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大学生旅游市场在线营销策略
2016-03-16李晓云信阳农林学院河南信阳
□文/李晓云(信阳农林学院 河南·信阳)
“互联网+”下大学生旅游市场在线营销策略
□文/李晓云
(信阳农林学院河南·信阳)
[提要] 大学生旅游市场不同于一般的旅游市场,它十分集中,特征趋同性较强,线下旅游产品开发难度较大。但互联网的介入,一方面可以减少旅游中介成本;另一方面可以规避盲目出游,宛如为大学生旅游市场量身定做。本文结合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以及互联网营销优势,研究大学生线上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多渠道、多元化的线上营销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旅游;产品开发;营销策略
原标题:“互联网+”视阈下的大学生旅游市场营销研究
收录日期:2016年5月24日
一、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分析
(一)“互联网+”在旅游服务中的具体运用。2015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达3,523.8亿元人民币,未来五年中国旅游市场规模将超过2.5万亿美元。互联网正在冲击传统旅游业,线上旅游如日中天,人们不再盲目跟随传统跟团游,而是选择线上极具个性主题的出游项目。
“互联网+旅游”能实现旅游产品的全媒体发布、病毒式营销、移动端报名、定制式线路、自助化行程等,互联网在游前、游中、游后随时发力,同时通过线上的信息展示、营销、互动、决策、预订、支付等反作用于线下旅游体验服务的加强,形成线上线下服务体验的闭环线路。游前,不再单是线上旅行服务商提供的简单的“酒店+机票”预订,而是更加注重信息咨询服务和旅游攻略展示功能,此阶段,丰富的资料和可信的评价是旅游服务的核心;途中则需要线上线下结合的高效管理,景点周边的实时交通信息、购票排队状况、景区内游客密集程度等等,实现旅游过程智慧化;游后,回味无穷,提供交流平台分享旅游心得,形成旅游攻略扩散旅游产品信息,形成“互联网+旅游”的循环效应。节省旅游成本,提供超值、超方便、超愉悦旅游体验是互联网之于旅游的最大作用功能。
(二)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分析。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不少大学们主要通过在线旅游网站以及相关APP获取旅游信息,自制智慧化之旅,形成了一定的群体特征。
1、信息搜集工具:以移动互联网为主。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是名副其实的“拇指族”,因此其旅游信息的获取渠道主要是移动互联网及PC互联网,通过旅游APP、论坛或是交友软件(QQ、微信等)了解并认知旅游目的地信息、旅游咨询、旅游营销活动等。
2、旅游产品偏好:重视产品价格和旅游体验。大学生作为较高学历者,知识及各方面的素养都较高,易接受新事物,旅游主观意愿十分强烈,虽然没有经济收入来源,但由于家庭的经济支持增加、参加勤工俭学、各种奖学金获得等原因,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可自由支配资金,出游频率较高,但仍然重视旅游性价比,讲究经济实惠。在其旅游过程中,乐于学习并认知新鲜事物,吃、住、行等物质要求较低,享受的是游的体验,倾向于选择自然风景或是民俗风情旅游地。
3、旅游时空特征:高度季节性+近程旅游。学生自由时间多,周末、小长假、寒暑假等,因此其出游时间也主要集中在这些节假日,在学生旅游市场中,春游特征尤为明显。自由时间虽多,但每次集中的时间不长,加之学生消费能力有限及出游顾虑较多,一般表现为以省内近程旅游为主。
4、出游方式:团体出游,从众心理强。大学生作为一个集中的在校群体,校园内班集体、学生会组织、社团组织等团体较多,大学生出游不仅仅是为了认知的提升,也是为了满足社交的需求,因此以团体出游为主,宿舍团体、班内团体、组织内团体等,注重的是团体出游时热烈、青春、活跃的气氛。
5、出游心理:注重认知学习,喜爱晒图分享。大学生学习思维更为灵活,更为注重的是眼界的开阔以及为人处世的技巧,其社会认知需求强烈,通过旅游不仅仅是单纯地见识那山那水,也是在见证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形形色色人与事的演绎,有助于培养校园内大学生全面的社会认知能力。教育提倡知识交流与经验分享,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爱晒,晒图、晒心情、晒动态,通过晒去分享所见与所得,旅游也不例外,游前、游中、游后都会晒,通过分享增加交流,也扩大了旅游信息的受众面,无形之中实现了旅游信息的传播与旅游形象的营销。
