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米留科夫的研究述评

2016-03-16尹绍伟

文化学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科夫史学俄国

尹绍伟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北京 100029)



【文史论苑】

关于米留科夫的研究述评

尹绍伟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北京 100029)

在俄国历史上,巴·尼·米留科夫(1859-1943)既是一位成功的历史学家,又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20世纪80年代,有关米留科夫的研究兴起,从他的生平传记逐渐扩展到他的史学、文化学、政治学等,并在21世纪初继续深入。美国和中国的学者同样对他进行了相关研究。米留科夫的思想著作、他对俄国发展道路的探索至今仍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俄国;米留科夫;立宪民主党;述评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苏联国内掀起了反思历史的热潮,帝俄末期知识分子探索求变的思想历程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20世纪初期是一个流派纷呈、思想激烈交锋的时代。而20世纪80年代,苏联又处在一个变革的时期,人们对过去提出的发展道路进行重新解读,意欲从历史中寻找对当今有益的东西。巴维尔·尼古拉耶维奇·米留科夫(ПавелНиколаевичМилюков,1859-1943)及他所代表的立宪民主党即为其中的热点之一。

一、从历史学家到政治家

(一)成功的历史学家

1859年1月15日,米留科夫出生于莫斯科。1877年,他考入莫斯科大学历史哲学系,毕业后留在莫斯科大学俄国史教研室任教。1892年,他完成硕士论文《18世纪前25年俄国经济和彼得一世改革》,对彼得一世进行了全新评价,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他的名声由此在知识分子中传播开来。1894年,米留科夫开始写作《俄国文化史纲》,这部著作在俄国国内外先后多次再版,给他带来了极高的声誉。司徒卢威指出:“在近代历史学家当中,米留科夫居于前列。而在最年轻一代中,毫无疑问是第一位的。”[1]

1904年,米留科夫在英国接受了费边主义的思想,即主张以渐进温和而非暴力革命的方式进行社会变革。费边主义的改良思想、英国的议会君主制促使他的政治世界观最终形成。1905年,当俄国国内革命风起云涌之时,米留科夫中断在美国的教学,回到俄国,投身到政治活动中。

(二)立宪的尝试

1905年10月,俄国立宪民主党成立。米留科夫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成为该党的常任领导人。在俄国早期的四届杜马中,米留科夫制定策略,指导立宪民主党以杜马为舞台,为争取政治权利和自由而斗争。在第三、四届杜马中,他的发言多达110次,内容涉及宪政、外交、农业、教育、宗教和民族问题等,表现出他对国家各种问题的广泛关注。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不断失败,使得国家处于危急关头。1915年8月,米留科夫联合杜马中的反对派组成进步同盟,要求组建人民信任的政府,稳定国家局势。1916年11月1日,米留科夫在杜马发言,严厉批评了政府的腐朽无能和宫廷党对政权的操纵,受到全国的热烈欢迎,这次发言使米留科夫的名字家喻户晓,这次讲话被称为发起革命的“进攻信号”。

十月革命爆发后,米留科夫被迫流亡国外。1921-1940年,他主要编辑出版《最新消息》报。在报纸上他发表了大量文章,关注苏联国内生活变化,评论苏联对内对外政策,为困境中的侨民指引方向。1943年3月,米留科夫以84岁高龄去世。

二、俄罗斯对米留科夫的研究

在苏联时期,受意识形态的限制,米留科夫被称为“主观唯心主义者,资产阶级政党的代言人”,[2]因而他的思想活动得不到客观全面的认识。20世纪80年代末期,对米留科夫及立宪民主党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从米氏的生平传记、历史观、文化思想,到他的政治观、杜马活动、外交思想等方面,相关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一)米留科夫研究的兴起

最初,俄罗斯学者主要从事米留科夫的生平研究,以翔实的史料再现米氏的活动历程。1991年,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A.H.梅杜舍夫斯基的文章《П.Н.米留科夫:历史学家和政治家》,翻开了米留科夫研究新的一页。[3]他既充分肯定了米留科夫的史学成就,又论述了其政治探索的重要意义,成为第一篇正面评价米留科夫的论文。1992年,俄罗斯科学院学者万达科夫斯卡娅所著的《П.Н.米留科夫、А.А.基泽维捷尔:历史和政治》[4]一书出版,作者介绍了米留科夫的生平,分析了米留科夫史学思想的起源和结构,评述了他对历史发展中革命和改革道路的认识。作者认为,米留科夫的历史观和政治观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米留科夫研究中的重要事件之一,是1999年在他诞辰140周年之际,俄罗斯召开了米留科夫研究国际研讨会。会后出版了《П.Н.米留科夫:历史学家、政治家、外交家》[5]的论文集,在米留科夫研究上取得了重大成果。会议讨论了米留科夫的历史学、社会学思想,论证了米留科夫与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关系,阐述了米留科夫思想中的外交问题、民族问题。这次会议提出了很多新的研究视角,把米留科夫研究事业又向前推进一大步。

