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文本英译的文化缺省及翻译补偿

2016-03-16唐洁

怀化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缺省译者译文

唐洁

(闽江学院外语系,福建福州350108)

旅游文本英译的文化缺省及翻译补偿

唐洁

(闽江学院外语系,福建福州350108)

旅游文本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文化缺省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跨文化角度出发,对旅游文本英译中的文化缺省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诸如增补信息、删减法、音译加注释、文化释义、改写等必要的方法进行文化补偿。译者需要谨慎地对待原文本中的文化缺省,采取适当的策略对其进行文化补偿,架起原文作者和目标语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从而再现原文本的文化价值和艺术效果。

旅游文本;文化缺省;翻译补偿

旅游文本作为一种对外宣传文本,属于“信息+宣传鼓动类”语篇[1],包括大量的文化信息,诸如风景名胜、民俗风情、文化典故、地理知识和人文习俗等,其功能在于激发游客的游览兴趣,实现文化信息的传递。旅游翻译是指对一切旅游语言文字资料的翻译,包括旅游景点介绍、旅游宣传广告、旅游告示牌、民俗风情画册、古迹楹联解说等各方面的内容[2]。因此,旅游文本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时空的交际活动,它架起的是原文作者与目标语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

翻译涉及到两种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转换,由于源语文化与目标语文化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有时源语文化中出现的事物,却未必能在译语文化中找到与之对应的词汇。如何在翻译中处理好文本中的文化因素是译者面临的最大困难。我国著名学者王佐良教授在谈到文化与翻译关系时曾指出:“他(翻译工作者)处理的是个别词,他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化。”[3]

一、文化缺省

“文化缺省”概念由王东风在《文化缺省与翻译中的连贯重构》一文中提出的。他指出,在交际过程中,根据语用的经济原则,交际双方会省去不言而喻或不言自明的共同的背景知识和语用前提,以提高交际的效率。这种被交际双方作为共享的背景知识而加以省略的部分叫“情境缺省”,“语境缺省”是指被缺省的部分与语篇内信息有关,而其中被交际双方作为共享的背景知识而省略的与语篇外的文化背景相关的则是文化缺省[4]。由此概念可以看出,“文化缺省”发生在有着共同文化背景的交际双方的交际过程中,省略的则是共有的文化背景。也就是说,在任何一个文本中,源语作者会将一些他认为读者已经了解的信息作为缺省内容而加以省略。

本文所谈及的“文化缺省”是发生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文化缺失,包括词汇空缺、宗教文化空缺、民族心理空缺等方面。举个简单的例子,汉语文化中一些常见的最能体现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的词汇,例如茅台、气功、粽子、压岁钱等,这些都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但对于译语文化的读者来说,他们的文化中根本没有对应的词来表达。这些词通常情况下会被直接音译成 Mao-tai (Mou-tai),Qigong,Zongzi,Yasuiqian。这种音译策略虽弘扬了本民族文化,但其中的文化缺省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对外国读者来说这样的翻译并未真正传达出文化的含义,因此译者需对文化缺省的部分进行积极补偿,可以采用音译加注释的方法,以传达文化的真正内涵,实现有效沟通。再如,“你什么时候请吃糖啊?”根据中国的风俗,新人结婚通常会请亲朋好友吃喜糖。糖是甜的,象征着新人的甜蜜生活,所以说喜糖的作用就是向别人告之这个喜讯,同时也邀请别人分享这种甜蜜。源语读者在遇到这一词汇时,储存在脑中的有关“吃糖”的知识就会被恢复,便会自动在记忆中搜寻能填充缺省空位的内容,即新婚-喜糖。而这些对于译语文化的读者来说就是意义真空(vacuum sense),他们不了解问话者的语言前提,无法将语篇内信息与语篇外的文化背景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无法建立起理解话语所必需的情境连贯(situational coherence)和语义连贯(semantic coherence)[4]。

