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英汉语言差异看英译汉实践中语言转换的层面

2016-03-16袁赞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英译汉语序主语

袁赞

(周口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周口,466001)

从英汉语言差异看英译汉实践中语言转换的层面

袁赞

(周口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周口,466001)

结合译例分析英译汉实践中词、句子成分、语序、表达方式以及语态等层面的转换,剖析每类转换的适用条件和使用方法。从英汉两种语言宏观与微观差异的角度分别分析英译汉词类转换、句子成分转换、语序、表达方式等转换发生的理据,厘清语言差异与语言转换的关系,以深化对英译汉中语言转换的认识。

语言差异;英译汉;语言转换;层面

从根本上看,英译汉是两种语言文本的转换,也即将英语文本转换成汉语文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译者需要明确语言转换的范围、类别以及这些转换类别背后的英汉差异的理据。翻译实践中只有将这些最基本的要素搞清楚,才能自觉运用转换的技巧对文本做各种处理,从而使译文既能忠实反映原文本的内容和风格,又能通顺、流畅,符合汉语的语言规范。

一、英译汉语言转换的层面

英汉语在语言宏观和微观层面差异众多,一些语法和表达方式的差异是截然相反的。这就使得翻译时保留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不能准确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译者根据两种语言的差异去进行转换,或改变词的词性,或改变句子的结构,或者改变译文语句的表达方式。总体上看,英译汉实践中的语言转换涵盖词性、句子成分、语序、表达方式以及语态等层面。

(一)词类转换就是将英语中的一类词译成汉语时转换成其他词类的词。词类转换主要在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以及介词之间展开。包括动词与名词、形容词与副词的互相转换,英语介词向汉语动词的转换等。

其它词性转换成动词。动词派生的名词以及具有动作意义的名词、动词+er构成的表“施事”的名词、习语主体的名词;具有动作意义的介词;在系动词后边表示知觉、情感、欲望等心理状态的形容词;一词多类的副词等可以转换成动词。

英语政论体文本中有频繁使用名词来表达动词所指代的动作或状态的现象。这些名词大多是由动词派生的名词及具有动作意义的名词。翻译时若在译文中保留词语原来的词性必然使译文生硬晦涩,可读性差,这时就需将名词转换成它派生而来的动词。如:

The 1967 UN document calls for the settlement of the Middle East conflict on the basis of Israeli withdrawalfrom occupied territories and Arab acknowledgment of Israeli’s right toexist.(张培基,2009:45)

英语政论体文本追求论述的客观、严谨,行文具有名词化倾向的静态特征。因此,该句谓语动词“calls for”后有两个名词短语“the settlement of the Middle East”和“Arab acknowledgment of Israeli’s right to exist”,其中第一个名词短语后又有介词短语“on the basis of Israeli withdrawal from occupied territories”。翻译时译文若保留原文的形式则成“1967年联合国文件要求中东问题的解决应建立在以色列从占领领土上的撤军以及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存在权利的承认。”这样的译文虽能表达原文本的意思但语句显然不太通顺,不符合汉语表达的习惯。这时须将“settlement”、“withdrawal”和“acknowledgment”转换成它们的动词形式,译文可改为“1967年联合国文件要求在以色列撤出占领土地以及阿拉伯承认以色列生存权利的基础上解决中东冲突”。

英语记叙、描写类文本中经常有用一词多类的名词表达该名词所具有的动作意义的现象,翻译时此类名词同样需要转换成动词。

As I taxied over the muddy steel mating of the runway,I got a wave and a grin from my wingman Lt.Rex Barber.

“wave”和“grin”都有动词和名词两种词性。这两个词在该句的后半部分作名词。此外,英语句式“I got some thing from someone”翻译成汉语时需要调整叙述角度。因为“我从巴伯中尉那里得到了一个招手和微笑”显然不符合汉语的叙述习惯。根据汉语语言表达动态化的特点,将“wave”和“grin”转换成动词。经这两方面转换后译文可表述为“当我驾驶着飞机在钢垫跑道上滑行时,我的僚机驾驶员巴伯中尉向我边笑边挥手”。

其它词性转换成名词。英语中名词派生的动词及名词转用的动词;被动句中的被动结构;被置于定冠词后边的形容词都可以转换为名词。

Formality has always characterized their relationship.

