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袁崇焕非清朝所“翻案”
——论清朝对袁崇焕的历史评价

2016-03-16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清朝民族英雄袁崇焕

曾 磊

(对外经贸大学 思政教研部,北京 100029)

袁崇焕非清朝所“翻案”

——论清朝对袁崇焕的历史评价

曾磊

(对外经贸大学 思政教研部,北京100029)

[摘要]一般认为,被崇祯帝冤杀的名将袁崇焕在清朝乾隆年间被正式平反。一部分人据此判断袁崇焕为清朝所伪造的民族英雄,然而,乾隆皇帝嘉奖其后代的行为,并不意味着当时社会改变了对袁崇焕的评价,也谈不上对其“平反”和“翻案”。从整体上看,对袁崇焕的历史评价,在明清两朝一直存有争议。其形象进一步抬升伴随着清末民初随着排满革命思潮的兴起,而并非清朝初年的刻意塑造所致。

[关键词]袁崇焕;清朝;民族英雄

袁崇焕是明朝末年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于崇祯三年八月被崇祯皇帝下令以磔刑处死,临死前,袁崇焕无法得到百姓的理解,“时百姓怨恨,争啖其肉,皮骨已尽,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而止”,[1](P119)酿成了明末最大的悲剧。在袁崇焕死后,不少明朝人对他缺乏理解,因此很多史料里都对袁崇焕的评价很低。据此,阎崇年先生认为“人们对袁崇焕的公开正式追念,是在清乾隆皇帝为他平反之后”,而乾隆此举也表现了一位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宽大胸怀。[2](P10)阎崇年先生是研究袁崇焕的权威学者,他的这个观点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近年来,随着诸如《明朝那些事儿》一类的网络文学的热卖,一直以来不被大众所关注的明代历史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一些社会上的非专业人士误认为袁崇焕是清朝塑造出来的民族英雄,清朝抬高袁崇焕的目的是为了污蔑明朝崇祯皇帝昏庸无能,显示自身入关统治的合法性,因此袁崇焕的民族英雄地位是清朝伪造的。这种观点不仅严重抹黑了袁崇焕的历史形象,且严重扰乱了主流学术界对明清史的正确界定。结合从明末到清朝的各种史料可以判定,虽然清朝的乾隆皇帝对袁崇焕的历史地位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袁崇焕的历史地位并非其一手塑造而成,因此,袁崇焕的英雄地位为清朝所伪造之说缺乏充足的历史依据,此类观点并不足取。

一、明朝时期袁崇焕形象

袁崇焕死于崇祯三年,此后,明朝人对他的评价以负面居多,如明遗民张岱在《石匮书后集》中说:“袁崇焕短小精悍,形如小猱,而性极躁暴。攘臂谈天下事,多大言不惭。而终日梦梦,堕幕士云雾中而不知其著魅著魇也。五年灭寇,寇不能灭而自灭之矣”,在他看来,袁崇焕“龌龊庸才,安可上比秦桧”。[3](P497)认为袁崇焕欺君卖国的人还有朱舜水,他认为明朝之所以灭亡是由于“贼臣杨镐、袁崇焕先后卖国”。[4](P4)另一个明遗民查继佐在《罪惟录》里也说:

按毛帅岛捷似幸,只以朝无知兵,意欲藉之大恢复,不无溢美,遂使气高稍有擅动,从来往往如是果知其不当扼要早加衔,移镇重用。彼所部皆逸材,自能展一臂之用。而必杀之,在帝意以靡饷故,即阁臣钱龙锡意有崇焕可无文龙亦不不乏杀之,而崇焕以计斩疆场大臣,专以坚帝眷,则无法矣,其中不可问也。且十一罪皆非不赦,且万无不再勘一辞而□之理。致使难民走活登菜,以酿后变。崇焕之罪,谁能曲觧以宽之?[5](P2749)

可见袁崇焕死后,明朝的确存在一股对其恶评的社会风潮,清代史学家赵翼的“袁崇焕之死,今日固知其冤,而在当时,不惟崇祯帝恨其引我朝兵胁和,即举朝之臣,及京城内外,无不詈其卖国者”说法,部分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况。然而,考察这些人的活动,可以发现他们大多对辽东前线的形势不甚了解,对袁崇焕的恶评大多出自风闻和个人偏见,因此他们对袁崇焕的评价存在很大偏见,多为个人臆断,不足为据。

