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末陈登政治操守与儒学之关系

2016-03-16郎晓斌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儒学曹操

郎晓斌

(炎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涟水,223400)

汉末陈登政治操守与儒学之关系

郎晓斌

(炎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涟水,223400)

汉末陈登出身淮浦儒学浸染的官宦世家。其处身循礼,仁义爱民,积极务政,政绩卓著,体现儒家以民为本和养耆育孤思想。陈登曾数胜江东孙氏,却被曹操调离广陵,身籍世家而又儒学浓厚是其主要原因。

汉末;陈登;官宦世家;政治操守;儒学

引言

两汉儒学独尊,是中国儒学史上的黄金时期。西汉汉武“独尊儒术”、五经取士之后,儒家学说渐次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并成为刘汉社会的主流文化。承接于西汉儒学地位的逐渐显盛,而东汉在崇经尚儒上则更是不遗余力。

东汉中后期,皇权有所衰退,产生了外戚和宦官两个强大的政治怪物,二者交替擅权,相互杀戮,耗尽了东汉的元气。第三种政治势力就是士大夫阶层,他们有时与外戚联合抑制宦官,有时则独立特行,慷慨激越,与宦官进行了水火不容的残酷斗争,于是产生了自166年至189年的党锢之祸,清流士大夫阶层被宦官屠杀殆尽,儒学阶层遭受毁灭性打击。剩余清流开始游离皇权,蛰伏潜藏。但三百多年儒学独尊所形成的惯性并没有停止脚步,在民间仍有巨大威慑力,“可谓太山遍雨,河润千里者也”。[1]汉末大儒受到黄巾军高度礼遇,“建安元年,(郑玄)自徐州还高密,道遇黄巾贼数万人,见玄皆拜,相约不敢入县境”。[2]孙期“里落化其仁让。黄巾贼起,过期里陌,相约不犯孙先生舍”。[2]

又《后汉书·儒林列传下》载:

自桓、灵之间,君道秕僻,朝纲日陵,国隙屡启,自中智以下,靡不审其崩离;而权强之臣,息其窥盗之谋,豪俊之夫,屈于鄙生之议者,人诵先王言也,下畏逆顺势也。至如张温、皇甫嵩之徒,功定天下之半,声驰四海之表,俯仰顾眄,则天业可移,犹鞠躬昏主之下,狼狈折札之命,散成兵,就绳约,而无悔心,暨乎剥桡自极,人神数尽,然后群英乘其运,世德终其祚。迹衰敝之所由致,而能多历年所者,斯岂非学之效乎?故先师垂典文,褒励学者之功,笃矣切矣。不循《春秋》,至乃比于杀逆,其将有意乎!

范晔认为汉祚衰落后,豪杰依然恭敬聆听儒生论道,权臣依旧不敢轻易僭越皇权,原因在于儒学广布人心,众多儒学追随者大大延缓了汉朝的灭亡。“功虽不终,然其信义足以携持民心。汉世乱而不亡,百余年间,数公之力也。”[2]

一、陈登的儒学思想

汉末陈登就是儒学追随者之一。陈登,出身于东汉儒学浓厚的淮浦官宦世家。陈登先辈陈屯,“有令名”[2];陈亹,陈屯子,官至广汉太守;陈球,陈亹子,官至东汉司空、太尉,位列三公,曾谋除宦官曹节,因事泄被诛,是东汉清流之一,与陈藩、李膺等并列东汉名臣;陈瑀,陈球长子,官至吴郡太守、扬州刺史,曾和袁术、孙策周旋,是汉末江淮政局中的重要人物;陈琮,陈球次子,官至汝阴太守;陈珪,陈球弟之子,官至沛国相;陈登,陈珪子,字元龙,任广陵太守,帮助曹操拒袁术、擒吕布、败孙氏兄弟,留有“元龙豪气”的美名,加伏波将军,年三十九卒。《三国志·陈登列传》注引《先贤行状》曰:

登忠亮高爽,沈深有大,少有扶世济民之志。博览载籍,雅有文艺,旧典文章,莫不贯综。年二十五,举孝廉,除东阳长,养耆育孤,视民如伤。是时,世荒民饥,州牧陶谦表登为典农校尉,乃巡土田之宜,尽凿溉之利,粳稻丰积。……迁登为东城太守。广陵吏民佩其恩德,共拔郡随登,老弱襁负而追之。

陈登忠有大志,救世利民。博览群书,融会贯通。“学通今古,处身循礼,非法不行”,根据其家学家风,定会包括大量儒家经典著作。儒学和风细雨的润泽,影响其思想形成及为官行事。

从上述引文看,有两点比较突出。第一点、陈登的民本思想:“视民如伤”,把百姓当作有伤病的人一样照顾,又兴修水利,造福一方。以民为本是儒学中的重要理论。历代儒学著作都有相近阐发。《尚书·皋陶谟》:“在知人,在安民……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孟子曾响亮地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荀子·大略》:“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上天确立君即统治者,是为了人民,并不是为了君。如果君不为人民做事,就是违背天命,就要被废除掉。又说:“‘传曰:‘君,舟也;庶民,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4]是说民是社会的真正主人。民可以拥戴君主,也可以推翻君主。君主的上台下台,是人民决定的。荀子强调提出君舟民水理论论是孔子提出的。儒学的民本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也趋向成熟。从孔子到孟子,都曾强调民是政治统治的基础,是社会中最重要的因素。强大的秦朝迅速灭亡,成为汉代士人探讨的重要对象,汉初陆贾、贾谊、董仲舒等儒学思想家对此都有大量论述,尤其是贾谊在总结秦兴亡的经验教训中重点探讨了民众在国家、社会中的地位。贾谊在《新书?大政上》提出:“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夫民者,万世之本也,不可欺。凡居於上位者,简士苦民者,是谓愚;敬士爱民者,是谓智。”这是民本思想的系统论述。贾谊又曰:“自古至于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5]此民本思想的深化。董仲舒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也把它纳入以阴阳五行为框架的天人感应体系中去:“且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6]“夫木者,农也。农者,民也……夫土者,君之官也。君大奢侈过度失礼,民叛矣。其民叛,其君穷矣。故曰木胜土。”[6]

对比汉末诸侯视民如草芥的事例,可知陈登的可贵。如董卓,“尝遣军到阳城。时適二月社,民各在其社下,悉就断其男子头,驾其车牛,载其妇女财物,以所断头系车辕轴,连轸而还洛,云攻贼大获,称万岁。入开阳城门,焚烧其头,以妇女与甲兵为婢妾。”[7]如曹操征讨徐州,“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初三辅遭李傕乱,百姓流移依谦者皆歼。”[2]所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乃乱开杀戒之祸也。

第二点:陈登的养耆育孤思想。“养耆”,奉养老人,“育孤”,抚育孤儿。奉养老人是儒学的重要伦理思想。“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8]无论是家里、乡里还是朝廷,举行各种宴会活动时,都应当请耆老参加;到了一定的年龄,都要由乡里或社会予以照顾赡养。《礼记?王制》载:“凡三王(指夏、殷、周三朝—引者)养老,皆引年。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废疾非人不养者,一人不从政。”“五十不从力政,六十不与服戎,七十不与宾客之事,八十齐丧之事弗及也。”上述所说的“从政”指出劳务力役之征,不是做官。这种对于有老人需要赡养的家庭的照顾和力役的减免,也反映和表明了对老人赡养的重视。孟子还提出了“善养老者”的方法:“天下有善养老,则仁人以为己归矣。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无饥矣。所谓西伯善养老者,制其田里,教之树畜,导其妻子,使养其老。五十非帛不暖,七十非肉不饱。不暖不饱,谓之冻馁。文王之民,无冻馁之老者,此之谓也。”[9]

何谓“孤”,幼而无父曰孤,陈登的“育孤”行为体现了他的儒学追求。孟子说:“昔者文土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10]《礼记·王制》也有类似阐发:“少而无父者谓之孤,老而无子者谓之独,老而无妻者谓之矜,老而无夫者之谓寡。此四者,天民之穷而无告者也,皆有常饩。”《礼记·礼运》说:“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并认为,这是所谓达到“大同世界”的一个重要条件。荀子亦云:“选贤良,举笃敬,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4]认为“收孤寡”在他的“庶人安政”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陈登推崇的儒学人物