此句翻译时需在三个方面进行转换。其一,“characterize”是由名词后加动词化后缀派生的动词,与汉语的“具有某种特征相对应”,其二,英语句子是以抽象名词“formality”作主语,汉语很少有以抽象名词作主语的现象,大多情况下作主语的名词为人或生命体。因此,汉语译文需要转换表达方式,以他们的关系为主语。其三,“formality”作为派生词在其语法功能发生变化时需要转换词性,显然汉语译文“他们的关系具有礼节的特征”读不通,可以考虑将该词转换为动词,同时将整个句子在“formality”这个地方切分,这样这个句子可译为“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一个特点,就是以礼相待。”

英译汉时对于形容词派生的名词、前加不定冠词并放置于系动词后边的名词需要将其转换为形容词,此外,伴随动词与名词互相转换的是形容词与副词的互相转换。

(二)句子成分转换

由于对同样的事物观察的角度不一样,英汉语在表达同一概念时叙述的角度往往有差异,有事甚至是截然相反。出现这种情况翻译时需要转换原文的句子成分,将英语中的一种句子成分转换成汉语中另一种句子成分。这种转换主要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与补语之间的互换。如:

Her presence of mind had not completely deserted her;but she could not have trusted herself to speak.(华先发,2011:42)

原文以抽象名词短语“the presence of her mind”作主语,反映出英语表达客观化、抽象化的特征。翻译时若照旧保持原文的句子结构,则成了“她理智的存在并没有抛弃她”,这样的句子显然与汉语正常的表达差别很大,汉语句子名词作主语时通常是人,这就需要将英语原文的宾语转换成译文的主语,将原文的主语转换成译文的宾语,从而使句子表达符合汉语的习惯。译文可表达为“她虽然没有完全失去理智,一时却又找不出话说。”

又如:

After excoriating the General Stuff for its lack of iron will,he revealed to his generals some of reasons for his stubborn hopes.(孙致礼,2011:65)

该句后半句“some of reasons for his stubborn hopes”若保留原句形式则译为“他固执的希望的原因”名词前的定语过于冗长。可以考虑将“stubborn”的定语成分转换成汉语的谓语动词“坚信”这样译文就变成“他严厉地批评了参谋总部的成员缺乏铁的意志,然后向他的将领们透露了他坚信前途有希望的理由。”两种译文相比孰优孰劣显而易见。

(三)语序的转换

英语在行文中为了达到加强语气、突出重点以及平衡句子结构的效果通常使用倒装语序,将谓语放到主语前边。而汉语的倒装语序较少,叙述时通常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及逻辑顺序展开。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将倒装语序调整为汉语中的自然语序。如:

From the Middle East have radiated the sparks ofthe world civilizations which have been a blessing to humanity.

原文为了突出光芒产生的地理方位采用部分倒装的形式,将介词短语“From the Middle East”置于句首。汉语若是想强调句中的某部分可采用增添词语的形式。译前应先将原文的倒装句序还原:the sparks of world civilizations which have been a blessing to humanity have radiated from the Middle East.翻译时将“civilization”后的定语从句置于先行词前边,译文表述为“造福于人类的世界文明,正是从中东放射出它的光芒的。”

叙述事件时英语通常地点状语在前,时间状语在后,汉语的语序正好与英语相反。因此对于英语来说是正常的语序,汉译时需要作相应的调整以使译文符合汉语语法规范。如:

They played chess in high spirits at the club yesterday.

原句动词后三类状语按照先方式状语再地点状语后时间状语的顺序排列。汉语句子若有不同类型状语通常是“时间状语+地点状语+方式状语”的顺序。考虑到英汉句子结构此方面的差异,译文应表述为“他们昨天在俱乐部高兴地下棋。”

(4)表达方式转换

英译汉语言表达方式的转换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英语中一些计量词在汉语中词义空缺,如score,dozen,decade,quarter等,这些词翻译时需要转换。同时,表达同样的思想时英汉两种语言的叙述角度有所不同,这时需要转换叙述角度才能将意思表达清楚,如

Our new bag is sold at 30%discount.

表达折扣概念时英语习惯说打去的折扣,而汉语习惯说剩下的折扣。翻译时需按照汉语的习惯重新表达折扣概念,译为“本店的新款包打七折。”

另一方面,由于英中思维方式的差异,英语中从正面表达的句子翻译成汉语时需要从反面表达,而英语中从反面表达的句子有些情况下需要从正面表达。英语的正面表达指句中没有否定词或含有否定前缀或后缀的词;汉语的正面表达指句子中没有否定词或者否定意义的词。英汉正反表达方式的转换通常是双向进行的,既有英语的正面表达转换成汉语的反面表达,例如英语中的“Wet paint”,翻译时就需要考虑汉语警示语习惯使用表示强烈祈使意义的词的特点,将其译为“油漆未干”。也有英语的反面表达转换成汉语的正面表达,如:

Where is that damned boy?Why do you not come when I call you?

