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文科学的构成要素
2016-03-16杨吉兴杨舜清
杨吉兴, 杨舜清
(怀化学院,湖南怀化418008)
论人文科学的构成要素
杨吉兴,杨舜清
(怀化学院,湖南怀化418008)
中外学者们提出了关于人文科学构成要素的诸多观点,对于了解什么是人文科学具有重要作用,也给我们以重要启示。人文科学的构成要素有四项内容:(一)人文知识;(二)人文思想;(三)人文精神;(四)人文方法。这四个方面的内容,较全面地反应了人文科学作为科学的基本特征和较完备的学术思想、知识体系、内在灵魂和方法体系等,并可以构成为人文科学的分门别类的学问。
人文科学; 人文知识; 人文思想; 人文精神; 人文方法
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一样,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因而也有其独特的构成要素。然而,对于人文科学的构成要素到底是什么?目前,国内外研究者的认识并不一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分歧。有鉴于此,笔者对此问题做一初步探讨。
一、中外学者对人文科学构成要素的观点
中外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国外有代表性的观点,如德国学者韦尔海姆·狄尔泰在《人文科学导论》中指出:人文科学由知识的历史成分、理论成分和实践成分三个方面所构成。他进一步解释说,人文科学这三个构成要素的地位是不同的。其中实践成分处于最高层次,理论成分次之,而知识的历史成分处于最低层次,属于人文科学最基本、最基础的构成要素,理论成分和实践成分是在知识的历史成分构成要素基础上展开的[1]27。
我国学者李建华等则认为,“人文科学从知识的整体性、逻辑性及知识内涵的深度可分为三个层次:知识层、教材层和思想层。相对于每个人文科学层次,有着不同的教学理念。”[2]李维武在《人文科学概论》中主张,人文科学由人文学者、人文精神、人文方法、人文著述等四个构成要素所组成,“人文科学从内在结构上看,主要就是由这四项要素构成的。文学、史学、哲学这些人文科学的主要学科,在构成要素上,都包括着这四个方面的内容”[3]32-33。张永宏提出,人文科学包括人文学科、人文主义传统、文史哲艺总论等方面的内容[4]。这是我国学者关于人文科学构成要素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中外学者们关于人文科学构成要素的诸多见解颇有建树,对于了解什么是人文科学具有重要意义,也给我们以重要启示。当然,这些观点也有不尽合理和不完善的地方。比如,“人文学者”作为人文科学研究的主体同时也是客体,它是否属于人文科学构成要素值得商榷;“人文著书”、“人文教材”作为人文知识和相关理论的载体和形式,是否属于人文科学构成要素也值得研究。“人文学者”、“人文著书”、“人文教材”等是人文科学研究及其学科发展必不可少的影响因素,或作为人文科学研究的主体和客体,或作为人文知识和相关理论的载体和形式,均有其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它们显然不是人文科学构成要素本身。
二、对人文科学构成要素的再理解
理解人文科学的构成要素,首先要说明人文科学与人文科学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人文科学与人文科学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即整体与部分或系统与要素的关系。一方面,人文科学与人文科学构成要素二者相互区别。人文科学作为以人文世界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理论,是事物的全局,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人文科学构成要素,具有其构成要素所没有的地位和功能;而人文科学构成要素是事物的局部,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服从和服务于人文科学整体。另一方面,人文科学与人文科学构成要素二者相互联系。人文科学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人文科学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整体由要素组成,离开了人文科学构成要素,人文科学就不复存在;人文科学构成要素是组成人文科学整体而相互作用的部分,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了整体,人文科学构成要素就不成其为部分了。因此,人文科学与人文科学构成要素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般地说,科学的构成要素包括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等。人文科学作为科学整体的一个部分,它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一样,其构成要素也可以从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等方面去理解。或者说,人文科学构成要素包括人文科学事实、人文科学定律、人文科学假说、人文科学理论等,这应是没有疑义的。人文科学事实是人们关于客观存在的人文现象的真实描述或判断。人文科学定律是反映人文现象之间的必然性关系的科学命题。人文科学假说是根据已有的人文科学知识和新的人文现象,对所研究的问题做出猜测性说明和尝试性解答。人文科学理论是系统化人文科学知识,是关于客观存在的人文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相对正确认识,是经过逻辑论证和实践验证并由一系列概念、判断和推理表达出来的知识体系。这四者之间也是一种即相区别又相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其中人文科学事实是人文科学知识体系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文科学定律是构成人文科学理论的基础,人文科学假说是人文科学理论的过渡形式,人文科学理论是人文科学的系统化体现。然而,人文科学又有着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不同的学科特征,我们不能也不必完全照搬科学构成要素的范式来理解人文科学的构成要素,何况科学构成要素的划分也是相对而言的。根据人文科学自身的特殊性和说明问题的方便,以及突出其基本构成要素或重要构成要素,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探讨问题,将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方法等四个方面作为人文科学的构成要素。
(一)人文知识
