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代缩影中的真情救赎与人性剖示——王跃文长篇小说《爱历元年》研讨会综述

2016-03-16方图欢晏杰雄

武陵学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王跃文官场人性

方图欢,晏杰雄

(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

时代缩影中的真情救赎与人性剖示——王跃文长篇小说《爱历元年》研讨会综述

方图欢,晏杰雄

(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

不久前,湖南作家研究中心主办的王跃文长篇小说《爱历元年》作品研讨会在中南大学举行。与会代表认为,《爱历元年》体现了王跃文创作的新气象:摆脱了过去的官场小说题材,转向知识分子情爱叙事;故事时间跨度长,反映社会生活内容丰富广阔,是一个时代的镜像与缩影;真实而透彻地诠释了人性中的悲悯、温情与善;“爱历”的寓言表达了真情救赎与情感回归。作者王跃文也介绍了自己创作该小说的心路历程。

《爱历元年》;题材;背景;人性;寓言

不久前,由湖南作家研究中心主办的王跃文长篇新作《爱历元年》研讨会在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举行。湖南省作协党组书记龚爱林、《三湘都市报》副总编辑龚旭东、湖南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龚湘海、湖南省社科院文学所所长卓今、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陈善君、《创作与评论》执行主编王涘海、著名作家阎真,以及湖南知名评论家胡良桂、罗宗宇、张文刚、聂茂、容美霞、禹建湘、晏杰雄等2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中南大学现当代文学学科点教师及研究生40余人列席会议。会议由湖南作家研究中心主任、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欧阳友权教授主持,湖南作家协会副主席、《爱历元年》作者王跃文到会。

《爱历元年》是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王跃文的最新长篇小说。这部小说摆脱了王跃文过去官场小说题材,把笔触伸向社会转型期中年知识分子的情感危机。乡村中学教师孙离和喜子相爱,并制定了属于两个人的“爱历元年”,他们在清贫的小县城尚能坚守爱情,一旦从小县城走向城市,从底层走向中产阶级,反倒不能忠诚相守,不能免俗地双双出轨。喜子和年轻的图书馆同事秘密相处,而孙离与某报女社长从相识到难舍难分。但随着侄子大山的到来、朋友马波的家庭闹剧、亲子错抱的打击等一系列的变故,道德、爱与宽容的力量重新焕发,两颗倍感伤痛和孤独的心得到自我救赎,悄然回归情感的起点,重启“爱历元年”。小说在细致讲述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日常生活的同时,牵出近三十年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在情感叙事中包含史诗性元素,是一部深入人心同时又具有广阔社会容量的长篇力作,具有丰富的意蕴和文体的张力。与会代表认为,《爱历元年》在题材、背景、人性、伦理等方面都体现了王跃文新的创作风貌。

一、题材:转向知识分子情爱叙事

王跃文被称为“官场小说第一人”,他的作品《国画》《苍黄》《大清相国》等都是以犀利的文笔和深邃的内蕴表现官场的世象百态,对现实进行尖锐深刻的批判。《爱历元年》在题材上发生了转变,摆脱了过去的官场小说题材,以爱情作为重心和主线。

王涘海谈道,大家熟知的王跃文最擅长于政治生态题材的书写,他对于官场生态的描摹、官人心理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事实上,他是一个多面手,是当代文坛少有的风格多变且成绩巨大的作家,在其他题材领域他都有上佳的表现。写历史题材,他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关注与推介;写乡土题材,获得了鲁迅文学奖;写杂文随感同样酣畅淋漓,大快人心,评论家李建军认为王跃文的杂文“幽默,犀利,自由驰突,不受羁勒,实在比他的卷帙浩繁的长篇小说,还要妩媚,还要难得”。而王跃文最新推出的长篇小说《爱历元年》,又是他善变风格的一个突破。该书以表现爱情为主,但又不仅仅是爱情,还有亲情、友情。欧阳友权认为,王跃文的小说素来文笔犀利而内蕴深邃,《爱历元年》不是官场风云、政坛韬略的涡旋与激荡,而是情感波澜、日常叙事的铺陈与收放,既不惊天动地,也不曲折离奇,却自有动人心旌的力量。从题材和叙事风格上看,这部小说似乎预示着王跃文小说创作的一次转型。罗宗宇认为,作为著名的官场小说作家,王跃文在《爱历元年》之前的写作重心在官场,《国画》和《苍黄》等小说从官场审察人性,其中也不乏一些情爱叙事。不过,以上官场小说中的情爱叙事到底只是官场叙事的附加,它并非小说叙事的中心和重心。这一叙事状态在《爱历元年》中被作者有意打破,虽然不能说王跃文的小说创作就此转型,但确实呈现出一些叙事新变。如标题所示,小说首次以情爱叙事为中心,主人公孙离和喜子的“爱历”成为了小说的中心和主线。晏杰雄认为,这部作品对作家自身来说意义重大,可以说是王跃文个体创作的一个分水岭,是真正意义上大规模大体量的文学转身。在被读者长期误读为一个官场小说作家以来,《爱历元年》是王跃文的成功转型之作,也是他作为一个有高度的纯文学作家的自证之作。小说做到了情感叙事和史诗元素的结合。陈善君指出,《爱历元年》与其说是写社会,不如说是写人生,写人世间的真情真爱。全书就是以爱情为原点,从爱情出发,回到爱情,揭示何为真爱。张文刚、禹建湘、容美霞等谈到,毫无疑问,《爱历元年》是一本描写情爱的小说。陈国雄认为,《爱历元年》是王跃文题材与内容的转折。如果说官场小说展现的是官场生态,而《爱历元年》展现的则是民间生活的生态。这种转折是符合当代美学发展趋势的。