(二)米留科夫研究的深入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米留科夫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是出现了多达数十篇的副博士论文,副博士们纷纷把研究目光投向米留科夫,充分说明他在俄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表明米留科夫研究热潮的到来。按照研究的角度分类,这些论文可以分为政治学和历史学两类。

政治学副博士论文主要有三篇。(1)最早的一篇是1994年克里库恩(В.Г.Крикун)写的《米留科夫:成为社会活动家和政治领袖的历史(1877—1905)》。作者以米留科夫由学者向政治家转变为切入点,指出米留科夫的历史观和政治观紧密相联,历史研究促使他自由主义思想的形成。米留科夫认为,俄国将沿着自由主义的道路发展,在此过程中,既要吸收西方的经验,又要兼顾本国的历史特点。(2)1995年,亚历山大洛夫(C.A.Александров)写了《侨民时期П.Н.米留科夫的社会政治活动》。作者第一次把研究视角扩展到米留科夫流亡后的活动。首先论述了米留科夫流亡后思想的巨大转变,提出了“新策略”,接着讲述米留科夫在侨民时期的主要活动——《最新消息》报编辑工作。以该报为阵地,米留科夫就苏联国内外问题发表见解,预测国家的未来。(3)1996年,卡利亚米切娃(H.H.Галямичева)在论文《П.Н.米留科夫的杜马活动》中剖析了米留科夫杜马发言中包含的思想,阐释了他对俄国发展的设想,评述了他为俄国议会制发展所作的贡献。

历史学的副博士论文也有三篇。(1)1998年马库申(A.B.Макушин)的《П.Н.米留科夫走向史学之路及向政治的转变(19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初)》,把研究重点放在米留科夫史学成就最突出的时期,对米留科夫的三部历史著作《18世纪前25年俄国的国民经济和彼得一世改革》《俄国史学主要流派》《俄国文化史纲》进行全面分析,是当时对米留科夫史学观研究最深入的论文。(2)2001年,特里布恩斯基(П.A.Трибунский)完成论文《俄国史学思想家П.Н.米留科夫》,该论文以米留科夫的《俄国历史思想主要流派》为研究对象,剖析了他的史学思想。作者指出,米留科夫把俄国的史学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18世纪前的“开始阶段”,18世纪至19世纪初的“伦理阶段”和此后的“科学阶段”,该论文把对米留科夫历史观的研究向深度推进。(3)多洛哈夫(В.Н.Дорохов)2005年写了副博士论文《П.Н.米留科夫的历史观》。作者首先论证了米留科夫1904年前的史学著作中体现出的历史观;接着分析米留科夫对第一次俄国革命的理解;最后阐释米留科夫流亡后对第二次俄国革命的观点。作者较全面地论述了米留科夫各个时期的历史观念。

(三)米留科夫研究的继续发展

除这些角度不同、题材多样的副博士论文外,俄罗斯的学者们继续为米留科夫的研究事业作贡献。2001年,马库申、特里布恩斯基在两人副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合作出版了《П.Н.米留科夫:著作和生平(1859-1904)》一书。记叙了米留科夫由学术向政治的转变同时论述了米留科夫早期的主要史学观点。2005年,俄罗斯当代历史学者卡尼谢娃(H.И.Канищева)整理出版了米留科夫1918-1921年间的日记,为研究米留科夫十月革命后的活动和思想变化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材料。直到最近,万达科夫斯卡娅于2012年推出了《П.Н.米留科夫:俄国的欧洲人——20世纪20-30年代的政论作品汇编》。这些史料将对米留科夫侨民时期思想历程的研究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三、世界各国对米留科夫的研究