同这些人的观点相对立的是,在明朝,也有很多人坚持为袁崇焕辩诬。如时任兵科给事中的钱家修、袁崇焕的门生程本直、兵部职方司郎中余大成等人就坚持认为其无罪 。《崇祯东莞县志》对袁崇焕的记载如下:

(总部)六年春正月,奴酋倾国入寇,薄宁远,宁前道袁崇焕大破之,老奴寻死,升崇焕佥都御史,寻升兵部侍郎,荫一子锦衣卫千户。(总部)崇祯二年,手诏起袁崇焕为督师尚书召对,晋宫保,辞。枭帅毛文龙扬帆登莱,渐见跋扈,崇焕渡海,入其军,斩之,疏请备蓟镇不行,奴竟从此入。(总部)三年八月十五日,杀督师尚书袁。[6](P190-191)

《崇祯东莞志》为明遗民张二果、曾起莘编纂,他们一个是明天启七年举人,一个是明崇祯六年举人,编成此志后,他们出家为僧,明亡后拒绝出仕清朝,并且同抗清人士屈大均、金堡等人素有来往。该书认为毛文龙是跋扈将军,同时以“杀”字书写袁崇焕之死而没有采用“诛”一类的表达方式,体现了作者同情袁崇焕的感情立场。此外,一些广东籍的明末抗清英雄也认为袁崇焕并非通敌卖国,并且坚持给袁崇焕平反,如邝露的《峤雅》中的《留都赠梁非馨》一诗后有自注称“非馨为袁督师重客。督师以孤忠见法,天下冤之。后十二年,予与非馨同朝。非馨在主政,余在史馆,疏白其冤,服爵赐葬。非馨真信友矣”,[7]此乃其曾试图为袁崇焕平反的证据。此外,张家玉、黎遂球、屈大均等人也作有诗词悼念袁崇焕。除了广东籍的人,也有不少人为袁崇焕鸣冤叫屈,如浙江籍的袁崇焕麾下将领周文郁就在《边事小纪》中认为自己当时“既不能立歼狂以赎公罪,又不能长叩九阃以白公心”,[8](P78)对自己不能给袁崇焕辩诬感到自责。这足以代表在前线奋战的辽东将士们的意见。同时代的杨士聪在《玉堂荟记》里说:

己巳之变,自嘉靖庚戌之后,仅再见焉。但士马、物力,仍足相当。袁督师初至一战,人心始定。迨后矜制诸将,不为无见。而袁为人疏直,于大珰少所结好,毁言日至,竟罹极刑。[9](P98)

明遗民谈迁在《国榷》里也为袁崇焕鸣不平:

藤县之于东陲,亦勤劳多矣。初,经略高第议弃宁前锦右,果如其说,则辽西将非国之有也。藤县力持,成宁远之功,士气少奋。[10](P5544)

由此可见,在明末清初,也有一些非广东籍人士对袁崇焕采取同情的态度,并非仅是广东籍的抗清志士因为同乡的关系而为袁崇焕辩诬。可见,虽然崇祯皇帝刚愎自用并没有给袁崇焕平反,但是依然有一些明朝人认为袁崇焕含冤而死。因此在明朝灭亡之前,对袁崇焕的评价是存有争议的。这是因为袁崇焕之死有关晚明的党争之局,很多人对袁崇焕存在误解,对前线战争的形势不了解,所以得出了错误的评价。可以认为,在明朝最后的十几年里,袁崇焕的形象是多样的,有人为他辩诬,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卖国罪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二、反间计真伪之辨析

一般认为,袁崇焕之死与其中了皇太极设下的反间计有关。《满文老档》《东华录》《清史稿》《清实录》等清朝官方的史书和史料都记载了此事,如《老档》里记载了“杨太监往见崇祯帝,杨太监以高鸿中、鲍承先之言,详告明崇祯帝,遂执袁都堂,磔之”。[11](P962)在学术界,反间计的存在被学者们所一致认可,并没有太大争议。然而,随着网络的普及,反间计的真实性却遭到了部分非学术性的民间小说作者所否定,如著名的通俗小说作者石悦在《明朝那些事儿》中写道:

要诋毁崇祯,无需谩骂,无需污蔑,只需要夸奖一个人——袁崇焕。因为袁崇焕是被崇祯干掉的,所以只要死命地捧袁崇焕,把他说成千古伟人,而如此伟人,竟然被崇祯干掉了,所谓自毁长城,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崇祯与历史上宋高宗(杀岳飞)之流归为同类。当然了,安抚大明百姓的工作还是要做,所以该夸崇祯的,还是得夸,只是夸的内容要改一改,要着力宣传他很勤政,很认真,很执着,至于精明能干之类的,可以忽略忽略,总而言之,一定要表现人物的急躁、冲动,想干却没干成的形象。而要树立这个形象,就必须借用袁崇焕。[12](P54)

在他看来,是清朝“把袁崇焕树立为英雄,没有缺点,战无不胜”,以证明杀害袁崇焕的崇祯以及明朝不可救药,清军入关建立统治乃是顺天应人。与石悦观点类似的还有孙海宁,他认为袁崇焕的历史形象到了清朝以后才逐渐开始正面,很显然是清朝统治者将袁崇焕的历史形象无限提高,成为了所谓“大明忠臣”“御边干臣”。由于史料阅读范围的局限和专业素养的不足,这些小说作家对袁崇焕的看法十分偏颇。后金对袁崇焕采取反间计的记载最早并非出自清朝官修史书,而是南明遗民谈迁的《北游录》:

(奴)朝太宗实录,□科高挂、刑科袁懋功、工科□□,盖意实在和,其词亦逊,云大明皇帝,自称敝国小国,以我边臣讳之不上。又载计杀袁崇焕事颇详。[13](P349)

除了明遗民谈迁以外,也有不少明人和明遗民通晓袁崇焕冤死之实情。而后金对袁崇焕使用反间计蓄谋已久,必欲置其于死地。早在崇祯二年(1629)六月毛文龙被袁崇焕诛杀之时,后金就试图通过朝鲜人对袁崇焕使用反间计,朝鲜史料《燃黎室记述》记载了后金使臣对朝鲜大臣使用反间计的情况:

崇焕既诛文龙,虏使满月介等到义州,辟左右密语府尹李时英曰:“欲杀文龙,结于崇焕;费劲心机,今幸始得杀之,愿公误泄。”闻者皆笑之。[14](P378)

后金的反间计,即使在朝鲜人看来也是显而易见的,当己巳之变发生之后,后金对袁崇焕使用反间也达到了高峰,《李朝实录》说:

越数日,忽哈、龙骨大、仲男等谓臣曰:“使臣来何以迟也?此必以我国与南朝方战,故欲观胜败而然矣。”臣答以:“闻汗之出兵,恐无传命处,仍致稽滞之意。”则骨大辟左右附耳语曰:“袁公果与我同心,而事泄被逮耳,此必行间之言也。”[15](P3431)

可见,即使清朝统治者可以在清朝成立之后篡改史料,他们也无法篡改朝鲜人在明末清初时期就记载下来的信息,因此,认为反间计为清人所作伪之说并不成立。此外,袁崇焕的下狱处死,虽同皇太极之反间计有一定关系,但并非导致其处死的唯一原因,阉党分子的构陷也是其重要原因,这就是袁崇焕死于崇祯三年八月,而并非崇祯二年十二月的缘故。

三、清朝时期对袁崇焕的评价

所谓“平反”,是指涉及政权的人物、组织或政府在经历了一个不名誉阶段之后恢复名誉,也有沉冤昭雪之意。主要用来指一些专制权力阶层因为政治角力对个人进行谴责、批判、劳改甚至监禁后,其后由于个人立场变化、政权领导人或路线变化等原因对此人持同情立场,推翻以前的结论。可见,如果清朝给袁崇焕翻案平反的论点成立,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第一,在清朝乾隆皇帝下令平反之前,没有任何人对袁崇焕提出肯定的意见,所有人都认为他卖国。第二,在乾隆皇帝之后,没有人对袁崇焕提出否定意见,清朝对袁崇焕的官方意见已经成为定论。然而,实际上这种状况并没有出现。