知识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世界、社会世界和人文世界的经验总结。它是人类在实践中创造并世代积累和传递下来的宝贵财富。联合国经合组织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把知识划分为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人际知识等类型。根据科学“三分法”的观点,也可以把知识总体上划分为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人文知识三大类。单就人文知识而言(本文不论及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它是人类关于人文世界(包括人的主观心灵世界和客观的文化世界)的属性与联系的主观反映和智慧结晶。它和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共同构成人类知识体系,是人类总体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知识是主客体相互统一的产物。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之外的人文世界,是人文知识产生的客体。但是,人文知识并不会自然产生,人文世界的属性与联系,必须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反映到人的大脑中来,并经过大脑的加工和处理,形成为关于某一种或某一领域人文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如人们对人类发展的历史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形成为历史知识,对哲学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形成为哲学知识,对文学、艺术、宗教、道德、语言等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形成为文学知识、艺术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韦尔海姆·狄尔泰曾经说过,“在人文科学中,主体是真正的单位,是内在经验的事实。”[1]31可见,人文知识的产生,最重要的因素或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作为主体同时又作为客体的人具有主观能动作用,才使得我们对人文世界的认识成为可能,而人文知识的产生就是建立在主客体相互统一的基础之上。
我们知道,任何一门科学都是人类智慧结晶的分门别类的学问,是运用一定的概念、范畴、定律、假说、原理、理论和规则等思维形式反映某一领域的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人文知识是构成人文科学的基本要素,某一领域的人文知识体系,如历史知识体系、文学知识体系、哲学知识体系、艺术知识体系、宗教知识体系、道德知识体系、语言知识体系等,就形成为历史学、文学、哲学、艺术学、宗教学、伦理学、语言学等分门别类的人文科学。可以说,人文知识是构成人文科学的基本“细胞”,没有人文知识这一构成要素存在,相应的人文科学就没有其形成的基础和前提。
(二)人文思想
人文思想又称人文理念,它是指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人文世界进行思考而形成较成熟的人文观念、道德标准、价值取向等精神现象。人文思想一般是由人文学者提出并在其著述中记录下来的,如哲学思想、史学思想、文学思想等,它在人文科学中起着引领和主导作用。人文学者是从事人文科学研究的主体(同时也是客体),人文著述(包括人文教材)是记录人文学者人文思想的载体和形式,二者在人文科学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无论是作为主体(同时也是客体)的人文学者,还是作为载体和形式的人文著述(包括人文教材),都不能等同于人文思想本身。人文思想作为人文学者对客观存在的人文世界的主观反映,通过人文学者大脑的思维活动和加工整理,形成关于人文科学事实的概念、范畴和人文科学定律、假说、原理、理论等,得出对客观人文世界认识的结论,属于人文科学的构成要素。当然,人文学者对客观人文世界认识而形成的人文思想属于意识范畴,它存在于人文学者的大脑中,外人看不见也摸不着,必须通过某种载体表现出来,而人文学者的人文著述(包括人文教材)就是记录人文思想的重要载体。李维武曾分析指出:“人文著述具有三个条件:一是有物理的载体(如甲骨、金石、简牍、纸张、书籍、录音带、录像带、照片、软件、硬盘、网络等,也有一些内容是经过长期口耳相传得以保存,这实际上是以人的大脑及感官为特殊的载体);二是有符号的记载(如语言、文字),这些符号表示着一定的意义;三是有探讨、思考人的文化生命的内容。因此,人文著述是人文学者对人的文化生命的探索的精神收获与思想成果的记录。”[3]41人文学者所留存的人文著述(包括人文教材),不仅记录和保存了人文学者的人文思想,而且为他人和后人解读、学习人文学者的人文思想提供了文本。通过对人文著述的解读,“能读出前人与别人的思考,能读出人文科学的演变和传统,并由此启示解读自己的创造;”“这种解读本身,就是一种在新的条件下对原来‘文本’意义的重释和重构,就是一种创造。”[3]42从这里进一步说明,尽管人文学者及其所留存的人文著述(包括人文教材)本身不是人文科学的构成要素,但其中所反映和体现出的人文思想,以及后人对这些人文著述(包括人文教材)的内涵所做出的解释、说明和在此基础上所提出来的新观点、新思想,则属于人文科学的构成要素。
人文思想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人的思维活动的结果,同时又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人文思想是在人类从自然界分离出来以后,通过有目的的手段认知和改造自然的劳动实践中产生和形成的。人类的劳动实践亦称之为文化实践。人们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便形成了文化。也就是说,文化源于人类的劳动实践;同样,文化的发展也是由人类的劳动实践推动的。人类劳动实践的内在矛盾即文化生产与文化需求的矛盾是推动文化进步的根本动力。人文思想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样来源于人类的劳动实践,并随着人类劳动实践的不断发展深化,经历了一个从远古时期的早期人文思想的萌芽、形成到近现代人文思想的发展、成熟的过程。比如,我国从夏商周时期的礼乐文明、易文化传统,到秦汉至清朝时期的儒学、玄学、道教、佛学、理学、实学等,再到新中国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的发展,就生动地诠释了中国人文思想的产生、演变和发展的历程。
(三)人文精神
