楚国时,楚人让他从小门进城,晏子说:“使(出使)至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楚人无奈,请他走大门入城见楚王。楚王见晏子身材短小,讥笑齐国无人。晏子说:“齐之临淄(齐都,在今山东淄博东北)三百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张袂(衣袖)成帷(帐幕),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肩靠肩,脚尖碰脚跟)而在,何为无人?”楚王问齐国为何派他来楚;晏子回答说:“齐命(任命)使(使者)各有所主,其贤者使(出使)贤主,不肖者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适宜)使楚耳。”楚王又命人将一个犯盗窃罪的齐人押上堂来,故意问晏子,齐人是否喜欢偷盗,晏子从容答道:“江南有橘,齐王使人取之,而树(移栽)之于江北,生不为橘,乃为枳。所以然者何(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其土地使之然也(大概是土地使它这样)。今齐人居齐不盗,来之荆(楚国)而盗,得无(莫非是)土地使之然者?”楚王本想侮辱晏子,结果反而侮辱了自己。(《说苑·奉使》)

晏子死后十年,景公去世,齐国内乱,其子晏圉逃奔鲁国。今存《晏子春秋》为后人采缀其言行编辑而成。

孔子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论语·公冶长》)司马迁说:“方(当)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还)在,余(我)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羡慕)焉。”(《齐太公世家》1504,《孔子世家》1911,《管晏列传》2134,《穰苴列传》2157)

阳虎

阳虎,春秋时鲁国季孙氏家臣。亦作“阳货”,以暴虐出名。

鲁定公五年(前505),阳虎因季桓子宠爱家臣仲梁怀而囚禁了季氏,强迫季氏听从他的安排。以此掌握了朝政。鲁定公八年(前502),阳虎又密谋杀害“三桓”之子,控制朝政,结果遭到“三桓”的共同抗击,阳虎被迫逃居怀关(今山东泰安南)。鲁定公九年(前501),鲁定公征伐阳虎。阳虎被彻底打垮,逃亡到齐国,遭到齐景公的囚禁。然而阳虎又设法逃脱,投奔晋国。在晋国,他大肆贿赂晋大夫赵鞅,从而受到赵鞅的信任和重用。卫灵公四十二年(前493)六月,赵简子和阳虎拥兵送避卫乱的卫太子蒯聩入卫,妄图夺得卫政权。但卫国已立蒯聩的儿子辄为君,并出兵阻止蒯聩入卫,赵鞅和阳虎的计划落空。阳虎在鲁国专权时,妒贤嫉能。当时,孔子曾听说季氏爱才,前往拜访季氏,然而却遇到阳虎。阳虎非但不让孔子见季氏,而且对孔子说:季氏是爱有才能的人,但他并不爱你这样的人。孔子被迫离开鲁国。

司马迁认为阳虎反复无常,僭(jiàn)政自为有悖于常道。“是以鲁自大夫以下皆僭(僭越)离(背离)于正道。”(《十二诸侯年表》665,《卫康叔世家》1599)

养由基

养由基,春秋时楚国大夫。一作养游基。字叔,善射,能百步穿杨。楚共王十六年(前575)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之战,战前他和潘党试射,一发穿甲七层。战时晋将魏锜射中楚王目,王命回射,他一箭射死魏锜,后又连射连中,才阻止晋军追击。三十一年,共王死。吴军乘机攻楚,他设伏,大败吴师。(《周本纪》164、165)

优孟

优孟,春秋时楚国之老乐工。优为职业,孟为名。他身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时(前613—前591),欲对爱马以大夫礼葬之,要群臣哭丧。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以便使“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于是,庄王乃六畜葬之。楚相孙叔敖死后,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优孟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庄王置酒,优孟祝贺,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今河南固始)四百户,以奉其祀。(《滑稽列传》3200)

越石父

越石父,春秋后期齐国贤者。石父曾被囚于楚,路遇晏子,晏子即解所乘车左边骖马将其赎出,接回家中。到家后,晏子未向石父告辞即进入内室,好久才出来。于是石父请求与之绝交。晏子惊,急忙整理衣帽致歉,说自己虽然还不够善良宽厚,但毕竟使您从困境中解脱,问石父为什么这么快要和自己绝交。石父说:“不然(不能这样说)。吾闻君子诎(受委屈)于不知(了解)己而信(伸张)于知己者。方(刚才)吾在缧绁(囚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悟而赎我(您既然感动醒悟而赎我出来),是知己(说明您了解我);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于是晏子就把石父请进屋中,待以上宾之礼。(《管晏列传》2135)

臧文仲

臧文仲(?—前617),春秋时鲁国大夫、执政大臣。姓臧孙氏,名辰。历仕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四君。善谈吐,娴于外交辞令,在内政外交方面都能借此达到自己的目的。庄公十二年(前682),宋国发生水灾,他奉命到宋国慰问。二十八年(前666),鲁国遭饥荒,他奉命出使齐国去请求救济。僖公二十一年(前639),鲁国大旱,僖公想禁绝巫尪(wānɡ),文仲劝以贬食省用,务穑劝分,说这些才是当务之急。对于他的这些言行,孔子曾评价说:“臧文仲,其不仁者三,不知者三。下展禽、废六关、妾织蒲,三不仁也;作虚器、纵逆祀、祀爰居,三不知也。”(《左传·文公二年》)(《宋微子世家》1624)