清朝建立后,随着清政权的稳固,从顺治年间开始为明朝修史,一方面此举是昭告天下臣民明朝已成历史,大清王朝入继中华正统;另一方面则是吸取明朝灭亡的经验教训,为新王朝统治服务,为此,在评价袁崇焕的问题上,清政府竭力吸收各方意见,写成了《明史·袁崇焕传》。同一些人观点不同的是,《明史·袁崇焕传》颇多微辞,虽然在整体上对袁崇焕并没有采取彻底否定的态度,但是其“初,崇焕妄杀文龙”的记载,体现了在杀毛文龙这一问题上的鲜明的倾向性。乾隆皇帝对袁崇焕的评价,恰恰沿袭了《明史》的说法。

乾隆四十七年(1782),乾隆给军机大臣下了一道命令:“谕军机大臣等:昨披阅明史,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昏政暗,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袁崇焕系广东东莞人,现在有无子孙?曾否出仕?著传谕尚安、详悉查明,遇便覆奏。”[16](P690-691)根据“昨披阅明史”这五个字,可知乾隆是在阅读《明史·袁崇焕传》之后,下令寻找袁崇焕的子孙后代予以嘉奖的,并非他刻意为之。可见,如果要说翻案,那么在乾隆给袁崇焕“翻案”之前,清修《明史》中的《袁崇焕传》已经给袁崇焕“翻案”。而事实上,《明史·袁崇焕传》对袁崇焕的评价并不算完美,尤其是在谈到袁崇焕杀毛文龙的问题上,《明史·袁崇焕传》认为“崇焕妄杀文龙”,从这六个字可以看出清修明史对袁崇焕杀毛文龙一事采取的是否定态度,持同样态度的人还有生于清乾隆四十一年的宗室昭楝,他在《啸亭杂录》里说:

袁崇焕之杀毛文龙,其事甚冤。世儒以崇焕后死可悯,故尔掩饰其过,至谓毛文龙果有谋叛诸状,非深知当日之事者也。文龙守皮岛多年,虽有冒饷、抗据诸状,然其兵马强盛,将士多出其门,本朝佟、张二将尽为彼害,使留之以拒大兵,不无少补。崇焕乃不计其大事,冒昧诛之,自失其助。遂使孔定南诸将阴怀二心,反为本朝所用,此明代亡国之大机。岂可因其后日之死,乃遂掩其过也。[17](P363)

到了嘉庆,道光年间,袁崇焕才被列入清朝官方祭祀的行列。清嘉庆元年,时任广东巡抚的陈大文等呈请将袁崇焕入祀乡贤祠,获得嘉庆皇帝的准许。而陈大文此举是受翰林院检讨梁朝锡之请。根据《广州府志》的记载,梁朝锡恰是广东东莞人,可见梁氏向广东巡抚陈大文推荐袁崇焕可入祀乡贤祠的原因乃是他继承了东莞本地人对袁崇焕的看法。此事发生于嘉庆元年,而直至嘉庆二十三年,东莞的袁崇焕祠堂才最终建成,可见袁崇焕祠堂的修建乃是清朝地方官员主导,清朝官方政府默许之事,虽然清朝政府对袁崇焕的态度相比明朝当局而言有所变化,但却谈不上给袁崇焕“翻案”。

四、清末民初袁崇焕形象的重新构建

清朝末年,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和清政府的腐朽,反清排满思想逐渐兴起,袁崇焕作为明末抗清名将被新兴的现代民族主义者赋予了民族英雄的历史形象。辛亥革命之后在这方面贡献最大的当属康有为和其弟子张伯桢,他们合力建造了位于今北京龙潭湖公园内的袁崇焕庙和袁崇焕故居,张伯桢也曾主张将袁崇焕配享岳飞、关羽,成为国家公祭的武圣。康、张二人对袁崇焕的尊崇,同他们的前辈一样,是出自乡土之情,同时又难免受时代的排满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18](P326)康有为的另一个弟子梁启超在《袁督师传》中对袁崇焕的评价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尤其是对袁崇焕最具争议的杀毛文龙一举,其采取了完全肯定的态度:

夫以举国不能杀,不敢杀之人,而督师毅然去找之,若缚一鸡而探一谷也。指挥若定,声色不惊。呜呼!非天下之大勇,其孰能与于斯?自文龙之死,其部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次第叛,后卒为满洲伥,扫定西南。或以是为袁督师实有以致之。虽然,吾以为此宜存乎其人耳。[19](P2051)