如果说人文知识、人文思想是构成人文科学的基本要素,那么,人文精神则是人文科学的内在灵魂,因而是人文科学重要构成要素。何谓人文精神?简单地说,人文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人的精神。许多学者对人文精神的内涵做过精彩的解读。比如许苏民在其《人文精神论》一书中对“人文精神”所下的定义为:“人文精神是人性——人类对于真善美的永恒追求以及表现在这种追求中的自由本质——的展现,这种追求表现着人类对于自己所从属的外在自然和自己的内在自然(动物式的情欲)的自觉超越,使人的感性生活具有日益丰富而高级的文化品位,从而把人与自然界区别开来;这种自觉超越同时又意味着人能够以自身的尺度去从事自由的创造性活动,不断地从精神的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因此,人文精神本质上是一种自由的精神、自觉的精神、超越的精神。也正是因为如此,人文精神表现为一种既根源于人类的至性至情,又超越于实用理性之上;既体现着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而又与宗教的彼岸世界迥然有别的目的观和价值观。”[5]8-9许苏民进一步解释说,人文精神包含三个层面:第一,对于“人之异于禽兽”、而为人所特有的文化教养的珍视;第二,对于建立在个体精神原则基础上的人的尊严、人的感性生活、特别是每一个人自由地运用其理性的权利的珍视;第三,对于建立在教养有素基础上的每一个人在情感和意志方面自由发展的珍视。其中每一个层面都包含并体现着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它既表现为真善美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又具有超越当下而展示人类精神文明前景的意义。在这里,许苏民既深刻又全面地分析了人文精神的三个层面的内涵及其递进关系和发展过程,即从人禽之辨到人格尊严的维护和理性权利的珍视,再到人的自由发展的追求,体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的价值取向。
事实上,人文精神反映的是整个人类文化的最根本的东西,亦可称之为人类文化的核心部分或灵魂所在,是人类自我关怀的结果。它以维护人的尊严、追求人的价值、关切人的命运、向往人的自由为出发点,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归宿,既高度重视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创造并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和文明成果,又全力追求和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人文精神深深地根植于历史和现实的人的实践之中,是人类自身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结果,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具体表现。人文精神有多种表现形式。正如张兴华等人在《人文教育概论》中所指出的,“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的关系时,突出人是主体的原则;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以人各种需要的满足为最终诉求,强调人是目的的原则;在人与物的比较中,突出人高于物、贵于物的特殊地位,强调精神重于物质、人的价值重于物的价值、生命价值优先的人道主义原则和人本主义原则;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强调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突出人人平等的原则。”[6]59-60人文科学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体系,人文精神作为人文科学的内在灵魂,它是人文思想、人文知识、人文方法等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基础。正是因为人文精神这一内在灵魂的存在和作用,不断地推动着人文科学的发展和创新。应当指出的是,以严谨、求实、求真、质疑等为主要特征的科学精神,也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严格意义上说,科学精神本身就是人文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人文精神中包含着科学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须臾不可分离的。因此,将人文精神称之为对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终极关怀,使人生更精彩、更幸福,真正实现人生的真善美与终极关怀,是有其重要意义的。这也就是人文精神的根本特征和精髓所至。
(四)人文方法
方法是主体认识客体的手段或工具,其同义词是技术。尽管方法本身也是一种“知识”,但这里所谓之“知识”,不是前文所论述的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其实,知识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上来区分,狭义上的知识即前文所论述的一般意义上的知识,而广义上的知识除此以外还包括方法或技术等。正因为如此,我们把人文方法作为人文科学重要构成要素单列出来进行论述,是有其重要意义的。也可以说,人文方法在人文科学构成要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人文科学研究需要有不同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独特方法。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认识和改造世界需要正确的理论和科学方法的指导。正确理论属于前文所论述之知识,在此不赘述。科学方法是有效保证人们取得创造活动的积极成果,不断深化人们对客观规律的真理性认识的重要手段、工具或技术。因此,无论是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都须臾离不开科学方法。尽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在方法上并无天然的分界,而且相互交替和借鉴,但三者研究方法却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自然科学主要采用实证方法和理性方法,如经验归纳法、假设演绎法等;社会科学研究虽然也借鉴或采用诸多自然科学方法,但有其特殊的方法,如定性分析法、系统研究法等;而人文科学虽然既有自然科学方法的借鉴,也有社会科学方法的采用,但它更多的是依靠直觉、体悟、情感、理解、意义、榜样、模仿、感恩、回忆、发现等,需要形成适应自己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的特殊研究方法,比如哲学思辨法、历史考究法、文本解读法、对象理解法、生命体悟法、良心发现法等。