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现状

2016-03-16惠思杰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西安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20期
关键词:可行性研究可行性建设项目

□文/惠思杰 范 琦(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西安)

中国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现状

□文/惠思杰范琦
(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西安)

[提要]本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可行性研究理论和方法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发展的主要历程以及取得的成绩进行梳理和归纳,揭示可行性研究在投资项目建设中的重要性以及不可或缺的作用,并对现阶段中国可行性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进行简单剖析。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经济分析

原标题:中国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引入及发展现状

收录日期:2016年9月18日

可行性研究一般是指在项目投资决策前,通过调查,从市场、技术、财务、环境和国民经济等方面对拟投资项目的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投资项目论证的依据是可行性调研报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管理科学的广泛应用,在不断引入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中国项目可行性研究理论取得快速的发展和完善,同时也为中国投资项目建设的科学决策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一、新中国成立后,技术经济分析理论的逐步引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大地正处在一个万象更新、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阶段。面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中国对外技术引进只能依赖前苏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中国从前苏联学习基本建设的先进管理经验,如“建设意见书”、“技术经济分析”以及“方案研究”等项目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在已经处于建设中的项目,通过借鉴项目评价一些技术经济指标,如投资效果系数、投资回收期、追加投资的回收期、单位生产效益投资以及年折算费用等,在当时这样的项目评价叫做技术经济分析及论证。

1951年中央政府财政委员颁布了《基本建设工作程序暂行办法》,办法中明文要求项目在上马前必须经过实地调研和勘测,再通过相关技术经济分析和论证,进而确定工程项目在技术上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提出在项目建设的决策阶段需进行必要的技术经济分析和论证。1952年中央政府财政委员会又对上述暂行办法进行了大幅修改和补充,同年便颁布并执行新的《基本建设工作暂行办法》,办法着重强调了所有大型项目开建前必须经过实地调研,提出的计划书经相关部门批复后,才能开始设计。文中还指出在设计初期,应根据批复的计划书对设计对象需做出全面的计算和研究,计划书是所有设计的前提和依据。目的在于阐明项目建设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和在技术上可行性。即如果项目建设初步设计缺乏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和在技术上的可行性,项目建设方案及可能不会被通过。这些规定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对中国项目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推动作用,特别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建成并使用,为中国建立初步的工业化体系打下了坚定的基础。但这一时期的分析基本停留在静态的分析上,没有考虑到时间价值。1958年,随着“大跃进”运动高涨,“左”倾思想严重影响经济建设,原有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被高高挂起。瞎干蛮干,追求“大、快、上”,不仅违反客观规律也不注重经济效果,对中国经济建设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文革期间的“三边”、“四当年”,更是对中国经济建设造成了恶略的伤害,许多项目建成后不能投入正常使用。

二、改革开放后,可行性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引入与发展

1978年,随着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顺利召开,中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在经济建设基本停滞了20年后,中国急需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管理经验和资金支持。而西方国家的金融组织在贷款以及相关资金支持上,需要做大量的资格审查和项目评估,也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西方的可行性研究理论和方法被逐步引入中国,另一方面中国也开始着手组建自己的项目建设审核和评价咨询机构。1979年10月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下属的可行性研究部门负责人Lawrence应邀来华创办第一期中国可行性研究方法培训班。从此可行性研究方法和理论在中国掀起了一股全国性的学习热潮。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以及相关部门的领导开始认识到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研究的重要性和合理性,进而提议把可行性研究纳入到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将计划书与可行性研究结合起来,同时探讨将可行性研究逐步纳入到项目建设决策程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983年2月,原国家计委通过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制定和颁布了《关于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办法》,办法要求大型建设项目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基本建设程序的相关规定。在对可行性报告的内容、方法和深度上,《管理办法》主要借鉴和参考了1978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推荐使用的《工业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手册》,其中很多规定沿用至今,成为可行性报告研究和编写的规范和模板。1984年,中国开始正式实施中国投资银行编写的《工业贷款项目评估手册》,手册在资金审批方面要求银行必须对工业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中国开始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重视程度进入一个新阶段。1985年原国家科技委员会与原国务院技术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大专院校相关专家共同组织研究和编写了《工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经济评价方法——企业经济评价》(1992年二版修订并颁布),后经国家相关部门审核后推荐有关单位和部门试行。之后又制定了《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试行)》第一版,文中首次提出了建设项目经济评价需要参考的各类参数。20世纪90年代后期,可行性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逐步完善,开始逐步向其他领域渗透和推广。1994年三峡工程项目论证,分析讨论了三峡建设工程的可行性,1995年《中国铁路项目可行性编制纲领》发布,之后在防洪、船舶、邮电通讯以及农林牧副渔等项目逐渐推广和展开。