二、大学生旅游市场在线营销策略
结合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以及互联网的优势,开发适合大学生的线上旅游产品并制定线上旅游营销策略。
(一)开发多种符合大学生需求的线上特色旅游产品。推出多种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满足大学生旅游的体验性、社交性、近郊性、优质低价性等需求,这是从根本上有效地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的途径。具体可以开发以下适合网上销售的旅游产品:
1、高校互通游:新生入学时,为加强新生之间的交流,并帮助新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组织新生游自己校园,游本市其他校园。
2、自行车自驾游:提供自行车租赁服务,可以作为一个自行车租赁平台将其他学生的自行车统一集中起来在周末时进行对外出租,赚取中介费;为增加大学生在旅游过程中的参与性和体验性设计近郊自驾旅游线路,在适合的季节推出。
3、徒步旅行:符合大学生的环保需求,围绕市内或近郊旅游景区展开,既节俭成本,又提升了愉悦度。
4、花样毕业旅行:结合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设计符合其专业特征的线路旅游产品。
5、毕业生母校追忆游:毕业生毕业后都会组织毕业周年聚会,这个时候他们已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更愿意选择与旅行社合作制定追忆旅游线路,一般追忆旅游线路要包括校园游和校园外精品游。
6、特定节日游:比如情人节、重阳节、中国旅游日等特定节日,大学生的出游意愿更为强烈,这个时候围绕节日特征设计节日化的旅游产品将更受学生欢迎。
(二)充分利用互联网营销渠道制定多元化线上营销策略
1、充分利用微营销。微时代大学生已离不开微信、微博等微通讯工具,微营销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等特征,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关注网站微信号,从而将旅游产品信息及时更新传播到关注者的微信空间,利用已关注者微信空间的信息分享实现二次传播。通过微信、微博关注,发布旅游信息,让大学生及时了解掌握旅游产品的更新和活动动态,而且大学生群体之间微信链条长,可以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微信好友关注实现旅游信息的二次乃至多次推广。
2、加强网络资源合作。网站通过交换链接、交换广告、内容合作、用户资源合作等方式,在具有类似目标网站之间实现互相推广的目的,其中最常用的资源合作方式为网站链接策略。旅游产品供给方网站积极与高校官方网站或学生论坛交换链接,一方面为高校教育提供实训实践基地;另一方面提升学生对线上旅游产品的认知度。
3、挖掘网络影视营销资源。网络影视是大学生在学习、工作之余的主要休闲活动,此处的网络影视营销不是在网络影视中插播宣传片,而是找出网络影视中对大学生引起轰动效应的场景或活动的实景营销。如当前很多真人秀综艺节目均选择在旅游景区拍摄,不仅展现了景区的风景特色,也开发了一系列的娱乐活动项目,这些都是大学生在移动互联网上经常观看并向往能够亲身体验的场景和活动,因此可以挖掘这些网络影视场景和旅游娱乐资源,将其置身于旅游目的地进行开发,并用微营销或网页营销传递给大学生,吸引大学生团体游或是团体素质拓展训练。
4、制造旅游网络热点事件。网络热点事件具有瞬间聚集眼球、形成舆论话题的效应,适时策划旅游热点事件吸引大学生的关注与参与,在大学生市场形成持续的吸引力。如选取旅游目的地文明旅游使者、大学生旅游志愿者等,通过选拔赛扩大旅游目的地形象在大学生市场中的受众范围与文化认可,从而刺激大学生的旅游欲望。
三、小结
大学生往往因经济条件的限制不愿意选择与旅行社合作,而自身又缺乏对旅游专业知识和旅游目的地的了解,也就导致了其很难规划和设计旅游行程,“互联网+旅游”的出现不仅解决了大学生市场难以拓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大学生“智旅”的需求。这个“智旅”智慧,一方面指利用互联网技术,依托计算机、手机实行智慧化旅游;另一方面也是指帮助大学生明智地旅游,即在实践旅行中交流学习,在人际交往中学会为人处世,在社会深度认知提升自我境界。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海燕.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14.
[2]付琰,邱瑛.微信信息传播对大学生旅游决策行为影响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5.25.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