狄尔泰曾提出“理解”是人文科学的基本方法,在他的“精神科学”(把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称之为“精神科学”)中将“生命”、“体验”、“理解”、“意义”等作为核心概念加以论述,并界定和区分了“说明”和“理解”,指出“说明”是自然科学方法的特点,“理解”是人文科学方法的特点。他明确指出:“人文科学的方法——它们的对象早在它们之前,就为人作为一个整体理解了……人们只需要考虑事实理解的功能(正如在人文科学中),考虑这种理解是如何在分析的影响下贯穿研究的不同阶段的,以便认识这些科学间截然不同的结构关系。”[1]108卡西尔则以其独特的视角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发展为“文化的批判”,把人类理性的领域从“自然科学”延伸到“人文科学”,并从人文科学的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展现人文科学的内在逻辑,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人文科学观。在卡西尔看来,“人类的文化并非单纯地为被给予和单纯的为不言而自明的,相反地,人类文化乃是一种有待诠释的奇迹。但是,要从这一种印象导出一更深邃的自我反省(tiefere Selbstbesinnung),则人类不仅先要对这一种问题的提出感到有所需求和感到合理,而且还要进一步地去创立一些能够回答(beantworten) 这些问题的独特的和自足的程序或‘方法’。”[7]4可以说,人文方法本身就是人类在劳动实践中创造并世代积累和传递下来的经验总结。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文方法属于人文知识,这是二者的联系。但人文方法与人文知识又有区别。其与人文知识的区别在于,人文方法更多的是强调人们认识和改造人文世界所运用的手段、工具或技术。人们正是利用不同于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方法的人文方法,不断探索人文世界的奥妙,从而形成为历史学、文学、哲学、艺术学、宗教学、伦理学、语言学等分门别类的人文科学。因此,人文方法不仅是人文科学的重要构成要素,而且全面掌握和科学运用人文方法,对于开展人文科学研究和取得创造性成果,推动人文科学的不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结语
关于人文科学的构成要素,中外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做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并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这种探索具有重要意义。但总体而论,对人文科学构成要素问题的探索和研究尚不充分,所取得的成果也不丰富。客观地说,学术界关注人文科学构成要素的学者不少,但对此问题做出专门性、系统化研究的并不多,而正式发表的有较大影响力的成果所见寥寥无几。上文所做的探索和提出的见解,亦为笔者一孔之见。事实上,把人文科学构成要素划分为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和人文方法四个方面,主要目的在于突出其基本构成要素或重要构成要素,而不是说明其全部构成要素,而且这种划分也是相对而言的,是否完全合理和科学,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再者,人文课程、人文学科、人文实践等是否构成为人文科学的要素,等等,也有待深入研究。总之,在人文科学构成要素的问题上,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和深入研究的必要,有待对此问题感兴趣的专家和人文科学工作者,去做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1][德]韦尔海姆·狄尔泰.人文科学导论[M].赵希方,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2]李建华,等.论人文科学的学科特质和体系分层[J].现代大学教育,2004(6):5-9.
[3]李维武.人文科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张永宏.论“人文科学”的学科定位[J].云南社会科学,2005(5):54-57.
[5]许苏民.人文精神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6]张兴华,马章安.人文教育概论[M].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7.
[7][德]恩斯特·卡西尔.人文科学的逻辑[M].关子尹,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
The Essential Elements of the Humanities
YANG Ji-xing,YANG Shun-qing
(Huaihua University,Huaihua,Hunan 418008)
The current various views on the humanities from academic circle in the world have greatly enlightened us on its deep connotation.This study argues that the humanities consist of four aspects:humanistic knowledge,humanistic thoughts,humanistic spirits and humanistic methods,which reflect the basic features and comparatively complete academic thoughts,knowledge system,internal soul and methodological system of the humanities as an individual science and constitute categorical systematic learning of the humanities.
the humanities; humanistic knowledge; humanistic thoughts; humanistic spirits; humanistic methods
G640
A
1671-9743(2016)09-0031-04
2016-08-14
杨吉兴,1963年生,男,湖南溆浦人,教授,研究方向:人文教育学;杨舜清,1989年生,男,湖南怀化人,助教,研究方向:金融学、人文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