二、背景:作为时代镜像与缩影

《爱历元年》以新时期以来至今的时代和社会发展为背景,故事时间跨度长,反映社会生活内容丰富广阔,既有对改革开放初期的分田到户、承包山林、鼓励养殖,生产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国富民强等社会转型时期重大问题的书写,也有对现代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如拆迁、政协人大选举、上访等的聚焦,反映了中国近三十年的历史变迁,是一个时代的镜像与缩影。

欧阳友权指出,透过小说的故事阅读你会发现,作者用日常叙事彰显出的是时代脉象,作者用平实表达深刻、用内敛表达犀利、用温暖表现冷峻、用反思性言情表达批判性的价值理性,终而用日常叙事彰显出中国社会近三十年变迁的历史镜像,用凡俗生活中人们的灵魂沉浮反映了这个时代的某些病灶。《爱历元年》不只是用艺术的笔触为现代社会的人们书写了一个感情危机与人性回归的平实故事,更重要的是在一个特定的时代镜像中,为社会病灶中如何打造人们的心灵健康探寻了一条返回真情、良善和向美的路径,由此构成了中国社会近三十年生活变迁与心灵悸动的一个缩影。胡良桂认为,《爱历元年》对近三十年中国社会现实生活进行了生动描写,是近三十年中国社会现实生活一幅真实的画卷。小说通过一对夫妻曲折的生活情感经历,一个家庭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折射中国人在这“二三十年间”的精神走向、灵魂沉浮、情感方式,勾勒出了中国社会世情百态的酸甜苦辣、迷乱沉沦、理解包容。王涘海认为,《爱历元年》故事时间跨度长,关系人物比较多,写了两个场域:小县城与大都市。作品真实地再现了三代人的精神面貌与生存状况,为我们细致地描摹了一条社会发展的轨迹图。龚爱林认为,《爱历元年》不是一个简单的情感小说,而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时代的缩影,是一个时代的写作。晏杰雄认为,小说看似写一个普通人的命运流转和情感变迁,背后却隐伏史诗性追求,是想通过个体命运反映中国近三十年的历史,它的意义很丰富,具有多元性,不是单纯一部情感小说或人性小说所能概括的。龚湘海说,这部小说,表面上是个情感故事,实际上是中国近三十年来社会和精神变化、挣扎、困惑发展的一个家庭标本,是一个社会灵魂变换的浮世汇。一个家庭的经历,是了解大时代最佳切入口。它既是一部人性之书,更是一部厚重的社会之书。

三、人性:叙写悲悯、温情与善

小说封底一行字颇耐人咀嚼:“最恻动的心意是怜恤……这怜恤便有大爱,有大爱便有大不忍,有大不忍则必有大温暖,亦有大伤痛。”确实如此,《爱历元年》正是对人性中悲悯、温情与善的真实而又透彻的诠释。

