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成本控制思考
2016-03-16武守诚
□文/武守诚
煤炭企业成本控制思考
□文/武守诚
(太原市交警支队万柏林二大队山西·太原)
煤炭行业疲软,各煤炭企业面临亏损,加强煤炭企业成本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煤炭企业成本控制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煤炭企业;成本预算;成本控制
收录日期:2016年9月26日
煤炭在我国的能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的一次能源70%为煤炭资源。煤炭企业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发展迅速,产能膨胀,对经济的贡献十分突出。但是,从2011年开始,煤炭的价格受市场需求的影响有所下降,煤炭市场疲软,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遇到了困难。面对这样的困境,传统的煤炭企业成本控制中的问题也渐渐显现。因此,引入新的成本控制方法,降低煤炭企业成本,对煤炭企业的经验至关重要。
一、煤炭企业成本控制现状
目前虽然煤炭企业对成本控制提高了重视程度,并且也在成本控制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成本控制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成本控制的意识仍然淡薄。煤炭企业的成本控制虽然比以前受到了重视,但对其重要程度而言仍然是不够的,很多时候形同虚设:成本控制管理在效益差时才被想起,效益好时容易被忽略;成本控制没有在根本上成为企业管理的永恒思想,缺乏竞争成本控制的基本观念。
第二,过分强调点控忽视面控。财务部门成本控制的职能被过分强调,导致财务部门不能有效地和其他部门进行联系,使各个部门成本控制水平存在差异,成本控制效果有所降低。
第三,注重事后反馈,轻视事前预测。煤炭企业的成本控制,常规成本控制多,质量安全等成本控制少;事后处理工作多,事前准备工作少;管理制度多追求形式主义,真正采取的有效措施并不多;这对成本控制实施不利,制度与成本现实的脱节,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受到了影响。
第四,对成本的考核范围与力度都明显不足。煤炭企业只重视生产一线的考核而忽略了对管理部门的考核,这样的考核体制:一是会减少生产要素的分析与生产工艺的改革,无法降低成本;二是由于考核的不全面导致考核不公平,影响了考核的真实性。
二、煤炭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控制观念落后。首先,煤炭企业片面追求降低成本。目前,煤炭企业主要是围绕成本构成要素来进行控制,而忽略了企业外部因素对企业成本的影响。往往只重视生产过程的节约,而没有向成本与技术、成本与安全、成本与质量的最佳配合上寻求控制,没有很好地发挥技术工作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煤炭企业成本控制是以企业是否节约为依据,片面地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入手,强调节约和节省,其成本控制的目的可简单地归纳为减少支出、降低成本,导致企业为省钱而省钱;其次,管理层对成本管理重视不够。煤炭企业并没有把成本管理作为“牛鼻子”来抓。对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找不准,主要的材料耗费控制不住,各项考核甚至是流于形式,没有将成本管理放在关系到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高度对待,仅将此看作具体部门的一项管理业务工作;最后,职工缺乏参与成本控制的意识。煤炭企业的成本控制仅仅依靠个别机构和相关人员,成本控制缺乏一定的群众基础,对于广大职工群众来说成本控制比较抽象,难于操作。成本控制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深入人心。
(二)成本控制的手段有缺陷。煤炭企业成本控制方法落后,没有真正形成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不利于企业成本的宏观调控。这就要求对现行成本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建立新的成本控制方法。同时,煤炭企业长期受生产型组织管理机构的制约和影响,成本意识不强、成本控制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进行成本控制的人员、部门单一,没有形成一个好的系统机制,没有形成“人人关注成本,人人节支降耗”的全员成本意识。
