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国口译大赛的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改革研究
——以湖南理工学院为例
2016-03-16高丽
高丽
(湖南理工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湖南 414006)
基于全国口译大赛的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改革研究
——以湖南理工学院为例
高丽
(湖南理工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湖南414006)
从第二届“中译杯”全国口译大赛湖南赛区复赛现场情况来看,部分选手出现了听辨能力差、公众演讲技巧不足、数字口译不准确、听解记忆与笔记配合不够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对湖南理工学院英语专业口译教学进行了个案研究,发现该校在口译课程的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和方法、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对该校英语专业2010级学生的口译课的课程设置、课时安排、课程教学和口译评估进行了改革:制定了科学的口译教学目标;修改了英语专业口译课程设置;协调了与基础课程之间的关系;采用“口译技能”与“口译模拟实战”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制定科学的测试和评估机制;设立口译坊,为学生提供口译实践机会。同时,笔者对本届学生的口译教学进行了跟踪研究,在口译课程结束后对该年级的164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改革效果良好。
口译大赛;口译教学;课程设置;口译坊
2012年3月24日,由中国翻译协会主办、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第二届“中译杯”全国口译大赛(英语)湖南省复赛在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举行。有来自湖南省26所高校包括我校三名选手在内的65名选手参加了本次比赛,选手中有英语本科生、翻译专业研究生、高职院校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本次比赛分两个环节:英译汉和汉译英,旨在全方位考察来自全省各个高校选手交替传译基本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临场应变的技能。评分标准主要包括信息传达的完整及准确度(占50%)、技巧的运用(30%) 和职业素养(20%)。第一轮英译汉为“英国领导人就有关低碳政策与商业机遇所作的讲话”,涉及低碳、哥本哈根会议、气候变化、政府间专门组织委员会等术语以及年代、月份和百分比等数字。第二轮汉译英环节为“科技部领导人关于科技创新的讲话”,涉及创新驱动、高新区、新型经济、循环发展等术语以及有关GDP中所占比重、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以及上市企业数量等数字。
一、口译比赛中参赛选手出现的主要问题
从比赛的过程来看,选手整体表现较好,在译语信息清晰度、语音清晰度、节奏和音量的控制、言语结构和措辞等方面都表现很出色,部分参赛选手已基本达到职业口译员的标准。同时,选手在比赛中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大部分选手英语听辨能力欠佳,对口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还没有足够的认识,英汉语双语能力亟待提高。在英译汉环节,很多同学信息把握欠准确;另有同学虽信息把握准确,但由于对该领域不熟悉,导致词不达意。下午的汉译英环节,选手经过筛选,相对表现较好,用中文接受信息问题不大,但英语表达却亟待提高。
其次,大部分选手缺乏公众演讲技巧和口译实践的磨练。部分埋头于笔记,不注意眼神交流,忽略了原说话人的语气。另有部分选手语言习惯不好,喜欢使用“嗯”,“一些”,“那样”,“别的”,“东西”,“那个人”,“确实很重要”等指示不明或过于口语化的表达;部分选手着装欠妥当;有个别选手有不得当的肢体语言,如手托下巴等,显然因缺乏系统的职业训练所致。
第三,听解记忆与笔记的配合存在问题。选手在英译汉部分不能迅速地听出原文的逻辑脉络,导致译文不通顺或出现漏译、错译的现象。同时,部分选手未经过笔记技巧训练,导致记笔记不但没有帮助记忆,反而影响理解。
第四,在数字口译方面普遍存在问题。一是不能注意数字与单位之间的关系,部分同学只记住了数字,但不知道这个数字具体指代的参数;另一个问题是中文数字对了,但转换成英文出现问题,比如工业总产值为84 318亿,很多同学翻译成84 318 billion。
另外,从比赛情况来看,很多选手知识不够全面,对气候变化、低碳减排、哥本哈根会议的具体内容不了解,导致听解出现困难,翻译五花八门。其中有选手把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翻译为中国政治协商会议。此外,还存在抗压力不够强、语言问题和口译交际能力方面的问题。
二、问题溯源:从选手出现的问题看英语专业口译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综上所述,参赛选手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从选手本人来看是缺乏系统训练,或是个人综合素质问题不足所导致。但是,作为教育者,理应反思我们的教学工作,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进而从根本上进行解决。缘着这一信念,笔者对湖南理工学院英语专业的口译教学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觉得我们目前的教学中以下几个问题是导致选手成绩不佳的主要原因:
第一,目前的口译教学模式无法帮助实现培养目标。以我校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培养目标为例,根据我校英语专业的培养方案,“翻译方向的毕业生应掌握英汉互译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较熟练地从事文学、科技、商务、外事、旅游诸方面的笔译和口译”,这个目标符合《大纲》要求。但问题是已有的教学模式无法实现此目标。正如美国蒙特雷高翻学院的鲍川运教授指出的,高校应该承担起培养翻译人才的重任,但如果关于如何培养,在什么层次培养,却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这样将直接导致目标无法实现[1]29。
第二,口译课程设置不合理,口译课时过短且开设时机不当。我校英语专业2010年以前分为英语教育和商务英语两个方向,口译课不分方向同时进行,教学内容和任课老师由同一名老师担任;教学时间为大四一年,总课时为40学时,周课时两节,每学期十周。因课时过短,在教学的深度、广度和实践性方面受到限制。而且此时学生忙于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八级考试、论文写作、实习以及找工作,无法集中精力上课、更谈不上课下加强口译实践,口译水平很难提高。
第三,口译课程与其他基础课程和平行课程缺少沟通与交流。合格口译人才的培养单靠口译课几十个课时的教学是不可能实现的,它需要一个非常优秀的团队的合作。例如,以我校英语系为例,基础阶段的教学和高年级阶段的教学交流不够,导致低年级教学目标不够清晰,教学手段不够先进,最后导致学生英汉语语言不过关,知识结构不合理。口译课上,老师必须在语言上花很多时间和精力进行补课,影响学生对口译技能的掌握和口译水平的提高。
第四,口译师资队伍不强大。拥有一支强大的口译教师队伍是培养合格口译人才的关键。当然,强大的队伍不是从人数的多少来衡量的,主要应从质量的高低来进行衡量。我系虽然先后有六人承担了口译课的教学工作,但大部分老师没受过系统和正规的口译教育和训练,口译实践经验不多,缺乏对口译理论和课程教学的研究,口译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2011年,我校新建了同传室,但如果教师队伍跟不上,教学方法不改进,那么同传室的作用得不到全面、有效的发挥,也就无法帮助提高口译教学水平,无法帮助提高人才培养规格。
以上是笔者就我校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的分析。其实,这些问题并不是我校所特有,据笔者了解,省内其他同级别高校的口译教学也受到此类问题的困扰。
三、问题解决的对策:口译教学的改革实践
在对比赛中选手出现的问题和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了仔细的分析研究后,笔者对本科阶段英语专业的口译教学产生了一些新的构想,并在随后的口译教学中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和大量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口译课程结束后,我们对全年级,包括教育方向、经贸方向和翻译方向的164名学生展开了问卷调查,其中回收了160份问卷调查。下面笔者将就我们所做的改革和问卷调查所显示的结果做个比较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对未来我校各方向的口译教学指明更清晰的方向。
首先,科学地制订英语专业教育方向、经贸方向和翻译方向的口译教学目标。从2010年我系开始实施新的教学大纲,新设置了翻译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区分三个方向口译教学的目标。正如仲伟合所提出的,“从事口译教学或培训的人必须清楚他(她)所教授的“口译”是作为“口译专业”的教学,还是作为外语专业的口译必修课程教学,或者是作为外语专业中“翻译”方向的口译教学”[2]5。结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口译课的要求“口译课是为高年级学生开设的英语基本技能课程。通过讲授口译基本理论、口译背景知识和训练口译的基本技巧,使学生掌握口译的基本理论和专题连续传译的技能,初步学会口译记忆方法、口头概述,口译笔记及公众演讲技巧,以求学生能较准确、流畅地进行汉英对译。”[3]16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将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口译教学和英语教育方向和经贸英语方向的口译教学区别开来,并请受过专门训练和有丰富口译经验的老师来担任不同方向的口译教学工作。另外,我们对英语本科阶段英语教育和经贸英语方向的口译教学目标也作出了相应的修改,即将之视为口译基础教育,使学生能胜任外宾日常工作和一般外事活动如地方政府的外事接待、涉外导游和公司外贸洽谈等的口译工作。翻译方向的口译教学目标结合《大纲》的要求,并以翻译专业本科阶段的教学目标为参照,制订出了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培养目标,即“翻译方向的毕业生应掌握英汉互译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较熟练地从事文学、科技、商务、外事、旅游诸方面的笔译和口译”。另外,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显示,仅有11.87%的学生表示将来一定会从事口译工作,12.5%的学生表示基本会从事口译工作,其中大部分都是来自翻译方向的学生。而25%的学生表示一定不会从事口译工作,主要以教育方向的学生为主。
