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水利水电工程生态调度的思考与建议
2016-03-16罗水平
罗水平
江西省裕丰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
探讨水利水电工程生态调度的思考与建议
罗水平
江西省裕丰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
流域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就是生态调度,对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生态调度进展分析和现有问题,提出了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生态调度的建议:制定生态调度相关政策;明确目标、抓好生态调度的主要任务;加强生态调度基础研究;推进生态调度实践;建立生态调度协商和补偿机制等。
水利水电工程;生态调度;生态流量;下泄流量;水量
虽然水电是一种清洁能源,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仍然会影响水生态系统。人类活动的加剧、极端天气频发,再加上建设力度,流域梯级过度开发,与河水争现象严重,造成河流断流、生物量减少等严重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随之兴起生态调度,已然成为流域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将对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生态调控的情况进行探讨。
一、生态调度与生态流量
⑴生态调度的概念。传统的水利水电工程主要为防洪和兴利调度。在我国,生态调度首先由水利界提出,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发展。当前,国内外对水利水电工程生态调度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本研究认为,生态调度是指兼顾生态的综合调度,是在保证工程和防洪安全前提下,通过湖库联合调度,控制水量,使水质变幅落在天然状况的变化范围内,为污染物稀释、自净创造有利的水文、水利条件,以改善流域水体环境,实现协调发展的一种模式。
⑵生态流量是生态调度的依据。20世纪40年代,国外开始对生态调度进行研究,从满足航运所需流量,到考虑保护水生生物所需流量,逐步发展到维持河流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流量管理。流量管理是生态调度的基础,其前提是确定生态流量。确定下泄水量、下泄时间、下泄历时等指标,是实施闸坝生态调度的依据。
二、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生态调度的情况
目前,我国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闸坝调度基本上是以防洪、发电和改善航运为主,适当兼顾其他,如水产、旅游以及改善中下游水质等的要求。闸坝调度的优化决策系统一般不考虑专门的生态调度要求,仅以上述目标作为决策变量。
⑴有关生态调度的政策规定。2014年,环保部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落实水电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通知》,明确要求水利水电开发工程要合理确定生态流量,认真落实生态流量泄放措施。在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或开发区域河段特有水生生物栖息地的鱼类产卵季节,经论证确有需要,应进一步加大下泄生态流量;电网调度中应参照电站最小下泄生态流量进行生态调度。
⑵生态调度的实践进展。许多省市对生态流量调度管理进行了探索,针对小水电开发方式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保障河流生态流量的要求。2009年,福建省印发《水电站下泄流量在线监控装置安装工作方案》和《第二批水电站最小下泄流量在线监控装置安装名单》,福州市确定了各水电站最小下泄流量值。2011年,广东省印发《关于小水电工程最小生态流量管理的意见》,明确提出了确定小水电工程中生态流量及相关泄水设施的要求。
三、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生态调度存在的问题
⑴水利水电工程生态调度滞后,部分河湖生态状况受损。我国水资源短缺严重,水需求却在增加。“十三五”期间水电工程还将得到加快发展,但生态环境容量有限,水利水电工程生态调度滞后,其结果是河流生态流量减少,主要表现为可用水资源量减少、湖泊萎缩、河流断流等,严重影响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
⑵生态流量研究滞后,难以满足生态调度的要求。尽管学者们对生态需水、生态用水、生态耗水等概念有了深入的阐释,但“生态流量”的界定仍不清楚,存在许多分歧,没有统一的定义。且没有把流域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结合水量平衡及水循环过程,研究流域生态流量。
⑶生态调度基础工作薄弱。我国缺少以流域生态保护为目标的生态调度实践。关于流域的生物监测、生态水文、生态水力学等基础工作薄弱。研究方法及范围偏窄,大多数研究仅针对河流生态需水,而关于整个流域的研究较少,与3S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也处于起步阶段。
四、促进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生态调度的建议
⑴制订生态调度相关政策。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生态调度管理的有关经验,明确生态调度的法律地位,对生态调度、生态流量概念、计算方法等作出规定。在《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和《水土保持法》等主要法律中,加强江河整体流域保护的规定。在《水库调度规范》等规定中,明确规定生态调度的要求,将生态效益要求放在前位,确保水电工程安全、健康、高效运行。
⑵明确目标,抓好生态调度的主要任务。生态调度的主要任务有:维持下游自然水文周期,重塑天然流态;维持下游河道的生态用水量;防止水库过度淤积和库区水污染;缓解低温水下泄和气体过饱和;提供应急用水。具体实践中,要将生态调度贯穿于防洪、发电、航运等重点任务之中。
⑶加强生态调度基础研究。加强生态调度科学研究。紧密围绕生态调度的现实需求,强化对河流生态环境变迁的规律、生物生存繁殖生态需求、自然资产生态功能和价值等研究,提供相应的技术手段。加强生态监测和调度效果评估工作,有针对性地建立监测体系,加强数据共享和技术协作,根据实施效果,调整完善流域生态调度方案。
⑷推进生态调度实践。强化生态调度试验。总结梳理相关各方监测数据,形成研究合力,增强研究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前瞻性。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生态调度试验方案,经过反复试验,检验成果,将可行有效的成果应用到实践。
⑸建立生态调度协商和补偿机制。研究建立有效的协商平台和流域联合调度机制。针对水库生态调度,建立并完善多个管理部门,以及上下游、左右岸不同用水区域、不同梯级电站之间的利益主体共同参与的统一协商平台,依法界定各个主体在不同情况下的调度权限,合理划分管理职责。强化对流域重大生态环保问题统一管理,逐步建立起责权清晰、运转协调的梯级水库管理体制和流域联合调度机制。
⑹研究建立生态调度的补偿机制。发挥市场激励机制的有效作用,研究提出生态调度的补偿原则、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等,促进生态调度有效实现。如研究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水电评价和认证体系,以绿色电价促进企业参与生态调度的积极性;本着责任共担的原则,探索研究生态转移支付相关机制,以平衡不同主体、不同地区间的利益和诉求。
[1]马乐宽,赵康平,孙运海.生态流量如何保障[N].中国环境报,2015-05-08.
[2]崔树彬,汪义杰,张云.珠江三角洲河涌治理与生态恢复技术指引[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