(三)成本控制管理存在问题。煤炭企业一方面成本管理体制不健全。煤炭企业的成本控制重点多围绕生产过程展开,但是,并没有有效控制供应和销售环节的成本,成本控制没有深入到每一个作业层次,因此不能为企业进行作业分析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在深度和广度上影响了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效果。在管理体系方面,偏重于事后管理,忽视了事前预测和决策,难以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的预防性作用。在成本责任方面,存在着大锅饭,没有形成一套责任预算、责任核算和责任分析的管理体系,并没有与经济责任制度密切结合;另一方面缺乏对人力资源成本耗费的重视。煤炭企业对人力资源耗费缺乏重视,忽视人力资源成本的潜在损失。第一,企业内部人员配置不合理。劳动条件较差的一线生产岗位劳动力相对不足,二线作业的生产辅助人员和三线服务性人员中大量闲置,从而形成“一线紧、二线松、三线胀”的局面;第二,忽视对人力资源的培养。职工未进行专业的知识培训,或不重视职工后续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导致业务不熟、思想松懈、工作效率低,造成人工费用相对过高;第三,人才管理不到位。听任人力资源的流失与浪费,如对人员安排用非所学、对人才外流无动于衷等等,这些行为都致使人力资源这一无形但又十分重要的成本耗费巨大;第四,不重视对知识型人才的引进。煤炭企业在人员招聘时,不是侧重对急需的技术人才,专业人才进行招聘,给予吸引人才的待遇。而是将岗位用于解决子弟就业,导致企业家族风气日盛,拉帮结派。此问题在财会部门更为突出,在岗的工作能力不足,又不招聘有能力的工作人员,专业的成本会计缺失,成本控制困难重重。
三、煤炭企业成本控制解决对策
(一)转变成本控制观念。首先,改变单纯的以节省为目标的成本控制方法,引进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分析生产经营的薄弱环节,在薄弱环节进行投资,加强薄弱环节,这样虽然没有直接节省成本,但加强了生产,利润提高,相当于降低了成本;其次,提高管理层对成本管理重视度。企业管理层在成本管理工作中也应该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实现由传统的节约,节省观念向现代效益观念转变;最后,提高职工成本控制意识,发挥广大职工群众在成本控制中的积极作用。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管理过程中,将“人人关注成本,人人节支降耗”的观念渗透到每一个职工。必要时可将成本控制与有效的激励机制相结合,根据成本降低额实施奖惩,鼓励员工为降低成本而努力。
(二)创新成本控制手段。技术水平的高低对降低成本有着直接影响。在一定时期、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加强管理可以降低成本,但降低幅度是有限的。煤炭企业对于技能创新的投入相对欠缺,也没有成立专业的机构进行管理、激励。或者虽然有激励创新的政策,如技术进步奖等,但是在企业中执行起来却大打折扣,不标准不科学,甚至是流于形式。要想最终取得明显的成本效益,企业应大力提倡创新精神,对员工的各项创新给予支持,增强员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动力。对于现有的科研成果要提高其转化率,使其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从而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
(三)实现科学的成本控制管理。首先,实现成本管理组织合理化,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要建立成本管理责任制度,保证目标成本的顺利实现;其次,还要按照成本管理的职能,建立科学的成本指标体系、成本核算体系、成本决策体系、成本控制体系和成本考核体系;再次,完善该企业管理会计制度,引入管理会计,通过对企业各项经营管理工作的预测、计划、分析及决策,不仅可以满足该企业因多变的自然条件而产生的成本分析需求,更能提高企业经营水平,支持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最后,对人员成本进行科学核算与控制。企业必须有效控制人员成本,杜绝人才浪费现象,一方面要防止人才超高使用,高学历者希望高工资,这势必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和人员成本的无谓增加;另一方面要防止人才凑合使用,对一些需要高素质、高能力人员才能完成的工作岗位,不能从社会上随意招聘,那就只能影响工作的质量,影响企业发展;最后要注意在招聘人员时要遵循因事设岗的原则,杜绝因人设岗的行为,不能为了解决部分特殊人的就业而增加不必要的岗位,增加企业人力资源成本。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炜清.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的几种方法[J].商业经济,2010.3.
[2]史光.煤炭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创新[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0.6.
[3]弓琼.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D].山西:山西财经大学,2011.
[4]连先亮,万丽亚.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困境与对策[J].企业导报,2010.1.
F2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