另外,修改了英语专业口译课程设置。吉尔在其口译理解的公式中认为:“C=KL+ELK+A,”即:理解(Comprehension) =语言知识(Knowledge for the language)+言语外知识(Extra-Linguistic Knowledge)+分析(Analysis)[4]80。林郁如根据此理论推出了“厦大模式”的核心公式:I=S+C+P(I=Interpreting, S=Interpreting skills, C=Comprehension,P=Professional standard)[5]6。而仲伟合分别于2003和2007年发表的《译员的知识结构与口译课程设置》和《口译课程设置与口译教学原则》两篇文章中提出了“广外模式”的新公式,KI=KL+EK+S (P+AP)。在此公式中,KI=Knowledge Required for an Interpreter(译员应该掌握的知识);KL=Knowledge for Language(双语知识版块);EK=Encyclopedic Knowledge(百科知识),S(P+AP)=Professional InterpretingSkills and Artistic Presentation Skills。他指出一个好的译员的知识结构可划分为“语言知识板块、百科知识板块和技能板块”[6]64。无论是吉尔、林郁如还是仲伟合的理论,强调的都是语言知识、语言外知识和口译技巧。因此,我们可以按“语言技能(包括母语)”、“百科知识”和“口译技能”三个板块更系统地安排一至四年级的课程,注意不同课程之间的衔接与协调发展。例如,关于语言技能板块,增设例如《现代汉语》、《中国文化概论》等课程。此外,口译技能课应细分。目前,翻译本科专业的口译系列课程包括《基础口译》、《交替传译》、《同声传译基础》、《专题口译》、《英汉口译》、《汉英口译》等主干课程[7]80。我们可以借鉴部分翻译本科专业口译课程的设置,面向翻译方向的同学开设《基础口译》、《联络口译》、《交替传译》等,教育方向和经贸英语方向的学生则考虑开设《基础口译》课程。就目前我系的实际情况而言,教育方向和经贸英语方向的口译课程设置基本合理。教育方向和经贸方向口译课总课时为36学时,开设时间为三年级第二学期;教育方向所使用的教材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雷天放主编的《口译教程》,经贸方向所使用的教材为修月祯编的《经贸英语口译教程》。但翻译方向课程的设置偏重笔译,对口译课程的设置还欠科学。根据我系新的教学大纲,笔译课程包括《中西翻译简史》、《翻译理论与实践(1)、(2)》、《应用文体翻译》和《文学翻译》四门课程,共204学时,而口译课程只有《口译》这一笼统的口译课,72学时,分两学期开设,即三年级第二学期和四年级第二学期。很显然,72学时是很难培养出合格的口译人才的。鲍川运认为,缺乏师资和合适的教材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但导致教学目的无法实现的更重要的因素却是“大学本科学生接受口译训练的基本语言能力以及口译课程的时数和训练的难度及密度等”[1]29。我们在口译课程设置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不大,这是我们在将来的口译教学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同时,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教育方向和经贸方向的学生对于改革后的口译课程课时和设置时间基本上没有很大的意见,但翻译方向23名学生中有17位认为课时可以适量增加。
其次,提高各方向低年级阶段基础课程如基础英语课、阅读课、听力课和口语课、写作课的教学效率,协调其与翻译(笔译)的关系,使之与英语专业师范方向和经贸方向的教学区别开来,为高年级专业型口译人才的教学做好铺垫。我们与2010级英语专业三个方向的基础英语课和阅读课老师进行了沟通,让他们在低年级的基础教学中按方向有侧重地加强对学生的方向性引导,教育方向加强文学教育类的阅读;经贸方向加强经贸材料的文本阅读;翻译方向加入百科知识阅读,例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不能只注重文学文体的阅读。阅读课程需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分析文章逻辑框架的能力,不能只注重细节,忽略整体。要求翻译方向的学生订阅《中国日报》、《环球时报英文版》等报刊杂志,鼓励学生定期登陆《华尔街日报》中英文网站,特别是双语阅读板块,让学生通过双语阅读提高英汉语的语言能力,拓宽知识面。听力适当增加课时。目前,省内高校在基础阶段基本都开设听力课(必修),但很多学校高年级不开设听力课,或改为选修,或只开设视听说课。这样,学生听力水平很难达到口译的要求。另外,在基础课的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对篇章分析的能力,我们做了大量的努力;教学内容不仅限于文学材料,我们的教学材料加入了新闻报道,涉及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不同题材。语音课堂和口语课堂从语音语调、发声技巧、流利程度和演讲技能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关于知识面的拓宽,我们鼓励学生选修政治、经济、金融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相关的课程。从口译课课前测试来看,低年级基础学习阶段的方向性引导很重要,与往届学生相比,2010级学生在百科知识、演讲技巧方面有了很大提高。