龚旭东认为,这部作品里面充满了一种悲悯之心,一种对生活、对生活中情感的复杂性的同情与理解,充满了对人性的剖示,对人物情感发展变化的微妙及其合理性的展示。卓今则用“诚”“正”“达”三个字概括她对这部小说的感受。“诚”,《易传》里讲“修辞立其诚”,在这个浮躁、功利的社会,文学越来越偏离轨道,让文学回到诚,诚实地面对自己,诚实地面对生命,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作家,这很重要。《爱历元年》无疑具有“诚”的品质。“正”,这部作品给读者的总体感觉是干净、无公害、正能量。在商业社会物欲横流中,我们看到人们向往一种精神上的清洁。市场意识形态与精神生活品质是对立的,在人文精神不断恶化的今天,这种追求尤其可贵,亲情、善、良知,这种人类整体经验唤起人们的同情、感动。“达”,即小说给人感觉通达,或者通透,有一种精神高度、艺术高度。罗宗宇认为,《爱历元年》在情爱叙事中对人性进行探析,写出了人性的向善。这一人性的向善表现在有关孙离和喜子的叙事上就是爱情的温暖与生活的温馨。小说结尾关于爱历多少年的对话,孙离以爱历元年作答,与曾经在小县城的温暖爱情生活形成呼应,表明了一种新生活的开始,叙事在此以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对应结构,留下了一个充满人性光亮的美好结尾。吴投文认为,王跃文一直被冠以“官场小说第一人”的头衔,这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其小说的政治观察视角和人道情怀,但也遮蔽了王跃文创作的丰富内涵。“官场”并不是王跃文小说创作的关键词,他真正想要表达的是“人性”。他的小说中有一份沉稳与温和,包裹着一层怜悯和疼惜的情感。聂茂认为,小说始于爱历元年,终于爱历元年,但此时非彼时,此景与非彼景,而重生的爱历元年已经经过了岁月的锤炼,已经变得牢固、饱满而悠长。王跃文将现代社会婚姻的现状投射到小说中,以此来思考人性,思考人生。禹建湘说道,王跃文的《爱历元年》本质上是一个关于人性与情感的作品。王涘海认为,孙离和喜子从情感的泥淖中抽身而出,斩断肆意滋长的欲望,不再在互相伤害的道路上愈行愈远,而是决定向美向善向责任靠拢,传统美德熠熠生辉。《爱历元年》像一面照妖镜,照出了你我,照出了善恶美丑,全书流动着一股温情,我们看到了向上向善的力量,也看到了我们这个庞大的社会之所以向前的正能量。胡良桂认为,《爱历元年》是一部对近三十年中国社会现实生活进行生动描写、对人性心理深层结构真诚探索的小说。它是百姓人家日常生活的秉笔直抒,是人性本源潜意识躁动的真实再现;既真实丰盈,又暗流涌动,既仁厚温暖,又疼痛挣扎。这正是作者对情爱、命运、人性成功抒写的奥秘。

四、爱历:真情救赎与情感回归

欧阳友权认为,《爱历元年》故事架构是写一对中年夫妻的感情危机。不过,如果仅从小说中读出这样一个“红杏出墙”的言情故事那就不啻皮相之论了。唐人刘知己说过,好作品的叙事特征应该是“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义未尽,使夫读者望表而知里,扪毛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小说是以“爱历”的寓言表达一种真情救赎。作者用平实表达隐喻,小说标题就暗设了一个有关“爱”的人生寓言,生命是一个过程,爱就应该贯穿这个过程的始终。另外,“爱历”寄寓的不仅是爱的救赎,还有讽喻现实的批判精神,蕴含着呼唤社会良知的艺术用心。