汉末有品评人物的风气,通过品评内容可以窥见品评人的阅人识力,或可掘见品评人的内心世界及其道德标杆。陈登也是品评行家。陈寿记载:

太守陈登请为功曹,使矫诣许,谓曰:“许下论议,待吾不足;足下相为观察,还以见诲。”矫还曰:“闻远近之论,颇谓明府骄而自矜。”登曰:“夫闺门雍穆,有德有行,吾敬陈元方兄弟;渊清玉絜,有礼有法,吾敬华子鱼;清脩疾恶,有识有义,吾敬赵元达;博闻强记,奇逸卓荦,吾敬孔文举;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所敬如此,何骄之有!馀子琐琐,亦焉足录哉?”[7]

陈登的表述提到了当时五个著名的符合儒学标准的人物:陈纪,字元方;华歆,字子鱼;赵昱,字元达;孔融,字文举;刘备,字玄德。此五人是陈登的道德楷模,心仪之,神往之,体现了陈登的立身处世的原则是符合儒学思想的。

陈纪,129年—199年,字元方,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陈寔之子。史载陈纪“……亦以至德称。兄弟孝养,闺门雍和,后进之士皆推慕其风。”[2]陈纪亦尽孝,父亲陈寔死后,每当父丧之哀涌上心头都会吐血昏迷。丧期过后,仍因父亲而消瘦,几乎死去。豫州刺史嘉许甚德行,表上尚书,图象百城,以励风俗。与父亲陈寔和弟弟陈谌在当时并称为“三君”。符合儒家孝道。

华歆,157年—232年,平原高唐人(今山东德州禹城)。“议论持平,终不毁伤人”,[7]“东至徐州,诏即拜歆豫章太守,以为政清静不烦,吏民感而爱之”。[7]

赵昱,生卒年不详,字元达,东汉末期人物,琅琊人,名士。《后汉书》:“别驾从事赵昱,知名士也,而以忠直见疏”、“高洁廉正,抱礼而立,清英俨恪,莫干其志;旌善以兴化,殚邪以矫俗。”[2]《三国志·魏书·陶谦列传》注引谢承《后汉书》曰:“昱年十三,母尝病,经涉三月。昱惨戚消瘠,至目不交睫,握粟出卜,祈祷泣血,乡党称其孝……举孝廉,除莒长,宣扬五教,政为国表。”

孔融,153年-208年,鲁国(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性好学,博涉多该览”,[2]“及献帝都许,征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每朝会访对,融辄引正定议,公卿大夫皆隶名而已。”[2]《续汉书》曰:“(孔)融,累迁北军中候、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年三十八。承黄巾残破之后,修复城邑,崇学校,设庠序,举贤才,显儒士。”[7]

刘备,161年-223年,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以恢复汉室为己任,是众多汉臣眼中匡扶汉家气脉所在。诸葛亮评论其“信义著于四海”。[7]徐州太守陶谦死后,陈登极力向袁绍、曹操推荐刘备为徐州太守。

以上五人或崇孝道,或遵礼法,或怀识义,或饱学识,或立鸿志,或兼而有之,是汉末乱世儒学式微情势下践行儒学的中流砥柱,其得到陈登的极高评价及敬慕,亦能说明陈登是挽风气之沦的力行者。