当然,对这类文化词,不顾文化传统的差异和目标语读者的接受而一味的异化也是不可取的,也不能彻底归化或过分文化补偿而使译语文化读者失去探索译语文化的机会。

二、旅游文本英译中的文化缺省

旅游文本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文化缺省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意向读者是本国读者,源语作者会省去与读者共享的文化信息以避免重复赘述。虽存在文化缺省,但本国读者能根据文本中所提供的信息填补文化缺省留下的空白,整个语篇的连贯性和理解不受影响。因此旅游文本中的文化缺省具有简化表达形式、提高交际效率的功能。但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目标语读者与源语作者之间不存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从而产生的文化缺省通常会误导目标语读者,阻碍正常的旅游交流活动。因此作为译者,不仅需要具备双语能力,还应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洞悉两种文化的差异性,进行适当的文化缺省补偿,从而将源语文化中的文化内涵准确地传达给目标语读者。举个旅游文本中常见的有关历史朝代的翻译,“于山位于福州城区中心鼓楼区东南隅。相传战国时期有一支古氏族“与越氏”居此而得名。”译文为:Yushan Mountain is located at the southeast ofGulou District in the city center of Fuzhou.According to the legend,Yushan is named after an ancient clan“Yu Yue clan”settled here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本国读者对“战国”这一历史朝代是有所了解的,但对外国读者来说也许是一个很模糊的甚至是陌生的时间概念。因此对历史朝代的翻译一定要顾及目标语读者的文化背景知识,建议此处应补充上战国起始的时间,如“the WarringStates Period(475—221BC)”。

三、旅游文本英译中文化缺省的补偿策略

旅游文本英译过程中,译者应该在正确理解源语含义的基础上,对原文中的文化缺省部分进行适当补偿,以避免意义真空。常见的翻译补偿策略有增补相关信息、删减法、音译加注、改写等。当然,译者应该在综合分析文化差异和语篇类型的基础上灵活采用一种或多种翻译策略,使译文不论在结构、风格和文化上都更加接近源语文化,以满足译文读者文化探索的期待心理。下面就具体列举旅游文本英译中文化缺省的一些补偿策略。

1.增补相关信息

由于文化差异,在翻译那些带有文化典故、历史事件的旅游资料时,如果不增补和说明相关的信息,外国读者有可能会因为缺乏必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知识而影响他们对旅游宣传资料中所含信息的接收,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他们对景点的旅游兴趣。

例1:【黄巷】唐及其以前,以“永嘉南渡,黄氏居此,旧名黄巷”。

译文:【Huang Xiang】Prior to and in the Tang Dynasty(618-907),it was called HuangXiang(Yellow Street)because the Huang family emigrated in masses from the Central Plains to the southern areas of Fuzhou toescape wars in the year ofYongjia(307-313)of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and settled down here ever since.

译文中“黄巷”的翻译采取音译+意译的方法,为“HuangXiang(YellowStreet)”。但是译文有欠妥当。首先,根据黄巷的图片介绍,我们得知,这里曾有黄氏人居住,“黄巷”的“黄”便来源于姓氏,因此用“yellow”不甚恰当,而这个词也会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建议改用“Huang”。其次,“巷”是指“巷子,小巷”,而不是“街道”,用“street”尤其会让外国游客以为此“街”即彼“街”,因而改用“lane”更佳。所以,译为“Huang Xiang(HuangLane)”。

黄巷的图片介绍中,针对“永嘉南渡,黄氏居此,旧名黄巷”这句话,译文增译了“永嘉南渡”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知识,“…to escape wars in the year of Yongjia(307-313) of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and settled down here ever since.”“永嘉南渡”这一历史事件指的是西晋永嘉之乱后,出现了空前规模的民族大迁徙浪潮,北方汉族人民为逃避战乱和民族冲突,纷纷举族南迁,大量人口从中原迁往长江中下游,史称“永嘉南渡”,又称“南渡之变”[5]。译者在译文中的适当增补使外国游客在理解宣传文字的同时,对中国文化也有所了解,达到交际的效果。

2.删减法

删减法是在旅游文本英译中常见的一种文化缺省补偿策略。从译文预期目的这个角度考虑,外国游客阅读旅游宣传资料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增加旅游的乐趣。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综合考虑源语与目标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及译文读者的思维模式、理解能力,可酌情删减对实现译文预期功能不利或帮助不大的信息,来突出主要信息。

例2:蔡文姬——身世堪怜的名门才女

东汉末女诗人。名琰,一字昭姬。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蔡邕之女。博学有才辩,妙解音律。婚姻多有波折,曾被掳入胡。所作《悲愤诗》,今尚流传。另有《胡笳十八拍》,相传亦是她的作品。

译文:Cai Wenji:Talented woman with a rough life

Born in Qixian,Henan,Cai was a female poet and the daughter of Cai Yi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She was knowledgeable,eloquent,and talented in music.She had a rough marriage and been captured to the Western Region.