(一)美国对米留科夫的研究

除俄罗斯外,米留科夫的《俄国文化史纲》在许多西方国家备受推崇,多次再版。美国是对米留科夫进行研究较多的国家。美国最早系统研究米留科夫的著作是1962年Piotrow F.J.所著的《米留科夫和立宪民主党》一书,该书探讨了米留科夫在立宪民主党建立、发展中的作用,其思想对党的理论指导等内容,开启了美国研究米留科夫的先河,吸引了其他学者对该领域的关注。托马斯·雷赫(Riha Thomas)是一名捷克斯洛伐克移民,1967年他写了《俄国的欧洲人——俄国政治中的米留科夫》一书,这是一部关于米留科夫的传记,作者写到了1917年中期,论述了米留科夫在此之前的政治活动和政治思想。雷赫的作品以西方人的视角对米留科夫进行审视,充分肯定了他为俄国政治进步、实现政治自由和发展政治文明做出的努力。1970年美国出现了第一篇关于米留科夫的博士论文,纽约大学的Schwartzman Jacob《米留科夫的哲学和政治思想(至1905年革命)》,着重于研究米留科夫早期的历史思想,这在西方是第一次全面研究米留科夫史学观的著作。此后,美国对米留科夫的研究继续发展,1996年俄克拉荷马大学俄国史教授Stockdale Medissa Kirschke所著的《米留科夫和自由俄国的探索(1880-1917)》问世,作者利用了俄罗斯档案馆中的原始材料,对米留科夫的生平和活动进行了全面翔实、有理有据的论述,兼顾了米留科夫的史学思想和政治见解,是迄今为止西方研究米留科夫最完备的著作。

(二)中国对米留科夫的研究

中国国内对米留科夫的研究起步晚,至今只有少量的几篇期刊论文发表,未能多角度、多层面地对米留科夫进行深入探析。有关米留科夫史学成就的论文主要有两篇:郭文在《宁夏大学学报》发表的《米留科夫的史学成就和史学思想》和刘国华在《史学集刊》发表的《米留科夫的一生及其史学贡献》。这两篇论文分析了米氏的主要史学著作,如《19世纪前25年俄国的国民经济和彼得一世改革》《俄国史学思想的主要流派》《俄国文化史纲》,对米留科夫的史学思想作了梳理,指出米氏超越前人,在史学方面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开创了俄国史学的新局面。栾艳丽在《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发表的《20世纪20年代俄国侨民的政治思潮——以米留科夫的新策略为个案研究》对米留科夫侨民阶段的思想活动进行研究,分析了米留科夫提出“新策略”的背景、内容和引起的反响。指出“新策略”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体现了米氏的灵活性,是他一以贯之的中间道路的继续。

四、结语

从大量的对米留科夫的研究中可以看出,米留科夫在俄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代表了俄国知识阶层的政治诉求,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实行责任内阁。希望以渐进的、非暴力的方式实现改良。通过对米留科夫的思想著作和政治经历的研究,我们能认清俄国立宪运动的产生、发展、高潮和衰落的全过程,探寻其失败的深层原因,从而对俄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规律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1]Думова Н.К.Либерал в России:трагедия несовместимости[M].М:Политиздат,1993.168.

[2]Покровский М.Н.Противоречия г.Милюкова[J].Красная новь,1921,(2):38.

[3]Медушевский А.Н.П.Н.Милюков:учёный и политик[J].История СССР,1991,(4):13-20.

[4]Вандалковская М.Г.П.Н.Милюков А.А.Кизеветтер:история и политика[M].М:Наука,1992.49.

[5]П.Н.Милюков:историк,политик,дипломат[C].М:Росспэн,2000.25-30.

【责任编辑:刘亚男】

2015-11-05

本文系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俄国立宪民主党领袖米留科夫思想研究(1905—1917)”(项目编号:13YJC770060);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级项目“20世纪初俄国侨民中的社会思潮研究”(项目编号:11YBZHYJ02)的研究成果。

尹绍伟(1974-),男,山东烟台人,讲师,主要从事俄国近现代史研究。

K095.12

A

1673-7725(2016)02-0222-04

猜你喜欢

科夫史学俄国
科夫·皇后镇:漂洋过海的离开
史学漫画馆
史学漫画馆
在俄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俄国
俄罗斯提出俄国式的二元政治模式
当代史学的转向
狗狗世界
《20世纪俄国史》前言
苏尔科夫与俄罗斯主流意识形态
雾在做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