在国家可行性研究相关规章制度颁布的同时,一大批国家咨询评估机构开始陆续成立,第三方可行性研究工作也随之展开。1982年为顺应中国投资体制改革,国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工程咨询机构——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设立,主要负责国家大中型项目建设的咨询和评价。随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以及中国农业银行先后设立了专门的内部咨询机构,负责对额度较大贷款项目进行评审。国家各级政府相关决策部门也陆续设立了专门的工程项目咨询和评估机构。随着国家经济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国工程咨询协会(CNAEC)经国家民政部批准注册,于1992年底正式成立。先后颁布《工程咨询业管理暂行办法》、《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暂行办法》、《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实施细则》、《工程咨询单位持证职业管理暂行办法》以及《中国工程咨询业职业道德行为准则》。这些办法和准则的制定和实施,进一步明确了从事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估机构,如未获取国家规定的资质,不得从事相关工作,该行业规范至此基本确立。

三、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可行性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深化与挑战

2002年原国家计委颁布《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并实施,标志着中国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方法与理论应用开始兴起。指南进一步参照和借鉴国际可行性研究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以及对之前可行性研究的误区进行总结,为新世纪中国各类型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评估确立了方向。十四大以后,为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国务院制定并实施了《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投资体制深化改革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这也对中国可行性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深化产生了重大影响。2006年,为了与投资体制改革同步,原国家计委会同建设部相关专家一道,先后对《工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经济评价方法——企业经济评价》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进行修订,并配套出版了案例学习手册。方法的修订对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优化投资项目资本结构、规避项目投资风险以及提高项目投资效益起到了进一步深化的作用。

经过近20多年的努力与实践,中国在可行性研究理论和方法上已经取得长足的发展,对中国经济建设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现实的应用中,由于受计划经济传统体制的深远影响,很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数据缺乏真实性、内容粗糙、研究不够深入等,使得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浮于表面,不能如实反映现实情况,项目建设完成后不能投入使用的现象屡屡出现,资源浪费严重不堪,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企业为应付项目审批而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究项目的不同影响因子进行全方位的对比分析研究,即对原项目的设计方案做出是否可行评判并给出改进意见,使得项目方案实施能够取得最大效益。然而,可行性研究引入中国几十年来,一直为政府所主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般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审批。许多企业和部门即为了应付政府部门审批,进而拿到项目被迫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有时会弄虚作假,编造数据,低估成本高估收益,这与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相悖,其后果必然造成钓鱼工程、豆腐渣工程,项目建成后却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导致国有资产损失。上述现象的产生存在多方面原因,因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应该是企业行为而不是政府行为,非要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行政审批,政企不分,政府的错位、越位以及缺位,使得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发展存在一定扭曲。

2、可行性研究报告无约束作用,流于形式。按照国际惯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般是投资项目建设工作开工的依据,投资建设项目应该严格按照经上级部门批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里要求的内容进行设计,未经许可,不能随意改动已确定的控制性指标。但在中国项目建设的实际操作中,一方面项目领导随意调整设计方案的现象普遍存在。而项目建设方案、工程标准、项目用地以及投资金额等基础性的指标被修改一项,都可能会影响到最终的可行性研究结果,甚至会使得结果发生较大差异;另一方面法律监管的缺失也是可行性研究报告流于形式的主要原因。相关单位在获得项目审批后,不能严格依照原项目设计的评价标准对项目进行跟踪、监管、评价以及责任的法律追究等,这必然导致热热闹闹走过场,虽付出巨大的社会成本,但同样未能取得实质成果。

3、可行性研究执业人员管理不规范,报告编写缺乏科学性。一方面当前很多项目评价机构只注重资质管理,忽视个人资质,导致可行性研究资质与准入门槛过低;另一方面很多执业人员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严重违反行为规范和道德操守,却没有任何部门对其进行惩罚。在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过程中,一般规定需要一个由工程师、经济师以及规划师等组成的专业性的研究小组,他们负责对项目进行考核和论证分析。然而,现实中很多项目的可行性报告交由建设单位来编写;一些项目虽然成立了项目组,但不是缺经济师就是缺规划师,导致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4、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法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现在很多项目单位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和理论疏于学习,很多停留在表面上。在选择辅助和次要评价指标时,评价方法过于单一,主要指标无法识别,甚至刻意回避。在进行项目技术评价过程中,只会采用定性评价法,定量评价分析却被束之高阁,而不是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从而导致高估收益、低估成本,这样做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预期成果会如何,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可行性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无从谈起。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计委关于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办法(计资[1983]116号文121).1983.

[2]国家计划委员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

[3]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价中心.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教程[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2.

[4]孙红.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理论综述[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6.

F83

A

猜你喜欢

可行性研究可行性建设项目
基于环保竣工验收对建设项目环评的分析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PPP项目识别与可行性研究
Widuri油田聚合物驱可行性研究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
TD-LTE应用于CBTC车地通信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对节能评估与可行性研究之间关系的思考
HDL-C,LDL-C,CK-MB和RBP使用朗道质控品作为室内质控品的可行性探讨
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