译文采用了删译的策略,删译了一些信息,如“名琰,一字昭姬”,以及最后两句。首先,从中西文化层面来看,英语人名没有“字”,而汉语人名,特别是古人都有“名”有“字”,还有“号”,通常以“字、号”寄寓人生理想。译文删译了“名琰,一字昭姬”,一是为了避免给译文读者造成迷惑,且不影响他们的理解;二是使译文更加简洁,如果此处再对古人的“字”、“号”加以解释的话,势必会增加很多篇幅。其次,删译最后两句,可能是考虑到很多外国读者并不知晓《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

笔者在这里需要提出的是,译文中有一处明显的拼音错误。“蔡邕”名字音译有误,应为“Cai Yong”,而且建议此处需要加注信息——蔡邕(东汉文学家、书法家),以此体现蔡文姬出自名门。

例3: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女性地位受到长期压制。千百年间女性不得入宗祠、家谱。

译文:In the feudalist society,male were regarded as superior as opposed to female and in many areas,women could not even be chronicled into one's genealogy for thousands of years.Women's social status had thus been suppressed for a longtime.

译文对“宗祠”一词进行了删译处理。宗祠即是祠堂,是汉民族供奉祖先和祭祀场所,是宗族的象征,也是汉民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而英美国家并没有“宗祠”这一文化,因此也没有与之对应的词。有些读者可能会用“temple”一词来翻译“宗祠”,“temple”指的是宗教领域中的寺庙,与“宗祠”相差甚远。译文将“女性不得入宗祠,家谱”译为“women could not even be chronicled intoone's genealogy”,去掉了外国读者缺失的关于“宗祠”的文化概念,突出说明女性的名字无法被记入家谱中,达到了同样的效果。

3.音译加注释

音译法可以解决译语文化中找不到对应词的问题,但对于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或者富含文化典故、文化内含的词仅仅是把语音音译出来而不加以解释并不能向译语读者传达该词的真正含义。这种情况,采用音译加注释法更为妥当。

例4:他(林则徐)秉公而断,平反冤案,在民间有“林青天”的美誉。

译文:He handled cases with justice and sought out miscarriages of justice.His integrity earned him the name of“Lin Qingtian”.

“青天”一词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此处应采用音译加注法,对“青天”一词加以解释,有助于外国游客更好地理解原文意思。在中国人看来,“青天”指的是刚正不阿的清官、好官。所以,“林青天”可译为“Lin Qingtian(the great/fair judge)”.

4.改写

为了更好地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达到吸引游客的宣传效果,译者必须考虑到译入语读者的语言习惯、思维方式,使用得体的修辞方式,对原文进行必要的调整、顺应和改写,获得外国游客的认同。

例5:新年招待会现在开始!

译文:Welcome toour NewYear Reception.

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表达,如果直译为“the NewYear Reception now begins.”对外国嘉宾来说则显得语气较为生硬,缺乏亲切感。以上译文遵照英文习惯对其进行了改写,传达的信息客观具体。

由于英汉两种文化存在巨大的差异,体现在语言表达、逻辑思维、价值观等方面,因此这种差异也常常体现在旅游资料文献的表达和解说上。前者的文体大都简明扼要、朴素自然、逻辑严谨,且实用性强;而后者喜欢用华丽的辞藻来堆砌,通篇文章引经据典,大量使用比喻、排比、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甚至句式要求声律对仗,目的在于渲染烘托,这也是国内旅游资料常用的文体。汉语读者由于对其意境的熟悉,一般可以接受,甚至会觉得该文文笔生动,看了之后有想到此一游的冲动。但是如果这样的文字直译成英语,就不符合英语语篇的表达习惯,而且这样的字眼会显得矫揉造作,多余累赘,无法起到吸引外国游客的预期功能。这样情况下,译者就要考虑必要的改写,化虚为实,突出实质性内容。下面来看两段九寨沟“九寨六绝”之一——瀑布的中英文简介。

例6:叠瀑

瀑布是水流形式中的佼佼者,大自然之一绝。九寨沟是水的世界,也是瀑布王国。这里几乎所有的瀑布全都从密林里狂奔出来,就象一台台绿色织布机永不停息地织造着各种规格的白色丝绸。这里有宽度居全国之冠的诺日朗瀑布,它在高高的翠岩上急泻倾挂,似巨幅品帘凌空飞落,雄浑壮丽。有的瀑布从山岩上腾越呼啸,几经跌宕,形成叠瀑,似一群银龙竟跃,声若滚雪,激溅起无数小水珠,化作迷茫的水雾。朝阳照射,常常出现奇丽的彩虹,使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Waterfalls