曾参

曾参(前500—前435),春秋时鲁国儒生。孔子的得意弟子,小孔子46岁。名参,字子舆,又称曾子。鲁国南武城(今山东费县)人。其天资愚钝,性情笃厚,在孔子弟子中虽不列四科之首,但其能“日三省吾身”,身体力行,践履操持,有孔子所谓君子儒之风格,尤以孝见称。他奉养父亲,虽穷,但每顿饭必有酒肉,若问是否有余,一定回答有。齐国尝想聘为卿,不应,说:“吾父母老,食人之禄,必忧人之事,故吾不忍远亲人而为人役。”其妻蒸梨不熟,即休之,不复娶。其父母在时,为小吏,禄不过钟釜,但很高兴,因为能奉养双亲。父亲辞世后,游北越,为高官,但经常忧伤,思念亡人。曾述《大学》,作《孝经》,晚年居故乡设帐授徒,以其学传子思。他以为孔子之道,一以贯之在于忠恕,而忠恕之精神即是律己精严,待人刚毅。后世儒家尊为宗圣。死于鲁国。《汉书·艺文志》载有《曾子书》18篇,今已亡佚。(《仲尼弟子列传》2205)

祭仲

祭仲(?—前682),春秋郑国卿士。名仲,字仲足。一作蔡仲。郑庄公寤生元年(前743)。祭仲任郑国相。祭仲劝郑庄公不要将京邑之地封给庄公之弟叔段,说:“京邑比国都大,不能够封给庶出的兄弟。”郑庄公三十七年(前707),周桓王率四国军队讨伐郑国。祭仲辅佐庄公自卫,周军大败。桓王迢箭伤,祭仲受庄公指派于当夜慰问桓王伤情。祭仲颇得庄公宠信,被派往邓国迎娶邓女,生太子忽。三十八年(前706),北戎进攻齐国,祭仲与太子忽带兵相救。齐僖公要把女儿嫁给太子忽,太子忽辞谢。祭仲相劝,说:国君有好多宠爱的姬妾,太子没有大国的援助,将不会登上君位。其意为,齐国是大国,你要慎重啊!四十三年(前701),郑庄公卒,祭仲拥立太子忽(即昭公)即位。宋庄公知道后,即派人将祭仲骗至宋国扣留。祭仲被迫答应宋庄公要求,立公子突(即厉公)为国君,太子忽流亡卫国。郑厉公四年(前697),祭仲专擅国家大事,厉公不满,暗中指使祭仲的女婿雍纠谋杀祭仲,但事败,雍纠反被祭仲所杀,厉公也被赶到边境的栎邑(今河南禹县)居住。这时,祭仲即迎接流亡卫国的昭公忽复位。昭公元年(前696),祭仲娶昭公忽的母亲邓女。第二年,昭公被高渠弥射死。祭仲不敢迎厉公回国,改立昭公弟子亹为国君。子亹元年(前694)七月,齐襄王在首止(今河南省睢县东南)会诸侯,祭仲称病未去,子亹被杀。祭仲与逃回的大臣高渠弥谋划,到陈国召回子亹弟公子婴(即郑子)为国君。郑子十二年(前682)祭仲卒。(《郑世家》1759、1760)

翟后

翟后,春秋时周襄王王后,狄女,一作狄后。姓隗氏。周襄王十六年(前636),襄王废黜了翟后,翟人前来诛讨,杀死了周大夫谭伯。

当初惠后(襄王的继母,王子叔带之母)想立王子叔带为太子,所以用亲信给翟人做先导,翟人才攻进了国都。襄王逃到郑国,郑国把他安置在汜邑。子带立为王,娶了翟后一起住在温邑(今河南温县)。(《周本纪》153、154)

【责任编辑贺晴】

基金项目:渭南师范学院社科重大研究项目:《〈史记〉人物大辞典》编纂与研究(15SKSZ04)

【司马迁与《史记》研究】

编者按:地处司马迁故里的渭南师范学院是“史记学”研究重镇,学校研究团队编纂的《〈史记〉人物大辞典》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史记〉人物大辞典》涉及历史人物6814人,总计130万字。辞典的出版,将向广大读者通俗易懂地展示精彩纷呈、生动鲜活的《史记》人物画卷,为做人识人提供借鉴,也将为研究者提供借鉴。最重要的是,能够为《史记》的普及、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现实作用,充分体现《史记》的现代价值。本刊摘百余词条,以飨读者,并请教于大方之家。

猜你喜欢

景公颜回晏子
晏子不辱使命
颜回偷食
千虑一得
晏子使楚
颜回之乐
晏子施妙法救了齐景公
忠直不迂
——晏婴(二)
晏子使楚
晏子辞退高缭
颜回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