第四,提高口译课堂教学质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我们借助同传室这一优良的教学条件,推进了“口译技能教学模式”、“口译模拟实战教学模式”,采用“教师讲授”+“配对练习”+“三方口译情景演练”+“小组讨论”+“口译现场观摩”的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口译职业素质的训练,如一直以来被忽视的抗压性训练,演讲能力和社交能力和礼仪的训练等。课堂上,我们以学生为主体,鼓励他们灵活运用各种口译技巧。同时,我们利用同传室的优点,对学生课堂上的口译练习进行录音,并当场进行回放,指出其对相关口译技巧的掌握情况,进行现场讲解和评点。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51.25%的学生希望老师上课在心理素质训练方面进行非常严格的要求,85.33%的学生认为老师在课堂上的指导非常重要。我们也要求学生在课后分组进行口译技巧训练和口译实战练习,并要求录音录像提交给我们,我们观看录像后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讲评。例如,在演讲技巧与口译一课,我们要求学生选择热门话题“老人摔倒后我们该不该扶”进行三分钟的演讲,一半学生做英文演讲,一半学生做中文演讲,要求录像。关于课程的安排,我们采取了“以口译技能为主线进行教学安排,循序渐进,逐步使学生完全掌握口译技能。”同时,“题材的训练作为辅助”[6]64。
第五,制定科学的测试和评估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口译技巧的掌握情况,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参照蔡小红在《口译评估》这部专著中所提出的口译教学训练的评估方法和手段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估机制。将训练前的水平考核(包括母语水平和英语水平的测试、百科知识测试、翻译能力测试)与阶段性评估结合(阶段前考测和阶段后考测)。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在口译课的第一堂课做了一个综合的水平考核,了解学生在经过基础学习阶段后双语的水平、知识结构以及笔译能力等。考查方式分为笔试和口试两组,第一部分(笔试)翻译“马肉风波”、“刀锋战士”、“农业补贴”等新闻热词,回答“韩国首位女总统是谁?隶属哪个党派?”等问题;IMF、WHO等缩写的全称及中文翻译;第二部分(口试)听力、记忆力和普通话语音语调测试;第三部分为英语口头表达,语音语调和演讲能力测试;第四部分笔译能力测试,分为英译汉和汉译英两个板块。各部分分值为25分。从我们测试的结果来看,翻译方向学生情况较好,全班23个人,20个学生成绩在60分以上,其中80分以上的有五名学生。另外,在每项技巧学习后我们都有个非常简单的课堂测评,主要采取教师抽评、师生共评和个案讲评等相结合。课程最后进行综合测评。阶段技能训练考评注重的是“技能和方法的掌握”,而期末测评注重的则是“口译的结果”[8]166。期末考核以口试形式展开,期评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70%)和平时成绩(30%)构成。平时成绩主要依据课堂表现、阶段技能考评和课外口译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定。从考试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同学口译技巧掌握较好,能比较顺畅地进行口译,但还是有一小部分学生英语听力理解依然存在问题,导致口译结果不够理想;汉译英时英文表达欠准确。
最后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译实战水平,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开设口译坊,鼓励学生参与岳阳市口译活动,如“洞庭湖国际观鸟节”和其他市政府外事办的外事接待活动等,并对学生的口译实践进行了跟踪,一方面测量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供机会进行实战练习,鼓励他们在实战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锻炼其应变能力。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93.7%的学生认为口译实践对口译学习非常有帮助,大部分同学认为口译实践对增加词汇量,锻炼心理素质以及口译技巧有很大的帮助。另外,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口译比赛,如“中译杯”和“海峡两岸”口译大赛;同时鼓励学生参加人事部的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和上外中高口译考试和厦门大学口译资格证书考试等,提高实际口译能力,将口译大赛和口译资格考试作为口译教学效果评估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11月,我们还主办了岳阳市首届口译大赛,市内的本、专科院校积极响应,很多热爱口译的老师和学生参加了本次比赛,并有幸请到了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吴远宁教授进行赛前指导。在比赛过程中,选手们虽然在信息的准确率和数字翻译以及技巧的运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表现出了较好的职业素质,能够较好地完成比赛。通过本次比赛,很多同学对口译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使他们认识到,通过专业训练,大家也可以成为优秀的口译员。
从此次对我校外语学院英语专业2010级学生所做的改革和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我们的改革实践尚未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目标,但我们欣慰于我们迈出的第一步。至少我们知道,要解决在口译大赛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就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修改不合理的课程设置,协调低年级基础课程的教学,提高口译课堂教学质量,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开设口译坊等实际可操作手段。