《爱历元年》的“爱”不仅仅是指爱情,也蕴含亲情、友情。小说以纪念爱情的“爱历”为中心,以孙离与喜子的感情为主线,通过一系列事件的描述,表达出一种真情的救赎与情感的回归。从“爱历元年”出发,最终又回到“爱历元年”。陈善君认为,小说所有的情节设计和人物塑造,都通过集中浓缩到“爱历元年”这个点上来映射。先是聚焦到这个点上,后又通过这个点来放射,从而探讨出爱的真谛,揭示出爱的谜底。《爱历元年》向我们揭示了后现代社会真爱的失落与救赎。胡良桂认为,《爱历元年》是背叛中的忏悔,是救赎中的重返。张文刚认为,《爱历元年》描写的是人在尴尬的人生境遇和心灵迷惑中苦闷徘徊、离开原点最后又回到原点的情形。主人公孙离和喜子,在爱情婚姻的旅途上经历了从浪漫诗意的顶点跌落情感冰点,再到自我救赎、回归原点的曲折过程,这看似简单的回归,实则是一种超越,是经历恩怨风雨和心灵磨砺之后的自我净化和自我完善。聂茂认为,小说中家庭、亲情这些传统文化的元素最终战胜了世俗的诱惑,上升为这部小说的肯定性价值。孙离无偿地捐了一个肾脏,救活了儿子,让儿子重生,自己也获得了重生。因为他不仅救赎了自己的肉体,更洗去了自己的罪,升华了自己的灵魂。陈国雄说,我想同读者朋友们一起喊一声痛,一起面对我们必须面对的人生。这部小说会叫人感觉到疼痛,却又有温暖,有爱和救赎。吴投文谈道,作者用宽容、温情和爱意去救赎处在中年危机中的知识分子,让这些在成长过程中迷失的知识分子重返经过社会变迁、时代巨变、心境转换之后的初心,王跃文笔下知识分子最终都回归家庭,正是这种圆融之后的重生,也就是最终意义上的“爱历元年”。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还对作品的结构、语言以及思想的深度挖掘、文本的完善等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与讨论。龚旭东就重点谈到了小说叙事的平实,语言的机敏、机智、机巧、机锋;晏杰雄认为,在小说艺术上,采用了“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的方法;容美霞谈到了创作手法上的留白技巧。

与会的专家学者们认为,《爱历元年》创造了一个多种元素相统一的、具有作家个体烙印的独异作品,当然艺术无止境,这部作品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其一,作品自十三节之后,叙事节奏太快,有的事件收尾收得太急,比如孙离和喜子双双出轨的收尾,小说越到后面叙述速度越来越快,对众多事件的处理也过于粗线条。其二,作品可以更扎实一些,像《大清相国》那样扎实地处理情节,贴地而行,接地气,那种拔萝卜带泥的接地气。其三,作品有些留白稍稍多了些,如果能写得更丰满,会更有说服力,也更符合读者对人物的期望。

王跃文最后介绍了自己创作该小说的心路历程。他陈述说,此书创作的初衷,是想写一个知识分子的中年危机。这不仅仅是中年的问题,更是孤独、荒诞和虚无的感觉。可能是人类真实的无法摆脱的命运,在中年集中而强烈地散发出来了。在创作过程中不停追问、思考生命的意义,同时寻求新的突破点,越往后写越温暖、宽容和悲悯,也偏离了原来的初衷,人性自然来的善与暗得到升华。每一个人都在反省和忏悔中,学会去爱别人,自己也因此得到救赎,得到爱;他们找回了自己的“爱历”,并愿意将自己的“爱历”继续下去。人是可以救赎的,可以给予爱,也可以高擎着宽恕和爱,走得更远。他还谈到,他在写作当中严格追寻生活的规律,追寻内心声音的指引,他不擅长宏阔场面、离奇曲折情节和过度心理的叙述方式,他习惯把故事写得司空见惯、顺畅、易读、耐人寻味。生活当中的日常状态,扎实而丰美的细节,更能反映生活的本质。王跃文希望这部小说能让人们慢下来、停下来好好想想,因为过去二三十年来,我们都已经大踏步地走过去,现在应该停下来想一想。

(责任编辑:田皓)

A Review of theSeminar for Wang Yuewen’s Novel The First Year of Love Calendar

FANG Tuhuan,YAN Jiexiong
(CollegeofLiteratureandJournalism,Central SouthUniversity,Changsha410083,China)

Recently,HunanWriterResearchCenterheldaseminarforWangYuewen’snovel The First Year of Love Calendar in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Delegates pointed out that“Ai Li Yuan Nian”can showa new-look of WangYuewen’screation:Creationsubjectshiftsfromofficialdomtointellectualslovenovel;spanningalongtimeand covering rich social contents,the novel is the mirror and microcosmof an era;the novel interprets really and clearly sympathy,warmthandkindnessinhumannature;thefableof“lovecalender”expressesredemptionandreturningof love.WangYuewenalsointroducedhiscreationexperienceofthenovel.

The First Year of Love Calendar;subject;background;humannature;fable

I207.425

A

1674-9014(2016)02-0086-04

2015-12-15

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新世纪长篇小说健康发展理论研究”(13B026);湖南省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新世纪湖南小说创作论”(201405)。

方图欢,男,江西上饶人,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学;

晏杰雄,男,湖南新化人,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王跃文官场人性
王跃文:他从山中来
王跃文:他从山中来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陌生人的承诺
功能与人性
2014年9月19日—2014年10月24日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