后边的句子若译成“我叫你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来”,显然不足以表达说话人的质问语气和愤怒之情。这时可以按照汉语表达强烈感情时的习惯去掉否定词,用反问句表达愤怒:“死孩子去哪了?怎么叫半天才来?”这样既在内容和风格上再现原文,又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5)被动语态与主动语态的转换

与汉语相比,英语行文具有客观化、抽象化的特征,因此英语中的被动语态大量存在并被广泛使用,从而使英语语句在叙述时给人一种不偏不倚、客观冷静的感觉。这种特征在新闻文本中更是大量存在。如it was disclosed by diplomatic circles that……,it is generally agreed that……,it claimed that…等。相对英语而言,汉语中的被动句使用范围就比较狭窄,只用于某个人或某种事物承受不好的后果的情况下。因此,翻译时需要将大多数英语子中的被动语态转换为主动语态,如: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have not disappeared and non proliferation has now been seriously undermined by the nuclear tests.

该句后半句用被动语态是为了使叙述达到客观的效果,但译为“防止核扩散计划被核试验破坏了”不符合汉语被动句的使用方法,需要将其转换为主动语态,表述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没有消失,防止核扩散计划遭到核试验的严重破坏。

二、英译汉各层面语言转换的理据

英译汉实践中为何要在两种语言的词性、句子成分、语序、表达方式以及语态之间进行转换,这种转换产生的根源是什么,这是从事翻译的人必须搞清楚的问题。因为只有认识到各层面转换的理据,才能在实际操作中自觉运用各种转换技巧,综合考虑两种语言的异同之处,恰当处理,达到忠实通顺的翻译标准。

英译汉中词类转换,可以从英语表达的静态化与汉语表达的动态化的特征中找到转换产生的根源。英语用名词或名词短语表达动作、行为、变化和状态的现象非常普遍。名词的大量使用可以使英语表达简洁,句子结构灵活,易于表达复杂的思想内容,也可以使叙述更为准确,贴切,同时也使语言抽象化程度加深。如:

The abuse of basic human rights in their own country in violation of the agreement reached at Helsinki earned them condemnation of freedom-loving people everywhere.(连淑能,2010:134)

句中“侵犯人权”用abuse of human rights的名词所有格结构,“违反协定”用in violation of介词短语形式,“受到谴责”用earned them condemnation+所有格后置定语的形式,三个动作概念用名词或名词短语表示,英语的名词使用频繁的特点可见一斑。

除了名词大量使用之外,英语还用名词表示实施者,以代替动词。英语中大量由动词派生的名词既表示施事者、职业、身份,又具有原来动词的意义,这类名词与前置形容词构成静态结构。动词加后缀构成的名词虽不表示行为动作,但仍有动作意义,如前所述,这类词在翻译时需要将其转化为原来的动词。英语名词频繁使用使得英语介词数量也很多。英语常用介词短语取代动词短语,因此翻译时需要将具有动作意义的介词转换成动词。此外,英语还把动词转化成派生名词,置于have、make、take、do等虚化动词的后边做宾语,对于这类派生名词翻译时同样需要将其转换为动词。

同时,英语还用动词的同源形容词以及表示心理状态、生理感觉的形容词与系动词相结合的方式表达动作意义。总体上看,英语通过动词派生、转化、弱化和虚化等手段,用名词、介词、形容词等非动词形式表达动作意义,语言呈现出静态的特征。而汉语中动词非常活跃,动词或动词短语在句子中可以连用,可以充当各种句法成分,也可以通过重复或重叠的形式使用。动词优势使得汉语呈现出动态的特征。英汉语言特征的差异要求翻译时必须做前面所说的各种词类转换。