[1]鲍川运.大学本科口译教学的定位及教学[J].中国翻译,2004.
[2]仲伟合.专业口译教学的原则与方法[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
[3]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Gill,Daniel.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M].Benjamins,1995.
[5]林郁如,等.新编英语口译教程[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6]仲伟合.译员的知识结构与口译课程设置[J].中国翻译,2003.
[7]仲伟合.翻译本科新专业的口译教学理念探索[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
[8]蔡小红.口译评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
On Reforming the Teaching of Interpret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National English Interpretation Competition:A Case Study of Huna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GAO Li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of Hunan Polytechnic College,Changsha,Hunan 414006)
By observing Hunan Qualification Round for the Second“HEP Cup”National English Interpretation Competition,we find that some of the contestants have big problems in their interpreting,namely,difficulty in analytical listening,lack of public speaking skills,inaccurate interpretation of numbers,and lack of coordination between memory and note-taking.To solve these problems,this paper proposes to introduce immediate reforms in the teaching of interpretation.Taking the 2010 class students of English department,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the paper analy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terpretation teaching,namely,narrowness of the curriculum,lack of qualified interpreting teachers and unclear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in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In addition to this,the paper proposes to establish scientific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reform its existing curriculum,coordinate interpretation course and other basic courses and apply to a combined use of interpreting techniques and skills and interpreting simulation practice and field interpreting.It the meantime,an effective evaluation mechanism is introduced to regulate and control the teaching.An interpreting workshop is also set up to grant students opportunities to sharpen their interpreting skills.At the end of the course,a questionnaire concerning the interpreting teaching and its effectiveness is designed and distributed to the 164 students to help to improve our future interpreting teaching.
interpretation competition;interpretation teaching;curriculum;interpretation workshop
G642
A
1671-9743(2016)07-0121-04
2016-06-11
高丽,1980年生,女,湖南岳阳人,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与英语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