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内蒙古经济发展策略
2016-03-16崔雪妍董佳宇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
□文/崔雪妍 董佳宇(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呼和浩特)
“一带一路”背景下内蒙古经济发展策略
□文/崔雪妍董佳宇
(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
[提要] 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在两会上明确指出,要切实把握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所带来的大好机遇,积极做好各方面工作,努力推进内蒙古自治区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本文就“一带一路”背景下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契机进行研究,分析其经济发展策略。
关键词:内蒙古;经济发展;契机
收录日期:2016年6月13日
一、引言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一个月之后的10月3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明确提出,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特别是向西开放的重大举措。“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及外交事业的一项重要战略构想。新阶段,内蒙古自治区应进一步抓住这一发展战略契机,努力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充分发挥内蒙古自治区在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作用。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内蒙古经济发展的优势
(一)历史渊源——草原丝绸之路。从狭义上讲,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一般所指的是陆上丝绸之路。而从广义上讲,“丝绸之路”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从考证上来看,“丝绸之路”主要有四条路线,其中之一就是贯通内蒙古自治区和外蒙古高原草原地带,经西伯利亚、中亚北部抵达欧洲的“草原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迄今为止全世界范围内最长的一条线路,承载着人类的古老文明和历史文化,而“草原丝绸之路”是最典型的“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是“丝绸之路”体系中形成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久、沿途路程最远的通道,是蒙古草原地带与欧亚大陆进行商贸往来的人文通道。内蒙古自治区长城沿线是“草原丝绸之路”东段非常重要的起点,曾是“草原丝绸之路”重要节点,也是草原游牧民族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相互交融的核心地域。内蒙古自治区有着悠久的草原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新阶段国家大力推行发展“一带一路”经济合作战略为内蒙古自治区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一系列相继出台的国家政策是推进“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有力支持和保证。
(二)地理位置——边境口岸。边贸口岸作为一国对外经济交往的门户,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其门户作用越显重要。内蒙古独特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内蒙古在“一带一路”的四条线路之一的中俄蒙经济带中地位举足轻重、不可替代。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无论向东、西部扩展,还是向北部延伸,内蒙古自治区都是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纽带,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内蒙古自治区在一带一路建设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地位。
内蒙古自治区的边境线长达4,221公里,占我国路域边境线总长的五分之一,从东到西经过俄罗斯和蒙古两国。与俄罗斯边境线长1,010公里,其中水界900公里,路界110公里;与蒙古国边境线长3,193公里。目前已获得批准的边境口岸有18个,其中一类口岸11个、二类口岸7个。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为内蒙古自治区开展边境贸易提供极其有利的条件。
(三)资源优势。内蒙古自治区拥有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8的土地,资源丰富,“东林西铁,南粮北牧,遍地矿藏”,被誉为中国的“聚宝盆”。内蒙古还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牧场,草原面积达8,666.7万公顷,居全国五大草原之首。这里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其畜牧业产品在东北边境贸易出口商品中占有重要地位。
内蒙古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全区森林面积达2,080万公顷,林木储藏量为12.9亿立方米。大兴安岭是我国重要林区之一,森林面积达16.6万平方公里,林木蓄积量占全国的1/6。内蒙古矿产资源极为丰富,2004年已发现的矿产134种,其中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有7种,居前三位的有28种,居前十位的达66种。
(四)与蒙、俄两国已有的经济合作。边境贸易是地理位置毗邻的两个国家之间特有的一种贸易方式,是一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50年两国经贸关系正常化以来,蒙中边境贸易就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制定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西部边境贸易的发展就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蒙中边境贸易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此外,内蒙古自治区和俄罗斯、蒙古国在经济上居有很强的互补性。俄罗斯与蒙古国轻纺产品、日用消费品等轻工业都很缺乏;而内蒙古自治区产业部门比较齐全,加工工业也有相当水平,我国其他省区发达的轻工业也可以为内蒙古边境贸易提供充足的商品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和俄罗斯、蒙古国在经济上的这种互补性为内蒙古边境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和广阔的空间。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劣势
内蒙古自治区的地貌以蒙古高原为主体,具有复杂多样的形态。除东南部外,基本是高原,占总土地面积的50%左右,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海拔最高点贺兰山主峰3,556米。高原四周分布着大兴安岭、阴山(狼山、色尔腾山、大青山、灰腾梁)、贺兰山等山脉,构成内蒙古高原地貌的脊梁。内蒙古高原西端分布有巴丹吉林、腾格里、库布其等沙漠,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崎岖不平的地貌特点,严重制约其交通运输设施的建设。
虽然内蒙古的公路、铁路、航空等道路建设有所改善,但是由于地质环境的影响,增加了区内交通运输设施建设成本,铁路公路密度低、等级低。区内交通运输设施建设不完备、运输能力低等状况仍影响着边境贸易的顺利进行。另外,内蒙古自治区对外开放水平相对较低、开放进程相对迟缓,且未实现突破性、实质性进展,这是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中的短板。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内蒙古经济发展策略
“一带一路”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特别是向西开放的重大举措,内蒙古自治区基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在新阶段应进一步抓住这一发展战略的契机,努力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力发展经济建设,补足短板、发挥优势,实现内蒙古自治区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发挥内蒙古自治区在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作用。
(一)加快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区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优先领域,以公路为重点,全面加强铁路、机场建设,进一步完善路网布局,提高等级和标准,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形成连接区内东西部,辐射西北、华北、东北的干线运输网络,畅通“联疆达海”的出区通道和口岸运输国际通道,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二)拓建产业合作区。内蒙古自治区应积极探索与周边国家经济合作的新形式,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即在两地边境附近划定特定区域加快发展,包括实施特殊财政税收、投资贸易配套产业政策,聚集各生产要素,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等。建设好跨境经济合作区、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开放开发合作平台,促进产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流动和聚集。积极搭建合作平台,对实现国家间战略协作的有重要意义。
(三)加大农牧业合作。推进内蒙古与俄罗斯、蒙古国农牧业经济技术合作,双方实行土地资源、作物栽培、农林牧品种等资源的合作配置和优势互补。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和关联产业协同发展。鼓励蒙草、蒙羊等优秀企业在俄蒙境内培育建设农林牧业科技示范园,共享农林牧技术成果和经济效益,实现互利双赢。
(四)推进金融合作。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在俄罗斯、蒙古国设立分支机构,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对中俄、中蒙重点合作领域投资项目的支持作用。鼓励俄罗斯、蒙古国银行在内蒙古自治区设立分支机构,进一步完善双边金融合作机制。
在充分考虑国际国内环境的基础上,结合地区优势及特色,前瞻性地创新发展商业模式。积极探索文化产业投融资创新模式,开设民营金融机构,主动对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改善资金不足现状。还可以发挥互联网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贸易合作的平台作用。
(五)加强文化交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定期在俄罗斯、蒙古国举办文化周、文化日等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地质遗迹保护、图书研究、文物考古等领域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与俄罗斯、蒙古国建立合作机制。内蒙古自治区应重点制定本地区文化特区建设基本蓝图和行动纲领,明确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在分析内蒙古文化特区建设发展的内外条件的基础上,从空间布局、基础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对内蒙古文化特区建设提出具体工作安排。发展新闻出版发行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工艺美术品的生产等文化产业;还可以综合发展文化相关产业,如尝试推进中俄、中蒙文化影视基地建设等。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俊江,宋博.蒙中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发展[J].东北亚论坛,2008.2.
[2]孙玉华,彭文钊,刘虹.中蒙俄经济走廊人文合作中的文化认同问题[J].东北亚论坛,2015.6.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