英语语法刚性与汉语语法柔性的特点使得英译汉时需要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在主谓宾定状补之间对句子成分做各种转换。英语语法的刚性体现在句子有严谨的主谓结构,主语和谓语动词搭配形成句子的核心。英语中形态标记和连接词也使句子各成分关系明确,句子结构完整,形式规范。此外,句子各成分之间在语法一致、意义一致以及就近一致等原则的约束下句子虽结构多样,但不致于混乱、零散。与英语相比,汉语句子主谓结构就比较复杂。主语比较灵活,可有可无;充当主语的形式可以多样,不必是名词或名词短语。汉语谓语可以是一个动词,也可是多个动词连用,还可以是名词或者形容词。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词性标记,连词使用的频率也低。因此,英译汉时经常看到英语的状语转换为汉语的主语,定语转换为补语的现象。

作为综合语,英语的实词有丰富的屈折变化。动词、名词、形容词和副词加上否定前缀或后缀后其意义即发生变化,同时西方思维方式中求异性的特点使得人们在表达思想时习惯于用含有否定前缀或后缀的词来表达思想,这就使得这类派生词在英语中大量存在。而汉语是分析语,词尾没有形态变化,表达否定概念时主要使用否定词。汉语中用否定形式表达肯定概念的现象远没有英语那么频繁。(连淑能,2002:43)表达方式转换中的重要一类就是对于英语中含有否定前缀或后缀的实词以及从反面表达的短语或句子转换成汉语中不含否定词的表达形式。

综合语语序灵活、分析语语序固定的特征决定了英译汉时需要对原句的句序做各种调整。英语的句序灵活,为了平衡句子结构、突出重点可采用疑问、命令、假设、衔接、否定、韵律等各种倒装形式,而英语的形态变化和连接词的大量使用使得句子结构虽然变化多端但意义一目了然。汉语的语序则相对固定,是表达意义与语法关系的重要手段,翻译时英语多变的句子结构譬如倒装只能按照汉语句序的特点重新排列。逻辑关系方面,在有事实和观点的句子中,英语通常是先亮明观点(作出判断或给出结论)再叙述事实;句中若有意义强弱、程度轻重或范围大小的描述常常是先弱后强、先小后大先轻后重。而汉语则正好与此英语相反。

被动句在英语中大量存在。其一是施事的原因。表达思想时若动作发出者知而难以言明,或动作发出者是上下文中明确的,或为了某种表达需要采用被动语态。其二是英语注重句子结构和表达形式。为了使句子前后连贯,结构衔接,或使句子符合主语简短、谓语复杂的表达习惯。此外,科技文本、新闻文本以及公文文本注重叙述的客观化,为了避免主观臆断的嫌疑,常用被动语态。而汉语被动句就少得多,其使用受到汉语意义和形式的限制。若句中无需指出施事,主动意义与被动意义不发生混淆,一般不用结构被动式而用意义被动式。(连淑能,2010:123)若施事者不需要说出或不知道时,汉语采用无主句或主语省略来保持句子的主动形式。而对于难以说出的施事者汉语可以采用泛称的形式保留句子的主动形式。

三、小结

英语语言静态的特征与汉语语言动态的特征要求译者对于原文本中的各类派生词做词类转换;英语语法刚性与汉语语法柔性的差别使得英译汉时需要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在主谓宾定状补之间对句子成分做各种转换;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要求译者对于英语中从一个角度叙述的语句译成汉语时转换角度;综合语与分析语在语序方面的显著差异要求译者灵活调整译文的语序;英语被动句大量与汉语被动句只占少数的事实要求译者采取各种形式转换英语的被动语态。英语与汉语的上述差异是英译汉实践中词性、句子成分、语序、表达方式以及语态之间转换的依据,译者只有熟悉英汉语言宏观及微观的差异,才能在上述层面进行熟练转换,从而使译文达到忠实于原文和通顺流畅的标准。

[1]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2]华先发.新编大学英译汉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1.

[3]孙致礼.新编英译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1.

[4]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44.

[5]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Viewing the Language Conversion in E-C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C-E Contrastive Studies

YUANZan
(College ofForeign Languages,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Zhoukou 466001,Henan)

The conversion of words,sentence elements,word order,expressing modes and voices in E-C translation are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samples.This paper also explores the motivations ofthe above conversions and clarifi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language conversion and language differences thus deepens our understandingtowards language conversion in E-Ctranslation.

language differences,E-Ctranslation,the language conversion,aspects

H319

A

1671-5004(2016)04-0081-04

2016-2-29

袁赞(1987-),男,河南周口人,周口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英译汉语序主语
主语从句用法“大揭秘”
葡语中零主语的语义功能分析
“第三届许渊冲翻译大赛”英译汉原文
消除隔阂,呈现新面孔
中考英语“英译汉”解题思路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