梁启超对袁崇焕杀毛文龙的肯定同清宗室昭楝对袁崇焕的评价完全不同,他将袁崇焕的形象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相对于清朝乾隆皇帝对袁崇焕的评价“尚能忠于所事”,梁启超的评价可谓极高。由此可见,在清末民初随着反清排满思潮的兴起,[20]袁崇焕的历史形象被逐步提高,其具有争议性的杀毛文龙这一举动被逐渐淡忘,而其誓死保家卫国的正面形象被人们所铭记。在当时中国面临帝国主义侵略、清政府腐朽不堪的历史条件下,袁崇焕的明末抗清英雄形象被重新挖掘出来,成为新时代的象征。

五、结语

袁崇焕作为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将领,不论在明朝还是在清朝,对于他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虽然清朝乾隆皇帝和清朝士大夫对他的评价相对宽容,但远未达到“翻案”的程度。在清朝时期,包括满清宗室贵族在内的清朝人都否定袁崇焕杀毛文龙一举。直到近代,在清王朝的每况愈下,反清排满思想逐渐兴起的时代背景下,袁崇焕的历史形象才进一步被提升,其评价也随之达到历史顶峰。因此,认为袁崇焕是清朝伪造的民族英雄的观点是不科学的,也是站不住脚的。

[参考文献]

[1]计六奇.明季北略[M].北京:中华书局,1984.

[2]阎崇年.明亡清兴六十年[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7.

[3]张岱.石匮书后集[A].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续修四库全书·第320册[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朱舜水.朱谦之.朱舜水集(中华书局标点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1.

[5]查继佐.罪惟录(标点本)[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

[6]张二果,曾起莘.崇祯东莞志[A].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中国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复制珍本汇刊[C].2000.

[7]邝露.峤雅[A].四库禁毁书目丛刊编委会.四库禁毁书目丛刊(年影印版)[C].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8]周文郁.边事小记(中华书局标点本)[M].北京:中华书局,1959.

[9]杨士聪.玉堂荟记[A].于德源.金元明清笔记史料丛刊[C].北京:燕山出版社,2013.

[10]谈迁.国榷[M].北京:中华书局,1988.

[1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满文老档[M].北京:中华书局,1987.

[12]石悦.明朝那些事儿[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1.

[13]谈迁.北游录[M].北京:中华书局,1960.

[14]李肯翊.燃藜室记述[A].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编纂出版委员会.域外汉籍珍本文库·史部第二辑第七本(影印本)[C].北京:人民出版社;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5]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中华书局标点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0.

[16]庆桂,等.清高宗实录(中华书局影印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7]昭梿.啸亭杂录(中华书局标点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0.

[18]姜伟堂.论东莞张氏之表彰袁督师—兼考袁督师在京故迹[A].莫乃群.袁崇焕研究论文集[C].桂林: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

[19]梁启超.吴松,卢云昆,王文光,段炳昌.饮冰室文集点校[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

[20]夏俊锋.论晚清留日学生与辛亥革命[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10).

责任编辑:魏乐娇

The Evaluation of Yuan Chonghuan in Qing Dynasty

ZENG Lei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It is a common sense that General Yuan Chonghuan was executed by Emperor Chong Zhen in Ming dynasty,and was re-evaluated by Emperor Qianlong. Based on the truth that Yuan was re-evaluated in Qing dynasty,some argue that Yuan was not a hero of Ming dynasty. However,it is argued here that it is not the case that Yuan was re-evaluated at that time since Qianlong rewarded his descendents. Generally speaking,historical comments on Yuan are still controversial. The uprising of his image is the result of anti-Manzu movement rather than purposeful image promotion at the early Qing period.

Key words:Yuan Chonghuan;Qing Dynasty;the national hero

[收稿日期]2015-09-30

[作者简介]曾磊(1985-),男,南昌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

[文章编号]1004—5856(2016)06—0106—05

[中图分类号]K248.30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5856.2016.06.024

猜你喜欢

清朝民族英雄袁崇焕
袁崇焕:夸下的海口,用性命买单
袁崇焕的籍贯
袁崇焕之庙
民族英雄赵一曼之歌
论清朝的秋审制度
满蒙联姻政策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探析
浅析阿拉善定远营城在清朝期间的发展
清前期的商业政策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民族英雄
群众领袖 民族英雄——纪念刘志丹诞辰100周年