There are 5 major waterfalls and numerous smaller waterfalls throughout the park.The Nuo Ri Lang Waterfall is the widest travertine topped waterfall in the world. All of Jiuzhai Valley's scenic sites were formed as a result of the build up of snow during the Quaternary period which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Jiuzhai Valley's glaciers. These glaciers subsequently cut and carved out the valley sides and floors creating Jiuzhai Valley as we knowit today.(景区内有5大瀑布和许多小瀑布。其中,诺日朗瀑布的宽度居世界之冠。九寨沟所有的景点形成的原因与第四纪冰川时期所堆积起的大量积雪是分不开的,这些积雪直接导致九寨沟冰川的形成发展。后来这些冰川的多次断裂造就了谷壁和谷底,也就形成了今天的九寨“沟”。)

通过对比,我们不难看出中文的简介充分考虑到了中国读者的美学偏好,大量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对九寨沟的瀑布做了生动形象的描绘;文章中也较多地使用四字词语,以求行文工整;文章辞藻华丽,符合汉语语言的风格,不乏为一篇“美文”。从原文的华丽辞藻中读者只能捕捉到一个有用的有关瀑布的信息,即“这里有宽度居全国之冠的诺日朗瀑布”。而英文的旅游简介是一位外国作者撰写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介绍同一个旅游景点时中英文作者在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上的明显不同,英文简介更加简洁,侧重实质性的信息,符合译文读者的思维方式,达到了译文的预期目的。

如果将上述的中文简介悉数保留,字字对译,必然要费尽苦心增补大量的文字,而且这些文字与主要信息之间没有太紧密的联系,其功能可能在译语中会成为多余的东西。正如段连成先生所言:“‘美文’即使译得很好,也往往让读者感到空洞无物。”[1]因此,考虑到汉英语篇的差异和译文读者的思维方式,译者必须要对原文进行删减、重组和改写。

5.文化释义

旅游宣传资料中常会出现带有文化典故的字、词或句,如果译者在翻译中只采用音译或意译很难将这些背后隐含的文化信息翻译出来。这时应该采取释义法,译者可根据语境需要,对文本中的文化缺省部分作出补偿,作相应的释义处理。

例7:……民间造此曲以吊之,故曰“白沙细梨”。“细梨”者,细乐也;迄今丧事处尤用以助哀,声急、悲酸。

译文:…Folk people created this music to mourn them,so it was called“Baisha Xili”.“Xili”means fine music(music played on the traditional stringed and woodwind instruments).So far where a funeral ceremony is held,this music is used to facilitate lament,sobbing,and sadness.

细乐(xì yuè)指管弦之乐,与锣鼓等音响大的音乐相对而言。该词出自《宣和遗事》前集:“再去撤女童,去羯鼓,御侍细乐。”[6]

译文对“细乐”一词进行了释义,在fine music后面增加了对字面意思的解释,使译文读者更加清晰了然。

文化缺省的确给旅游文本的翻译带来很大困难,译者有必要也有责任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原文中的文化缺省部分做出合理、恰当的补偿。除了上述提到的策略外,文化补偿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如类比、编译等。在翻译实践中,要真正地填补这种意义真空的文化缺省,译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针对英汉两种文化在语言、思维等方面的差异,谨慎地对待翻译中的文化缺省,运用适当的策略将原文中的文化信息最大限度地传达给译文读者,真正架起原文作者和目标语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既使译文读者获得文化探索的享受,也实现了旅游文本的宣传效果,促进文化交流,实现不同文化的共享。

[1]陈晓慰.新编实用翻译教程(增订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212,218.

[2]方梦之,毛忠明.英汉-汉英应用翻译综合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214.

[3]白靖宇.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4.

[4]王东风.文化缺省与翻译中的连贯重构[J].外国语,1997(6):55-56.

[5]永嘉南渡[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961171.htm.

[6]细乐[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3203474.htm.

Cultural Default and Compensation in C-E Translation of Tourist Texts

TANG Jie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of Minjiang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108)

Cultural default as a common problem exists in tourist texts transla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e,this thesis has proposed some cultural compensation strategies,namely,amplification,omission,transliteration with explanation,cultural paraphrasing and adaptation.Translators should be cautious about the cultural default in the source text and adopt appropriate strategies of compensation,taking the responsibility of bridging between the source-language writer and target-language readers,for the purpose of representing the cultural values and artistic effects.

tourist texts;cultural default;compensation

H315.9

A

1671-9743(2016)07-0096-04

2016-06-10

闽江学院外语类专项课题“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旅游文本英译的文化缺省及其翻译补偿策略”(YSZ15017)。

唐洁,1978年生,女,福建福州人,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缺省译者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译者生存与翻译存在关系的生存论建构
基于“缺省模式”设计平台的控制系统研发模式重塑
译文摘要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英文摘要
I Like Thinking
基于条件随机场的评价对象缺省项识别
观点句中评价对象/属性的缺省项识别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