三、陈登儒学思想对其行为的影响

孙策、孙权兄弟在汉末诸侯征伐中,屡屡得手。曹操在公元213年征讨孙权又遭挫折,雄才大略的曹操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千古喟叹。但孙氏兄弟先后两次败给时任广陵太守的陈登,损兵折将,血盈沟壑。如若陈登继续坐镇广陵,适时吞并江南虽不太现实,但继续给予孙氏重创可能性很大。但知人善任的曹操竟调走了兵锋正盛的陈登,陈登走后,“孙权遂跨有江外。太祖每临大江而叹,恨不早用陈元龙,而令封豕养其爪牙。”[7]难道是曹操的失策?一些文章只认为曹操对文武双全的陈登起了疑心,担心陈登尾大不掉,并未深究其因。笔者认为,这与陈登出身显赫的官宦世家,奉汉守儒有关。曾号称曹操第一谋士的荀彧,出身颍川奉汉守儒的世族大家,在迎献帝、伐吕布、战袁绍诸事中立下卓越功勋,但因忠于汉朝,不满曹操封九锡而受到冷遇被迫于212年自杀。曹操出身低微,其父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陈琳撰檄书詈其“赘阉遗丑”。随着曹操实力的快速提高,对出身世家、忠汉守儒的官员由敬重、拉拢渐转为防范、打击态度。陈登派陈矫去许都打探舆情,回复是许都对陈登一片质疑之声。这注定了陈登的悲剧命运。陈登对曹操威迫献帝是否反感,史书未记载,但记载有其父陈珪对袁术僭称帝号的斥责。建安二年(197年)二月,袁术称帝于寿春,忠于汉朝的正统人士视之为逆贼。

陈氏家族也面临着抉择。袁术与陈珪俱是官宦世家,青年时曾在一起交游。袁术想利用陈氏家族的影响为自己的帝业助力。劫持了在下邳的陈珪之子陈应,并修书一封劝导利诱陈珪。陈珪回书曰:

昔秦末世,肆暴恣情,虐流天下,毒被生民,下不堪命,故遂土崩。今虽季世,未有亡秦苛暴之乱也。曹将军神武应期,兴复典刑,将拨平凶慝,清定海内,信有徵矣。以为足下当戮力同心,匡翼汉室,而阴谋不轨,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吾备旧知,故陈至情,虽逆于耳,骨肉之惠也。欲吾营私阿附,有犯死不能也。”[7]

陈珪代表陈氏家族站在匡翼汉室的角度上,斥责袁术的僭越行为,拒绝与其合作,不惜至死。体现了儒家的忠君为国的思想。从这个角度,似窥见陈登对曹操越权行为的内心想法。曹操不惜南部门户疏隙的风险调走正酬壮志的陈登也不足为怪了。

结语

东汉儒学鼎盛,民间藩滋,世家浸染。陈登在“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的情势下,识大势,明大体,循大礼,忠义向汉,仁德为民,消弭离乱,沾溉一方,建立功业,终成汉末之良吏。

[注释]

[1]《文心雕龙》卷3,《宗经》。

[2]《后汉书》卷35,卷79,卷66,卷56,卷73,卷62,卷70。

[3]《孟子·尽心下》。

[4]《荀子·王制》。

[5]《新书》卷9,《大政上》。

[6]《春秋繁录》卷7,卷13。

[7]《三国志》卷6,卷22,卷13,卷12,卷35,卷7,卷6。

[8]《礼记·王制》。

[9]《孟子·尽心上》。

[10]《孟子·梁惠王下》。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en Deng’s Political Ethics and Confucianism in the Late Han Dynasty

LANGXiao-bin
(Progenitor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Lianshui223400,Jiangsu)

Chen Deng came from a bureaucrat family influenced by Confucianism in Huaipu in Eastern Han Dynasty.He treated his own life following the law,implementing righteousness and loving the people,engaging in government affairs aggressively, making outstanding accomplishments,embodying his thoughts of people-based and providing for the aged and caring for the orphan. Chen Deng was relocated from Guangling in the case of several defeating Sun in the Jiangdong area several times,because he was born in aristocratic familyand had strongConfucianismthought.

late Han Dynasty;Chen Deng;the bureaucrat family;the political ethics;Confucianism

B235.3

A

1671-5004(2016)04-0062-03

2016-5-3

2015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东汉淮浦官宦世家——陈氏家族研究”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5SJD716)。

郎晓斌(1971-),男,安徽南陵人,炎黄职业技术学院通识教育中心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儒学曹操
周礼与儒学的机理
1800年后读懂曹操
曹操: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儒学交流在路上
山鸡舞镜
有效备考之经典考点的深挖——以儒学为例
宋代儒学对汉唐儒学的突破
什么是儒学之本
四岁让梨的孔融,为何被曹操杀了
《卑鄙的圣人:曹操》——一代牛人的炼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